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EQ靠慢養不宜快教

EQ靠慢養不宜快教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EQ靠慢養不宜快教,家長們都十分關心自己孩子的健康發展情況,尤其是孩子的情商和智商,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想辦法正確的引導,下面一起了解一下EQ靠慢養不宜快教相關內容。

EQ靠慢養不宜快教1

一位網友問我,美國是否有專門鍛鍊“EQ”的機構。我的回答是:“有!”但那不是一個專門強化EQ的學校,而是幾乎美國的學校都把情商教育融入每天 的教學和校園生活中去了。而更應引起注意的是比學校更大的“情商教育”基地——“家庭”。美國心理協會終生成就獎獲得者丹尼爾·戈爾曼在其所著的《EQ》 一書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養EQ的第一所學校,有高EQ的父母,纔有高EQ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養者

EQ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Quotient/Intelligence)。簡單來說,EQ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它不同於IQ受父母遺傳基因的影 響,EQ的高低主要還是靠後天的培養。丹尼爾·戈爾曼發現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如果媽媽生氣時會亂摔東西,那寶 寶看樣學樣,也會用極端的方式發泄不滿;如果媽媽獨立孤僻,不願與人合作,那寶寶將來很有可能也會“與世隔絕”。

雖然EQ不受父母DNA影響,但父母自身的情緒控制是寶寶EQ雛形最直接的導火索。而朝夕相處的行爲引導,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徵。

四步慢養法植入寶寶EQ的“種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歲時就開始出現,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然後建立起我們已有的情商觀念。孩子腦部的發展在0-5歲時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別在情感能力的學習方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l歲,此階段父母應經常與寶寶一起做各種遊戲,教寶寶說簡單的話,儘量滿足寶寶急於探索世界的要求。此時,父母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寶寶之 外,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撫和關愛寶寶,讓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爲建樹平衡的個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2、強化並固定好情緒

2歲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開始分辨“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並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容易興奮,易怒。他開始會細分情緒,如開心時會大笑,而看見了媽媽會微笑。在此階段裏,父母應幫助寶寶強化和固定好情緒,疏導不良情緒。

3、提供感受豐富情感的機會

3歲已經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要求,他會採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和興趣愛好。例如,寶寶尖聲大叫,說明他很不高興;而有打人 舉動,則是心情已經很惡劣了。看見爸爸媽媽吵架,他們會在一旁哭;見母親情緒不好,也會安慰媽媽說“媽媽,笑笑”。此時,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爲孩子提供感受 各種情感的機會,還要善於把孩子豐富且敏銳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其健康發展。

4、建立快樂的人際互動

4-5歲的寶寶有了社會性的發展: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關愛,會造成孩子的情感飢餓;如果孩子害怕老師, 可能會對以後的上學產生情緒障礙;如果處理不好與別的小朋友之間的關係,那麼孩子可能養成孤僻的性格。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 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

EQ靠慢養不宜快教2

很多人對高情商有不同的定義,我認爲,高情商的人是一個人能夠對自己、對別人情緒敏感的人,他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還能安撫別人情緒的人。

與智商培養不同,我們沒有一套專門的教育體系去培養一個孩子的情商,所以如何學會覺察並管理自己的情緒,往往都是從與身邊的人的互動學會的,而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對於孩子情商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並且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師。

EQ靠慢養不宜快教

當你想要培養孩子情商的時候,記住以下這“3要”和“3不要”。

1、要將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看成和孩連接的機會

讓一個孩子控制他們自己的情緒其實很難,年齡越小,難度越大。將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刻看成一次你與孩子連接,以及幫助他成長的機會。

先暫時不論是非對錯,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同情孩子。不用擔心這樣做會慣壞孩子,恰恰相反,只有當你先做到這一步才更有可能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爲。無論成人或孩子,我們只會對那些能夠理解我們感受的人敞開心扉,當我們可以敞開心扉的時候,我們才能聽得進去別人的建議。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第一步,把你的是非觀暫時拿開,無條件的與你的孩子共情。

2、不要因爲孩子情緒化就責罵或者無視他們

情緒化是兒童成長階段的共同特點,因爲他們還不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因爲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就更需要成年人的支持和引導。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孩子在公衆場合大哭大鬧,傷心欲絕,而父母就像孩子是個透明人一樣不管他在哭,只是催促着他繼續走路,完全沒有要安慰孩子的意思。還有一些父母面對情緒化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暴躁,爲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他們會打孩子,有些孩子會因爲恐懼而停止哭泣,有些則會哭得更兇。

如果父母總是無視孩子的情緒,或者因爲孩子情緒化而懲罰他,就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你的情緒對我不重要,或者你的情緒就是壞的。

這個信息會深深根植於孩子心底,他們要麼覺得自己的感受對你不重要,要麼就會認爲自己出現情緒是錯誤的,這種想法會跟隨他直到成年。

3、要幫助你的孩子分辨他們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並不僅僅是因爲他們憤怒。孩子會用憤怒去掩蓋自己很多情緒,比如受挫、傷心、失望,甚至有時候他就是覺得疲倦了,也會發脾氣。

此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讓他明白其實自己在經歷什麼情緒。你可以說:“我知道你生氣是因爲輸了,覺得很沮喪。”或者,“你現在很生氣,我猜是因爲爸爸不帶你去玩你覺得很失望。”等等。

一旦孩子能夠清楚他們真正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時,他們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行爲,也不會被極端情緒湮沒。

爲什麼要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情緒?因爲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就會用語言將自己的情緒準確表達出來,用語言表達情緒和用語言表達想法一樣,需要被教導,被訓練。

別說孩子不能準確說出自己情緒,有很多成年人都分不清自己的情緒。有一種人被稱爲“垃圾人”,他們會用憤怒去迴應自己大部分情緒,受挫的時候憤怒,失望的時候憤怒,悲傷的時候憤怒,由於成長過程中缺乏引導,他們的情緒覺察力和表達力和兒童差不多。

4、不要評判孩子的情緒

有時孩子所言所行會讓我們覺得難以接受,而孩子出現的情緒也讓成年人覺得莫名其妙。

但是不管你能不能理解,都不要去評判孩子的情緒。沒有壞的情緒,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它的作用,它都在告訴一個人他內心真實的想法。當你給孩子情緒貼上“好”與“壞”的標籤時,他們就失去了瞭解這些情緒背後真實想法的機會。

5、要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安撫好了孩子以後,你應該教孩子一些方法,讓他知道如果下次再出現類似情況,他該怎麼處理。

最好的辦法是你能和孩子一起想出不止一種解決辦法。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的不僅僅是方法,還有如何管理自我,如何從情緒狀態中走出來,用理性去解決問題。

你需要讓孩子知道,每一種情緒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並非每種行爲都能被接受。父母也可以利用這個時候教導孩子哪些行爲是可以的,哪些是禁止的,爲他的行爲設置界限。

當你的孩子打了別的孩子後,或許你可以這麼說:我知道你當時肯定氣壞了,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生氣。但是打人這種方式非常不好。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如果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怎麼做?

6、不要低估孩子學習和成長的能力

孩子天生就有能力發展成一個具有高度認知功能的成人,但他們需要時間成長。

對孩子來說,道理並不是最重要的,他們需要的的是有人能夠傾聽他們說什麼,在難受的時候能夠握住一雙溫暖的手,有讓他們感覺安全的父母,能夠對父母敞開心扉。

你這樣做看似放棄了對孩子“嚴厲”的教育手段,但卻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讓他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更強,讓他在成長中學會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導,會將孩子教導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爲一個高情商的人,從小就要教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知道如何應對這些情緒。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