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我們中國,一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每個民族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語言,那麼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1

1、漢族104 248萬人,佔中國人口的92%。是中國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佈全中國。漢族是我國古代華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漢代開始稱漢族。漢語屬漢藏語系。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國,有將近四千年的歷史。

漢族作爲中華民族主體,對世界文明發展有過重大貢獻。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稱於世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

有許多重大發現和發明。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與各兄弟民族發展了政治、經濟聯繫和文化交流,共同締造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佈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2、蒙古族分佈在內蒙古(佔70.4%)、吉、遼、黑、新、甘、青、寧、冀、豫等省區。是北方古老的遊牧民族,善畜牧、騎射,住蒙古包。漢文帝時,王昭君與匈奴呼韓邪單于和親,促進胡漢民族團結,自古引爲佳話。

歷史上,蒙古族曾出現過軍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數學家、天文學家明安圖等代表性人物。宗教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其後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區內蒙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

半個多世紀以來,發展民族經濟、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區工農業迅速發展,草原牧區面貌大爲改觀,實現定居放牧。以回鶻文字母爲基礎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曆史。每年夏秋之際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傳統節日。

3、回族860萬人。17.7%回族聚居寧夏,其餘大多數散佈全國,以甘、豫、冀、青、魯、滇、皖、新、遼、京、津等省(市)區較多。1958年在寧夏建立省級寧夏回族自治區。

回族是公元713世紀以後,中亞、波斯、阿拉伯人部分遷居我國西北,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相處過程中形成的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教歷十月一日開齋節與十二月十日的古爾邦節是其兩大盛節。

4、烏孜別克族1萬多人。新疆佔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縣城鎮,部分分佈在農牧區。其餘散居在京、甘等省市。

17世紀起陸續從中亞細亞安集延、浩罕等遷入中國形成的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

曾用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文字,現通用維吾爾文和哈薩克文。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居住城鎮的多經營商業、手工業(絲綢業等),居住鄉村的經營農牧業。婦女善刺繡。烏孜別克族頭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

烏孜別克族舞蹈輕盈,音樂悠揚。

5、藏族459萬人。分佈在西藏(佔全國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區。西藏、川西藏族分別自稱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地區,並與唐文成公主和親,成爲千餘年來藏漢民族團結的佳話。

西藏1959年廢除封建農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爲主體的西藏自治區。藏族多從事農牧業。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遺產豐富,藏曆新年是藏族傳統節日。藏民習俗 喜穿藏袍長靴,飲酥油茶,主食糌粑。

6、俄羅斯族1萬多人。新疆佔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內蒙古佔32.4%,其餘分佈在黑、遼、京等省市。18世紀以後陸續從俄國遷來。

俄羅斯族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使用俄文。主要從事商業、服務業和園藝、養畜、養蜂業等。

生活習俗、服飾等基本上與獨聯體俄羅斯民族相同。多信東正教。民風勤奮。不少人在鄰邦俄羅斯有親戚。

7、維吾爾族721萬人。全國99.8%的維吾爾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數分佈在天山以南的綠洲,其餘分佈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史稱回紇。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維吾爾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新疆維吾爾族有經營農牧業和手工業的悠久傳統,擅長植棉和瓜果園藝業。維吾爾族能歌善舞。漢唐絲綢之路開通後,吸收外來文化,創造了風格獨特的文化藝術,口頭文學阿凡提的故事廣爲流傳。

民族節日有古爾邦(庫爾班)節、肉孜節等。

8、鄂溫克族近3萬人。內蒙古佔88.8%,主要聚居區在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其餘分佈在黑龍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溫克族曾有索倫、通古斯等稱謂。鄂溫克是本民族自稱,爲通古斯語大山林中的人們之意。

民族種源與北魏時黑龍江上中游的室韋及唐代貝加爾湖東北林區的鞠部落有淵源關係。牧區通用蒙古語文,農區通用漢語文。飼養馴鹿有經驗。宗教信仰薩滿教爲主,有的殘存着對熊的崇拜。鄂溫克人好客,口頭文學豐富,民歌悠揚,舞蹈豪放。

9、苗族740萬人。貴州佔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區。苗族過去因居地、服飾不同而有不同稱謂。新中國依照人民意願,統稱苗族,是古代“南蠻”的後裔。

尊奉始祖蚩尤,爲我國古老民族之一。封建王朝時期有的苗區尚爲中央政府管轄不了的“生界”。

苗族的飛歌、蘆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節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紀念民族英雄亞努的四月八。

10、德昂族近2萬人。雲南佔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臨滄的鎮康。唐代“朴子蠻”的後裔。曾用名崩龍族。通用傣文、漢文字。宗教信仰小乘佛教。主要從事農業,善種茶,有古老茶農的美稱。傳統手工藝製作銀器。德昂族嗜飲濃茶。

住宅多竹樓。有較豐富的口頭文學成果。民族樂器有芒鑼、象腳鼓等。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第2張

11、彝族657萬人。雲南佔61.7%,其餘分佈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區還有撒尼、阿西等自稱。彝族與隋唐時的烏蠻民族有淵源關係。

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確定800多個規範彝字,在涼山州推廣使用。

彝族文化絢麗多彩,發現有許多彝文抄本、碑刻、鑄銅、醫學著作,天文曆法、音樂舞蹈、民間文學等都有獨特的創造。彝族過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並受道教、佛教影響。夏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節爲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12、保安族1萬多人。甘肅佔97.1%,主要聚居區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青、新等省區。

是元明時期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設保安營,在同周圍回、漢、藏、土各族長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個民族。

通漢語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手工業(冶鐵、製作保安腰刀有名)。習俗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擅長吹奏絲竹樂,喜唱“花兒”和宴席曲,舞姿剛健。

13、壯族1549萬人。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佔全國壯族人口的91.3%)及滇、粵等省。壯族由古代百越民族發展而來。自稱布壯,原漢譯爲僮,1965年改爲強壯的壯。

壯族歷史上出現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國農民革命將領蕭朝貴、右江人民革命領導者韋拔羣等傑出人物。

1955年創制了拉丁字母爲基礎的壯文。壯鄉源於秦漢的銅鼓、巖壁畫和源於唐宋的壯錦很有名。壯族民風興尊老祭祖、熱心公益。民間喜對唱山歌,三月三歌墟遠近聞名。中元節是壯族地區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

14、裕固族1萬多人。甘肅佔96.0%,主要聚居區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新、青等省區。是古代河西回鶻後裔同蒙古、漢等族長期相處發展形成的民族。

通用漢語漢文。宗教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裕固族從事畜牧業有豐富的經驗。擅長織繡、造形藝術。多民間傳說故事。民歌曲調優美、內容豐富。

15、布依族255萬人。貴州佔97.3%,主要分佈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順地區。其餘分佈在滇、桂等省區。布依族舊稱仲家,自稱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發展形成的。曾創制新文字。多通用漢語漢文。

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婦女善紡織、蠟染。布依族口頭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內容形式多樣,常以歌代言。民族節日六月六是僅次於春節的盛會,相傳爲紀念布依族起義領袖的節日。

16、京族近2萬人。廣西佔86.9%,主要聚居北部灣內京族三島上。其餘散佈在黔、粵等省。京族曾被稱爲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願稱京族。

京族有本族語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來就通用漢語文。主要從事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對歌,舞蹈有跳天燈,民族樂器獨絃琴音色悠揚。

17、朝鮮族192萬人。吉林省佔97.1%,最大的聚居區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黑、遼等省。是1719世紀中葉起至20世紀初從鄰國朝鮮遷居中國的民族。朝鮮族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對我國東北水田開發有所貢獻。

朝鮮族早在15世紀時就創造了文字,由40個音素字母拼寫迭成方塊形文字。朝鮮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文化教育較發達,人們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盪鞦韆、壓跳板等體育活動。朝鮮族喜着素白色服裝。特色食品冷麪、泡菜。

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風尊老愛幼、講禮貌、講衛生。

18、塔塔爾族0.5萬人。新疆佔99.9%。塔塔爾族與古代韃靼人有淵源關係。曾用過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文字。但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居住北疆城鎮的塔塔爾族多經商,一部分人從事手工業或畜牧業。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民族音樂舞蹈節奏鮮明活 潑。還興賽馬、摔跤、拔河等民族體育活動。

19、滿族982萬人。遼寧佔50.4%,其餘分佈在冀、黑、吉、內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區。17世紀中葉清朝定都北京後大批滿族人入關,滿漢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爲祖國的統一、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出現了康熙帝玄燁、曹雪芹、老舍、程硯秋等傑出人物。曾有滿文,現普遍習用漢文漢語。滿族重視禮節。曾信奉薩滿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體育活動有跳馬、滑冰等。

20、獨龍族0.6萬人。雲南佔95.3%,主要聚居區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黔、川、粵等地。無本民族文字。主要從事農業,兼事採集、狩獵業。獨龍族人好客、講信用。過去有紋面的習俗,相信萬物有靈。民族節日臘月過年,跳牛鍋莊舞。

21、侗族251萬人。貴州佔55.7%,集中分佈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其他分佈在湘、桂等省區。1958年曾創制拉丁字母爲基礎的侗文字。現在侗族人多能用漢語漢文。侗族擅營杉木林業。婦女善織侗錦。

有優良的木結構建築藝術傳統,侗鄉風雨橋、鼓樓獨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揚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風有敬老愛幼、熱心公益的傳統。侗族節日有春節、祭牛節、吃新節等。民間崇拜祖先,信奉聖母神靈。

22、鄂倫春族0.7萬人。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佔51.9%)、內蒙古的鄂倫春自治旗(佔44.5%),其餘散佈在遼寧等省。自稱鄂倫春,爲山嶺上的人之意。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興安嶺山區,現基本定居,狩獵馴養結合,多種經營。

一般通用漢語漢文。鄂倫春人純樸好客。男女都善騎射。婦女善刺繡和製作皮製品和樺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編唱民歌、仿動物起舞。

23、瑤族213萬人。廣西佔62.2%,集中分佈在都安、金秀、巴馬、大化、恭城等瑤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湘、滇、粵、黔等省。

是由古代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發展形成的民族。過去有過山瑤、盤古瑤、茶山瑤等多種稱呼。狩獵業也佔有一定地位。還精於染織、刺繡。瑤族愛唱歌,節日幾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盤瓠,是原始圖騰信仰的殘餘。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第3張

24、哲族0.4萬人。88.2%分佈在黑龍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漢文。赫哲族長期在三江平原完達山區從事漁獵生活。

解放後在國家扶持下,民族興旺起來。有豐富的口頭文學傳說故事,普遍喜好音樂、即興編詞歌唱。

25、白族159萬人。雲南佔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餘分佈在黔、湘等省。

白族自稱白尼。明清以後稱民家。白族歷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繫密切,普遍使用漢語漢文。白族擅長農業,並創造了燦爛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劍川石窟、雞足山佛教建築羣等。

三月街又稱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節日和街期,另一個盛大節日是六月“火把節”。白族的民族音樂、戲曲獨具特色。信仰佛 教。

26、門巴族0.7萬多人。95.4%聚居在西藏東南部地區。門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現也成爲門巴族的自稱,意爲住在門隅的人。族人大多通曉藏語藏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牧業和狩獵業。有少量手工業,擅長製作木碗、藤器。

門巴族與藏族長期往來,生活習俗相似,關係密切。男女都着氆氌長袍,足登軟底皮靴。吃大米飯、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27、土家族570萬人。分佈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區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絕大部分人通用漢語漢文。土家人織造技藝較高,與“擺手舞”被稱爲土家藝術之花。

土家族受漢族影響較深,許多習俗同於漢族。大端午、六月六等節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對於土家人幾乎是人人會編會唱。

28、藏族0.2萬多人。96.8%集中在西藏東南部地區。其餘散佈在川、黔、遼等省。少數人通曉藏語藏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狩獵,擅長射箭,竹編工藝精巧。婦女戴銀、銅製耳環手鐲。主食大米飯,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傳佛教)。

29、哈尼族125萬人。雲南佔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稱。自稱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稱*尼的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和瀾滄。1957年創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種梯田,有的高達數百級。

常用自己染織的青布製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頭,婦女系繡花腰帶。宗教信仰多種自然神。哈尼曆法以農曆十月爲歲首,過十月節即是過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30、基諾族1.8萬人。99.0%在雲南省。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鄉。其餘分佈在川、湘等省。基諾族自稱基諾,過去漢譯爲攸樂。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本民族文字。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普洱茶)。

關於基諾族的漢文記載始於18世紀。傳說基諾族是從普洱、墨江甚至更遠的地方遷到基諾山區的。20世紀50年代基諾族尚保留氏族社會的古俗,長老在村社裏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

基諾族人喜歌舞,每當節日興會,長者乘興高歌,少者隨之翩翩起舞。三月間過年,是基諾族重要節日。

31、哈薩克族111萬人。新疆佔99.8%,主要聚居區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甘肅。哈薩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長期相處發展形成的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文字。

解放後創制並推廣使用了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新文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蘭】教。民族體育刁羊、摔跤、騎射、姑娘追等大都爲馬上功夫。

32、土族19萬人。青海佔84.8%,主要聚居區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甘、滇、黔等省。舊稱青海土人。該民族的形成發展與古代吐谷渾、蒙古諸族有淵源關係。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漢語,用漢文。

土族早期從事牧業,長於養羊,明代以後多經營農牧業。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長歌舞體育,一年多次的花兒會是他們對唱花兒的盛大節日。

33、傣族103萬人。雲南佔98.4%,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川、粵等省。關於傣族先民早在漢晉時就有史籍記載。傣族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適當改革。

傣族善種水稻和熱帶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婦女傳統着裝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樓頗具特色。清明前後的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傳統節日,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傣族能歌善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

34、克孜族14萬人。新疆佔97.9%,主要聚居區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黑龍江省。《史記》稱屬於匈奴的堅昆。清初稱布魯特(準噶爾語爲高山居民之意)。經營畜牧爲主,兼營農業。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

原有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文字,解放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維吾爾語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薩克語文。宗教信仰【伊斯蘭】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從事畜牧業,部分經營農業。

民間文藝豐富多彩,有號稱百科全書的史詩《瑪納斯》。人們好客、重禮節、善歌舞。柯爾克孜族曆法年初的諾勞孜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35、黎族111萬人。海南省佔92.0%,主要聚居區在海南島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湖南等省。黎族是從古代百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的,唐時稱黎人。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1957年曾創制黎文。許多黎族羣衆兼說漢語。

黎族對海南省農業開發作出了貢獻。黎族婦女精於以木棉紡織黎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頭文學豐富,人們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調優美。

36、維爾族12萬人。內蒙古佔58.7%,主要聚居區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其餘分佈在黑、新等省區。17世紀中葉曾在黑龍江上英勇抗擊沙俄侵略。相當多的人兼通漢、蒙、維、哈語。清代多用滿文,民國以後普遍使用漢文。

主要從事農業,兼事牧、獵業,婦女善織繡,製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間口頭文學內容豐富,人們喜好歌舞。節日盛裝綢衣套坎肩,着裝與清初滿族相似。

37、傈僳族57萬人。雲南佔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區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新文字。主要經營農林業。過去傈僳族信奉自然萬物神靈,有的殘餘民族圖騰崇拜。住房爲竹木結構,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穫節”,狂飲高歌,通宵達旦。

38、習族16萬人。廣西佔98.1%,主要聚居區在桂北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黔、湘、粵等省。多通壯語、漢語和漢文。主要從事農業,部分人從事採煤業。婦女精於織造圍裙、揹帶。人們喜唱山歌和彩調戲。

習俗有本族特點,也有一些近似漢族壯族。崇信多神,節日較多,民族節日以慶豐收、保平安的“依飯”最隆重。

39、畲族63萬人。福建佔54.6%,其餘分佈在浙、贛等省。多與漢族雜居。自稱山客。現通用漢語文字。種植稻茶富有經驗。民間工藝善刺繡、編織。山歌被稱爲畲族文化明珠。畲族節日與漢族大致相同,民族節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龍頭,是其圖騰信仰的標誌。

40、羌族20萬人。四川佔99.1%,主要聚居區在川西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 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通用漢文字。主要從事農牧業,擅長打井和石砌建築技術。

傳統工藝有挑花刺繡、編織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樂器中的竹笛,稱羌笛,是我國著名的古樂器之一。

41、佤族35萬人。雲南佔96.9%,西盟、滄源一帶阿佤山區是我國佤族主要聚居地區。1957年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經營農業爲主,人們樂歌善舞。舊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靈。

42、布朗族8萬人。雲南佔99.2%,主要分佈在勐海縣布朗山區。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種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體舞“圓圈舞”。口頭文學主要有抒情敘事詩。

43、高山族約40萬人。臺灣省佔82.0%,主要分佈在臺灣中部山區和臺東縱谷。其餘分佈在福建省沿海城市。無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經營農林漁獵業。善雕塑、製陶、編織等工藝。

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獨特的舞樂形式杵杵樂,婦女手持長杵繞石臼舂米,伴以悅耳歌聲。有的還存在蛇動物圖騰殘餘。

44、撒拉族9萬人。青海佔97.8%,主要聚居區在海東地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自稱撒拉爾,由元代遷入青海的中亞撒馬爾罕人與周圍藏、回、漢、蒙古等族長期相處發展而成。通用漢語漢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口頭文學豐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兒受藏族影響,普遍帶有顫音,婉轉動聽。

45、拉祜族41萬人。雲南佔99.4%,主要聚居在滇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等地。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擅長狩獵,農業以茶、藥、劍麻等的種植爲主。

傳統的蘆笙舞,口頭文學陀普科(謎語)爲羣衆所喜聞樂見。民間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傳入並流行。

46、毛南族7萬人。廣西佔98.2%,主要聚居區在桂北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毛南族自稱阿難,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難改爲毛南。通用漢、壯語和漢文字。主要從事農業,有飼養菜牛(食用牛)的豐富經驗。擅長雕刻、編織。熱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靈、祖先的五月廟節是毛南族特有節日。

47、水族35萬人。貴州佔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縣。

通用漢文字。古時有水書,仿漢字反寫,又稱反書,僅限於宗教活動使用。水族主要經營農林業。傳統佳釀九阡酒。水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喜愛銅鼓舞、蘆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婦女喜戴銀飾項圈手鐲。

水族曆法以陰曆九月爲 歲首,陰曆十一月的端節是水族最大節日。

48、仡佬族44萬人。貴州佔98.2%,以黔北道真、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分佈較集中。通用漢語及相處較多的其他民族語,普遍使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

多民間故事、詩歌、諺語,音樂舞蹈優美樸素,“八仙”樂曲富有民族特色。生活習俗與本地漢族相似。

49、東鄉族37萬人。甘肅佔83.3%,主要聚居於臨夏的東鄉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新疆、寧夏等省區。是由13世紀進入今甘肅臨夏東鄉地區的蒙古人與周圍回、漢人長期共處發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漢語漢文。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以農業爲主,兼營畜牧業。東鄉族幾乎人人都愛編唱“花兒”,其曲調高亢悠揚。習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50、 錫伯族17萬人。錫伯族自稱錫伯,爲古代鮮卑人後裔。有本民族文字。有的通用滿、漢、維、哈語。錫伯族原是遊牧民族,後發展農業,兼營畜牧業。民間文學神話傳說豐富,錫伯族能歌善舞。

愛好摔跤、騎射等民族體育活動。節日與漢、滿族大致相同,農曆四月十八日是錫伯族人從東北遷往新疆的紀念日,每年都舉行慶祝活動。

51、納西族28萬人。雲南佔95.6%,主要聚居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納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創造了象形的東巴文字和帶音節的哥巴文字,但僅爲巫師使用。1957年又創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當今也通用漢語漢文。兼營農牧業、手工業務和商業。宗教信仰有東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種。納西族繪畫、雕塑、剪紙等技藝較高。納西人喜歌舞。傳統節日有正月農具會、七月騾馬會等。

52、阿昌族近3萬人。雲南佔99.7%,兼通漢語或傣語,使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擅於種植水稻,打製鐵器技藝高。

阿昌族民間口頭文學十分豐富,對歌和象腳鼓舞、猴舞廣爲流行。工藝美術刺繡、染織、雕刻、銀器製作等做工精細。

53、景頗族12萬人。雲南佔99.4%,主要聚居區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結繩記事。近代創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民風爽朗、樸實,人們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體舞,伴以鼓樂。

過去多信仰萬物有靈。男女着裝黑色對襟短上衣,婦女圍豔麗的圍裙,喜戴銀飾物。

54、塔吉克族3萬多人。99.9%分佈在新疆。主要聚居區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許多塔吉克人兼通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塔吉克族把山鷹看作英雄的象徵。重要節日有春節、古爾邦節等。

55、普米族約3萬人。雲南佔95.3%,主要聚居區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1960年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正名爲普米族。原是青甘川邊區的遊牧部落,後來農業逐漸佔居主要地位,兼營畜牧。通用漢文。

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喪喜慶都舉行對歌。普米族大過年即過春節,屆時要舉行賽馬、摔跤等活動。

56、怒族近3萬人。雲南佔98.0%,主要聚居區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怒族人大都使用漢文。

主要從事農業,兼行狩獵、採集業。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達喜怒哀樂。服飾特點,婦女耳戴垂肩大銅環,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2

1、漢族:漢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民族,由於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風俗千姿百態,豐富異常。漢族崇拜龍鳳,歷來信仰“神仙”;在色彩方面以紅色、黃色爲貴。

漢族的傳統節日比較多,還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春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節日禁忌特多,如不能掃地,不準講不吉利的話,不要女人下廚等,多爲討彩求吉。

2、壯族: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歌節最隆重。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孕婦不能參加婚禮,不能摸新娘的牀。不準用腳踩竈,竈上不能吐口水。不能用手指月亮,否則手指會斷掉。有些地方的壯族禁止捕殺食用烏鴉、蛇、牛、蛙;禁止砍伐榕樹,因爲這些是他們的圖騰崇拜物。

3、滿族:滿族是我國東北最古老的一個民族。遼闊的東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間,是滿族的故鄉。滿族人講禮貌、重禮節。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滿族嚴禁人爲傷害和捕獵烏鴉、喜鵲、狗的習俗。不準殺狗,禁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鋪狗皮褥子。

4、回族:回族的禁忌大多來源於【伊斯蘭】教,體現民族情感與民族內聚力的禁忌保留至今。在飲食方面,回族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同時禁食自死之動物、動物血、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嚴禁喝酒。

在社會行爲方面,回族禁止求籤、玩賭、崇拜偶像、放高利貸。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

5、苗族: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在水井裏洗衣服;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

家中有孕婦,忌在房屋周圍鳴炮、放鞭炮、動土或移動重物,否則,震動了胎神,容易流產。

6、維吾爾族:“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爲“聯合”。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維吾爾族在飲食方面有許多禁忌,只吃由穆斯林宰殺的畜禽;禁食動物血,動物必須經過宰殺流盡血方食用。

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竈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吃饢時不可將饢的背面朝上。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7、土家族: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爲隆重。土家人忌食敬神的食品、忌食蛇,認爲蛇是土家人祖先。同時還忌食貓、烏鴉、鷹等動物,認爲食之不祥。

婦女孕期,家中不得搬動大中型東西,不得在家中動土,不得在牆上釘釘子。除夕之日,婦女忌梳頭、洗衣;還禁殺傷生靈畜禽。忌用手指月亮,不然會惹惱月神;忌在人背後吃飯。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第4張

8、彝族: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飲食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忌諱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會爲此報復。忌讚美別人家嬰兒“胖”、“漂亮”之類,惡語傷之,家長歡喜。

9、蒙古族:蒙古族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被譽爲“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的“那達慕”大會是其傳統節日。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

在遞送蒙古刀時忌諱將刀尖對着他人;也忌諱在火撐上烤腳、烤手、磕菸袋或是跨越;帽子一般不能隨意亂放,不能跨踩、反戴,更不能換戴帽子和將帽子贈送人;敖包上的石頭、樹枝忌隨便拿走。

10、藏族: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非常講究禮儀,尊重長輩。見面稱呼時,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稱,以示尊敬和親切。

藏族禁食驢肉、馬肉和狗肉。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不得逆轉。忌諱別人用手觸摸其頭。

11、布依族: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大年初一,忌曬衣服,忌掃地,忌借錢,忌動土。忌踩門檻、坐門邊;婦女坐月子不準串門;孕婦不能進新人的洞房,不能摸洞房裏的東西。

12、侗族: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以春節、祭牛神、吃新節較爲普遍。平日裏,禁忌早晨和晚上在家裏打口哨。因爲打口哨會招引鬼神進屋,帶來禍殃。切忌腳踩掉在地上的飯,說是這樣會觸怒雷公,雷公要用斧頭劈你。

13、瑤族:瑤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瑤族是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禮儀禁忌。路途相遇,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打招呼,否則被視爲不懂禮貌。

火塘是瑤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竈膛,不能用腳踩,火塘內的柴火忌諱倒着燒。

14、朝鮮族:朝鮮族過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十五、清明、仲秋節。朝鮮族禮節很多。晚輩對長輩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若相互間不熟悉也用敬語,以示尊敬。

孕婦不能看人家辦喪事,不能看人家遷墳、救火等。生了嬰兒的人家在大門上掛一根草繩作爲禁繩,禁止外人進入。

15、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其中以三月街和火把節最爲盛大。年節或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到別家串門。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續,斟滿杯茶。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

16、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吃扎扎”。哈尼族素來熱情好客,只要有客人來,都要以酒相待。在參加哈尼族的祭祀活動會餐或到哈尼族家裏做客就餐時,先要等老人說幾句祝福的話,等老人吃了第一口食物後,纔可以動筷。哈尼族人家的門檻忌站、忌坐、忌諱用刀砍。

17、哈薩克族: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主人割給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給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絕,要愉快的接受,否則主人會認爲你瞧不起他;

在哈薩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過兩天;借用的馬在歸還時要卸下馬鞍,否則會認爲是不禮貌的。

18、黎族: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也有特有節日,就是每年農曆“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

忌頭朝門口睡覺,因屍體才頭朝門口待擡出埋葬。凡年初一至初五日不能穢語傷人,不能掃地,不然,不但家裏六畜不寧,生產不好,而且影響別人不吉利。

19、傣族: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

到傣族家做客,不可隨意進入主人家的臥室;男子不準進產房;外人不能進未滿月的產婦家;忌在家裏高聲叫喊、唱歌和吹口哨;忌把生樹枝拿進堂屋。頭只能被高僧或父母撫摸,外人隨便用手觸摸傣族人的頭部被認爲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20、畲族: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爲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亦稱“烏飯節”。

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鱔、鰻;忌用筷子打貓,忌吃貓肉;忌用單隻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別人家做客,吃點心時忌吃光,應有所剩餘;忌用腳踩地上飯粒,否則會被雷擊死等等。

21、僳僳族:傈僳族過去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所有傳統節日都和宗教祭禮活動密切相關。主要節日有新年闊時節、刀杆節。

祭鬼神或祭龍樹時,忌婦女參加。產婦分娩,基家門口掛茅草葉或刺枝,防鬼闖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帶弓箭和長刀入門。

22、仡佬族;仡佬族崇拜祖先,信奉多種神靈。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最隆重的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

除夕忌掃地、倒污水、倒拉圾在門外;初一不得生火煮飯,不準在家裏做針線活和梳頭。吃新節忌碰上陌生人,萬一碰着,陌生人只准吃不準說話。

平時忌站和停在門口或坐在門坎上。屋內不準打傘戴笠。家有遠行的人,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忌別人在家裏哭。

23、東鄉族:民東鄉族每個月都有節日,每過了年逐月輪換。東鄉族的四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爾德節、阿舒拉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騾肉、驢肉和自死動物及動物血;吃餅和饅頭要掰開吃,不能整吃。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袒胸露臂;忌遞煙敬酒;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

24、拉祜族: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吃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

主人殺雞待客,客人不能主動拿雞頭吃,如主人拿給客人吃時,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辭或轉讓給別人。禁止打狗殺狗。

25、水族:水族自稱“海水”,意爲水人。水族的節日中最隆重的是端節(藉端)和卯節(過卯)。

每年陰曆八月下旬起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共四個),就是水族人民過“端”節的日子。過節期間忌葷腥,點燈也忌用桐油。忌豬、牛進家,認爲這樣是極大的不祥,要把進家的豬、牛殺掉敬神。

26、佤族:在佤族節日中,便克是第一大節日;過年又叫“新水節”;每年農曆的七至八日,要分別過兩次“新米節”。佤族大多忌食雞蛋,不用辣椒作饋贈之物。禁止踐踏剽豬石,禁止用手抹神竈,禁止帶生薑進屋,禁止在神樹林中狩獵。

客人進寨要經過允許,並贈送酒肉或甘蔗;客人進屋,只能在外屋火塘煮飯燒水;主人殺雞,客人須勸阻;主人獻雞,客人要回報敬雞頭。

27、納西族: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進入納西人家時不能打主人家的狗;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裏唱山歌,吹口哨。

28、羌族:農曆十月初一爲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29、土族:“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係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

到土族人家做客,進門前必須先呼喊招呼,否則,被視爲無禮;進屋後上炕必須脫鞋,否則是對主人的不尊敬;忌諱同未婚姑娘開玩笑,不能在臥室裏吐痰、擤鼻涕。

30、仫佬族: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

仫佬族的民間禁忌並不多,重要的是年節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牀、忌掃地、忌吃青菜、忌吃葷、忌洗衣物。

31、錫伯族: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西遷節和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比較重大的節日。

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製品;不許坐、踩或跨過衣帽、被、枕;穿過的褲子、鞋襪不能放高處;不許坐、踩鍋竈,也不許坐或站立在門檻上;不能在屋內吹口哨;若大門口掛有紅布條或一束草,表示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不得入內。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第5張

32、柯爾柯孜族: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爲一個月,十二個月爲一年。

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裏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裏,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33、達斡爾族:達斡爾族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他們把正月十六定爲“黑灰日”。忌婦女上房頂、坐竈門、睡西炕。忌用刀、剪、筷子指點人,背手或拿馬鞭進入屋內。

34、景頗族:目瑙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爲期2—3天。該族所信奉的鬼種類繁多,對鬼的忌諱亦極多。每戶都有特爲鬼開闢的鬼門,忌外人通過;祭鬼的地方不可去。

寨邊祭“地物神”時,圍上的石頭忌人搬動和觸弄。到景頗人家做客,進門必須脫鞋,到曬臺處,則在過道門前脫鞋。進屋後,忌在房內久站不坐,應按一定位置入座。

35、毛南族;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曆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毛南族信萬物有靈,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響,但在人們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靈及萬物有靈甚於宗教。

36、撒拉族:撒拉族最大的傳統節日爲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到撒拉族做客,必須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飲時避免提及豬肉等詞彙。

37、布朗族:布朗族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爲3天。打掃寨子期間,不準人進出寨子。過新年期間出門玩耍,不準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樓時要脫鞋,表示尊重主人。

38、塔吉克族: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

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和兔等動物的肉。見到鹽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高處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禁止用腳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騎馬穿過羊羣或接近羊圈,並忌諱羊在產羔時去觀看。

39、阿昌族:阿昌族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兄弟都結婚以後,互相不能進對方的臥室;不能讓婦女住在樓上,男人在樓下;婦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門坎上,認爲這樣會破財。

40、普米族:普米族的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馬肉、貓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竈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掃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豬。

晚上不能掃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髮、洗頭、梳頭。不能將鞋放在牀頭了,若門口立有經幡旗杆,旗色爲白色或紅色,杆頂插把尖刀,表示家裏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內。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第6張

41、鄂溫克族;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此外,鄂溫克族還會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產婦未滿月前,忌外人帶槍或鑰匙進屋,以防產婦斷奶。父母在世時,兒子不得蓄鬍須;下午忌理髮、刮臉;忌說“死”,若老人死,要說“成佛了”;小孩死,要說“小活了”。

42、怒族: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按照怒族的禮節,到怒族人家做客應帶些煙、酒之類作禮物。兒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雞爪、雞血,婦女在40歲前不吃心肺。

43、京族:京族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孕婦不得入哈亭,民間供奉神祗的場所。懷孕個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內煎東西,否則嬰兒會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別人進門借火、借鹽醃魚,否則,家裏“水頭”(錢財)會給別人借走。

44、基諾族: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以過年爲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曆臘月間進行。祭鬼之供品,忌人觸摸,認爲有鬼附其上;住室忌無男,大竹樓裏必須有男性家長。若某家男性死光,須拆掉房子,令婦女回孃家或改嫁。

45、德昂族: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婦女不與男客同桌吃,婦女不得在男子面前蹺二郎腿。

婦女衣褲不能晾曬在男人穿行地方。忌同姓婚姻,因爲他們認爲,只要同姓,就會有血統上的相同。血統相同的人相婚配,不利子孫後代的繁殖和健康。

46、保安族: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保安族的禁忌滲透着【伊斯蘭】教文化的意識。所食牛、羊、雞肉,必須經阿訇或懂經典的穆斯林屠宰,否則禁食。嚴忌食豬、驢、騾、馬、狗肉以及兇禽猛獸的肉。禁食自死牲畜和一切動物的血。忌用手去撫摸食物。嚴忌客人進入女人的寢室。

47、俄羅斯族: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爲隆重。過節前一週,不吃葷,只吃素。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爲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牀上。

忌諱數字“13”,被他們稱爲是鬼數,最不吉利。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不得用左手拿勺。

48、裕固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穿紅衣、騎紅馬的人是不準進帳篷的,這是由於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緣故,據說他們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紅衣、騎紅馬的,因此有這樣的禁忌。

49、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爲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不食豬、驢、騾、狗肉。

50、門巴族: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忌諱在客人面前走動,須從客人身後繞行。客人吃飯時不要吃光喝盡,須讓主人家的鍋裏、碗裏剩一些食物。客人未睡時,主人不能先睡。家裏有人出遠門,當天不能掃地。若家有病人,要在門口壓有帶刺的樹枝,謝絕外人來訪。

51、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晚輩不許直呼長輩的名字,也不許把長輩名字告訴別人,否則生下的孩子會沒有骨頭節。

52、獨龍族:獨龍族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獨龍族的禁忌主要有產婦不得在室內分娩,認爲其“不潔”之氣,會衝犯室內的弓弩等狩獵用具,致使狩獵無獲。分娩時,忌男人照料,否則認爲不潔之氣會導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雙目失明。

53、塔塔爾族: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爲“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拔河、賽馬等集體活動。塔塔爾族最忌諱豬,不吃豬肉。禁食驢、狗、騾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兇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內)。

54、赫哲族: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爲生的赫哲人。他們規定,獵人進山後,不許說怪話和謊話。在山林中遇到大樹樁子不許坐,他們認爲這是山神爺老把頭坐的,別人是不準坐的。冬季在山裏狩獵,看到其他獵人的腳印不許踩。

55、高山族: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禁忌接觸神物、接觸死者的器物等;婦女懷孕後,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貓、【穿山】甲和並蒂果實等,忌生雙胞胎;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

56、珞巴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爲南方人。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爲“調更谷乳術”節。

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動、坐其上邊;村村有神樹,不得砍伐。每年集體繞神石、神樹轉三圈和殺雞、投放飯菜、酒祭祀。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3

中國是一個有着多種宗教的國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國【大陸】官方實行無神論宣傳教育,漢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

中國少數民族羣衆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羣衆性地信仰某種宗教,如藏族羣衆信仰藏傳佛教。中國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於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規定,制定了具體政策,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數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

中國少數民族中信仰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的有藏、蒙古、土、裕固、門巴、普米、納西7個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信仰【伊斯蘭】教的有回、維吾爾、哈薩克、東鄉、保安、撒拉、柯爾克孜、塔塔爾、烏孜別克、塔吉克10個民族;

信仰【基督】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頗、傈僳等族的一部分。俄羅斯和鄂溫克族的一小部分人信仰東正教。在獨龍、怒、佤、景頗、高山、鄂倫春、珞巴等一些少數民族中,還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種信仰。

各民族羣衆,不論信仰何種宗教,他們正常的宗教活動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少數民族散居的地區,他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各民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第7張

中國各民族分佈的特點是:

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佈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佈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臺灣等省、自治區。

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

中國少數民族分佈地區

在1990年,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有壯、蒙古、回等18個民族;人口在10萬以上的有傈僳、佤、畲等15個民族;其他不足10萬。中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區域廣闊,主要分佈在廣西、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等省區。

許多少數民族居住在山林、高原、草原等邊陲地區。我國民族分佈特點爲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漢族分佈最廣。

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數量和佈局,與中國的民族分佈和構成基本上相適應。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