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諸葛亮的故事(合集15篇)

諸葛亮的故事(合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的故事1

一種較普通的意見認爲,諸葛亮因避漢末戰亂,在隆中躬耕讀書,隱居十餘年,常自比管仲、樂毅,被稱爲“臥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在潁川徐庶的推薦下,三次到茅廬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幫助自己打天下,這就是婦孺皆知的“三顧茅廬”。劉備在“三顧”之後得見諸葛亮,與之縱論天下形勢。諸葛亮提出佔據荊、益二州,安撫益州西部諸戌、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與孫權結好,協力抗曹,逐步統一全國的建議,即所謂“隆中對”,頗中劉備心意,而後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

諸葛亮的故事(合集15篇)

另一種意見認爲,關於劉備和諸葛亮最初相識過程,《魏略》和司馬彪所著《九州春秋》均記載是諸葛亮先主動去求見劉備,而沒有“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如果說“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在歷史上還是存在的話,那麼是諸葛亮首先主動去求見劉備,他毛遂自薦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前提和基礎,脫離這一基本史實便成了不可信的天方夜譚。其實,《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不敢否定諸葛亮自薦的史實,只是爲了神化諸葛亮作了藝術處理,把“三顧茅廬”提到諸葛亮自薦之前。現今高校文科教材或其他書著也採用這一順序,實際上是錯誤的。當時的事實是,諸葛亮在曹操雄師即刻南下,劉備及其事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同時也在自身前途命運處於轉折性的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毅然摒棄等待觀望,主動出山投奔劉備。否則,在“生物競爭,適者生存”的殘酷現實社會裏,在嫉妒猛如虎的險惡人世環境中,諸葛亮會不會被埋沒就很難說了。

諸葛亮的故事2

諸葛亮小的時候聰明好學。

傳說他在跟一位老先生讀私塾的時候,這位老先生以雞鳴確定放學的時間。先生家裏養了一隻大公雞,這隻大公雞不但黎明報曉,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一陣。那個時候沒有鐘錶,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的雞鳴作爲下課的時刻。這位老行政管理很有學問,講書又特別生動。諸葛亮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特別是喜歡聽他講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樂毅和孫子兵法的故事。可是有時正聽到興頭上,大公雞喔喔地啼起來,先生就立即收拾講桌上的書籍,宣佈下課,這叫諸葛亮感到十分掃興。

怎麼辦呢?諸葛亮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每天上學的時候在口袋裏裝上幾把米,當公雞快叫的時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雞跑過來,在窗外的草地上找米吃,就忘了鳴叫了。等到那大公雞想起鳴叫的時候,別的孩子早已坐不住了,老先生也已餓得心裏發慌。先生莫名其妙,覺得有點奇怪,諸葛亮卻暗自得意。終於有一天,這事被先生髮現了。一氣之下,先生把諸葛亮攆出了學堂。

諸葛亮回家以後,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他本想能多聽老師講課,可是弄巧成拙,瑞連學也不能上了。他非常後悔。後悔自己不該揹着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後悔自己不該只顧自己的興趣,不顧老師和同學餓肚子。老先生知道了諸葛亮回家以後的情況,想起諸葛亮平時有禮貌愛學習的表現,想到給公雞喂米這件事雖然令人可氣,可是也透露出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果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將來可能是一個有用之材……於是派人把諸葛亮叫回了學堂。

從此,諸葛亮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候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從那以後,他更尊敬先生了,他下河抓魚煮湯給老人滋補身子,幫助先生做一些家務和農活,在和老師更多的接觸當中,學習知識。老先生也更喜愛諸葛亮這個學生,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諸葛亮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諸葛亮的故事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2、以《把聰明用在正地方》爲話題,鼓勵暢所欲言,訓練孩子的說話與交流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完成兩項學習任務,一四學習《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進行拓展閱讀;二是展開《暢所欲言》,進行話題交流。

二、

學習《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1、

提出要求,引導初讀。

要求1、自由讀文,要求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要求2、劃出自己在閱讀時不理解的字詞句等問題。

2、分小組學習,展開討論。

討論自瀆時遇到的字詞句障礙並完成以下思考題。

(1)

諸葛亮爲什麼感到十分掃興?他想出了一個什麼主意?

(2)

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後悔的語句,蹦試着有感情的朗讀。

(3)

諸葛亮撒米的做法錯了麼?錯在哪裏?

(4)

知錯就改的諸葛亮後來的表現如何?

(5)

用橫線劃出諸葛亮明白的道理,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

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思考題(1):愛聽先生講書,可有時正聽到興頭上就到了下課時間。

當公雞快叫時把事先帶來的米撒到窗外,讓大公雞找來吃而忘了蹄叫,從而推遲下課的時間。

思考題(2):“諸葛亮回家以後……現在連學都不能上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思考題(3):錯了,錯在只顧自己的興趣而不顧別人餓肚子,聰明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思考題(4)知錯就改的諸葛亮“更尊敬先生了……在和老司的更多接觸中,小知識。”

思考題(5):“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聰明要以內感在正地方。”

4、分小組朗讀課文。

三、

開展《暢所欲言》的話題交流

1、出示學習任務:選擇以下內容,針對“聰明用在正地方”的話題進行交流。

(1)

對家長、老師、同……要講誠信。

(2)

遇到壞人要用智謀。

(3)

我把聰明用在學習方法上。

2、彙報所選擇的話題,簡介內容。

3、出示“金鑰匙”,提出要求:應緊緊圍繞着所選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6、引導全班展開表揚,對上臺代表講得好的地方進行充分肯定。

四、

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智謀的典故與成語。

第二課時

1、完成《筆下生花》練習,對魏明花錢僱李冬做值日事件展開辯論。

2、選擇事件中的一個角色,把他的認識寫下來。

教育準備

課件:(出示成語與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積累課前所收集的成語和典故;二是針對事件展開辯論,並完成習作。

二、

完成《初顯身手》,積累成語典故

1、引導學生彙報所收集的關於智謀的典故和成語。

(1)

分成四組,看哪個小組(上臺)寫得最多。

(2)

小組據板演的成語或典故簡要講歷史智謀故事。

(3)

評出寫得最多的小組予以小獎勵。

2、課件出示學生所彙報的內容,帶領學生讀一讀。(望梅止渴、草船借箭、暗渡陳倉、引蛇出洞……)

三、

完成《筆下生花》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確定角色,展開辯論。

指名四人分別擔當魏明、李冬、老師和旁聽者的角色,對花錢僱值日的事件陳述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分成四個角色的支持者,可相繼補充自己的觀點。)

3、選擇一個人物把他的認識寫下來,要求語言通順、明白。

四、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習作。

諸葛亮的故事4

諸葛亮的才能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用自己的才能爲劉備爭得一份天下,但是他高超的軍事才能和諸多智謀又是出師何處呢?

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廬就明見三分,但是這隻能說明他是一位喜歡鑽研時政的青年,其本質和現在鐵血的衆多2B青年們沒有區別。只不過考慮到三國時期資訊不發達,諸葛亮憑几乎閉門造車或者偶爾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準確預見之後十幾年的情勢也算是天賦高超。

而後諸葛亮被三顧出山,雖然被劉備看重也只不過安排點小事,後來慢慢感覺這是個實幹之才又加以提拔任命爲後勤總管,依之爲自己的管蕭,可是就是這位類似管蕭的丞相之才,最後竟然當起了全軍總司令,率領10餘萬新兵蛋子(老兵油子基本夷陵都死光跑光了)南征蠻夷,又六出岐山。連以兵事見長的司馬懿都感嘆他是天下奇才,雖然陳壽評價他將略非其所長,但那是看跟誰比,而且諸葛亮的用兵雖然乏善可陳但是也沒有什麼大毛病,穩穩當當堂堂正正。想贏他就是曹操來,我看也不容易,那麼他這麼高的軍事水平到底是哪來的呢?

想要了解諸葛亮的軍事師承必須從不多的蜀漢人物傳記及荊襄系的人物傳記中尋找蛛絲馬跡。

第一個要懷疑的就是司馬徽等荊襄謀士集團,司馬徽等人雖名爲隱士骨子裏卻功利心很強,好聽點說叫胸懷天下。那個時候胸懷天下的文人最好的去處就是輔佐某位明主,因爲明主們那個時候都在忙着打仗殺人,所以不學點兵法實在過不下去,有的謀士甚至還會學點殺招(如魯肅如徐庶如糜竺等)。

所以說司馬徽們精於兵法或許是事實,但是部隊打仗可不是在家裏喝喝說說,實際領兵的將領必須經驗豐富,而這點無論如何司馬徽們是不會教諸葛亮的,從歷史記載諸葛亮侍奉劉備的早期(從出山到赤壁)來看,諸葛亮不是劉備的軍事參謀,劉備的參謀長應該是徐庶,而諸葛亮的主管內容是後勤政務包括外交。這說明出山前的諸葛亮主修課程不是軍事。所以司馬徽們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教官。

第二個懷疑可能是蔡瑁蒯越等荊襄大族,這個可能小點。雖然諸葛亮是蔡家的親戚,但是這個親戚不找人待見,因爲他站錯了隊,站到黃承彥等名士集團去了,這在劉表集團乃至劉表仰仗的荊襄武裝地主集團中是一種背叛,諸葛亮27了還沒工作靠種地維生,這是何等的悲哀。各位想想,一個學富五車的文人,一個自信爆滿的年輕人,但是硬是沒人賞識只能宅在家裏,這是何等鬱悶!他又是如何看待他的這些牛掰的親戚?他這個時候還想向他們學習軍事?視如仇讎還差不多,後來諸葛亮慫恿劉備拿下襄陽或許有一種報復的心理。所以說蔡瑁等人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教官。

赤壁之後之後劉備集團迎來了新時代的飛速發展期,諸葛亮因爲外交上促成了孫劉聯盟,堪稱奇功被授予軍師中郎將。注意這是諸葛亮擔任的第一個軍事職務,中郎將這個官職已經不小了,雖然主要是負責收集稅賦糧草。在他管轄範圍內的長沙桂陽零陵中在這段時間只有一個名將,不是魏延,那是三國演義的說法,而是趙雲!難道諸葛亮的師傅是趙雲?呵呵,你猜錯了。雖然趙雲的用兵也非常老辣沉穩,但是從後面諸葛亮對趙雲的使用上包括趙雲對諸葛亮的態度上都說明趙雲不是諸葛亮一派系的,尤其是劉禪在趙雲死之後的問題處理上,說明諸葛亮對趙雲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感,所以我認爲趙雲也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教官。甚至是他們之間還有若有若無的一種矛盾存在!

不久,劉備入蜀,帶上了軍隊資歷深早在東吳就跟周瑜混的龐統(龐統也是軍事中郎將,地位次於諸葛亮),這深深刺激了諸葛亮,因爲荀彧荀攸二人的前車之鑑不遠,諸葛亮深深覺得軍事學習的必要性。可以諸葛亮開始有意識的學習軍中之事,那麼他學的對象是誰呢?這個時候還留在荊州的地位與他相當的武將只有關羽張飛二人,雖然還有一個趙雲,但是畢竟不如前面兩個。不錯,你猜得不錯。諸葛亮的師傅就是這二人之一,按理說關羽更有可能,但是關羽這個人按照今天的說法好傲嬌,還輕視士大夫,這樣的人望而生畏,你還想求他什麼事麼?

而張飛就不一樣了,張飛史載非常重視文化人,據傳自己還畫的好美人,據說還是書法家。於是,可以大膽推測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和張飛是蜜月關係,而且在軍隊上諸葛亮也需要聯合張飛鉗制關羽,否則他說話底下人沒有人聽了。諸葛亮向張飛請教下軍事也就不奇怪了。

不久,諸葛亮的歷練機會到了,劉備反攻葭萌,出兵成都。諸葛亮張飛等人也率衆入川,這可以說給了諸葛亮第一次領兵出戰(雖然只是參謀長)的機會,而且早在荊州時期跟張飛學習的內容也有了實習的機會。而這個時候的張飛,歷經劉備集團早年失敗的張飛終於到了軍事生涯的頂峯,已經不再是一個許褚典韋式的將領,他的經驗武勇讓諸葛亮明白了真正的統帥是什麼樣,在目睹了張飛攻無不克的與劉備會師後,諸葛亮徹底成爲張飛的粉絲,而張飛在面對張合等五子良將的表現,也讓諸葛亮對張飛經驗的重於視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至此諸葛亮的早期學習結束了!可惜雖然劉備任命諸葛亮爲軍師將軍,但是還是負責後勤的。直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才掌握了軍權,練兵整武。但是他對自己還不自信,同時爲了解除蜀國的後顧之憂,他南征南中並大獲全勝。這個時候的諸葛亮真正得到了蜀國內部的認可,終於成爲了一代名將,走上了北伐之路併爲世人所知他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也是名合格的軍事家!

在我們的心中,一直以爲諸葛亮從最初登上三國舞臺時,就軍事政治占卜集多項技能於一身。可是歷史告訴我們,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是通過不斷地磨練才達成的,多次戰場造就了這個流傳百世的奇才。

諸葛亮的故事5

東漢末年的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永康)人。他出身於富豪家族,但祖輩無人出仕爲官。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由祖母撫養長大。時值東漢末年,政權不穩,民不聊生,董卓之亂時,魯肅賣掉土地,散盡錢財,結交賢達,深爲鄉民擁戴。

周瑜聽說魯肅豪爽仗義,便慕名找到魯肅,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爲避戰亂,魯肅先依袁術,後附周瑜,在周瑜的引薦下,成爲孫吳政權之臣。魯肅認爲漢室已經不可能復興,曹操也不可能短時間內被除掉,所以一直力勸孫權經營江南,鼎足江東。孫權很欣賞魯肅的見識,稱他“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每每遇見有大事需要定奪,都讓魯肅出謀劃策。

在當陽長阪,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又與他縱論天下大勢,力請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劉備非常贊同魯肅的看法,便進駐夏口(今湖北漢口),派諸葛亮隨魯肅去見孫權。孫權得知曹操進犯,召集衆將商議。魯肅力主抗曹,說自己如果降曹,仍不失爲州郡之官長,而孫權降曹會是什麼結果呢?於是,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爲贊軍校尉,幫助周瑜出謀劃策。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攻打曹操。

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和東吳都督周瑜經常在一塊兒商議軍機大事。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也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好,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去見諸葛亮,想探個究竟。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誇下的海口,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幫我找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雖然他和周瑜友誼深厚,也不知道諸葛亮找船有什麼用,但他既然答應了諸葛亮,所以回去後報告周瑜,果然隻字未提找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造箭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任憑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從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原來,諸葛亮神機妙算,算出三日後必有大霧,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從曹操那裏得了箭,還估計出一共得箭多少支。諸葛亮輕搖羽扇瀟灑地對魯肅說:“你有所不知啊,我方纔靜聽艙外箭雨之聲,心中默數,算來此次曹賊所贈之你有所不知啊,我方纔靜聽艙外箭雨之聲,心中默數,算來此次曹賊所贈之箭應有十二萬五千一百一十一支!”魯肅聽得張口結舌,心中暗想:“這人莫非神仙下凡?”清點過後,小卒進來稟報,共得箭十二萬五千一百支。魯肅頓時大驚失色,諸葛亮雖多算了十一支箭,但預算能精確到百位,卻也是非凡人可以企及的。魯肅正要恭維一番,卻見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聲,想來他是爲誤差十一支箭而懊惱。諸葛亮嚴肅地對小卒說:“你們仔細清點了嗎?”在小卒眼裏,諸葛亮就是神仙,見他臉色難看,嚇得撲通跪下:“回稟先生,確實細細清點了,不敢有分毫差錯。”魯肅嚴厲地對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點,檢查一下船舷等處有沒有查漏之箭。有錯漏者軍法從事!”小卒應聲下去了。

魯肅誠懇地對諸葛亮說:“十二萬多支箭,先生只漏數了十一支,我已經很佩服。偶有一兩支沒有戳穩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難免的。先生何必這麼嚴格地要求自己呢?”小卒再次來稟報,經過覈實,仍舊只有十二萬五千一百支箭。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長嘆一聲,坐倒在艙板上,神色更難看,好久沒有說話。快到東吳水寨時,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對着魯肅深深地鞠了一個大躬。魯肅連忙起身還禮,說:“先生爲什麼對我行這麼大的禮啊?”諸葛亮說:“素聞先生誠信。前幾日不僅幫我找船,而且還爲我嚴守祕密。今日我還有一事相求:聽聲數箭一事,請代爲保密,不要外傳,我感激不盡!”魯肅安慰他說:“先生放心!僅數差十一支箭,在一般人看來已經是神仙一樣高明瞭,您卻爲這件事感到慚愧,魯肅佩服先生的爲人,替先生保密就是。”魯肅答應諸葛亮後從未向他人提起過此事。

諸葛亮的故事6

求娶黃月英

諸葛亮隨叔父逃亂來到襄陽,結草廬而居,躬耕苦讀。孤獨的諸葛亮遊走襄陽,結交朋友,拜見師長,見識和學業大長。諸葛亮偶然聽說黃家灣有一位才女黃月英,就想求見結交。

不料被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擋在門外。諸葛亮被黃承彥考來考去,顯示出學識才華,但他曝出自己女兒非常醜。諸葛亮若想娶一個漂亮媳婦的話,就另請高就。

諸葛亮下定決定,再次登門求婚,黃月英提出一系列難題難住了諸葛亮。爲了和才女黃月英成婚,諸葛亮用毅力、智慧並巧借朋友之勢,終於戰勝了黃家父女設立的一道道難關,最終贏得美人心。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 有關諸葛亮的6個故事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300字

諸葛亮的故事7

教材分析

本課敘述了諸葛亮少年時代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爲了延長聽書時間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非常後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原諒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侯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諸葛亮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多聽先生講書,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好學。但是揹着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只顧了自己的興趣,卻讓老師和同學餓肚子,是錯的。最後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險些連學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訓。使學生認識諸葛亮知錯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愛,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基礎。從中可聯想到學生自身,與之對照,明確正確的做法。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聯想到學生自身,與之對照,明確正確的做法。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構思

課前可讓學生介紹一些諸葛亮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小故事,話鋒一轉,那麼,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可以採用小組辯論的形式,圍繞“諸葛亮的做法錯了嗎?”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兩個主題,請雙方同學運用課文中的事例,進行辯論,說明自己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這裏要給學生充分的辯論時間,鼓勵學生向別人質疑,甚至還可以引用課外的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教師只要稍加點撥,避免學生思想過於偏頗即可。可以嘗試學生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鼓勵學生自主分配角色,強調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排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齊讀課題。

2、由課題,你想了解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3、看來同學們對這篇課文非常感興趣,那讓我們趕緊進入今天的學習吧!

二、講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認識生字。

(2)思考剛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2、交流,討論。

(1)諸葛亮小時候在哪兒讀書?

(2)私塾裏是怎樣讀書的?

(3)現在是什麼樣?

(4)諸葛亮的做法爲什麼遭到了老師的批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原因:聰明勁沒用到正地方。)

三、討論

(1)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示?

(2)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瞭解其他巧用智謀的故事。

作業設計

讀熟課文。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聰明勁要用在正地方

課後反思:

諸葛亮的故事8

諸葛亮的家鄉陽都,也就是現在的沂南縣。這裏有沂、汶、蒙三河縱貫全境。其中沂河盛產一種黑魚,這種魚又叫“孝魚”。它渾身呈青褐色,圓筒形,營養豐富,有滋補強身的作用。

這天,小諸葛亮正在沂河岸邊戲水玩耍,忽然發現一條大魚大張着嘴正在河中逆水而立,有許多小魚正順着水流的方向朝它的嘴裏游去,等小魚多了,大魚就將嘴巴一閉,那些自投羅網的小魚全被它吃掉了。這些小魚爲什麼不繞過大魚逃生呢?好奇的諸葛亮邊想邊貓腰探手,一把將大魚捉住了。

小夥伴見他捉了這樣一條大魚,高興地將他圍住了,正七嘴八舌地議論着,忽然一陣哭聲傳來。諸葛亮和小夥伴們順着笑聲很快找到了哭泣的女孩。這個小女孩叫小燕,四川人,隨母尋親而來,母親卻身染重病,因爲聽客棧的廚師說,沂河裏的孝魚熬湯能治癒母親,於是就借了張漁網來捕魚,誰知忙活了一天,也沒收穫。說到這兒,眼淚汪汪的小燕直拿眼睛斜瞟諸葛亮手中的大魚。

見狀,諸葛亮很爽氣地舉起手中的魚說:“要是這條魚是你所說的孝魚,就送給你了!”聽了這話,小燕破涕爲笑。

說來也巧,經過辨認,諸葛亮逮着的正是小燕要尋找的孝魚。可當他們興高采烈地找廚師加工時,廚師卻爲難地搖着頭說:“不是我不給你們做,而是這孝魚一般人吃不得啊!”“爲什麼不能吃?”諸葛亮和小夥伴們奇怪極了。廚師不答反問:“你們知道孝魚爲什麼這麼容易被你們捉到嗎?”不待他們回答,廚師就嘆息着說,“孝魚因爲甩子導致體力消耗嚴重,累得幾乎失明,同時也失去了自行尋找食物的能力。小孝魚因爲要捨身回報母親的生養之恩,才爭相游到老孝魚的嘴裏。據說,老孝魚每七天才張一次口,一共張開四次,四七二十八天之後,它就復原了。不過由於捨身報恩,小孝魚也已經所剩無多,爲此咱們陽都人就流傳出一種說法,說是殺了孝魚會遭報應……”

看着爲難的廚師,小燕再次哭起來。見狀,諸葛亮連忙衝小夥伴們使了個眼色,齊刷刷地給廚師跪下了。他哀求道:“念在小燕孝心一片的份兒上,你幫幫她吧!”

廚師被孩子們的愛心感動了,爲小燕做了孝魚湯。說來也奇,小燕媽喝了孝魚湯後,病真的好了。小燕返鄉前給諸葛亮送來了一大包四川的特產,家境清貧的諸葛亮也沒啥好回送的,就連夜跑到沂河爲她捉了兩條黑魚。小燕收下了這份珍貴的禮物後,含着淚水說:“如果有緣再見的話,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光陰似箭,十幾年後,諸葛亮已經在劉備軍中赫赫有名了。這年,他率領大軍攻取西川,因爲路徑不熟,誤入了峽谷密林。在密林中,他不但迷了路,還遭遇了有毒的瘴氣。就在諸葛亮急得團團轉的時候,有個打柴的老樵夫忽然哼着山歌出現了。

諸葛亮喜出望外,他連忙上前喊住了老人。當老人獲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時,很是激動,二話沒說,就領着大軍朝出口走去。一路上,很健談的老人不但給諸葛亮講了這一帶的地理特點,還講到了婚嫁習俗,最後他還半真半假地對諸葛亮說:“若是將軍還未婚的話,我們這兒美女遍地,我老漢願意爲你保媒,也好賺壺喜酒喝喝。”

聞聽此言,諸葛亮連忙正色回答說:“謝謝老人,我已娶妻,家妻黃氏雖然醜陋,和我倒也情投意合。”老人一聽大媒酒吃不上了,臉上未免露出些失望之色來。

說話間,一干人已經走出了密林。老人婉言謝絕了諸葛亮的犒賞,很快消失在了山谷中。諸葛亮見天色已晚,便命令兵士們安營紮寨就地休息。

一夜無事。第二天一大早,諸葛亮醒來後發現自己全身腫脹痠疼,正暗自詫異,軍醫來報,說是因爲昨天下午的瘴氣侵入身體,軍營中已有三分之二的兵士像他一樣患上了水腫,也就是說他們的軍隊現在已經失去了戰鬥力。諸葛亮憂心如焚地問軍醫,怎樣才能治癒這種病呢?軍醫想了想後說,大孝魚去腸留鱗洗乾淨和冬瓜等量同煮,每日一劑,連吃三天就可治癒。可這深山峽谷之中,去哪兒尋找孝魚呢?

這天,諸葛亮一個人憂心忡忡地在山谷中散步時,發現了一條狹長的水溪,溪水清澈透底,能清晰地看到裏面的水草和小蝦,卻不見一條游魚。“水至清則無魚啊!”諸葛亮內心的煩悶無以排解,就索性對着山谷大吼道:“孝魚啊孝魚,你能捨身救母,爲什麼不能現身溪中來救救我的士兵們呢!”

說來也奇,他的話音未落,正前方三四米開外的水草叢中忽然“嘩啦”一聲躍上來了一條碩大的孝魚。諸葛亮大喜過望,他知道孝魚不可能單獨生長,就趕緊順着溪水尋找。可是他失望了。

一條孝魚除了救自己之外,還夠救誰呢?大敵當前,我豈能一人獨享孝魚!想到這兒,諸葛亮嘆息道:“罷罷罷!與其獨甘不如共苦!”言罷,他彎腰將大孝魚小心地放回到了水裏。

孝魚在水裏搖頭擺尾地游出不遠後,忽然背對着他開口說話了,清脆柔和如同天籟之音:“善行繁衍善果,你的善良感動了山神,她會馬上幫你解決問題的。”說完,那條魚一頭鑽進水草裏不見了。

諸葛亮正暗自詫異,忽聽頭頂山壁問傳來一陣怪響,接着有細小的碎石滾落。他以爲發生了山崩,大驚失色,掉頭狂奔。可沒跑出多遠,就聽身後傳來“嘩嘩”的水聲,還夾雜着大魚戲水的噼啪聲。諸葛亮止住腳步,吃驚地回過頭來一看。

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剛纔發出響動的山崖突然裂開了一個水洞,向外流淌的水中帶着大批的魚不斷涌出,魚肥大而鮮活,落入水中後不停地跳躍翻騰,居然以孝魚居多。

天!難道真是山神相助?激動的諸葛亮邊想邊對着山崖連連叩拜。

當天晚上,蜀漢軍隊按照軍醫的藥方做出魚湯,士兵們服用之後,水腫很快消退,病癒後的將士們精神大增,士氣大振,很快攻破敵營,一鼓作氣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繼續征戰的諸葛亮,在離開峽谷前沒忘記再去叩拜山神,當他跪拜的時候,卻並沒有發現,高高山壁邊的竹林中站着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深情地看着溪邊虔誠叩拜的諸葛亮,眼中有淚光閃動。原來她就是十幾年前的小燕,而幫助諸葛亮渡難關的當然也不是什麼山神,正是這位知恩圖報、俠骨柔情的小燕姑娘。

當年,小燕的母親病好以後,孃兒倆順利地找到了親戚家。小燕回四川的時候,什麼東西也沒拿,只用大號的水桶帶回了諸葛亮送的那對沂河裏的孝魚。

她在自己家鄉的河中悉心放養這些孝魚,這些魚的適應能力也很強,很快就在這裏安家落戶,繁衍生息了。只是由於其味道特別鮮美,嘗過的人們紛紛前來捕殺。在勸禁不住的情況下,小燕只好帶着這些黑魚來到了深山裏,在巴山蜀道間圈水爲池,重新開始放養黑魚。

當然,小燕對這些黑魚如此上心,除了感恩之心以外,也有別的原因。

當年聰明善良的諸葛亮給她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她原打算如果今生能再見到諸葛亮的話,就以身相許。而當她從衆人的傳言中獲知帶軍入川的就是諸葛亮時,欣喜若狂,所以就讓父親一直偷偷暗中跟蹤他們,林中帶路的老漢就是她的父親。

儘管父親告訴她諸葛亮已經結婚,但滿腔癡情還是讓她不能無視諸葛亮染疾後憔悴的樣子,於是就偷偷將黑魚扔到他跟前。但諸葛亮卻因不願獨享而將那條魚放生了。小燕被他的大仁大義感動了,最終在未達成夙願的情況下將自己苦心養育了十年的山澗黑魚全部放出,用它們解了心上人的燃眉之急。

再說,小燕偷養在山澗裏的黑魚全部放掉以後,正一個人在家鬱鬱寡歡。不承想,這天忽然來了個英俊後生。他上來就給小燕的父母跪下了,他說:“我叫大壯,聽說你養了個聰明絕頂的女兒,如果她還未許配人家的話,我願意娶她爲妻。”說完,大壯將自己的生辰八字和成箱的聘禮奉上。小燕的父母正爲女兒的婚事發愁呢,現在看到家事人品都屬上乘的大壯來求親,自然爽快地應承了下來。

新婚之夜,小燕羞答答問大壯,自己家住深山,很少接觸外界,他是怎麼找上門來求親的呢?大壯也不隱瞞,飽含感激之情地說:“都是諸葛軍師的神機妙算啊!那天我母親偶染水腫疾病,苦無良方,我就在路口跪拜求醫。正巧碰到諸葛軍師帶兵至此,問清緣由之後,他告訴我說,在深山峽谷中有一種黑魚,可以治癒我母親的病。他還告訴我說,如果母親的病能好,我就帶着聘禮,順着山路爬到頂。去那裏唯一的一戶人家求親。他家有個蘭心蕙質的女兒正待字閨中,如果能有幸能娶到她,那就是我的福氣了。”

“現在我娶到了你,你說我是不是有福之人?”說到這兒,大壯微笑着將小燕攬在了懷中。小燕臉生紅暈,眼中卻微微泛出淚光。

原來,離開峽谷後,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將事件稍一分析,自然聯想到了小燕。但因爲事關男女私情,他也不好點破,只能假裝相信黑魚報恩、山神相助的神話。不過,後來看到跪求良藥的孝子大壯時,他靈機一動,來了個千里姻緣孝魚牽,暗中促成了一段美滿姻緣。

諸葛亮的故事9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亮不得。

一氣,周瑜在孫劉破曹戰中受傷,被諸葛亮調趙雲先奪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氣,周瑜孫權用美人計,甘露寺招親,騙劉備至吳,企圖謀害,被孔明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又生一計,明取西川,暗奪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差點被活捉。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的故事10

諸葛亮墨跡《遠涉帖》傳說諸葛亮曾拜水鏡先生爲師。學業到期後,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說:“我出一道考題,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出師。”

弟子們急了,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裏死了人,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就伏在書桌上睡着了,鼾聲大作,攪得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醒來,聽說先生出了這麼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麼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見諸葛亮這麼辱罵他,氣得渾身打顫,喝令他滾出水鏡莊。

諸葛亮哪裏肯走,水鏡先生就命令幾個弟子,把他趕出莊去。

諸葛亮一出莊子,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起棍子說:“剛纔爲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衝撞了恩師,弟子願受重罰。”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爲喜,扶起諸葛亮說:“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真的可以出師了。”

諸葛亮的故事11

正史記載,劉伯溫最後被朱元璋賜毒酒毒死,劉家也先後被抄家,再無後人,但故事也就在此刻劃了一個休止符。但野史記載卻往往比這個要精彩的多。相傳劉伯溫曾大言不慚,對諸葛亮很是不服,於是挖了他的墳。卻不料諸葛亮早就預料到後世會有一個劉伯溫來挖墳。

諸葛亮當年才華橫溢,功勳顯著,名垂千史。而在元明交替之際,中國又出現了一位智慧超羣的能人,這個人就是劉伯溫,他深謀遠慮,料事如神,幫助朱元璋殺了韃子,打下了江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諸葛亮轉世。而劉伯溫自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博古通今,雖然跟諸葛亮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對其很是不服,覺得自己未卜先知的本領絲毫不在諸葛亮之下。

劉伯溫對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墳,卻不知 諸葛亮早就料定文中有記載,諸葛亮在生前就已經預料到在他死後,會有誰人去祭奠他,又會有什麼人去刨他的墓。劉伯溫對他的隨從說:我決定親自去他的墓地看個究竟,看他是不是能預料到我的前往,如果應驗的話,我就給他跪下磕一千個響頭,如果沒有,那麼就證明他並不如我。左右聽了都很驚訝,但也沒有一個人敢多嘴。

也是奇怪,在他扶手叩拜之後,看到桌子上有一碗涼水,就端起水來,只聞得一股撲鼻而來的清香,於是他一飲而盡,又看到牀底下有一雙靴子,做工精巧,於是穿上朝靴走了幾圈,笑着說:“喝了師父的水,以後就要清廉端正,穿我師父的靴子,走的路子就要正。”出門擡頭一看,只見迎面照着的大照壁上寫着:沙丘遇兇災。劉伯溫立馬預感到:這次出行恐怕情況不妙啊!頓時眼冒金花,面露苦色,哭笑不得。劉伯溫心想:我一向是心比天高,膽子也很大,不料今天算是領教了孔明先生的料事如神。回頭再看那兩行大字,頓覺此次的災難怕是躲不過了。於是又朝孔明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就出門而去了。

劉伯溫對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墳,卻不知 諸葛亮早就料定他走出小道思考了一陣子,問手下:從這裏到沙丘的路程有多遠。聽到屬下的回覆之後伯溫又打斷避開沙丘,繞道而行,那想的,躲得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在橫穿一條河牀的時候,東西兩面有兩個頑童在嬉戲打鬧。東邊是八卦陣,西面是長蛇陣,兩面棍起棒落,劉伯溫一聽沙丘兩字,頓時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立馬讓人停止了前行的步伐,他對左右說:“我師父諸葛神機妙算,我這次是逃不出沙丘了,但就算死,我也無怨無悔,這一生我居功自傲,爲自己種下了禍根。但我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一定要告誡後人,不可坐井觀天,要知道山外有山,犯錯並不可怕,但是要知錯能改……說完之後,便口吐鮮血,氣絕而亡。隨從們都失聲痛哭,連夜僱人趕車,扶柩前行。劉伯溫最後被風風光光地下葬了,而他的遺言也成爲了後人廣爲流傳的詩句。

雖然我們無從斷定野史的真實性,但他的記載也說明了古今的一個道理,居功自傲終不利於長期發展,而低調纔是正確之路。

諸葛亮的故事12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着八擡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臺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臥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擡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臥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衆。劉伯溫與諸葛亮的故事

劉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爲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命隨人擦去灰塵污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裏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爲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纔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

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着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牀下放着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擡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裏暗暗叫苦。

劉伯溫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只勝不敗,謀事只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嘆日:“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歷,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隨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啓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伕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裏。”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將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伕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劉伯溫與諸葛亮的故事

伯溫一行多走數十里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迴歸京都的驛道。在橫穿一條久日干涸的漏沙河牀時,遇見東西兩羣頑童各自佔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拋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嘍!西沙丘敗嘍!”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

隨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曰:“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衆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

伯溫寫到此處將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隨人掩面慟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掛孝,購棺裝殮,連夜租車僱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嘆:“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爲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

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里。並將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廣佈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嫗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諸葛亮的故事13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羣儒、魯子敬力排衆議”,來說諸葛亮舌戰羣儒的故事:赤壁之戰的前奏,曹操集團的百萬雄師資金雄厚,欲與孫權“會獵江東”。獵的是劉備,實意在江東。劉備是典型的創業家,剛剛得到諸葛亮,有了很好的團隊,本應大有一番作爲的。但是他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搞得無容身之地,連老婆都賠上了。要不是劉表的兒子劉琦收留他,還能暫時經營,否則恐怕早就宣佈破產了。如今又被曹操集團窮追猛打,剛剛創業的小企業芨芨可危。

曹操集團則破袁紹,收劉琮,據荊州,得襄陽,其勢正旺,孰不可擋。

東吳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歷經三代已具較大規模,孫權是一個守業型企業家。如今東吳被曹操——一個收購合併的財技高手要敵意收購。孫氏父子兄弟公司的手頭資本有限沒有很大的談判空間。而劉備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孫權合作對抗曹操的兼併。諸葛亮說:“曹操勢大,急難抵敵,不如往投東吳孫權,以爲應援。使南北相持,吾等於中取利,有何不可?”但是因爲孫氏集團的員工們各懷私心,大敵當前個個自顧,完全沒有把孫權的利益當作一回事。所以諸葛亮與魯肅一道與孫權談判。

在孔明見孫權之前,魯肅已經對孫權分析了形勢,明確告訴孫權,如果你的公司被曹操吞併了的話,你以後就得給曹操打工,頂多是一個高級的打工仔而已,無甚作爲。而你現在怎麼說也是老闆一個,有自己的生意。而一般管理人員就算到了曹操那裏也能有一份像現在一樣的工作,生活素質並沒有改變。所以他們纔對抗曹十分不積極。肅曰:“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這一番話深深打動了孫權。(原上草網 LLysc。cn)

爲了增加勝算,孫權也知道要和劉備合作。爲了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下諸葛亮的馬威,孫權特地安排了孫氏集團的一班談判人員和諸葛亮展開了一番交鋒。諸葛亮舌戰羣儒由此拉開帷幕。一開始,“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在談判的“勢”上盡佔上風。張昭有意難爲諸葛亮,盡挖諸葛亮的痛腳,把諸葛亮數落得一文不值。張昭是孫權的頭號顧問,如果不駁倒他,諸葛亮此番難達目的。

但見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羣鳥能識哉?”劉皇叔的萬里志向焉是你張昭能明白了的?“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爲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一言回答。頓時把整個談判的“勢”反轉過來。然後諸葛亮逐一從劉備的資本(軍備)上、把虞翻說的“不能對”;從有求於孫權而來的用意,把步騭說得“默然無語”;從君臣大義上把薛綜說的“滿面羞慚,不能對答”;從劉備個人的出身方面把陸績說得“語塞”;從個人的學術宗派方面把嚴峻說得“低頭喪氣而不能對”;從學問上把程德樞說得“不能對”。衆談判對手“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諸葛亮一步一步的把“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舌戰羣儒,大獲全勝。後激得孫權誓不降曹,與劉備合作,在赤壁大敗曹操。

諸葛亮的故事14

孔明燈

孔明燈流傳至今的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爲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諸葛亮的故事15

本課敘述了諸葛亮少年時代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爲了延長聽書時間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非常後悔,認識了自身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原諒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課文共分5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局部。1―3自然段寫聰明好學的諸葛亮,爲了延長聽書時間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弄巧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4―5自然段寫諸葛亮回家後非常後悔,認識了自身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原諒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要點提示

1.對於諸葛亮的傑出軍事才幹學生一定不陌生,本課語言通俗,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沛利用小組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侯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2.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諸葛亮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動身點是好的,是希望多聽先生講書,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好學。但是揹着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只顧了自身的興趣,卻讓老師和同學餓肚子,是錯的。最後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險些連學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訓。

3.使學生認識諸葛亮知錯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愛,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基礎。從中可聯想到學生自身,與之對照,明確正確的做法。

4.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介紹一些諸葛亮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小故事,話鋒一轉,那麼,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要給學生充沛的朗讀時間,可以採用小組爭辯的形式,圍繞“諸葛亮的做法錯了嗎?”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兩個主題,請雙方同學運用課文中的事例,進行爭辯,說明自身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這裏要給學生充沛的爭辯時間,鼓勵學生向他人質疑,甚至還可以引用課外的事例說明自身的觀點。教師只要稍加點撥,防止學生思想過於偏頗即可。

3.可以嘗試學生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鼓勵學生自主分配角色,強調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排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扮演能力。

暢所欲言

圍繞“把聰明用在正地方”這一主題佈置了口語交際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育學生對人要講誠信,對壞人要用智謀,培養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聰明才智。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啓發談話,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使學生能夠以“把聰明用在正地方”爲話題,進行交流。教師不要讓學生只談論一方面內容,儘可能引導學生展開不同的話題,比方:和家長、老師、同學等交往的時候,什麼是聰明?當你遇到壞人的時候,你要用什麼樣的方法?當你面對學習的時候,什麼是聰明智慧?當你面對困難、面對失敗、面對遊戲、面對自身的缺點……在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判斷怎樣纔是真正的聰明做法?將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學語文,用語文,使語文的外延等於學生生活的外延,使每個學生都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在學生暢所欲言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情況,對學生所說的內容、語句、口氣等做以適當的點評,鼓勵學生個個參與表達,形成樂於表達的氛圍,提高表達能力。

初顯身手

找關於智謀的典故和成語是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更多地瞭解關於智謀的有趣的故事,拓寬知識面。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比方:圍魏救趙、空城計、破釜沉舟、隔岸觀火、調虎離山……教學前,教師要認真做好動員和安排工作,讓每個學生都查找資料。課上,教師要採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身的查找結果。比方個人扮演的活動有講故事、猜故事等,小組彙報的有分角色朗讀、課本劇等,全體同學要在對扮演的同學和時進行評價。

筆下生花

本單元的習作是讓學生模擬“少年法庭”對事件做出評判,並設想評判結束後,案中人物的不同想法,這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習作空間,有利於學生髮揮個性,自由表達主題。在活動中,充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這項活動雖是寫的練習,但是,一定不能只進行寫的活動。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讀懂要討論的文字,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從人物的處境入手,分別分析他們各自做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做?現在他們都是怎樣對待這件事情的?讓學生大膽展開討論,將他們的想法一一展示出來,然後選擇自身認爲最有道理的寫下來。注意將語句寫通暢、簡潔,意思明確。寫完後,組織同學讀一讀,評一評,看看誰的語言最簡練,不但把話說通,而且把話說好,爭取做到字斟句酌。

講評時可按不同的評判結果分組,學生互評,教師巡視指導,逐漸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小組評議後,選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班上交流。

金鑰匙

課堂討論,大家應該圍繞一個議題發表意見。假如自身準備的發言,不符合大家的議題,就暫時等一等。這兩個要求,都是學生在分組討論時應該注意的。但是,教師們不要在本單元最後單獨地將這個學習內容出現在學生面前,假如能夠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適時地提出來,再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活動加以鞏固,學生一定會比較自然地掌握,提高課堂討論的目的性和實效性。

本單元的“金鑰匙”,可以不單獨出現,滲透在每節課中,提示學生圍繞主題發表意見,假如自身的發言不符合大家的議題就先等一等。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他人的優點、自身的缺乏,提高課內外語文綜合學習的能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