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簡述地震的成因

簡述地震的成因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簡述地震的成因,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這期間產生的地震波簡稱爲地震,它是一種自然現象。下面簡述地震的成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述地震的成因1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構造地震是因爲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出去所形成的。火山地震是因爲火山活動所引起的。陷落地震是因爲地層陷落而引起的。誘發地震是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人工地震是因爲核爆炸、工程爆破、水庫蓄水、礦山採礦等人類活動引發的。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簡述地震的成因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爲5類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構造地震:是由於岩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衝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通常只限於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範圍內,而且發生次數也較少,只佔地震次數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佔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範圍有限,破壞也較小。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

簡述地震的成因就是,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爲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爲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爲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簡述地震的成因2

地震急救常識

在6小時內因創傷死亡人數可在50%。其中有10~15%的人可以救活。多數在1小時內因大失血、氣道梗塞(1~2分鐘)、缺氧所致昏迷而死。

我國處於瀕太平洋地震與歐亞地震交匯地帶,地質結構相當活躍,約有1/3的國土受到襲擊。本世紀以來,全球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1200餘次,1/10發生在中國。新中國成立40年來,發生11次7級以上地震,死亡達40萬人。

一、地震前動物預兆

1、這首民謠是羣衆在長期預測地震中的總結,細讀一下,對觀察地震是有極大好處的。

震前動物有預兆,羣測羣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圈,釺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亂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貓攜着小貓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蜜蜂羣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綜合異常作預報。

2、動物爲什麼能事前知道地震?

因爲許多動物的器官對自然災害特別敏感,它們比人能提前知道災害的來臨。如1975年2月4日海城、營口發生的7.3級地震前一個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許多鵝驚慌失措,亂叫不進窩,有的還飛起來。

簡述地震的成因 第2張

震前一兩天豬不吃食,用力爬牆、拱門。地震前兩天小獵互相亂咬,十幾條小豬的尾巴都被咬掉。一隻黑母雞就在2月4日地震時飛上了樹。一條雌馬甲魚在埒前20分鐘突然翻騰,躍出水面,併發出尖叫聲。營口一生產隊有6條牛,震前頭一天,有4頭牛打呆拼角,2頭牛拼命用蹄子刨地;鹿場的一羣梅花鹿突然亂跑亂竄,有的前腿被擠骨折。

中國科學院對鴿與地震關係進行了實驗觀察,發現鴿子的脛骨的腓骨之間骨膜附近,有種橢球狀小體,比小米還小,約有百餘顆,有神經連着,形如一串葡萄。它們對震動十分敏感,刺激振幅達十分之幾微米,就引起神經電發放。生物物理所用100只鴿子實驗。將50只鴿子腿上的小顆粒切除,另50只保留不動,在4級地震前,後者驚飛不已,前者安靜如常。說明切除腿部顆粒後與中樞神經失去了聯繫。

3、植物在地震前有反應嗎?

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1971年12月30日長江地區發生4.75級地震前,一顆包好的黃芽菜,在頂部抽心開花;青菜在葉子上開花,芹菜應在春天開花,提前在12月即開了花;山萸藤也開了花;竹筍在農曆九月就開了花。1975年2月4日在營口地震前一年的11月下旬杏樹也開了花。

二、地震時應攜帶什麼東西

首先應帶水、乾糧,急救藥品、貴重物品,照明手電,換洗衣服、衛生用品,有嬰兒的家庭要帶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溼的雨布和雨傘等。這些東西平時或接到地震預報後,立即準備好。經驗證明,平時有準備的家庭,能安全度過災害期。平時家人商定好地震時預防措施,聯繫方式,攜帶什麼東西都應有詳細安排,以備災時之需。

三、地震時應怎麼辦

1、立即關閉電源、火源。

2、住平房者速跳出外到比較寬廣的處,住樓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撐和管道多的室內。

3、頭部最好頂安全帽、塑料盆等,以便保護頭部。

4、不要靠近狹窄的夾道、壕溝,峭壁和岸邊等危險地方。

5、居住在海邊的居民要防海嘯,防止海水倒流的水災。

6、居住近山者,要警惕山崩和泥石流的發生。

7、跑散時不要過度驚慌,要有序不紊。講究衛生。

8、注意餘震,但不要聽信謠言。

四、急救

1、組織急救。由現場幹部、羣衆、部隊等自動組織起來,根據傷者的呼叫和他人提供的情況,先把壓在廢墟下的傷者刨、挖出來。刨挖進要快、準、穩,以免再受傷。先把傷者頭面露出,並清理口鼻內異物,以利呼吸。

2、重傷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大出血,頭部,內臟受傷應優先搶救。

3、有大批受傷者,必須向急救站、醫院、領導機關,通過電話、電報、傳真等方式迅速報告。

4、送醫院急救,應採用汽車、火車、飛機,儘快將傷員送到。在途中應有專人照料,詳細觀察病情,儘快地急救傷員,減少痛苦和死亡。

簡述地震的成因3

地震自救時應該避免的錯誤

1、胸部有銳利物刺入忌拔

震中建築物坍塌很容易導致銳利的器物刺入人體胸部,此時,很多傷者習慣性的動作是順手將銳器拔出。要注意,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原因有兩點:首先,在沒有救護措施時突然拔出器物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大量出血,危急生命。

其次,大氣在拔出銳器的瞬間很容易進入負壓胸膜腔,造成氣胸,引發縱隔擺動,擠壓心臟而停跳。正確的做法先用手穩固住插入物,也可簡單用布條(緊急情況時可用衣服等代替)輕輕束縛住銳器刺入部位,避免劇烈活動,等待或尋求救援。

簡述地震的成因 第3張

2、腸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肚皮是人體上很薄很脆弱的部位,一旦在震中受傷,很容易造成肚皮被刺破使腸子脫出。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下意識動作是用手托住脫出的腸子往肚腔裏塞,這也是十分錯誤的做法。原因有三點:

1、脫出腸子很容易被感染,在沒有醫療條件的情況下,自己往回塞很容易導致嚴重的腹腔感染;

2、盲目地回塞腸子時,容易使腸子扭塞,導致機械性腸梗阻;

3、脫落出的腸子很可能已經被刺破,回塞容易導致一些糞便等髒物透過腸壁溢出,導致嚴重腹膜炎。

3、近肢端動脈出血綁紮點忌就近

震中如果造成手臂部或小腿部近肢端(也就是靠近手、腳的踝部)動脈出血,在綁紮時,要注意不能在出血點就近部位縛扎,應選擇過膝、過肘的綁紮點。因爲相應大血管穿行於尺橈骨和脛腓骨之間,不利於止血且易傷及相關神經(橈神經)。

4、皮膚破損出血切忌用泥土糊

民間有種說法,對於皮膚破損出血的'情況拿泥土糊上去可消炎止血。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泥土中含有一種厭氧菌——破傷風桿菌,用這種方法不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還很容易導致破傷風,重者致命。

5、骨折後(被砸後)肢體切忌“輕舉妄動”

震中倘若遇到被砸的情況,首先要考慮骨折的可能性。那麼在自救的過程中,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動,防止骨折斷端受到二次傷害,加重血管和神經的嚴重損傷。可因地制宜,找兩個小木棍之類的東西越過關節夾住骨折部位,再用繩或布條纏繞,以遠端指趾不麻木爲宜,就會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6、遇有害氣體泄漏切忌順風躲避

地震中各項設施損壞,有害氣體泄漏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災民遇到這種情況時都十分慌亂,只顧逃跑躲避忽略風向。很多人甚至是盲目地跟着人羣順風而跑。要注意,此時逆風而上是最正確的躲避方法,可有效避免有害氣體順風而下,致人體受到的傷害。

7、自救時呼救忌盲目大喊大叫

地震時如果被困無法逃脫,大家都知道通過呼救引起救援人員注意。但通常有很多人出於驚慌,在被困時聲嘶力竭地哭泣,拼盡全身力氣呼喊自己的親人,要注意這樣盲目的持續大喊大叫,會過多地消耗體力,導致肌體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此時應抓住時機有效呼叫,尚可充分利用一些手邊的金屬物進行敲擊,或採用發光的亮片(如玻璃、鏡子等),通過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員注意,如有收音機可開大音響等多種呼救方式,從而達到自救呼叫的目的。

8、頸椎損傷忌擡頜後仰

地震中被長時間掩埋的傷員獲救時,常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喜歡後仰一下頭、深呼一口氣,好像這樣才能把胸中的廢氣排除乾淨,但往往此時意外就發生了。由於地震坍塌、高處墜落等因素,頸椎最易受到損傷,在長時間不動的情況下突然後仰過深(這種後仰動作在急救醫學上稱爲“鼻頜位”),容易導致頸髓橫斷,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確的做法是用雙手扶住頸部,兩側相對制動,最大限度避免頸髓橫斷致命性二次損傷。

9、被困時呼吸忌快而淺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呼吸頻率爲每分鐘12—20次,在遇到地震等險情災難降臨時,人們處於驚慌失措或過度恐懼的狀態時,呼吸容易急速,換氣頻率加快。但快而淺的呼吸容易使二氧化碳的呼出過多,而人體呼吸機氧供不充分,引起呼吸鹼中毒,使氧解離曲線左移,組織釋放氧受阻,致機體缺氧更進一步惡化;由此而導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故自救時應控制情緒、保持鎮靜,宜採用慢而緩的呼吸方式,避免上述情況。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