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素養,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現在來看看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1

“你要學會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

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

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但是“分享”這件事,也要孩子自願,不能勉強。

美國紐約有一家幼兒園對於孩子分享玩具有這樣一條原則:

你正在玩的玩具別人想要玩,你可以對他說“不”;你要玩其他人手上的玩具,那要等其他人玩好了纔可以。

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着他們不可以捍衛自己的物權;讓孩子學會分享,並不意味着他們就可以隨意佔有其他人的東西。我們大人簡單的一句“要分享”,本意是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但卻剝奪了孩子很多練習的機會。

當一個孩子想要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時,她必須要學會如何詢問,當被拒絕時她需要學會尊重,或者自己想辦法進行“談判”,這些是在尊重他人物權前提下表達自己慾望的方法,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而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帶過的。

而擁有玩具的孩子,她也需要練習。她要練習學會自我評估,哪些東西我願意分享,哪些東西我不願意?哪些人我願意分享,哪些人我不願意分享?這些沒有統一標準的,這也不是我們一句“要分享”就可以教給孩子的。孩子只有在自願的情況下經歷“分享”的過程才能自己去體會。

分享是美德,但在教孩子分享時,我們往往忽略了分享的前提,分享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自願的。當孩子享受到了分享帶來的好處時,他們自然就會分享。

爲什麼好多孩子平時都很“大方”的.,但是當被大人要求分享時,總是特別特別小氣,甚至會出現大哭大鬧呢?

那是因爲在孩子的眼裏,這根本不是“分享”,是我們大人的強權,是我們在“搶奪”。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物權受到威脅後,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衛,這不是小氣,這是自我防衛的本能。

想教孩子分享,恰恰就該允許孩子不分享。分享不該是一種被強迫的行爲,任何被強迫的分享,不是分享,而是用分享作掩飾的搶奪而已。

具體做法參考

教會孩子分享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分享,就試試以下的方法吧。

1、解釋不清楚什麼是“分享”,那就教一下基本規則

孩子5歲前還無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規則可以從小時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輪流玩”,“她先玩,然後輪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讓別的小朋友玩吧”。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2、讓孩子嘗試角色互換

如果孩子經常對分享說“不”,那麼不妨考慮與孩子互換角色。與孩子一起玩耍,當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時候,你就說“不”。當小傢伙感覺心煩時,你不妨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開心地一起玩”。

3、家長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爲對孩子影響最大。因此,爲孩子做出“分享示範”。比如,吃三明治的時候,問問孩子“你要吃一塊嗎?”父母做其他事情時候,也應注意讓孩子觀察到父母在“分享”。

4、選擇一個主題玩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主題,比如,沙灘、農場、廚房等。如果玩具類似,顏色差不多,那麼孩子就不太會掙搶,更容易學會分享。

5、限制時間

可以採取限制時間的方法,他先玩10分鐘,然後讓別的孩子玩10分鐘。讓孩子明白,與別人分享玩具不等於永遠失去玩具。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2

1、孩子爲什麼不分享?

吝嗇期到了

2~3歲時,就是愛搶玩具的時間段。孩子2歲之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2歲寶寶的哲學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他會認爲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屬於自己,並且對“自己”的物品有明確的佔有慾,不允許別人動。一直到7歲以後,這種“吝嗇”的程度纔會慢慢降低,這是孩子心理髮展的規律。

孩子喜歡模仿

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行爲和模仿有關。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他人,看見別人做什麼事,他也要做什麼事,別人不做的時候他也不做。所以,當只有一個玩具時,大家都想玩,於是就會發生誰拿到了都不願意給別人的情況,這也是幼兒心理髮展的一種典型特點。

孩子護着玩具,父母要不要管?

兩個小朋友搶玩具,不少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經常會出手干預。最常聽到的說辭是:“你看你就給弟弟、妹妹玩一會兒吧”。大人進行干預,好不好呢?

孩子們爭搶某件東西,只要不打起來,就讓他們自己處理好了,相信孩子一定會有自己的辦法,這對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處理糾紛的能力都極有好處。至於誰贏誰輸,玩具怎麼玩,都是孩子們自己的事。

我們成人強迫孩子分享,更多的是爲了面子。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分享固然重要,但堅守自己的利益也同樣重要,這也是他必學的本領,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走上社會以後會處處受氣。

孩子們護玩具,有時候讓大人很下不來臺,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幹預。這時千萬要注意一點:決不可強迫孩子分享他非常看重的物品,如獎品、珍貴玩具、最喜歡的畫冊等,否則會傷孩子的心。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不分享 第2張

2、4招讓孩子學會不勉強的分享

給孩子做好示範

好習慣的養成大多受益於父母。比如,家裏做了好吃的,讓孩子給他的好朋友送去一點。教孩子跟他的朋友說:“這是我媽媽做的好吃的,你也品嚐一下吧。”對方家庭當然會感受到我們的善意,自然會有相應的回饋。平時在家吃東西時,可以讓孩子來分配。孩子就會慢慢認識到,分享給他人,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懂得應該禮尚往來。

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好

父母要預判可能出現的場景,跟孩子說明:到時候還有其他小朋友哦,如果你帶着心愛的大飛機出去玩,其他小朋友也會想玩,你是否願意給他們玩一會兒?如果不願意,那就把飛機放到家裏你自己玩。提前和孩子商量好,讓他有思想準備,這樣面對需要分享的情況時,孩子普遍就更容易接受一些。父母一定要認識到,這個階段的寶寶心理上就是不願意分享的。因此,可以有適當的引導,但是不要對他的期望太高。

及時表揚寶寶的分享意識

父母要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分享行爲及時表揚,並把小細節放大在大家的眼前,在大家面前進行表揚,讓寶寶產生愉悅的分享體驗,這樣下次他還會願意這樣做。長期以往有助於孩子內化分享的意識,養成樂意與人分享的好習慣。

尊重寶寶的不願分享

有些寶寶經過父母不斷“洗腦”,意識到分享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就會去分享。這個階段的寶寶知和行是不統一的,認知是一碼事,他知道應該分享,但是到行爲上可能真的做不到,所以也不要過分強迫。

要教孩子謙讓,而不是退讓

我們鼓勵謙讓,但反對退讓。什麼是謙讓呢?孩子分享出去,他是高興的,至少沒有不高興,常見的如在家分享大蛋糕,孩子會高興地讓爺爺奶奶先嚐。如果是孩子很想要的東西,一點也不想分享給別人,迫於父母壓力產生的分享行爲,實際上不是真正的分享,而是孩子的一種退讓行爲。

退讓會讓孩子產生不受重視、自我價值低等負面評價,明明自己很想要,卻不得不給別人,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父母要關注和區別這兩種狀態,不能鼓勵孩子在利益面前退讓,如果孩子是退讓狀態,父母自己就要調整教育方式。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