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年紀小寶寶就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爲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全身心發展。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1

父母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對他們傾注了所有的愛與呵護、爲他們遮風擋雨、讓他們事事如意,可是,這種全然理想的童年,能爲孩子的未來提供多少幫助?還是,狠狠得拉了後腿。父母善意的包攬,實則在無形中折斷了孩子的雙翅,你讓他怎麼獨自飛翔?

如果這聽起來也像爲人父母的你的計劃,那麼,繫好“安全帶”,也許事實不同於想象,甚至崎嶇不平。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

貝蒂的兒子-一類孩子的代表

來自國外的專家列舉了一個家庭的經歷。他的客戶貝蒂,在目睹了自己20歲兒子的變化後,相當之震驚。這個兒子,曾一度是她的“完美小孩”。“他從大學裏退學,因爲不適應,搬回家,住進自己原來的舊臥室,甚至不願意試着找一份工作。”

專家對此進行了客觀、冷靜的分析,如同很多父母一樣,貝蒂回憶了兒子曾有一個“平和、歡暢、理想的童年”。那時的她致力於將兒子送往一個又一個補習班或者運動場,確定兒子的成績單上全部是A,各項運動都是冠軍。

在父母們善意的包攬之下,一些孩子茁壯成長,但也有一些揹負着明顯的'能力不足-他們通常沉浸於混亂、放縱的愛與寵溺。對於這類孩子,制定界限成爲特別具有挑戰的任務。兒子也好、女兒也罷,從出生起即被訓練朝着某個方向成長,這不僅僅對權威提出質疑,同時還會因爲一旦離開溫暖、安全的家就試圖掙扎留下。

全然理想,實則恐慌

無所不在的權利意識,讓孩子很難適應父母與家以外的任何狀況,包括學校、工作,甚至是一段人際關係。承擔義務的基本,要求孩子擁有足夠的自律和毅力。但是這些健康成長的標誌,對於尤其是幼年時期就被享受特權的孩子們來說,幾乎不存在。

承擔責任與義務、完成學業、開始獨立生活,對於這類青少年來說,似乎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尤其在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式時。一份美國青年報告中稱:“孩子們有的與他們想要的,之間的間隙已經越來越大。”

父母們別忘了,這代孩子將成爲伴隨着電子郵件、短信、互聯網等一系列高科技成長的第一代。我們並不確切瞭解這些技術的飽和度,以及長期影響。這對於孩子情感處理、包容謙讓、多樣性的接受融合、品質的建立將會存在怎樣的作用?並無一個精準的答案。

因此,這也向父母提出了“退後一步”的建議-給孩子空間,讓他們經歷選擇與承擔,這是孩子成長爲健康的成年人必須獨自走過的人生之路。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2

成年人的情感世界,影射着你童年的一切。

很多人在長大後,慢慢發現自己的情緒有這樣那樣的特徵,在遇到不順和不受自己控制的人和事面前,易怒、脾氣不好、抗挫力差、容易慌亂、甚至情緒崩潰,而我們都知道,事件的發生是客觀的,情緒是主觀的,哪怕知道負面情緒沒有用,但往往第一反應的,就是負面的情緒,隨後我們覺察、調整、剋制、一系列流程疏導完再去面對。在這個過程中,一番掙扎後並不能讓自己下次再遇到這樣子的狀況時,切斷這重複的負面情緒,雖然說可以慢慢訓練和控制,但是難以一次抹掉。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 第2張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着個人負面情緒的產生根源,尤其在童年裏,在這段正在進行人生的出廠設置的年齡,如果情緒經常波動,就會給成年的情緒進行了基本的設定。而大多人童年的負面情緒,大多都是來源於養育者。

一個情緒易怒、專制的父親,在孩子做錯事情,甚至探索過程中犯錯時,一頓大罵,總會給予孩子毀滅性的打擊,讓這個孩子以後在做事中很害怕犯錯,在焦急的狀況下,很容易慌亂和情緒崩潰,因爲他害怕,他想一切都別出亂子,甚至出現了情緒的條件反射,想逃避那段被養育着負面情緒籠罩的回憶。

孩子平和歡暢的童年未必是全然理想 第3張

試想下,你的負面情緒,是否能在童年裏面找到源頭。給孩子一個平和的童年,他的內心,纔有更充足的力量,去面對將來的挑戰!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