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數學課教學隨筆(14篇)

數學課教學隨筆(14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課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課教學隨筆(14篇)

數學課教學隨筆1

經過20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歷程,我深刻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一點經驗:

一。 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 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 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纔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數學課教學隨筆2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並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能靈活解決數學問題。經過幾年的實踐,廣大教師都意識到,教學必須有革命性的變化,必須體現新思路。傳授新知識和新技能,才能培養具有現代意識,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而數學作爲一門基礎學科,在教育界推廣新課標、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學模式也面臨着一場大考驗。

《數學課程標準》爲數學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學數學教學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數學教學,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觀。本人也積極轉變自己的思想,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學生一起走進新課程。

一、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程理念

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課程上:教學內容相對偏窄,偏深,偏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爲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事實上,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只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因而改進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與以前的教材相比,課改新教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特點:

1.教材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統一,“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2.教材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繫。數學素材大多來源於自然、社會與科學中的現象和實際問題,體現了人的社會現實性,做到數學學習內容現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個體差異,堅持把握課程標準,在體現基礎性、普及性的同時,又彈性地編入一些選學內容,對大多數例題和習題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餘地,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的需要,有利於“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教材適當編排應用題、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增設了研究性課題學習,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實踐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平面鑲嵌、設計對稱圖案、撰寫小論文等。

5.教材的編寫有利於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不再是執行教材的忠實奴僕,而是依據課程標準,創造性地運用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資源。在課程範圍內,教師的教學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體例,可以適當改變課程順序,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進行創造性教學,把生動的教材變成生動的課程。

二、新課程下的中學數學教學實施策略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繫的。數學課上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開發他們腦中未被開發的腦細胞,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1.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要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的前提是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看動畫演示、做數學遊戲、講數學故事、聯繫實際生活等多種方式進行。可以是教師在課前設計的,在上課開始的時候作爲創設情境,積累經驗和提出問題之用,如許多教師常常用實際問題或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爲研究需要而臨時產生的嘗試性的研究活動,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觀點或方案等。顯然,關鍵在教師要創設好問題情境,必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統一起來。

2.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

新課標改革實驗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上都要根本性變化,要打破傳統師生關係的陳舊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在課堂中我們要營造寬鬆、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不主觀、不武斷、不包辦,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個學生,增加對學生感情的投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以平等的態度點撥、啓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勵。教師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個性,多關注一些學生的能力,誘導學生自主地學習不斷地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結合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願學、愛學、樂學,培養“親其師、信其道”的真摯感情,化感情爲學習數學的動力。

3.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讀、寫、想等方面的能力,它們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也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聽”就是學生首先要聽課,同時也要聽同學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課後的感受,這就需要有“聽”的技能。因此,教師要隨時瞭解周圍學生對數學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及聽課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聽課技能。例如:①在聽課過程中怎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與教師同步。②怎樣才能更好地領會教師的講解。③怎樣學會歸納要點、重點。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麼辦。⑤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注意聽,並積極參與討論等。“說”就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數學中的概念能夠做出解釋,與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向老師提出問題,使得自己的見解和提出的問題易於被別人理解。“讀”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某種層面上講,也是爲今後“說”的技能打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課外資料,既豐富了知識面,又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性。“寫”就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它是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例如數學中的一些證明題,有很多學生都知道它的證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識點,但總不能夠很好地以“寫”的形式將其證明過程展現出來。即使寫了,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也較爲混亂,推理過程也不夠嚴密。這些都是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某一側面也體現了培養學生“寫”能力的重要性。“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決定着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想”就是要發揮學生思維的“自由想象”。例如:我們在講完“圓的有關性質”後,提出“車輪爲什麼要做成圓形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體驗,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想象中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儘量爲學生創造有利於形成聽、說、讀、寫、想能力的條件,並不斷摸索培養的規律和方法。

4.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數學技術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成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

5.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啓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數學課教學隨筆3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麼,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爲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爲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要使學生獨立思考,首先要選擇好思考的材料,創設思考的情境。如教學新教材一年級上冊整理與複習中的開放性題目□○□=12,14=□○□時,先讓學生獨立地解題,然後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都寫出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爲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爲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衆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其實提出問題有時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問題是從所學知識中,尋找矛盾和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提問能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可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如在學習了數字之後,我佈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學生通過尋找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數字,在學習了拼圖之後我又佈置了美麗的圖案通過剪拼學生們拼出了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金魚,有小船等等,我將優秀的作品在班級展示,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數學的積極性。

四、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爲主。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數學課教學隨筆4

《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等重要理念的指導下,數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

一、 聯繫生活,從身邊發現數學

教師聯繫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景在於爲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如在教學完整數乘法後,我和學生進行了一節實踐活動課。當時我是這樣來創設情景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遊覽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遊時得帶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單價:麪包2元;飲料3元;梨子1元;話梅2元;餅乾3元;瓜子2元……讓同學們用30元去買。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這樣既達到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效果。

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善於發展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中,要從孩子的心裏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又好奇,對於枯燥的數學公式或概念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厭煩。

如在教學完《認識人民幣》一課後,把課堂變成“小商場”,讓學生模擬買東西,學生興致高漲,有的“櫃檯”還模仿商場打出“八折”“九折”來,一些學生就向我討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着情感與智慧交織的數學課堂,學生的個性纔會得到發展,才能獲得各方面的滿足與發展。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從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聯繫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是爲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一步理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得到發展。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例如: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後,設計了這樣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做一個粉刷教室的預算。這時,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需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共需要多少材料?購買材料需要多少元……等,同時思考怎樣計算,再親自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寬高以及門窗的長寬,計算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積,根據每平方米需要的材料求出材料的質量,在市場上調查材料的單價,計算出購買材料的總價,從而完成粉刷教室的預算。學生通過解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加深對長方體表面積綜合應用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並能夠靈活地運用。

數學生活化強調數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爲自己生活服務。同時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和分析周圍的事物。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和時代色彩。

數學課教學隨筆5

記得學生曾經問過我,學了數學有什麼用呢?我們以後還用得到這些內容嗎?一時我沒能回答得上來。是啊!現在學數學是爲了什麼呢?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那麼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這確實需要老師去引領。

在新授時,我們創設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式的過程,同時我們更需要讓學生將數學模型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練習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練習重在知識的鞏固,然而在我的太多練習教學中,題型比較單一,形式比較單一,對於教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意識比較淡薄。這樣練習,讓我們的多數學生感覺數學只在課堂上,考試時有用,而走出課堂,離開考場就感覺不到數學的存在。所以纔會有那樣的問題。《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們老師對練習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給學生以不同尋常的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中學數學課本上的練習大多來源於生活,而加以利用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很容易讓學生聯繫生活,如果再能創造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合於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爲我所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

數學課教學隨筆6

在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冊的第四單元分別是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比較少,安排的課時也不多,其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中也有初步的接觸。這樣容易給我們一種假象: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學生也好像全都會了,可以不用怎樣教了。

事實並非如此,學生以前所學到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知識只是很表面的,對於它們的主要特徵、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等知識學生是還沒有深入掌握的。怎樣才能讓學生正確掌握這些知識呢?在教學這一單元時,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步驟讓學生動起來:

一:課前,讓學生與家長動起來:

在教學學這一單元時,我提前一天佈置學生一個任務,讓學生動手準備學具:找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形狀、顏色的小盒子;各種小球等。家中有現成的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沒有現成的學生就讓他們發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和他們一起想辦法找、做。通過這樣一發動,學生和家長都迅速行動起來,讓他們各自身邊的資源整合成一個整體資源,很快就找齊了該節課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學具、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的牙膏盒、飲料盒等;圓柱體的紙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

各種課前準備工作就緒,開始上課了。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從直觀的事物中抽象出各個圖形的本質特徵,因此,每教學一種圖形,我都注意讓學生首先動手摸一摸已準備好的學具,然後說一說、議一儀,最後學習用完整、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特徵。由於老師給與了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認識了這些物體的特徵,然後通過老師的逐步引導,逐一把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特徵概括總結出來了

數學課教學隨筆7

上學期,我充分領略了一年級的課堂。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但課堂上往往出狀況,有些確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是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

後來,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會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會有所提高。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這學期我繼續沿用上學期的方法,另外,我經過上學期的觀察,發現有的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能力上,表現突出,於是,我把這些學生安排在各小組擔任小組長,負責小組內成員的紀侓、學習及作業完成情況。這樣,以學生管理學生,消除了學生對老師的牴觸情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爲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數學課教學隨筆8

一、等待——讓學生激情勃發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爲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 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現在的許多數學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把需要學習的數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巧妙地寓於各種各樣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機會,引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學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當中。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先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以後,再讓學生想辦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的周長。經過學生的討論、交流與動手操作,得出了以下三種測量方法:①滾動法;②化曲爲直法;③把紙片對摺、對摺再對摺,再測量圓弧的長,乘以8。這時,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後,然後拿出一根繩子,上面繫着一個小石子,甩動繩子,形成了一個圓,然後提問:“這個圓的周長你有辦法測量嗎?”面對這個問題,學生一時之間陷入了迷茫,從而產生了認知的衝突,學習的激情空前高漲,這時,讓全班同學去研究圓的周長應該如何去計算,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

上述教學片斷,教師巧妙地抓住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中(測量圓形圖紙片周長)產生了學習的自信,而在解決實際問題(計算甩動的圓的周長)時產生了困惑,認識到原先的測量方法存在着侷限性。從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激情,這時引導全體同學探究圓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效果最佳。

二、等待——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

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學生在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由於存在着一定的個性差異,他們的探究過程就會變得多姿多彩,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儘可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等待學生的發現。

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橡皮筋。讓學生用兩隻手的四個手指把橡皮筋拉成一個長方形。然後提問:如果要使長方形的面積變大,有什麼辦法?如果要使長方形面積變小,又該怎麼辦?教師在學生動手實踐時,要注意學生在操作時的表現,要積極深入地參與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中,去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看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接着讓學生用若干個面積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小紙片去擺長方形,並記錄長方形的長與寬及面積,爲進一步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奠定基礎。

上述教學片斷,教師提供給學生每人一個橡皮筋,並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從而爲學生有針對性地探究長方形的面積掃清障礙。學生的發現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關鍵是教師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並提供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進行主動探究,最終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

三、等待——讓學生自我否定錯誤

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它不是教師可以完全預設的,教師也不可能牽着學生走進自己的教學設計的軌道。再加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背景,對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更何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有探索,難免就會有出錯。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維不夠深刻,或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捕捉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特別是要等待學生的錯誤資源,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功能,提供他們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合作交流,各抒己見,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在上《平均數》一課時,出示一個五一期間(5月1日—5日)北京博物館參觀人數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估計這5天(1200、 1300、100、800、700)參觀的平均人數大約是多少人?學生紛紛進行估計,有的說估計有1300人,有的估計有1000人,也有的估計900 人,可有個學生說有1500人。對於學生的估計結果,吳老師未做任何評價,而是說:“你估計的準嗎?請你計算一下。”等結果一出來,吳老師首先肯定了估計結果是1000的學生,並讚揚他說:“你估計的可真準啊!”然後,吳老師又把話筒遞給估計1500的這位同學:“你去採訪一下他們,怎麼會估計的這麼準。”估計結果是1000的同學非常自豪地介紹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吳老師又回過頭來問估計1500的同學:“你現在有什麼啓發?可以介紹給全班同學聽一下嗎?”最後,吳老師同樣熱情洋溢地表揚了這位同學:“雖然錯了,可是他能從同伴那麼得到啓發,不但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而且學到了好的學習方法,以後學習一定會進步的”。

上述教學片斷,老師本着一顆真誠的心讓學生進行交流,並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被老師重視和尊重。在這種安全的心理環境下,學生身心愉悅地學習,並實行優勢互補,達到共同促進和提高的目的。而教師卻用真摯的愛去欣賞着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真誠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即使是原先錯誤的學生,也能在與同伴的交流和對話中,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從而進行自我否定,掌握正確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爲所有學生創造了“成功”的機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能得到和諧的發展。

四、等待——讓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學習數學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新課程對於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同時,新課程也非常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相價評和自我評價,這樣,會有效地促使他們進行自我反思,讓他們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開發。

比如在《解決春遊中的實際問題》一課時,有這麼一道題,六年級45個同學去公園玩,公園規定:門票每人10元;一次性購票50張以上(含50張)享受8折優惠。請你設計一下購票方案。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得出了下列四種方案。

方案一:10×45=450(元)

方案二:10×50×80%=400(元)

方案三:10×50×80%=400(元) 400-5×10=350(元)

方案四:10×50×80%=400(元) 400-10×80%×5=360(元)

面對四種方案,彙報的同學說出了各自的理由。方案一是每人用10元買票;讓學生每人各自買票;方案二是按八折買票50張;方案三是先按八折買票50張,再把多餘的5張票以原價賣出;方案四認爲把多餘的5張票以8折賣出。面對學生出現的四種購票方案,教師沒有立即做出任何的評價,而是去等待學生做出評價。學生的評價很快集中在對多餘5張票的處理上了,主要有3種不同的觀點:①按原價(10元)的價格出售多餘的5張票;②按打折後(8元)出售5張票;③把這5 張票送給去公園玩的老人或有生活困難的同學。經過一番討論後,學生普遍選擇和接受了觀點③。

上述案例,學生雖然沒有選擇最省錢的方案三,而最終確定選擇用錢比較多的方案二。但是,通過學生對方案的自我評價,學生不但學到了怎樣去面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而且學會用人性化的眼光去看待具體的生活問題。學生在不斷評價和反思的過程中,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也許已經對學生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一些顫動,難道這不是我們期望得到的嗎?

五、等待——讓學生個性張揚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理念,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學生的學習數學過程應該是主動構建,自主探究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要非常重視學生對於數學知識個性化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有共性的,也就是知識本身的特徵。但是,也卻不應該是每個學生認爲都“整齊劃一,步調一致”的。而應該要有學生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從這一點上說知識應該是立體、豐滿的,帶有學生個人色彩的感悟。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乘法的簡便運算》時,有這麼一道時:24×25,教師在巡視時,發現了學生的解題方法非常多,經過彙報,有以下幾種:

①24×25=24×5×5=120×5=600

②24×25×=25×4×6=100×6=600

③24×25=25×8×3=200×3=600

④24×25=25×2×12=50×12=600

⑤24×25=4×6×5×5=(4×5)×(5×6)=20×30=600

⑥24×25用列豎式計算得600

面對如此多的方法,教師耐心地等待學生對上述方法的感悟,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和對比,一致認爲:兩位數乘兩位數(非整十數)如果要直接計算,只有進行列豎式,但是比較麻煩(如方法⑥)。要麼把其中一個兩位數先拆成兩個一位數的積,再分別和這個兩位數相乘,方法比較簡便(如方法①②③④),也可以把兩個兩位數都拆兩個兩位數進行計算,也比較簡便(如方法⑤)。這時,老師不慌不忙地提問:“那爲什麼方法①—⑤都會簡便呢?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學生最終明白這幾種方法都先算出整十數或整百數,從而比較簡便。並對①—⑤進行比較,最終明白方法②先算出100,方法最簡便”。

數學課教學隨筆9

繼續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楊慶餘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第五章第二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參與 ”。通過本次閱讀我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參與和教師參與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學生參與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一節課如果教師講的天花亂墜,而學生沒有參與,或只有部分學生參與,那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有問題的。學生參與可以分爲行爲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研究發現,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參與對學習結果有重要影響。學生的行爲參與對一般的計算和解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應用題)的成績影響較大,而對一些開放性的或綜合性的問題解決的成績沒有顯著影響;學生的認知參與對一般的計算成績影響不大,但是,學生的認知參與對具有開放性或綜合性的數學問題解決的成績影響較大;學生的情感參與對一般的計算成績和解答簡單的數學問題的成績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對一些具有開放性或綜合性的數學問題解決的成績影響較大。所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單純的行爲參與並不一定能促進他們高層次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通過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策略爲核心的全面參與,才能促進學生包括數學素養在內的全面素養的提升。

教師參與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1、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定位也發生了變化,教師在課堂中更多的是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2、教師的知識對學生有重要影響,這裏的知識包括自身的專業知識、數學語言的表達、讀懂學生、教學組織策略、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等。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行爲、認知、情感都參與進來,這樣學生才能收穫更多。

數學課教學隨筆10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在教學中我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衆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先告訴學生我手裏有一張卡片,上面畫着一個圖形,圖形的樣子怪怪的,它有三條邊,三個角……讓學生根據我所形容的猜出我手中的圖形是“三角形”,同樣還有正方形、長方形、圓,這樣的設計我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對所學的圖形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而在教學《猜數遊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爲今後學習數學做好了鋪墊。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都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因爲有些知識非常的零碎,不容易教師把握,可一旦老師將課堂引進成“猜”這樣的情景,那麼知識就會顯得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使得數學課堂在很快的時間內,受到授課老師的控制和把握,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纔是至關重要的。

數學課教學隨筆11

24字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說,而要讓學生會說,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很重要。一年級學生由於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達出題目中的各部分的關係而思維受到限制,學生對自己的思維活動的表述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因此學生難以提出創造性的問題。所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低年級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事情的條理化敘述,不僅是表達能力的鍛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嚴密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認爲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敘述的條理性。如教學15-9時,可敘述爲:先將15分成10和5,先用10減去9得1,1+5得6,所以15-9=6。

思維是有邏輯的,它是確定的、前後一貫的、有條有理有根有據的。因此在教學中,還注意訓練學生用準確而有條理的語言講出自己的思路、過程和結果。如在教學3元2角 =?角時,可這樣引導學生:“1元是10角,3元就是30元,3元2角是30角加上2角就是32角。”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了語言的連貫性,促進了思維的邏輯性。因此訓練語言的連貫性也很重要。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它必須經過我們做老師的長期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

數學課教學隨筆12

填未知數這一內容,是在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一節的,在這一節裏,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是重點,而填未知加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爲學生已初步建立10以內數的數感,對10以內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並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填未知加數這一內容,從知識的邏輯順序來說,與10以內的減法一樣,屬於同等難度的;但是,從學生的認知發展來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對於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小朋友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這一內容的學習,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又可以爲今後進一步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準備。

課前我先安排了猜一猜的環節。猜一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填未知數的有關知識。填未知加數是所在章節的難點知識,因此,我設計由抽象到具體,由對口令到數的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讓學生以此爲生長點,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

圓珠筆圖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大膽嘗試。教學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動口、動腦,形成多向信息交換與評價,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又通過語言表達,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啓發性的提問,讓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7+()= 10”中的括號裏該填幾;最後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裏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啓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啓發他們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體現了教學過程的漸進原則。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樣化。如圓珠筆圖和小旗子圖就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對這一內容的編排,教材上採用了兩種方式,一是用實物圖的方式,二是用算式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表現爲“A+( )=B”的呈現形式,這容易使學生得到不完全的認識。所以我在教學的練習題中又增加了( )+A=B的形式。這樣,將有助於學生對填未知數這一學習內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對加法交換律的知識也作恰當的滲透,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悟。

教學中教師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啓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裏該填幾;接着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並在“6+()=8”中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最後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裏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啓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啓發他們的思維。

在填這個未知數時,學生思考了多種理解,無論是利用分解、組成還是減法計算的方法,但最後都能得出相同的答案。他們的算法雖各不相同,但其多樣化的算法正反應了新《課標》中提到的“算法多樣化”。在新《課標》中提倡並鼓勵學生多樣化計算,這樣有利於“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並矯正過去算法的“一統化”。

另外,本節課還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如何去檢查答案是否正確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數學課教學隨筆13

內容提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學習,通過教師創設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學生再提出新問題,再解決新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成爲學習的主體.通過自主性探究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不怕困難的治學精神;增強了學生合作意識,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關鍵詞:問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應用遷移;拓展昇華

現代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只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面對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改革這一矛盾,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貫徹傳統教學中的精神,如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認真作業,又要在教學中加強改革,如探究學習,合作交流,數學問題貼近生活等.這樣才能使學習具有激情,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價值觀更加正確.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將來就更加能適應社會,爲建設祖國奉獻出自己的智慧.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導入新課時,設計問題一定要聯繫生活實際.只有學有用的數學,這樣才能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計問題一定要情境豐富,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即使提出的問題是不正確的,也要民主對待.不能打壓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養每個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全面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課教學隨筆14

很榮幸,我執教的魯教版新版數學六年級下冊《角的比較》,在電教站組織的有關電子白板優質課評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剛開始接觸電子白板時覺得離我很遠,但整個學習與比賽下來,我感覺到電子白板對於我們的數學教學還是很實用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授課內容簡單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電子白板兼具了幾何畫板和PPT的一些功能,操作更簡單、方便。我在複習回顧、引入新知這一環節中,通過電子白板中的“選定—旋轉”功能,在實際演示中引領學生回顧角的動態定義,通過旋轉時角終邊位置的不同引出角的分類,以及角的大小關係(幾何畫板功能)。然後是一組生活中有關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豐富對這些角的認識,同時通過感官認識,進一步感知它們的大小關係,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PPT功能)。在PPT中插入旋轉動畫比較麻煩,遇到程序問題時可能動畫無法播放,要單獨在幾何畫板中應用旋轉功能才能實現。圖片要用PPT展示效果才比較好,一個環節要用到幾個軟件程序互相轉換,耗時、費力。現在電子白板可以一次性解決這樣的問題,節省了不斷轉化程序的時間,而且圖片可以隨時拖動,進行大小和位置的變化,用完的圖片我可以通過功能鍵中的小手功能把圖片划走,需要時再劃回來,節省幕布空間,操作簡單,學生觀察更方便、清楚。課件內容可以隨時更改和充實,白板系統會自動進行儲存,從而生成每堂課的數字化記錄。

二、軟件自帶的資源庫中的各學科資源很豐富,也可共享,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授課過程中我需要一個足球運動的場景,直接從共享資源裏的體育資源中調取一個足球場地,拖動到空白幕布中,再從人物中調取足球運動員拖動到足球場地,這些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拖動圖片調整大小和位置,還可以在圖片上不受限制的用彩筆畫出自己需要的點、線、角。比起教師語言敘述,學生想象,這種當堂的資源調取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電子白板輔助教學能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將理性思維轉化到感性思維,讓剛從小學升入初中,還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學生容易接受。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探究出角的比較兩種方法後,我設置了一個思考題:一個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有關係嗎?學生各抒己見,大部分學生認爲有關係。現實是否與猜想一致?我提前通過電子白板的截屏功能和克隆功能複製了三個相同的角,採用鎖的功能將圖形的位置固定住,防止進行其它的操作演示會影響到這三個圖形發生變化。講解時先將第一個圖形通過解鎖功能解鎖,調出電子白板中的放大鏡將圖形放大,角的兩邊很明顯的變長了;再將第二個圖形通過解鎖功能解鎖,調出電子白板中的縮小鏡,將圖形縮小,角的兩邊很明顯的縮小了。然後我調出數學工具中的量角器,讓學生親自測量這三個角的度數,得到角度數相同的結論,最後我拖動邊長髮生變化的兩個角到鎖定的第三個角處,它們完全重合。從而將抽象思維轉化成形象思維,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發現中感受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無關。

四、數學工具的調取和使用很方便,能讓我比較容易的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處使用了數學工具:

(1)用度量法比較角的大小時,我直接調出了數學工具中的量角器,並放大,讓學生親自到屏幕前進行測量,同時指出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①對中—角的頂點對量角器的中心②重合—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零線重合③讀出角的另一邊所對應的數,比較輕鬆的解決了一個難點。有了上面的操作,學生在用量角器畫角的平分線時能準確、快速的進行操作,無需再對量角器的使用再費時解釋。

(2)在思維拓展環節我設置了兩個問題:①藉助一個三角尺能畫出哪些度數的角? ②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畫出哪些度數的角?學生用自己準備的三角板動手操作,通過小組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出了問題②的部分結論,藉助一個角畫出了30°,45°,60°,90°,藉助兩個角(和)畫出了75°,105°,120°,135°,150°,180°,並沒有想到還可以藉助兩個角的差畫出15°的角(45°-30°或60°-45°),藉助三個角的和可以畫出165°(90°+45°+30°)的角,這是一個難點。此時我調出了數學工具中的一副三角板,通過旋轉、拖動、拼畫出了這兩個角,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角的和、差,發展幾何直覺,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學生很驚歎我在屏幕前對數學工具的熟練操作,其實是電子白板自身的實用程序讓我的問題得以很好的解決。

五、電子白板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可以優化媒體組合,選擇合適自己的教學應用軟件,在授課過程中我在電子白板中直接插入了PPT輔助教學。在講授疊合法(從形比較)比較角的大小時,除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際操作過程,我還在電子白板中直接調出了我需要的PPT進行演示,並進行回放。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類比線段的疊合法歸納出具體操作方法做法:①將兩個角的頂點及一邊重合②兩個角的另一邊落在重合邊的同一側③由兩個角的另一邊的位置確定角的大小關係。

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我們的思想也要轉變,積極接受和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會使我們的工作更得心應手,甚至更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