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現在分享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1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從1996年以來,堅持科研引路,向科研要質量,在理論指導下實踐,邊實踐邊研究,不斷提高理性認識,不斷深化實踐,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又以理性認識指導實踐活動。循環往復,逐步走出一條促進幼兒心理髮展的道路。

1、學習和研究同步,理論認識和工作實踐共同提高

在理論上系統地學習,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增強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而且提高了所需知識和能力。

組織了二十多次講座,翻閱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進行10萬字的情報研究,並請專家指導,減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範化、科學化。

2、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科研的兩條腿走路,並找到了結合點。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具體化、科研課題化、管理規範化、責任指標化四個操作層面上展開。

每位教師參與科研,密切地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音樂活動與幼兒合羣性研究”、“美術活動中的交往、合作”等課題,將教科研融合起來。同時,培養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師羣體。

3、教育、教學和科研同時出成果

教科研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踐相融合,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其一把五大領域目標和課題研究目標融合起來,制定本園幼兒心理健康的目標體系。

其二設計了心理教育活動教案50篇、體育遊戲活動24篇,主題教育活動小班三項、中班四項、大班四項共60篇。其三教師的兒童教育觀有了較大轉變,以兒童爲主體,以兒童發展爲本的觀念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逐步樹立。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融合的主要途徑

1、遊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於始終的活動。除了遊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就能發揮發揮增效作用。遊戲是合羣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

在角色遊戲中,幼兒通過對遊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羣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遊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遊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爲三個原則:遊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

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採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遊戲、體育遊戲等。通過遊戲,讓兒童體驗合羣的愉悅,增強合羣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麪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

我們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實現“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羣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羣,合羣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鍊能力,感受一種羣體感。

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合羣性發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羣行爲發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訓練培養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三、社區、家庭、幼兒園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着導向作用。

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

我們深知問題表現在兒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們依託社區優化教育環境,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導水平。

1、家長學校開設有關幼兒和家長心理的講座

2、開展親子活動

3、開設家庭心理諮詢

4、週日串門子活動

5、對有問題兒童的家庭上門治療、送教

6、開展學習化家庭建設活動

7、開展“社會模擬活動”,讓小區中的中小學生定期來園與孩子們一起遊戲活動,或到社區中參與社會活動。通過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決獨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閉、不和羣的問題。

8、實現時空開放,積極利用社區心理衛生資源,努力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綜合能力。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在重視幼兒羣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羣性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我們經常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我們的幼兒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

在發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偏異行爲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並不是只有發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

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於我們提高幼兒心理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水平。我們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爲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爲療法、暗示法、箱庭療法等矯治,積累了不少經驗,贏得了家長的認可。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2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多少

在制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時,要考慮到與幼兒教育總目標的關係、與終身教育的關係,預防與干預的關係、社會發展變化與個人適應的關係。

(1)體現幼兒教育總目標和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1996年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地規定了幼兒園保育和數育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體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盼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爲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部分,因此必須將其置於素質教育的系統中,並考慮它與健康教育、語言教育、社會教育、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各目標之間的聯繫。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探索 第2張

(2)促進幼兒終身發展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它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將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其終身發展放到核心位置,既要符合幼兒現、實的需要,又要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融人終身教育理念的幼兒教育追求幼兒健康、真實、全面的可持續發展,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成爲人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初始階段,同時也奠定人一生主觀幸福的基礎。

(3)從干預到預防

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包含了“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不僅要考慮幼兒心理障礙和行爲異常問題的治療以及對問題兒童的指導幫助,更重要的是預防,防止異常狀態的產生和進一步發展。過去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多側重在發現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後,再進行干預治療,而現代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更側重於預防,即防止心理問題行爲的發生,變被動的心理健康教育爲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當幼兒事先知道了死亡的科學概念,親人意外亡故就不會對幼兒造成過重的打擊。

(4)社會發展變化和個人適應的關係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必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徵、心理髮展水平和未來的幸福感,同時,也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所處的環境也發生着很大程度上的改變,過去沒有出現過的心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因此,要因時制宜地調整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