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鞠躬盡瘁的故事(4篇)

鞠躬盡瘁的故事(4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鞠躬盡瘁的故事1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鞠躬盡瘁的故事(4篇)

[釋義]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心力。小心謹慎地貢獻出全部力量;直到死。

[語出]明·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華府知府周公行狀》:“況若臣病即死;則鞠躬盡瘁;臣之分願已畢。”

[正音]盡;不能讀作“jǐn”。

[辨形]瘁;不能寫作“粹”;已;不能寫作“己”或“巳”。

[近義]全心全意誠心誠意

[反義]三心二意敷衍塞責

[用法]含有褒義。“鞠躬盡瘁”和“死而後已”有時可以分別獨自運用;有時可以在一句裏分開使用。形容爲人民事業奮鬥終生的革命精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造句]:

1.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爲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於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必能爲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4.敬愛的周總理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民對他仰之彌高。

5.諸葛亮當軸處中,奉詔輔孤,爲了蜀漢的興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從走上工作崗位那一天起,她就決心爲祖國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7.魯迅對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8.謝秦王,謝秦王!君集一定不負秦王恩德,爲秦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9.心中悲哀升起,爲人類,他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10.只要皇上能改過自新,老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的故事2

[釋義]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瘁:勞累。盡瘁:竭盡心力。指小心、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去效勞。

[語出]明.宋濂《先府君蓉峯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近義]鞠躬盡力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成語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爲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爲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爲“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爲“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衆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鞠躬盡瘁的故事3

鞠躬盡瘁的主人公是誰?

鞠躬盡瘁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一般用來表示對國家有極大功勞,並且操勞一生的人。

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鞠躬盡瘁的典故: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爲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爲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爲“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爲“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握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伐魏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鞠躬盡瘁的故事4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故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故釋義】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爲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歷史典故】

諸葛亮,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聰明與智慧的化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知,四書五經,無所不曉。

47歲時,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上《出師表》,表明自己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心跡。

爲了統一中原,諸葛亮曾經多次兵出祁山,前幾次出兵,都是因爲糧食不繼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訓,非常重視糧食供應。他設計了一種叫做木牛(改進的獨輪車)的運輸工具,用它把糧食運到斜谷口囤積備用。

公元234年,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糧,做好充分準備後,約孫權同時對魏國發起進攻,兩面夾擊魏國。他率領10萬大軍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構築營壘,準備長期作戰: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當地老百姓一起耕種,以爲久計。司馬懿率領魏軍也渡過渭水,築起營壘準備和蜀軍長期對峙。魏明帝命令司馬懿只許堅守,不準出戰。

與此同時,孫權應約派出三路大軍進攻魏國,配合蜀國的行動。魏明帝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大敗吳軍。諸葛亮只好孤軍作戰。蜀軍很想跟魏軍速戰速決,但司馬懿固守營壘,堅守不出,決心要打持久戰。雙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有一次,司馬懿虛情假意地接待前來下挑戰書的使者,問道:“你們丞相很忙吧,身體還好嗎?”使者回答說:“丞相很忙,軍營裏大小事都親自過問。他每天早起晚睡。近來胃口也不太好,飯量很小。”使者走後,司馬懿對將士們說:“諸葛孔明食少事多,怎能支撐長久呢?”不出司馬懿所料,諸葛亮就在這年八月病故,年僅54歲。

按照諸葛亮生前囑咐,蜀軍密不發喪,各路人馬按序撤退。

司馬懿探得蜀軍因諸葛亮病死而退兵的消息,立即率軍追趕。剛過五丈原,忽然蜀軍旗幟轉向,戰鼓雷鳴,蜀軍將士們轉身掩殺過來。司馬懿大吃一驚,趕快掉轉馬頭,下令撤退。待魏軍退遠了,蜀軍才緩緩撤出五丈原。

雖然,諸葛亮沒能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是,他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才智和鞠躬盡瘁、忠於職守的品格,永遠師儀後世。

【成長心語】

諸葛亮用生命實踐了自己對蜀漢集團的忠誠。爲理想、事業而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和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獻身精神,在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奮鬥精神,爲後人做出了最好的表率。盡職盡責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我們應具備的素質,也是我們成長和成功的基本要素。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