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諸葛亮的故事通用15篇

諸葛亮的故事通用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的故事1

卻說周瑜與孔明同想火攻之計,周瑜立於山頂,觀望良久,突然口吐鮮血。左右扶入帳中,求醫醫治。醫見沒有病症,便束手無策。魯肅見狀,忙見孔明,孔明曰:“公瑾爲何如此?”肅曰:“都督在山上觀望良久,便口吐鮮血,衆人不知如何。還請先生幫忙。”孔明曰:“公瑾之病,亮亦能醫。”肅曰:“如真能醫,乃東吳萬幸!”即請孔明看病,孔明見,笑,即拿紙筆,寫下: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看後,大驚,即曰:“先生可有良策?”孔明曰:“然,亮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之術,可呼風喚雨。想借東風,需在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用一百二十人手持旗幡圍繞,爲都督借三天三夜東風,何如?”瑜大喜,立令五百精士去南屏山築壇,並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

諸葛亮的故事通用15篇

最後一天,周瑜仍不見東南風。瑜謂魯肅曰:“三天時間快過了,怎還不見東南風?”肅曰:“都督儘管等便是了,吾料孔明必不敢謬談。”三更,周瑜出帳看時,東南風大起。瑜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此人若留,必乃江東大患。於是派丁奉、徐盛二將各帶一百人,斬諸葛亮首級,來請功。兩人到後,便見諸葛亮已乘船前往夏口。划船的人乃常山趙子龍,此人已在江邊等了兩天。諸葛亮早就想到周瑜會加害於他,於是特派趙子龍等候。諸葛亮走前,讓丁奉、徐盛告訴周瑜,讓他好生用兵。而赤壁之戰,馬上也要開戰了。

諸葛亮的故事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2、以《把聰明用在正地方》爲話題,鼓勵暢所欲言,訓練孩子的說話與交流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完成兩項學習任務,一四學習《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進行拓展閱讀;二是展開《暢所欲言》,進行話題交流。

二、學習《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1、提出要求,引導初讀。

要求1、自由讀文,要求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要求2、劃出自己在閱讀時不理解的字詞句等問題。

2、分小組學習,展開討論。

討論自瀆時遇到的字詞句障礙並完成以下思考題。

(1)諸葛亮爲什麼感到十分掃興?他想出了一個什麼主意?

(2)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後悔的語句,蹦試着有感情的朗讀。

(3)諸葛亮撒米的做法錯了麼?錯在哪裏?

(4)知錯就改的諸葛亮後來的表現如何?

(5)用橫線劃出諸葛亮明白的道理,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思考題(1):愛聽先生講書,可有時正聽到興頭上就到了下課時間。

當公雞快叫時把事先帶來的米撒到窗外,讓大公雞找來吃而忘了蹄叫,從而推遲下課的時間。

思考題(2):“諸葛亮回家以後……現在連學都不能上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思考題(3):錯了,錯在只顧自己的興趣而不顧別人餓肚子,聰明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思考題(4)知錯就改的諸葛亮“更尊敬先生了……在和老司的更多接觸中,小知識。”

思考題(5):“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聰明要以內感在正地方。”

4、分小組朗讀課文。

三、開展《暢所欲言》的話題交流

1、出示學習任務:選擇以下內容,針對“聰明用在正地方”的話題進行交流。

(1)對家長、老師、同……要講誠信。

(2)遇到壞人要用智謀。

(3)我把聰明用在學習方法上。

2、彙報所選擇的話題,簡介內容。

3、出示“金鑰匙”,提出要求:應緊緊圍繞着所選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6、引導全班展開表揚,對上臺代表講得好的地方進行充分肯定。

四、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智謀的典故與成語。

第二課時

1、完成《筆下生花》練習,對魏明花錢僱李冬做值日事件展開辯論。

2、選擇事件中的一個角色,把他的認識寫下來。

教育準備

課件:(出示成語與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積累課前所收集的成語和典故;二是針對事件展開辯論,並完成習作。

二、完成《初顯身手》,積累成語典故

1、引導學生彙報所收集的關於智謀的典故和成語。

(1)分成四組,看哪個小組(上臺)寫得最多。

(2)小組據板演的成語或典故簡要講歷史智謀故事。

(3)評出寫得最多的小組予以小獎勵。

2、課件出示學生所彙報的內容,帶領學生讀一讀。(望梅止渴、草船借箭、暗渡陳倉、引蛇出洞……)

三、完成《筆下生花》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確定角色,展開辯論。

指名四人分別擔當魏明、李冬、老師和旁聽者的角色,對花錢僱值日的事件陳述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分成四個角色的支持者,可相繼補充自己的觀點。)

3、選擇一個人物把他的認識寫下來,要求語言通順、明白。

四、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習作。

諸葛亮的故事3

在這節課中,我能充分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整節課讓學生處於不斷自主學習中。從一開始,我讓學生將自己平時所瞭解的關於諸葛亮利用智謀取得勝利的小故事跟其他同學分享,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後,拋出問題:“諸葛亮做得對嗎?”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從而在討論中得出最終答案,再總結出本課的主旨:“聰明要用在正地方”,再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平時生活中,要如何把聰明用在正地方,深化主題,讓學生真正明白什麼是正地方,要如何使用聰明,達到教育的目的。整節課下來,教師一直處於引導的地位,顯得十分輕鬆。

不過在這節課上,有一個遺憾的地方,就是在讓學生理解正地方這點上,不夠深入,沒有引導學生通過更多的實例去理解什麼是正地方,要如何正確使用聰明。

諸葛亮的故事4

話說有一次諸葛亮,劉備,孫權,曹操四人同乘飛機,突然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跳傘逃生。這時候才發現機上只剩下三個降落傘包。大家一陣緊張,這時只見諸葛亮搖搖羽毛扇清清嗓子,說“這樣吧,山人出幾道題,能答上來的,就跳傘,答不上來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沒辦法只好同意。

諸葛亮再搖了搖羽毛扇問劉備“天上有幾個太陽?”劉備一想簡單,回答“一個”於是拿了個傘包下去了。諸葛亮再問孫權“天上有幾個月亮”孫權回答“一個”也拿了個傘包下去了。最後輪到曹操,諸葛亮問“天上有幾個星星”曹操一怔,懵了得回答不上來只好自己跳下去了,沒想到竟然跳在了海里撿回一條命。曹操暗自慶幸。

第二次又四個人坐飛機遇到緊急情況,四人一商量,得,還是老辦法吧。諸葛亮又搖起羽毛扇問劉備“當年周武王戰敗縐王的那場戰役是?”劉備一想簡單,回答“牧野之戰”諸葛亮點點頭,於是劉備拿了個傘包下去了。諸葛亮再問孫權“那場戰役死了多少人”孫權想了想說“大概有三四萬”諸葛點點頭,孫權拿了個傘包也下去了,曹操不禁偷笑想“諸葛亮呀諸葛亮呀,本人可是貫古通今,尤其是軍事,這次你可是栽了呵呵”只見諸葛亮問“他們都叫什麼”曹操一聽大笑,對着諸葛亮說:“看來你是跟不上時代了,你只知道坐飛機,可你知道自從上次事件以後我就常年對飛行器大量研究,現在我以掌控了所有航天高科技技術,你知道他們跳下去是什麼後果嗎?”諸葛亮一聽,有點暈了,忙問:“會怎麼樣?”曹操得意的說:“他們的命運常控在我的手上”,只見曹操拿着一個微電腦控制器大笑道,只聽諸葛亮一句“啊!主子!”當場噴血而亡!

諸葛亮的故事5

今天坐地鐵的時候,我在喜馬拉雅上聽到一個關於諸葛亮的故事。覺得特別有趣也特別感動。

這個故事裏面說諸葛亮在很小的時候,就拜了一位了不起的大學問家司馬徽當老師。司馬徽每天給他的學生上課時,就會用自己養的一隻蘆花雞來定時,蘆花雞一叫,就下課。可是,蘆花雞叫沒什麼規律,有時候上課的時間很短,雞就叫起來,那麼這天的課就結束了。有些學生一看這麼快下課很高興,可是諸葛亮卻不高興,因爲他認爲自己是來學本領的,老師本領這麼大,他想多聽會課,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手,可是這隻雞總是經常叫。他想要是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蘆花雞不叫就好了。

第二天,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在去上課的時候,他偷偷地帶了一小袋米。一看蘆花雞叫了,就趕緊抓一把米餵給他吃,這時候雞隻顧着吃米也就不叫了。就這樣,老師講課的時間明顯變長了。

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和妹妹都開心地笑了,覺得諸葛亮真的是太聰明瞭。同時,我也特別感動。都說諸葛亮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原來是與他從小就愛學習有關,我決定以後一定要向諸葛亮學習,學好本領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諸葛亮的故事6

神機妙算救後代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裏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藉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裏面有封信,上面寫着“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裏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吃瓜留子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爲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

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諸葛亮的鵝毛扇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衆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爲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爲“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羣,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

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爲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諸葛亮的八卦衣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爲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

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爲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爲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爲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爲什麼不按時叫鳴?

其他學生都摸不着頭腦。諸葛亮心裏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伕人。司馬伕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爲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故事7

劉備屯軍新野期間,謀士徐庶和名士司馬徽先後向他推薦在隆中隱居的諸葛亮是輔佐君主成功統一天下大業的奇才。劉備喜不自勝,即日帶關羽、張飛去隆中恭請諸葛亮出山。

他們第一次來到隆中臥龍崗諸葛亮的茅屋前,書僮出門說:“先生今早出去了,蹤跡不定,歸期也不知道。”

劉備很失望,囑咐書僮說:“如諸葛先生回來,只說劉備拜訪。”便帶關羽、張飛回新野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派使者打探消息。使者回報說:“臥龍先生已回來了。”

劉備很高興,傳令備馬。

張飛不滿地說:“一小小鄉下村民;哥哥何必親自會見,派人去叫來就是了。”

劉備責備道:“諸葛亮是當代賢人,豈能召喚!”說完上馬,關、張只好相隨。

當時正值嚴冬,烏雲密佈。走了幾裏,北風勁吹,雪花飄落。張飛說:“天寒地凍,不如回去避避風雪。”

劉備說:“我正要使諸葛亮知我真誠重視賢才的心願,這是用人的第一要着。如你們怕冷,先回去好啦。”

張飛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冷嗎?只是伯哥哥空勞神思,徒費精力罷了。”

劉備說:“不必多說廢話,只相隨同去就是。”

三人走進茅廬,又沒遇見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諸葛均。

諸葛均說:“昨天家兄與友出外閒遊去了。”

劉備說:“何處閒遊?”

諸葛均說:“往來奠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當來回禮。”

劉備說:“怎能勞駕諸葛先生?過幾天,我還要來。”說完,借了紙筆手寫留言,以表敬慕諸葛亮之心。寫罷,遞與諸葛均,辭別返回新野。

光陰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劉備選擇黃道吉日,齋戒三日,沐浴換衣,再去臥龍崗拜訪諸葛亮。

關公說:“兄長兩次親去,禮節算是到頂了,想來諸葛亮有名無實,故意迴避。”

張飛叫道:“何勞哥哥去,我拿根繩子把他捆來就是了。”

劉備斥道:“不要無禮!古代齊桓公拜訪東郭野人去五次才見一面,何況我要見大賢人呢?你今天不要去,我帶二弟去。”

張飛說:“哥哥們都去。小弟怎敢落後?”

劉備說:“你要去,不可失禮!”

三人快近茅廬時。碰見諸葛均,說諸葛亮正在屋裏。劉備大喜,書僮卻說:“先生在草堂睡覺。”

劉備關照書僮不要驚動,只是下馬站在門口石階下等候,等了好久還不見諸葛亮起牀。

張飛大怒道:“這傢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後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關公再三將他勸住。劉備足足等了兩三個時辰,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爲劉備的誠心和謙恭所感動,與劉備進行一番關於天下大勢的隆中對策後,終於答應出山輔助劉備。

劉備善於讓賢才爲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用人之道,真是大智大謀啊!

諸葛亮的故事8

諸葛亮小時候聰明好學。

他在一位先生的學堂中上學,先生養了一隻雞以雞打鳴上課下課,諸葛亮很喜歡聽先生講書,特別是春秋戰國、樂毅、孫子兵法的故事,可是正聽到興頭上先生就宣佈下課,這讓諸葛亮十分的掃興。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上學時在口袋中裝滿了大米,當雞快叫時他便偷偷向窗外撒米,雞吃米便忘了打鳴,等雞一叫大家都餓了,在一次撒米時被先生看見了先生一氣之下把他趕出了學堂。

先生回想起諸葛亮平時的表現很,好便叫人把諸葛亮叫了回來,此後諸葛亮知道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可用,有時不可用聰明要有在正道上。

從此他更尊敬先生了常下河摸魚給先生滋補身體。

我知道了聰明要用在正道上,而且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智謀。

讀《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有感

《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諸葛亮小時候爲了多聽先生講課就把米撒給打鳴的雞吃,雞就不打鳴,先生就不能按時下課。這件事被先生髮現後,諸葛亮捱了一頓批評。經過這件事後,諸葛亮明白了聰明要用在正地方的道理。

我也經歷過和諸葛亮類似的事情。記得有一次,爸爸從外地給我帶回來一條用珠子做的手鍊。它用好幾種顏色的珠子做成,十分漂亮。我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一天,我又把手鍊從盒子裏拿出來把玩,一會兒把它戴在手上,一會兒又用雙手把它撐大,就這樣不停的弄來弄去,最後手鍊就斷了,珠子譁一下撒的滿地都是,那一刻我快要哭出來了,但我強忍着沒有讓眼淚流出來,並以最快的速度把地上的珠子撿了起來放到盒子裏。這時媽媽走進來了,問道:爸爸給你買的手鍊呢?把它戴出來給我們欣賞一下吧。”我這時已經急得滿頭大汗,心裏異常得緊張、害怕,說話吱吱唔唔地,心想要是被媽媽發現了可怎麼辦呀?!媽媽見我的表情很是奇怪,就又問怎麼了。我說:“我 我把手鍊 借給對門的張靜了。”媽媽說道:不可能吧?她們家一大早就都出去了,我剛打電話家裏還沒有人接呢。”我知道我的謊言快被揭穿了,於是我把真相告訴了媽媽。但媽媽並沒有責備我。我的心情慢慢的平靜、輕鬆了下來,頭也不冒冷汗了。後來媽媽從櫃子裏找來一條細細的繩子,叫來和她一起把珠子穿上。穿完後我把它打了個結,這樣我就又有一條和原來一樣漂亮的手鍊了!

讀完《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這篇文章我就想起自己的這件往事。我明白了和諸葛亮一樣的道理:遇到困難時應該多想一想辦法,把聰明用在正地方,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諸葛亮的故事9

管理故事:諸葛亮的太太叫阿醜。當初,諸葛亮毛遂自薦,拜見阿醜的父親黃承彥,要當他的乘龍快婿。聊完後,黃叫阿醜送客。到門口時,阿醜送諸葛亮一把羽扇。

阿醜問諸葛亮:"你知道我爲什麼送你這把扇子。"

諸葛亮說:"禮輕情誼重。"

阿醜又問:"這是其中之一,可知其二?"

諸葛亮想了一下,想不出來。

阿醜說:"諸葛先生,剛纔你跟家父談天下軍事。談到劉備請你出山的時候,眉飛色舞;談到蜀國的時候,你雄心壯志。但是,我聽到你談到蜀國在三國中最弱的時候,你眉頭深鎖;談到曹操與孫權的時候,你憂心忡忡。大丈夫做事情,要喜怒不形於色,我送你這把扇子,是用來遮面的。"從此以後,諸葛亮就羽扇綸巾,這個成語就是這樣出來的。

管理感悟:

即便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其EQ還有不足之處!我們當代管理者,平日裏時時刻刻處於衆目睽睽之下,就更要強化自控能力。性格一般是難以改變的,但我們不可因此而放縱,因爲任何缺點都是可以進行修飾的。

諸葛亮的故事10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時山東省琅琊郡人; 父諸葛珪, 字子貢,曾作泰山郡丞,生子三人, 兄爲諸葛瑾, 次爲諸葛亮, 弟爲諸葛均。

父親諸葛珪與母親章氏相繼逝世, 兄弟三人被叔父諸葛玄撫養,當時叔父 擔任袁紹所署的豫章太守,未久, 朝廷改換朱皓爲豫章太守,諸葛玄只得攜帶全家大小,投靠舊友劉表,並生下幼子--諸葛誕, 當時諸葛亮年僅八歲。

吳主孫策在城樓飲宴,剛好於吉道長經過,城中男女個個焚香伏道迎接,孫策怒叱狂夫,令兵士將於吉燒死,一時大雨如注,雷電交加,于吉仰臥大喝,頓然雲收雨停,衆將紛紛下跪羅拜,孫策更加憤怒,令武士持劍斬殺,一道青氣投向東北,孫策自此曉夜不寧,形容樵瘦,取鏡自觀,見於吉立於鏡中,大怒拍碎鏡子,舊疾箭瘡一時發作,昏絕倒地,醒來,取下印綬,交給弟弟孫權, 隨即而亡, 享年26歲。

孫權既掌大事,周瑜推薦臨淮的魯肅,魯肅胸藏幍略,事母至孝,就居曲阿,家庭富裕,大散財慄濟貧,受聘到了東吳, 並引薦好友諸葛瑾。

諸葛瑾自叔父逝世後,送嬸母及堂弟諸葛誕回山東琅琊,並將家事託以二弟諸葛亮,然後進入東吳爲官,受到孫權以上賓禮遇。

襄陽司馬微見諸葛亮是個伏龍人才,引薦其向汝南靈山鄷公玖拜師學藝,居碁年不教, 諸葛亮仍奉事虔謹,鄷公玖纔拿出三才祕籙、兵法陣圖、孤虛旺相諸書,詳加傳授; 又引諸葛亮到武當天柱山紫霄峯,向北極教主學法術, 得琅書金簡、玉冊靈符等六甲祕文。

諸葛亮學得仙術, 下山定居南陽,晴耕雨讀,刻苦學習、研究歷朝的政治、經濟狀況和各種學派的政治主張,爾後協助劉備火燒博望和赤壁,建立西蜀霸業,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爲我國古代最爲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死後被封爲武侯。

因諸葛亮曾在南陽結廬躬耕,到了晉代,南陽人就在臥龍崗上建祠修院,進行紀念。以後歷經兵火,屢建屢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近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的積極修葺,南陽武侯祠已煥然一新,成爲一處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

“千古人龍”金字匾額的山門是武侯祠的起點建築。拾級而上,穿過鐫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碑坊和仙人橋,迎面就是祠院的主體建築--大拜殿。殿內塑有諸葛孔明像,綸巾羽扇,神態飄逸,儼然如生。兩側是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的塑像。大殿外的捲棚內匾額、對聯琳琅滿目,兩壁間還鑲嵌有歷代文人名士的筆跡石刻,真、草、篆、隸,各具特色。過了大殿,就是蓬鬆如傘、古樸美觀的諸葛草廬,這就是諸葛亮當年隱居攻讀的地方。草廬之外還有古柏亭、樑父巖、野雲庵、甯遠樓、伴月臺、三顧堂、小虹橋、老龍洞、抱膝石等景點,被稱爲“臥龍十景”。這裏處處清幽,景景稱絕。尤其是三顧堂和關張殿中溫文爾雅的諸葛亮、謙遜恭敬的劉玄德、急不可耐的張飛和神態安祥的關羽塑像,維妙維肖,各具其妙。爲了供遊人更好地瞭解諸葛亮的生平事蹟和偉大抱負,甯遠樓裏還用簡明的文字記述了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情況。

武侯祠的廊壁間鑲嵌的三百餘通碑刻,殿堂上數不清的匾額楹聯,碑刻刀法細膩,很多在書法上有相當深的造詣。像嶽少保書寫的諸葛亮《出師表》碑刻、“還我河山”碑刻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刻,筆體蒼勁,灑脫俊逸,歷來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推崇。武侯祠內的匾額很多,或懸於簷下,或掛於屋樑,頗受遊客青徠。能工巧匠將名人的書法鐫刻在木匾上,凸凹相間,刀筆豪放,入木三分,氣勢非凡。武侯祠的碑、聯、匾集文學、書法、繪畫於一體,是一珍貴的藝術寶庫,對遊客也有較強的吸引力。

武侯祠既是南陽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也是三國旅遊線上的一處旅遊熱點,掩映於萬木崢嶸、蒼松翠柏中的南陽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當年曾經結廬居住、荷鋤躬耕的地方。全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僅次於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於南陽市區的臥龍崗上。

諸葛武侯傳記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氏。亮少年有超羣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魁偉躬耕於龍畝,不求聞達,時人莫測也。帷潁川徐元直,與亮友善。

劉備屯於新野,徐謂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備遂詣亮,凡三顧乃見亮於隆中,諮亮以當事之事,答覆甚詳,備知亮非常人也。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以亮爲軍師,後拜亮爲相,秉扶漢室,繼絕興微,志在靖亂,爰整旅師,無步不徵,神武赫然,威振八方,建殊勳於季漢之軍政,當相國後,揮職善積,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佈公道,盡忠於時者,雖仇必賞。 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悔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僞不齒,終於邦城之內,威畏而愛之。其行政雖嚴而無怨者,用心公平而勤戒謹明也。

故此堪稱識治之良才,經綸滿腹,智略非凡,百戰而無不克,其志在匡扶漢室,豈容三分鼎立,獻精誠而表出師,以鞠躬盡瘁,忠貞至。亙古稱爲天下第一軍師。

諸葛亮的故事11

求娶黃月英

諸葛亮隨叔父逃亂來到襄陽,結草廬而居,躬耕苦讀。孤獨的諸葛亮遊走襄陽,結交朋友,拜見師長,見識和學業大長。諸葛亮偶然聽說黃家灣有一位才女黃月英,就想求見結交。

不料被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擋在門外。諸葛亮被黃承彥考來考去,顯示出學識才華,但他曝出自己女兒非常醜。諸葛亮若想娶一個漂亮媳婦的話,就另請高就。

諸葛亮下定決定,再次登門求婚,黃月英提出一系列難題難住了諸葛亮。爲了和才女黃月英成婚,諸葛亮用毅力、智慧並巧借朋友之勢,終於戰勝了黃家父女設立的一道道難關,最終贏得美人心。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 有關諸葛亮的6個故事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300字

諸葛亮的故事12

衆所皆知,諸葛亮娶了一個德才兼備卻其醜無比的妻子黃月英,她甚至被冠上“三國第一醜女”的稱號。那麼黃月英是否真如傳說般是個大丑女?

黃承彥老太爺給諸葛的一封信中提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老太爺是當時的荊襄名士,想把女兒嫁給這個後起之秀,於是提了親。那時候,竹林七賢還沒出生,世風也並不尚任誕通脫,黃老太爺學的是陳藩、李膺這種“以天下名教爲己任”的傳統士族作派,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就是:謙虛。黃小姐即使真長的和貂嬋一樣沉魚落雁,作父親的也不可能把自己女兒吹噓的閉月羞花。而況,那時候的社會風氣原沒如今開放,在魏晉風氣極盛的時候,陳壽讓丫鬟給父親送藥,走在路上讓人看見了,立刻被彈劾罷官,何況是建安初年!作爲名士的女兒,黃小姐不可能在外拋頭露面,因此,南陽當地人看到黃小姐的可能性不大。唯一比較可信的是,當諸葛亮被問起他太太、或準太太的時候,秉着和岳父一樣謙沖謹慎的態度——他在謙沖謹慎方面是很有名的——作了回答。因此那句“孔明擇婦”的鄉諺,就極可能是當時名士圈裏的朋友聽了答案,而後作歌調侃。一般老百姓不大可能用“擇婦”這樣還算雅馴的詞進入俚歌,也不可能直接稱呼與荊襄高層有密切聯繫的黃家翁婿爲孔明和阿承。

如果來看一下黃承彥的家族,就會發現他的夫人,也就是黃小姐的母親是當時荊州刺史劉表後妻蔡夫人的親妹妹。蔡夫人的美貌和手腕都是一樣的厲害,不然劉表也不會對她千依百順,以至變相放逐了自己的兒子,使得蔡氏一族的勢力空前膨脹,從而很糟糕的在史書上留下個“溺於後妻”的考語。而既然蔡夫人是美人,嫡親的妹子醜也醜不到哪裏去。黃承彥得以娶到蔡家小姐,成爲劉表的連襟,除了他本身的名士地位以外,容貌舉止方面也決不該猥瑣而粗鄙,反觀同樣是大名士的司馬徽,因爲其貌不揚,終究娶了個無名的太太。因此,有了父母雙方的血統保證,黃小姐充其量姿色平平,只要不是基因突變,絕不可能貌如東施,醜陋無雙,而更大的可能也是三國中排得上號的大美女。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黃小姐真長的不堪入目,諸葛亮會不會娶她。由於歷來的討論都是揭露諸葛亮如何犧牲個人利益,娶了醜女太太,費盡心機拉裙帶關係,從而乘機打入荊襄名士圈——當然,他的“好色莫如好德”可以讓孔老聖人在天上很是欣慰一把。但是,諸葛亮究竟有沒有打入荊襄名士圈的必要呢?當時,他的大姊和二姊已經分別嫁給了當地的大士族:蒯、龐兩家,這正是諸葛家族本身就屬於這一階層的證明。況且,如果諸葛亮真有心要躋身上流,士族門禁的森嚴遠不是以其個人的力量能夠突破的。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晉時期,司馬炎爲太子選妃,最終選擇了門當戶對的賈家又兇又醜的女兒;東晉時期,桓溫的勢力如日中天之際,向高第王家求婚,結果被藍田令王述罵道:兵,哪得嫁女與之!中唐以前,宗族的力量異常強大,有時甚至能與皇權相抗衡,因此,士族之間無形的等第壁壘也就愈不可破。聯姻,也許是加強與當地士族之間聯繫的手段,但決非是進入上層的突破口。諸葛亮一族原籍山東,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父親諸葛珪和叔父諸葛玄也都擔任過一定官職。在琅邪當地,諸葛是一個相當大的氏族,從《三國志》、《晉書》,以及當時許多筆記資料中都能夠看到諸葛世家的多人在軍政舞臺上的活動。

而作爲家族的一支,諸葛亮一家遷徙南陽,令譽和清名依然存在。並且,當時孔明的長兄諸葛瑾已赴東吳擔任長史。如果說因爲躲避戰亂的流亡使這個家族的命運略顯頹暗,那麼諸葛瑾的出仕無疑又帶來了復興的希望。因此,諸葛與蒯、龐兩家的聯姻才得以成功。諸葛亮若真如自己所謙爲一介耕夫,這高高在上的門庭就絕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看來,作爲相當的門戶,諸葛和黃氏的婚姻是平等的。以諸葛亮容貌甚偉,纔不可量又自許甚高的性格表現,也不可能純粹出於門戶的考慮,去和一個當地醜的出了名的女子許下婚約。因此,才自醜女這一說到底不攻自破。

諸葛亮的故事13

教材分析

本課敘述了諸葛亮少年時代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爲了延長聽書時間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非常後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原諒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侯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諸葛亮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多聽先生講書,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好學。但是揹着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只顧了自己的興趣,卻讓老師和同學餓肚子,是錯的。最後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險些連學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訓。使學生認識諸葛亮知錯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愛,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基礎。從中可聯想到學生自身,與之對照,明確正確的做法。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聯想到學生自身,與之對照,明確正確的做法。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構思

課前可讓學生介紹一些諸葛亮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小故事,話鋒一轉,那麼,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可以採用小組辯論的形式,圍繞“諸葛亮的做法錯了嗎?”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兩個主題,請雙方同學運用課文中的事例,進行辯論,說明自己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這裏要給學生充分的辯論時間,鼓勵學生向別人質疑,甚至還可以引用課外的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教師只要稍加點撥,避免學生思想過於偏頗即可。可以嘗試學生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鼓勵學生自主分配角色,強調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排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齊讀課題。

2、由課題,你想了解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3、看來同學們對這篇課文非常感興趣,那讓我們趕緊進入今天的學習吧!

二、講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認識生字。

(2)思考剛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2、交流,討論。

(1)諸葛亮小時候在哪兒讀書?

(2)私塾裏是怎樣讀書的?

(3)現在是什麼樣?

(4)諸葛亮的做法爲什麼遭到了老師的批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原因:聰明勁沒用到正地方。)

三、討論

(1)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示?

(2)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瞭解其他巧用智謀的故事。

作業設計

讀熟課文。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聰明勁要用在正地方

課後反思:

諸葛亮的故事14

月觀星象的劉伯溫

故事是在明朝開國前,朱元璋在攻打金華的戰役中,在這沿路上勢如破竹,勇奪兩成,導致金華的守將胡深打敗退入樊玲一帶,這裏易守難攻,四周的羣山環繞,峭壁四起。很難以武力硬碰硬,此刻劉伯溫告訴朱元璋,這樣的環境我們很難進攻,我先去打探一下地勢,再做決斷。劉伯溫出了營帳,踏入了東邊環繞高大挺拔樹林的深山,山路極其陡峭,劉伯溫在思索如何進攻。人有三急,此刻他就想找個地方方便一下,他找了一個在自認爲別人找不到的地方,就嘩啦嘩啦的方便,擊打在雜草上,草被擊打的凌亂開來,恰巧看到草叢裏有一個東西,他好奇心上來了,扒開一看,竟然是一塊石碑,上面刻着的竟然是此時此刻的時間,他驚呆了,以前他就覺得諸葛亮很驚豔奇才,但是我好端端上個廁所,你咋的也要來預測一番呢,而且我的行蹤你也不可能全都知曉吧。

遂之,他就繼續前進,他腦子裏現在想的不是完成任務,而是跟諸葛亮較真,認爲他不是子虛烏有,都過去這麼久了,怎麼可能還能算計到我,接近他就繼續尿,但是不遠前的石頭上的大字把他驚呆,諸葛亮又算到了。此刻他的內心是驚呆了,但是他還算冷靜的,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個山洞,走進一看,黑洞洞的一片,點起火把,石壁上又刻着諸葛亮的字跡,他料定朱元璋能夠稱雄,並且要求劉伯溫棄甲而走。此時此刻,劉伯溫是佩服諸葛亮的,他棄了內甲而走,出了山洞,他把四周的地形看了一遍,儘可能的瞄了一下敵人的兵力。連夜返回營地,進行了參謀,果不然,第二天朱元璋就打破敵軍。

這一段歷史,正史上沒有記載,只是野史上有所描述,可見劉伯溫之奇,受人稱讚,不惜把他的小故事也稍加神化。

劉伯溫爲什麼挖諸葛亮墓

民間流傳着幾句詩,詩中所表現的是劉伯溫曾經挖了諸葛亮的墳墓,兩個身處相差甚遠的朝代,爲何會有那麼的生仇大恨,去挖別人的墳墓的,這是有一段淵源的,只不過是野史,我們也就當做飯口甜點看看,笑笑罷了。

諸葛亮之墳墓

劉伯溫寫的大概是你一個諸葛亮只不過是讓三國成鼎立之勢,但是最終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但是我劉伯溫,比你諸葛亮強太多了,你的能力也就只是龜縮在蜀地罷了,而我能夠一統天下,成帝王之勢。

劉伯溫氣不過,他過於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以至於心態爆炸,扭曲,他命人挖開墳墓?一看,更加的`氣炸了,諸葛亮上的石碑寫着,我能算得出來後世能出現一個劉伯溫,但是你又能算的出誰呢?一股挑釁氣息向他撲來,但又無可奈何,他諸葛亮的確算出了我劉伯溫,但是我劉伯溫又如何能夠算出後世出怎樣的人才呢。可氣,我劉伯溫在這一點就比諸葛亮差太多了。

平常劉伯溫就很自傲,自認爲自己比諸葛亮強太多,常常評價諸葛亮的長短是非,言語表露出十分的不服,可恨生不逢時。但是他在諸葛亮墳墓面前,損盡顏面,諸葛亮料到劉伯溫會來,並且對自己不服氣,特意在石碑上寫下想對他說的話,並早先劉伯溫心裏所想,給劉伯溫感覺是諸葛亮就在站在面前,輸的服氣。自認諸葛亮爲師父,並且在死前寫下戒訓,說我就是當初太狂傲,無視我的師父諸葛亮,才能倒來後面的禍害,你們要引以爲戒。

劉伯溫在死前自認不敵諸葛亮,所戒之詞後世流傳。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厚道,不能太適才孤傲,自以爲傲。

劉伯溫續命的故事

歷史上有兩起用七星燈續命的故事,傳說只有一起成功,就是劉伯溫成功了,他退隱續命12年,可見世上和民間流傳的續命方法有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卻很少。任何人在離開人世間的時候,迷離之間都會迷戀着人世間,所以只要有一息尚存,都會想盡自己的辦法去延續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活在人間。人類對自然的瞭解還是太有限了,再加上中國信奉無神論,對這些傳統文化都直接視爲迷信。

傳說中的七星燈

七星燈又是何物呢?傳說點燃北斗七星燈,就可以延壽延命,並且無論你是否年紀過大,體質是否較差,只要有一口氣善存,都可以覆命。想要點燃七星燈,就得添油,並且你得知道各個竅門,只要知道竅門的情況喜愛,長明燈常亮,纔可保命。如若燈熄滅,就會導致性命分離,屍腐靈散。

諸葛亮爲何會失敗呢,就是被司馬懿夜襲營帳,導致軍隊混亂,被人撞倒了七星燈,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強求。”可謂智者心性闊達,秦始皇就做不到這種境界,他後半輩子都在追求長生不死,但是到老還不是一死了之,並留下罵名。

這些的例子有很多,唐太宗、武則天……這些帝王貪圖自己的地位,到老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多活長久一點,倘若每個人都能夠長生不死,那麼這個社會又有何意義,地球承受不起這樣的重擔。生老病死也不過是自然規律,何必執着。

劉伯溫他死於64歲,是在老家病逝,並不是別人說的續命多活了幾年,如果他有這本事,那麼也不會死的這麼早,死的那麼的淒涼了。所以世間本沒有續命的本領,只是古人對長生不死的不斷追求,這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劉伯溫是屬什麼生肖

一代偉人劉伯溫任何事蹟都是世人所希望瞭解的,現在的人迷信生肖,認爲生肖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有的人猜測劉伯溫屬龍、屬蛇等叱吒風雲的生肖,這才符合一個偉人的身份,但是劉伯溫恰恰相反,他屬的只是豬,生肖之末,大大跌倒衆人的眼球,但又在情理之中。

生肖豬紀念章

屬豬的在大家眼裏,第一點能想到的就是豬一生如何,倒頭來還是被主人所殺害。這就讓人聯想到了劉伯溫,他活着的一輩子替朱元璋出謀劃策,但是老了不能善終,還是被朱元璋所陷害。彷彿他這一生就跟朱元璋所分不開,朱元璋的姓諧音就是豬,兩個豬在一起,就意味着永遠的和好相處這是不可能的,遲早都要被主人宰殺,兩者就會有競爭,失敗者的結局就是死。到死也不敢相信自己會被同伴所陷害,可見豬的世界並不是表面上那般淳樸。

大家都說屬豬的人與人友好,總能保持與他人的關係,但是劉伯溫他做的到嗎?他做不到,他這一輩子跟很多人的關係惡化,可以說他的死,有可能就是自己沒跟百官關係打好,他的剛正不阿性格,這也有點不符合屬豬的性格。他不容易受他人的矇蔽,行事果敢,劉伯溫身上好像沒有多少特點是跟豬所符合的,唯獨有的也只不過是他對工作的兢兢業業了。

對任何人的評價都不該僅僅從生肖評價,生肖只不過是對一個人事蹟的揣測,更多的還是要遵循歷史。

劉伯溫後人介紹

劉伯溫有沒有後人流傳下來,這是一個謎。正史和野史都對此有所記載,但又爭論不斷,沒有實證可以證明,暫且我們就相信正史吧,實際如何,就讓後人來考證,我們知道的只有這些。

後人對劉伯溫的拜祭

正史上有所記載的是,劉伯溫回到故居之後,朱元璋也不放過這麼一個有功之臣,特派胡惟庸以看望的名義,給劉伯溫賜下毒藥,讓他服毒自盡。並且朱元璋有個習慣,殺人都喜歡株連九族,斬草除根,不留後路,因此在劉伯溫死後不久,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被殺,意義上的劉伯溫後人都被殺盡,那麼何來現在劉伯溫的後人呢。

劉氏一門被朱元璋搞得生離死別,錯了,是死傷無數。劉氏本該因劉伯溫而成爲名望大族,卻因劉伯溫墜落深淵。

劉氏在江浙一帶是大族,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七代的劉延慶,第一代戰死沙場;第二代官至國共職位;第三代只不過是一介書生,遠離官場,自己耕作……到了劉鏈(劉伯溫的長子)就是第八代,因爲跟胡惟庸餘下起了爭執,被脅迫跳井自盡。劉璟(劉伯溫的次子)他的一生就是因爲一句話而毀了,他對明成祖說:“殿下,在你百年之後的時間,肯定會有人篡改朝代。”他預卜未來,就被打入監獄自盡。

他的家譜正史記載也算記載清晰了,假如劉伯溫真有後人流傳下來,到現在也已經是一百多代了,希望還是上天還是能夠留存他的血脈,一代偉人的血脈還是令人着迷的。

現在依舊有很多人以劉伯溫後人自居,每年給他行拜祭禮,好不隆重,想吸引遊客也罷,這樣尊重傳統的行爲值得稱讚。

劉伯溫奇門遁甲術

相信大家看過古裝劇的,多多少少都知道奇門遁甲,五門八卦這些東西。在古代,由於科學水平以及人們的認知有限,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得到很好地解釋,因此就有很多人都會用玄術方面的知識來進行理解。

劉基畫像

奇門遁甲之術在古代幾乎可以說是一門學術,很多人都會去跟隨一些玄術大師學習奇門遁甲術,其中掌握並運用好這最爲著名的莫過於諸葛亮和劉伯溫二人了。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員謀士及武將,在朱元璋開國之後,便將劉伯溫這一個開國功臣封爲誠意侯。劉伯溫自幼便十分的聰穎,很多的知識都是一學便會,並且還都是瞭解到了其中的真意。劉伯溫不僅僅是精通政治軍事,文學歌賦,對於奇門遁甲之術也有很高的成就。

劉伯溫經常被人們稱爲“諸葛再世”,不僅僅是因爲朱元璋三顧茅廬請劉伯溫出山,劉伯溫忠心不二,更是因爲劉伯溫與諸葛亮一樣擁有衆多超出常人的才能,精通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因此,說劉伯溫是“諸葛再世”當時都不爲過。

朱元璋也知道劉伯溫通曉奇門遁甲之術,時常都會詢問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有時還會測試一下劉伯溫。有一次,劉伯溫進朝面聖,朱元璋將自己吃過的燒餅用完蓋上,待到劉伯溫到了朝堂之上,就讓劉伯溫猜,劉伯溫掐指一算便猜對了,朱元璋尤爲欽佩。

諸葛亮的故事15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着八擡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臺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臥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擡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臥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衆。劉伯溫與諸葛亮的故事

劉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爲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命隨人擦去灰塵污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裏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爲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纔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

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着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牀下放着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擡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裏暗暗叫苦。

劉伯溫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只勝不敗,謀事只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嘆日:“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歷,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隨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啓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伕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裏。”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將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伕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劉伯溫與諸葛亮的故事

伯溫一行多走數十里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迴歸京都的驛道。在橫穿一條久日干涸的漏沙河牀時,遇見東西兩羣頑童各自佔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拋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嘍!西沙丘敗嘍!”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

隨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曰:“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衆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

伯溫寫到此處將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隨人掩面慟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掛孝,購棺裝殮,連夜租車僱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嘆:“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爲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

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里。並將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廣佈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嫗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