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4篇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4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1

藥王洞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4篇

藥王洞是東南面山頂下的一個巖洞,洞深數丈,自然而成,洞口前邊一片華北平原大地,一望無垠。洞口右方原有一株藥樹(苦楝),樹徑有二尺多,少說也活了七八百年了。相傳一百三十年前的農曆四月二十七日晚,口頭村公會的頭人於長富在廟裏與道士們喝茶閒談,忘記了給藥王殿長明燈添油,藥王一怒之下將藥樹點燃,火焰照得半山通明。現根部仍存。其死後在前不遠處又出了一株藥樹,現樹徑不足三十釐米,大概有一百三十多歲了。

據《本草綱目》記載:“苦楝,喬木。樹葉似國槐而尖開花紫紅色,結球狀籽實。其樹皮、樹根及籽實皆可入藥。”當時村民偶有疾病,來此祈禱,折些樹葉,削些樹皮,熬水洗燙,疾病自除,神極了。

口頭村中有位老者姓高,吸菸成癖,旱菸袋總不離嘴,連走路菸袋都得叼着。一日午飯後,老人外出散步,不慎被石頭絆了一跤,身體向前撲倒,菸袋仍在嘴上叼着,煙鍋撞到硬地上,菸嘴將腮穿破,流血不止。家人非常焦急,四處尋醫不得,只好用白布纏裹止血但疼痛難忍。有人提出到藥王洞討藥醫治,於是就取了藥樹皮搗爛和香灰加香油調勻,敷在傷處,傷痛果然有所減輕。

第二天午後,其出嫁在北京西直門外的女兒突然回來,並帶來了藥物探視病情。母親一見很是高興,但心裏卻是很納悶,遂問女兒怎麼知道的。女兒回說早晨天剛亮,僕人傳說門前一道士化緣,口中念道:“不化齋飯不化錢,求你與主來見面。”我猶豫一下,就走出去相見禮畢,道士便道:“女主人您貴家父昨日不小心摔跤,將腮撞破,邀我醫治,現急需‘生肌定痛散’,特來化緣。”我聽一急,便差人去取藥,可轉眼之間沒來得及再問,道士便不見了。故此草草吃些早點,坐轎車趕回家來,大家聽後很覺蹊蹺。

人們急忙將生肌定痛散給老人敷上,夜間老人不僅不覺傷痛而且出現了笑容。全家人也隨高興,次日起牀後到藥王洞去燒香,剛一到洞口,往裏一望,女兒驚呆了,原來化緣的道士正坐在洞中。女兒向母親說明後差人給藥王塑金身送黃袍,並在家中也供奉了藥王。這事傳出後,鄉親們無不驚服。此後,藥王如何靈驗等更爲流傳,聞名百里,涿州、良鄉等地的善男信女每年四月二十八藥王生日,都來這裏祈求藥王保佑平安。後來越傳越廣,燒香的人越來越多,就在山腳下開闢場地,定四月二十八日爲七鬥泉廟會,屆時商賈雲集,農具、花布、夏令物品俱全。

孫大夫治病準死

孫思邈是唐代人,出生在陝西耀縣農民家庭,家境清貧。自幼看到窮苦人家生病沒錢醫治很痛心,於是決心學醫,救死扶傷。窮人找他看病不僅不收費並且送藥給病人。

幾年後,就在當地小有名氣,被他救治的人很多,但也有故意刁難,僞造病情找他診治而詆譭其聲譽。

一次,村裏有一人家蓋新房,請了很多人幫工。當時有一名小夥子,在山牆的架子上工作時間較長,尿憋的太多,小腹有些疼痛。正好孫思邈路過這裏,小夥便嚷道:“我肚子疼極了,請大夫看看吧。”說着便從很高的腳手架上跳下來,頓覺疼痛加劇。孫大夫切過脈又按病人的小腹,想一想然後說道:“我可以給你扎針止疼,但無法治好你的病。”衆人齊聲問:“爲什麼?”孫大夫說:“病人的尿泡系兒震裂,我治不了外科,回家另請高明吧!”當時沒有外科手術,不久病人便被疼死了。

又有一鄰村的魯漢,想試一試孫大夫的醫道兒。此人身體瘦弱但無病,自己用槐花水在全身塗抹一遍,去找孫大夫看病。孫大夫切脈後聞到了槐花氣味,思忖半晌心有內疚地說:“對不起,您的症狀並不是消化系統的毛病,皮膚的黃色可能是什麼顏料染的。”小夥子一聽只好說了實話。孫大夫叫假病人趕快回家將身體洗淨,因槐花有毒,這裏沒有解毒藥方。

由於槐花水塗抹時間過長,毒氣已由皮膚滲入,結果毒氣攻心而死。後來,人們都傳言:“有病別找孫思邈,找他看病好不了。”孫思邈聽了傳言並不灰心,一心要更多地研究藥性,更好地解除病痛。於是他走出家門四方遍訪名醫,鑽研醫術。

奇方救老母

李孝廉河北范陽人,幼年喪父,靠母親女紅掙錢,將其撫養成人。他爲人勤勞樸實,對母親非常孝敬。

由於母親年輕時勞碌,年老了體弱多病。一日,母親不思茶飯,李孝廉非常焦急,四處求醫爲母親醫治皆無效果。後來母親說有一遠房侄子在京城裏掛牌行醫,他便用小車推上母親,曉行夜宿趕往京城,費盡周折,找見了表哥。表哥查過病情切了脈,便說脈象沒什麼,這是奇症無藥可治,請你趕快回家盡你的孝心侍候老人等待歸西吧!

李孝廉聽後心想:母親爲我操勞一生太辛苦了,我即便將家裏財產耗盡也一定要爲母親治好病。

在回家的路上,李孝廉聽人說,在七鬥泉的山洞中住着個神醫叫孫思邈或許能治好這奇症。山路難行,李孝廉不怕艱辛,揹着老母上山求孫思邈治病。

孫思邈切完脈,靜思片刻,對孝廉說:“老人的病確實奇怪,我這有奇方可治,可藥引子難得。”孝廉聽了很難過,大夫見他痛不欲生的樣子就勸慰孝廉道:“你爲母治病不畏千辛萬苦,竭盡孝心,能感動天地,定能採得到藥及藥引子。於是便開了藥方:雛鳳果一枚煮吃,再用二龍鬧海湯一小碗作引子。你去找藥,照我說的辦,病就會好的。”之後,孫大夫又給病人紮了針。

李孝廉謝過大夫,他背起老母親下山往家走,走着走着,聽母親喊口渴,於是便將母親放在涼快的地方,到山溝去找水。只見山溝中有一個人頭骨殼,裏面有些雨水並有兩條蚯蚓。沒有辦法他只好將蚯蚓用樹枝撥出,將水端來給老母親喝下解渴,然後又繼續走路。沒多久,母親又說想吃東西,孝廉非常高興。多日來不曾想吃喝,今天喝了水又想吃東西,這真是好兆頭呀!遠望前邊一個農家,李孝廉就去乞討。進院後向老婦說明來意,老婦連忙走到竈邊將剛剛撿到的一個雛雞蛋給煮了,給李孝廉的母親吃了。

孝廉謝過老婦,背老母親趕回家。老人逐漸恢復正常,身體漸好,過了些日子,孝廉又去七鬥泉山洞拜謝孫大夫,說明一切。孫大夫說:“至孝通天地呀!你得到了藥啊。”回來後,孝廉逢人便說孫大夫奇方救了老母親。

一針救活兩條命

孫思邈白天在山中採藥或出外訪名醫,他一心想的是爲窮人治病,希望少花錢或不花錢也能治病。平時他苦心琢磨,根據五行說法,查找全身經絡各穴位與臟腑的關係,用針刺醫病。

一天,他在路上見有人擡了一具年輕女屍,身下仍滴着鮮血。得知難產流血過多,已經死了,現在是要去下葬。他立刻攔住道:“女人滴血鮮紅,可能還有救。”衆人將女屍擡到避風處,只見孫思邈切完脈,從腰中掏出針給女人紮了。片刻,女人腹部開始蠕動,甦醒過來。忽然聽到“哇”的一聲,小孩也落生了。

過了些日子,女人經過調養,身體恢復健康。全家人非常高興,都很感激孫大夫一針救活兩條性命。

一雙鞋重十八斤

孫思邈的高超醫術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學來的。他鑽研醫學,遍訪名醫,蒐集草藥單方,爲民解除病痛,救死扶傷。

一日,他在路上遇到一位相土,便做伴同行,攀談中相士說:“你似有心事?”孫大夫說:“我自幼學醫爲治病,卻有的病症能診斷但少單方,又加經驗不足而往往是束手無策,只好多方學習,研究藥性,才能做個治病救人的郎中。”相士說:“看你面相不凡,又如此刻苦求醫找藥,將來會成爲醫學名人,但是你仍不能行醫診病,時運不利啊!”孫思邈想一想便問道:“您看我什麼時候才能時來運轉呢?”相士掐指算了下說:“什麼時候你腳上的鞋子,穿破了又補納,一直到一雙鞋子重十八斤時,你就行了。”孫思邈聽了心想,鞋子越穿越輕,難道會增重?他繼續遊歷找藥材,覓單方。

一日,他正在山前採藥,正趕上下雨,黏土黏得鞋子滿是紅泥,連鞋筒上都粘得很厚,走路很累,就在山石旁小憩,忽然想起相士的話,便將粘滿泥的鞋稱一稱,正是十八斤重,從此他就住在藥王洞裏邊整理筆記,給人治病。後來經他治過的病人,果然是藥到病除。有些疑難雜症,用單方也大都治好了。因此孫思邈名聲越來越大,都說他是神人,死後便把他封爲藥神。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2

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尤其是在中華文明鼎盛時期的唐朝,很多行業都出現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尖人物。在醫藥界,唐朝的孫思邈被後世譽爲之“千古藥王”,曠世千古,上下五千年,無人與之媲美。孫思邈是隋唐時期古雍州華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歲。他七歲開始上學,每天能誦讀一千多字。二十歲左右時,他喜歡談論老莊和百家學說,也喜歡閱讀佛經。當時的洛陽總管獨孤信見了他之後感嘆地說:“這是一個聖童,只怕他器大識小,很難被任用。”後周宣帝之時,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的原因,去太白山裏隱居了。隋文帝輔政的時候傳令讓他做國子博士,他卻稱病不受。並對周圍親近他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聖人出世,那時候我將助他濟世救人。”

五十年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即皇帝位,把他召到京城,非常感嘆他的容貌之年輕,對他說:“看見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仰慕,廣成等神仙確實不是虛傳。”太宗再三要授給他爵位,他堅辭不受。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請他做諫議大夫,他再次堅辭不受。上元元年時,他託病請求還鄉,高宗特賜良馬給他,並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當時的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人,都以師弟的禮節待他。

他一生一邊行醫,一邊採藥,曾先後到過陝西的太白山、終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廣泛蒐集單方、驗方和藥物的使用知識,在藥物學研究方面,他爲後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本鉅著。這兩部著作被譽爲中國古代醫學的百科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日本在天寶、萬治、天明、嘉永及寬政年間,曾經多次出版過《千金要方》。孫思邈仙逝之後,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臺山”改名爲“藥王山”,並在山上爲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每年農曆二月初三,當地民衆都要舉行廟會,廟會時間長達半月之久。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由於他精通養生之術,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他的高超醫術出神入化,爲後人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孫思邈在行醫途中,有一次遇到四個人擡着一口薄棺材向郊外的荒丘走去,後面跟着一個哭得淚人一般的老婆婆。孫思邈定神細看,發現從棺材的底縫裏滴出了幾滴鮮血,便急忙上前擋棺詢問詳情。原來棺材裏是老婆婆的獨生女兒,因難產剛死不久,胎兒仍在孕婦的肚子裏。孫思邈聽罷認爲這個產婦可能還有救。於是他就請求擡棺材的人趕緊撬開棺蓋。只見產婦面色焦黃,伸手摸脈竟發現還有微弱的跳動。他趕緊取出隨身攜帶的銀針,選準穴位,紮了下去,並採用捻鍼手法,加大力度。過了一會兒,“死去”的產婦竟然奇蹟般地睜開了雙眼,甦醒過來,同時腹中的胎兒也生出來了,發出一聲清脆的啼哭。老婆婆見孫思邈一針救了兩條性命,倒頭便拜,四個擡棺的也長跪不起。從此,孫思邈能起死回生的聲名傳遍四方,被稱爲“活神仙”。

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懷孕已十多個月卻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臥牀不起。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太宗爲此每日愁眉緊鎖,坐臥不寧。他經大臣徐茂功推薦,將孫思邈召進了皇宮。但是,在中國古代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太醫給宮內婦女看病,都不能夠接近身邊,只能根據別人的口述,診治處方。由於孫思邈是一位民間醫生,又穿着粗布衣衫,當然不能讓他接近皇后的“鳳體”。因此,他一面叫來了皇后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根據這些情況,他加以分析研究,就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思邈捏着線的一端,在皇后房外施行“引線診脈”。片刻之間,孫思邈就診完了皇后的脈。原來,孫思邈施展了神通,僅依靠着一根細線的傳動,就能輕易地診斷人體脈搏的跳動。貞觀初年,唐太宗在一次抵禦外寇入侵的作戰中,被敵軍困於一座山頭之上。他在山上的水潭飲水時,由於體困頭暈,把他頭上戴的龍紋玉飾映在水中的倒影看成是一條小蛇,此後總是疑心自己飲水時吞下了這條小蛇。待到班師回朝之後,他越想越覺得噁心,進而嘔吐,竟成疾病。

宮中太醫用藥幾劑,均不見效。魏徵只得請來孫思邈爲他診治。孫思邈見唐太宗面無病容,腹中並無異物。問清病因之後,他苦苦思索:蛇若吞進肚子,症狀應更爲嚴重,但現在只是幻覺疑惑,實爲心理疾病。於是孫思邈先給唐太宗開了安神之藥,然後拿來唐太宗出征時戴的帽子,讓人打來一盆水,再讓唐太宗前來觀看。唐太宗在盆裏看見一條龍紋的倒影,恍然大悟,頓時消除了心中的疑惑,病也就痊癒了孫思邈不僅治好了無數的患者,由於他修煉有方,醫德高尚,還留下了許多醫龍救虎、德加異類的神奇傳說。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深夜,孫思邈修築在高山懸崖下的茅屋木門被人敲響。他打開門之後,看見門口站着一位白衣秀士,當時天空雷轟電閃,暴雨如注,奇怪的是這位白衣秀士的衣服竟然滴水未沾!孫思邈問他:“你要瞧病嗎?”白衣秀士急忙點頭稱是。

孫思邈讓他進屋坐下切脈之後說:“你非人類吧?”白衣秀士一愣,隨即鎮靜下來回答:“何以見得?”孫思邈微微一笑:“你來則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相助,靜則風雷電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絲毫不溼,加之你的脈象無不顯示特異屬性。如我猜得無誤,你定是水府之尊棗神龍吧?”白衣秀士聽了連連點頭,連稱:“難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實不虛!”說完就介紹自己的病症:“數日之前,我因一時餓得急了,飲食勿勿,不知什麼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於是連日來苟延殘喘,只能喝些稀湯以維持生命。”孫思邈聽後讓童子提着一桶湯藥放在白衣秀士座前,督促他儘快飲服,中間不可稍息,否則此病難治。

這白衣秀士一聽急忙捧起桶來,一口氣就將那一桶湯藥給灌入了肚中。肚中一陣翻騰,那喉頭又覺忍耐不住,立即低下頭來,“哇”的一聲,就着那桶大吐不止。當那白衣秀士驚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穢物中竟有一條長蛇混雜其中時,他由衷地贊到:“真人靈丹妙藥,確是手到病除!”孫思邈“哈哈”一樂道:“什麼靈丹妙藥,只不過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頓一頓,接着說:“你病根雖除,元氣未復,我再爲你紮上一針,即可一勞永逸。”那老龍聽了連聲稱好。

孫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後,取出一支尺餘長的金針,對準他那頂心偏後的位置猛地紮下。那白衣秀士一聲吼叫,即化出原形棗真正一條銀光鱗鱗水桶粗細巨龍。軟癱盤結在地上動也不能動一下。那銀燈似的一對大眼,定定地瞅着孫思邈。孫思邈說:“我金針拔下,你即騰身向屋內石壁猛竄。如能穿此山岩石壁,騰身雲中,你的元氣也就真正恢復了。”說着話就伸手拔下那龍身上的金針,喝道:“快穿石巖!”那白龍扭動身姿即向那石巖竄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沒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從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寬闊幽深的巨洞。不一會兒,空中傳來白衣秀士的聲音:“真人德加異類,爲神仙之榜樣。我即返還府,防澇救旱,永爲人類造福!”孫思邈打開門來,只見空中一道閃電,白龍身形在雲際中晃動之後沒入茫茫的天空之中。孫思邈在一次下山醫治病人之時,返回途中忽見灌木叢中躥出一隻吊睛白額的猛虎。儘管這位修道之人已經超然物外,對生與死都看得很平淡,但是猛然出現這種情況,孫思邈仍然大吃一驚。

那猛虎也似乎知道孫思邈誤會了它,行至距離孫思邈三尺遠之處,即收攏兩隻前爪,叭伏於地,似在模仿人的叩首之狀。孫思邈感覺奇怪,心中暗想:難道這山大王要求治病不成?於是問道:“你這老虎難道身上有什麼毛病,需要我治療嗎?”只見那虎將頭在地上連叩三下。但是此時孫思邈卻想到:龍王是神靈之種,獸王可是殘忍之類。虎餓食人,人人均願手刃之而後快,我豈能救之以治成助紂之實?就對它說:“我生平有三不治,惡棍不治,妖邪不治,殘害人羣者不治。你是山中兇獸,我爲你治好病,不就是幫助你去害人吃人嗎?”說完即昂首挺胸向前走去。那猛虎緊緊地跟着他,用嘴輕咬他的衣角,口中“嗚嗚”有聲,眼中竟也有淚水“嘩嘩”流下。孫思邈是修道之人,慈悲無量,見虎如此也心生傷感,不禁落淚。即止步說道:“你定要我爲治病亦可,但要保證今後決不傷生害命!”那虎即放下他的衣角像羊一樣趴伏地下,點頭應許。孫思邈又說:“人類亦多有言而無信者,爲防你亦有此毛病,你每天需要到我面前張嘴將牙齒給我檢查!”那虎亦點頭應許。

孫思邈就爲那隻虎治好了病。這虎也真重信義,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後護衛。孫思邈入山採藥它好爲其背藥簍,銜藥鋤;出診時好爲他當坐騎。銜藥箱,真成了孫思邈的忠實護衛兼僮僕。古代的郎中身上背上藥箱,手上套上圓圈串鈴,走銜過巷,齊額頭舉着“丁零丁零”地搖個不停。這“串鈴”據稱就是當地孫思邈爲獸王除疾病,用以撐在虎口中伸入手臂操作用的醫療器械。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他在中華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稱讚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孫思邈以德養身,以醫藥濟世爲懷,不慕功名利祿,他在《千金要方》中,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醫德高尚。他是名副其實的“千古藥王”。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3

藥王孫思邈,隋唐時人。有《千金方》傳世。民間流傳的關於他的神奇故事不勝枚舉。

有一天,孫思邈到遠處去出診,當他經過一個村口時,正巧見幾個人擡着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後邊還跟着幾個送葬的人,情景甚是淒涼。孫思邈見棺材擡過來,便站立在路旁觀看,當棺材從他身前過去時,他看到棺縫裏還在向外滴血,血的顏色鮮紅鮮紅的。

孫思邈清楚地看到這種血色後,不由地思考起來,他想:人死了,血爲什麼還這樣的鮮紅呢?根據他自己的經驗判斷,這個人可能還沒有死。

救人之心驅使着他,不能再作猶豫,他便立刻趕上前去大聲問道:"棺材裏裝的是什麼人,死了多長時間啦?"棺材後邊一位送葬的青年農民,忽然看見有人來問,便說:"這是我的妻子,半夜裏生孩子,頭一胎遇到難產,到天明就死了。孩子也沒生下來,還問這幹啥!"

孫思邈說:"我從棺材縫裏流出的血色來看,不像死人的血,你讓棺材停一下,叫我看看情況,或許還能夠把人搶救過來呢!"

人已經死了,怎麼還能夠救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仍然擡着棺材匆匆地向前地走。後來在孫思邈的再三說服下,青年農民才讓擡棺材的人把棺材停在大路旁邊。

打開棺蓋一看,那位青年婦女的臉色像黃裱一般,沒有一點血色,樣子顯得十分可怕。孫思邈伸出手來,摸摸她的脈搏,果然不出所料,青年婦女的脈搏還在微弱地跳動着。孫思邈很快選好了穴位,給她紮了幾針,又從藥包裏取出一點藥,給她灌進了口裏。

這時,大家都用懷疑的眼光看着,等待着……

擡棺材的人蹲下吸了一鍋煙的工夫,青年婦女就生下了一個胖娃娃。在嬰兒的哭聲中,產婦也慢慢睜開了眼睛,甦醒過來了。

大家看到孫思邈根據對血色的判斷,救活了兩條性命,都感到十分驚奇,說他是神醫下凡,非常佩服他。產婦的丈夫看見妻子活了,又安全地生了孩子,於是由悲變喜,緊緊拉着孫思邈的手,半天才說道:"我一家三口人,怎麼報答你的恩情呀!"

孫思邈說:"不必謝我了,趕快把人送回去好好調養。"說罷,便大步向前走去,給遠村病人看病去了。

人們看着遠去的神醫的背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4

藥王孫思邈與傳說中神乎其神的龍淵源匪淺,我們常說的“神龍見首不見尾”成語,據說就源自此處,而且很逼真的建築,來形象地表現這一成語的與藥王孫思邈的淵源。

龍王曾幫助藥王修成正果?

記得第一站的藥王山,到登上藥王大殿時,我們已經聽說了很多傳奇故事。

藥王大殿內供奉着自然是藥王孫思邈,兩邊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遲敬德和海龍王,神態威武莊重。

就在這裏,奇幻的地方出現了,藥王塑像身後竟然有個洞,現在已經封鎖,不讓遊客穿行。

據當地人介紹,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場黃堡鎮,洞長有40裏呢。每逢二月二人們都來藥王大殿燒香,煙氣竟能從後洞冒出,留下“前洞燒香,後洞冒煙”的民諺。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龍穿洞”。

聞此名,便知與龍脫不了干係。

關於此洞的來歷,當地人繼續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傳說。

當年藥王孫思邈曾在路上遇見龍,給龍診過病,龍化作老人家前來找他診治,由於龍得病異常,需要龍顯出真形,方能給它治療。

忽聽天空中隱隱約約地響起雷聲,龍正要現出真身。藥王並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聲對龍說:“我們這一帶的人都沒有見過龍。瞧見你的怪模樣,會把人們嚇壞的!”

於是,龍縮回了頭,在雲裏面說:“那怎麼呢?”

藥王說:“這樣吧,你先想辦法到我家裏去。”

過了一會兒,烏雲徐徐落在了山腰。

孫思邈剛剛走進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聲,院中石壁上出現了個大洞,洞中伸出了那個龍頭。

龍笑嘻嘻地說:“我從沒有人煙的後山山腳穿到了這裏,身子都藏在山裏面,不會驚嚇人們了吧?”

藥王急忙開始給它診病。這時隔壁鄰居偷偷看見此情景,這位鄰居一直對龍心生好奇,於是找來紙筆,照着龍的模樣開始畫了起來。

龍喝了藥王配製的藥後,感覺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覺到隔壁有人偷看,於是,道謝後就飛走了。鄰居的畫也只畫了一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典故據說就來源於此。

後來,龍聽說藥王孫思邈要在耀州五臺山(今藥王山)修成正果,它爲了報答診病之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當時治病留在後山的洞中,鑽了一孔四十多里長的石洞,幫助藥王於農歷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從此,人們爲了紀念藥王孫思邈,每年二月二藥王山,上山赴會朝廟,燒香吊表。太玄古洞還原樣保存着,藥王與龍的傳說也流傳下來。

藥王所着《千金方》得益於龍宮奇書?

尋訪藥王故里,還得來一個故事。

說是有一天,藥王在山林湖泊之間,見一羣孩童玩耍一條小蛇,小蛇見到藥王,眼中流淚求救。藥王神色沒帶多少銀兩,就全部拿出,又脫下衣服與這羣小駭交換,把小蛇帶回家去,精心療養,等它康復後放生於湖邊。

過了幾日,出現一位白衣使者,見他藥王後畢恭畢敬,說他家主人有請,讓藥王隨他而去,帶他來到一座府邸。

原來,藥王救得那條小蛇,就是東海龍王的三太子變的,跑出海面去遊玩,不幸落在了沙灘上。

三太子被放生回來後,慌忙跑回龍宮,對老龍王哭訴道:“我前幾天去海邊遊玩,在沙灘遭到一羣牧童的鞭棍亂打,險些喪了性命。多虧一位先生路過此地,方將我救下來,要不然我就死在外邊了!”

老龍王聽了三太子哭訴後,決心要報答藥王搭救太子的恩情,便命令夜叉出海,去請藥王進水晶宮來。

老龍王見藥王到來,急忙上前迎接。十分感激地說:“孫先生今日救得太子一命,恩情甚重,我要報答你的恩情,特送你夜明寶珠一顆,你可獻朝廷,爲你加宮賜職,再不要辛苦採藥了。”

藥王謝絕道:“叫朝廷爲我加官賜職,不能採藥給黎民百姓治病,這違背了我的誓願,是萬萬做不得的!”

老龍王繼續說道:“你不要夜明寶珠,那麼金銀財寶,盡你拿吧!”

“我不要寶珠,豈用金銀!”

“既然你寶珠、金銀都不要,那麼,我經常吃的珍饈百味,保你與天齊壽,你就留在這裏與我一同享受天福吧!”

藥王道:“我有老母在堂,又要立誓爲黎民百姓舍藥治病,在這裏享受天福,我的志願就不能實現了!”

“你寶珠、金銀都不要,叫你留下享受天福也不願意,那麼,叫我如何報答你的恩情呢?”

三太子在一旁,見藥王什麼都不要,立誓舍藥治病,便想起龍宮裏珍藏的一套《龍宮奇方》,便向父王建議道:“孫先生金銀珠寶不要,天福不願享受,如果將《龍宮奇方》送給他,叫他依方爲人治病,他一定很高興的!”

老龍王道:“《龍宮奇方》乃是我們龍宮珍藏的一個祕方,玉皇大帝不許隨意妄傳。今日爲了報答你救太子之恩,只好違禁贈送給你,你可回到人間去救死扶傷,實現你的誓願吧!”

藥王得到了老龍王贈送的《龍宮奇方》,甚是喜出望外,愛不釋手,欣然接受,便辭謝了老龍王和三太子,出海而歸。

回來後,藥王專心研讀,又收集民間驗方,寫了著名的《千金方》,治癒了不少人的疾病。

龍所承載的悠長曆史、豐富內容、民族精神,哪一樣都無法忽視。

藥王孫思邈與龍的玄異故事一篇又一篇,世界上有沒有龍,是否存在過龍,並不是最重要的,藥王與中國最神聖靈物之間的傳說,仍然持久綻放着耀眼的光芒,不正是百姓對藥王的愛戴和崇拜千秋萬代?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