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而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溝通才能造就非凡的孩子,現在分享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1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着“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爲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裏,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着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啓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啓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爲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着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着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爲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爲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儘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儘可能的讓孩子說。“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是具有很強的技巧性的,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溝通的問題要具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爲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爲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的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的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開拓孩子的生活範圍

值得家長注意的一點是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這樣只會縮小孩子的生活半徑。這樣的孩子心理素質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的弱化,無法承受更多的壓力,承擔更多的責任。

單一的環境缺少很多的體驗,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心理學上提倡“共情”,只有處於同樣的情況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很多溝通都必須有過相應的體驗,才能夠理解,纔會有效果,只講道理孩子是很難聽進去。

創造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不能僅僅立足於語言的溝通,應該採取多種方式。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就採取音樂的方式,要循循善誘。心理學上有“對立違抗”的說法,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爲他最親近的人。家長需要認真思考一下,作爲一種符號的出現,是否有些東西是不能爲孩子接受的。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比如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寫着“孩子我愛你”,容易增加情趣。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充分認識人格類型

作爲家長既要認識到自己的人格類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類型。比如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比較外向,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很難更改。因爲他就是這樣一種類型。人格類型大體可以分爲四類:驅動型人格,這樣的人有思想,有主意,比較適合做領導;分析型人格,像陳景潤一樣的比較紮實,能夠坐下來認真研究事物的人;表現型人格,自身有一些優勢,善於利用各種機會來展示自己;親切型人格,以自己的品質取勝,但不懂的要求別人,培養孩子的時候也往往不會要求孩子,所以有這樣人格的孩子比較容易出問題。但是所有的這些同樣離不開人的成長環境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從中獲得薰陶。

抓住人生關鍵期

人一生是有幾個關鍵期的,孩子一般2歲學語言效果很好,3-4歲是樹立權威的關鍵期,如果在關鍵期內不能充分的把握,那過後對於孩子的培養就會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家長在相應的關鍵期內應注意強化孩子相應的能力,這種強化應該通過鼓勵的形式,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

家長生活的情趣化示範

家長首先自己需要活得比較有模範性,孩子希望自己的家長生活的非常有品位,不是落伍的。他們那對外來的物質、精神的影響特別敏感。家長自己表現的有追求,有品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生活設計好,比如穿很好的衣服去聽音樂會,告訴孩子只有到自己的年齡這樣的生活條件才能接觸到高雅的東西,給孩子形成一種心理的觸動。

追求做人的高度與目標

家長培養孩子的目標不要集中在對孩子的技術學歷教育上,現在的社會,高學歷教育隨時都可以獲得,而未來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是孩子自己的人格,在於“人品制勝”,在於孩子是否懂得關心別人、關注別人。重視自己給別人的感覺,首先自己的心裏要有別人。好多孩子得到過多的物質享受,往往對別人沒有感覺,變得麻木而自我,在成年以後便不可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實際上已經自小就淘汰了自己。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2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順手給孩子一巴掌。

結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事情一團糟,孩子學會通過發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乾淨好嗎?”

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並高興的把桌子擦乾淨。孩子學會寬容。

二、孩子考試不及格。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看你,考這麼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誰誰,人家怎麼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氣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結果: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裏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正確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裏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結果: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裏想:“我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第2張

三、孩子寫作業磨,該睡覺了,作業沒寫完。(孩子作業多,孩子沒磨,不在此列)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着都不行,快點寫!我看着你。”

結果:孩子並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裏想:“寫不完有我媽呢。”

正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準寫了,該睡覺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結果: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後悔,心裏想:“這下完了,怎麼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了,不然還得挨批。”

四、孩子作業寫得潦草。

錯誤做法:發火:“怎麼寫的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脾氣大的會三把兩把把孩子作業撕了。

結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已經說過了,寫不工整要重寫,因爲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你看,這是規定不能破壞,所以你必須重寫了。你看,你可以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寫得比你剛纔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結果: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裏想:“比剛纔的字有進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

錯誤做法:當衆訓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是咋教你的,沒出息。”

結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損傷,覺得無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確做法:給孩子臺階下:“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舉個有禮貌的例子。

結果:孩子知道錯了,心想:“這次沒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讓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襪子髒了。

錯誤做法:家長:“把襪子脫下來,我給你洗。”

結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裏認爲父母就是爲自己服務的,正常,反正他們也不累。

正確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襪子洗了,好嗎?媽媽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媽媽的襪子也洗了啊?謝謝孩子啊。”

結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襪子去了,心裏想:“我以後要多關心一下爸爸媽媽啊,我也是家裏的一員啊,他們越來越老了。”

七、孩子問了個問題,大人不會。

錯誤做法:不高興:“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

點啥。”

結果:孩子心裏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正確做法:高興:“孩子,你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可是我不會,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結果:孩子心裏很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捨,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牀。

錯誤做法:發火:“你怎麼還不起?要遲到了!”順手打兩巴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結果:下次依舊。

正確做法: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會遲到,會挨批,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處理好。”孩子沒及時起牀,沒吃早飯,還遲到了。

結果:下次一叫就起牀。

九、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不寫作業。

錯誤做法:怒氣沖天地把電視關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

結果: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了,心裏恨你,說你是 暴君。

正確做法:平靜對孩子說:“孩子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會挨批。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結果: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睡覺或寫作業。

十、孩子正在寫作業。

錯誤做法: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嘴裏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結果:孩子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確做法: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家裏學習氣氛濃厚。

結果:孩子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十一、大人做錯事了。

錯誤做法:強詞奪理或視而不見。

結果:孩子心裏想:“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嗯,當大人好,有錯也不挨批。”

正確做法: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

結果:孩子以後做錯事了,主動道歉,覺得理所應當。

十二、家長會老師告狀,家長挨老師批評了。

錯誤做法: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打又罵。

結果:孩子沒任何自信,要麼學會暴力,要麼膽小,一句話不敢說,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怕捱打。

正確做法: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然後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錯誤做法:家長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見,孩子遵守就行了。

結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動腦,被動執行。膽子越來越小,越來越沒自信,能力差,不會做家務。心離父母越來越遠,自閉。

正確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還鼓勵孩子做家務。家裏有事和孩子商量解決,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認真聽取。

結果:培養了孩子家庭責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歡和父母交流,性格開朗,有自信!

父母這樣跟孩子溝通

一、想辦法、解決問題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去責怪,更不要去收拾這個殘局,可以讓孩子想辦法,想想應該怎麼去解決問題,需不需要幫助,這樣鼓勵孩子去想辦法,開動腦筋既可以幫助解決問題,養成思考的習慣,又對未來孩子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跟孩子怎麼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第3張

二、制定規則

有的家長爲了約束孩子的行爲,會制定一些規則,如果觸犯了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但是很多時候家長都是從自身出發並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樣的規則估計孩子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執行,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這樣他會感覺自己有責任去執行、遵守。

三、孩子需要的方法

家長有時候很苦惱孩子到底適合什麼樣的教育,其實不妨和孩子討論一下,他喜歡什麼的教育方法。家長的教育行爲和態度直接影響教育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家長要給孩子什麼,而是孩子需要什麼。

四、多聽少說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總讓孩子聽自己說,特別是針對孩子想反駁的問題,家長會堵住孩子說話的機會。

這樣不利於孩子語言表達的鍛鍊,更會增加親子交流的障礙,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讓孩子明白遇到煩惱了,可以回家得到父母的體諒和支持。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