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相信大家對唐朝並不陌生,唐朝是我國非常繁榮的一個朝代,唐朝如此繁榮離不開當時在位的皇帝。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詳細的瞭解一下唐朝歷代皇帝畫像的相關內容。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1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18年,高祖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635年,病逝。在位8年,享年71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2張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617年,李世民隨父起兵,攻入長安,滅隋,後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爲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禪位,改元貞觀,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羣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649年,病逝,在位23年,享年52歲,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3張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在位期間勤勉執政,編纂《唐律疏議》,平定漠北,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爲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683年病逝,在位34年,享年55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4張

中宗李顯656年~710年,683年在位,705年—710年,兩次在位,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684年,被廢爲廬陵王,705年,復位,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實行和親政策,保證了邊疆的穩定,710年病逝,在位5年,享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葬於定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5張

睿宗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684年,被立爲皇帝,690年武則天建立武周,被降爲皇嗣,710年,唐隆政變,李旦再次登基爲帝,712年禪位與李隆基,716年病逝,在位八年半,享年54歲,廟號睿宗,諡號爲玄真大聖大興皇帝,葬於橋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6張

武則天624年-705年,名武曌,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55年,高宗李治立爲皇后,690年,建立武周,自立爲皇帝,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任用賢才,705年病逝,在位16年,享年81歲,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7張

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幼子,爲韋后所生,前身爲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1個月後,韋后被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廢掉了李重茂,並將李重茂趕出長安,711改封襄王,714男病逝,時年20歲,諡號殤皇帝,廟號恭宗。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8張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導致了安史之亂,756年,李亨即位,尊太上皇,762年病逝,在位44年,享年78歲,葬於泰陵諡號爲“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9張

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安史之亂中留在馬嵬坡,756年,李亨即位,757年,收復長安,洛陽,762年,病逝,享年51歲,在位7年,葬於建陵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0張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平定安史之亂,反擊吐蕃,改革漕運,糧食價格,但也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新唐書中評價說:“代宗之朝,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779年病逝,在位17年,享年54歲,諡號:睿文孝武皇帝。葬於元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1張

德宗李適742年~805年,位前期,以強明自任用楊炎爲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後任用盧杞等,局勢轉壞,805年,病逝,在位26年,享年64歲,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2張

順宗李誦761年~806年,805年即位,同年8月,禪位給李純,稱太上皇,806年病逝,在位不足200天,享年46歲,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葬於豐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3張

憲宗李純778年~820年,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史稱“元和中興”820年病逝,享年43歲,在位15年,諡號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廟號憲宗,葬於景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4張

穆宗李恆795年~-824年,在位期間荒於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朝廷內宦官權勢日盛,官僚朋黨鬥爭劇烈。使唐憲宗的“中興”局面完全喪失。824年病逝,時年29歲,在位5年,葬於光陵。,諡號爲睿聖文惠孝皇帝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5張

敬宗李湛809~827年,826年爲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時年18歲,在位2年,諡號爲睿武昭愍孝皇帝,葬於莊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6張

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在位期間,官員和宦官爭鬥不斷,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840年抑鬱而死,在位14年,享年32歲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廟號文宗,葬於章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7張

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3年,征討割據藩鎮,845年,下令拆毀佛寺,對外擊敗回鶻,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846年病逝,在位9年,享年33歲,諡號:至道昭肅孝皇帝,葬於端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8張

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在位期間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其大中年間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稱頌,時稱爲“小太宗”。859年病逝,享年50歲,在位13年,年。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葬於貞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19張

懿宗李漼833年~873年,面對內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把宣宗在位期間重新點燃起來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熄滅了。《新唐書》:懿、僖當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繼;乾符之際,歲大旱蝗,民悉盜起,其亂遂不可復支,蓋亦天人之會歟!873年病逝,在位14年,享年41歲,諡號:昭聖恭惠孝皇帝,葬於簡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20張

僖宗李儇862年~888年,被宦官擁立爲帝,朝中之事交給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卻玩物喪志,888年病逝,時年27歲,在位15年,諡號:惠聖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21張

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在位期間一直致力解決宦官專權和藩鎮,但對藩鎮割據實施的平衡政策收效甚微,縱觀昭宗的一生,他頗想有番作爲,整頓內政,但是事與願違,大唐事實上早已經支離破碎,904年,藩鎮朱溫殺,時年38歲,在位16年,諡號:聖穆景文孝皇帝。葬於和陵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22張

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即位後實際權力被樑王朱溫所掌握,朱溫把唐朝朝臣全部殺光,907年逼李柷禪位,降爲濟陰王,908年被殺,時年17歲,葬於溫陵,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其爲“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朱溫稱帝后,改名朱晃,是爲後梁太祖,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2

唐朝重臣岑羲解析

岑羲年少中了進士,之後又在金壇擔任縣令,在那段時期他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建立了許多的政績,也因此讓當時的宰相對岑羲的評價十分的中肯,還推舉他成爲汜水的縣令。在那段時間岑羲也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官員,面對太子因爲政變而被殺的事情,許多人都趁機誣陷李旦,但是岑羲卻並不這樣做,而是真心的爲朝廷社稷着想,併力圖通過進諫而改變皇帝的心意,當時朝廷出現了非常混亂的狀況,許多官員都趁亂收受賄賂,但是岑羲卻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同流合污,而是仍舊秉持着自己的原則,做一個正直而有責任感的官員,那個時候許多人都稱讚了他。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23張

雖然那段時間岑羲表現得很不錯,但是也有人對岑羲的評價並不是很好,有些人認爲岑羲表面上看起來是個忠肝義膽有才能有作爲的人,但是實際上卻是善於諂媚的人,也正是因爲他的本質如此,所以纔會做出跟隨太平公主謀反的事情,最終落得個被誅殺的境地,可以說這都是因爲他的這一面而造成的。

岑羲是南陽地區的人,在唐朝時期曾經做過許多重要的官職,自從成爲了進士之後,他擔任過金壇令以及中書舍人等職位,到了710年本來已經成爲了宰相的他卻被罷免,但是過了兩年之後又再次登上了宰相的職位,然而在713年他卻因爲跟隨太平公主作亂而被誅殺。關於這個人物的信息在岑羲簡介中有着相關的記載,那麼岑羲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個人物的呢?

岑羲簡介中介紹到他在青年的時候考上了進士,並且很快就升到了太常博士的職位上,在此之前當朝的宰相是他的叔叔岑長倩,然而他卻在691年的時候被人誣陷而死,岑羲也因此被牽連,只能到金壇地區擔任縣令。在這段時間他的政績十分的突出,受到許多人的稱讚和賞識。在704年的時候岑羲被推舉成爲員外郎。第二年的時候在唐中宗的命令之下岑羲成爲中書舍人,然而他在不久之後卻因爲得罪了武三思再次被貶。

另外岑羲簡介中還介紹到在朝廷腐敗的情況之下,只有岑羲依舊恪守本分,因此而受到很多人稱讚。在唐中宗去世之後他被封爲了右散騎常侍,並且成爲了宰相。後來韋皇后被殺死,而李旦成爲了新任的皇帝,在712年岑羲成爲侍中,並被封爲了南陽爵公。在第二年太平公主聯合大臣發動了兵變,而岑羲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失敗之後他也因此而被誅殺,就連家產也被朝廷沒收。

唐代的婚姻是怎樣的

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

古代婚姻制度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思就是兒女的婚姻主要由父母做主,中間還要經過媒人來介紹,長輩同意的前提下適婚男女,纔會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男女雙方在沒有結婚之前大多並不相識,結婚之後由於思想觀念不同,最終釀成了許多愛情悲劇。

唐朝歷代皇帝畫像 第24張

一、封建包辦式婚姻

古代封建社會的婚姻特點,主要是家長包辦之婚姻。在封建家長強制下進行的婚姻組合,也代表了一定的種族權利關係,男子娶妻並不全是爲了愛情。在家長包辦下娶妻生子,主要娶的是爲了妻子背後的家族和權利。

二、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

在封建社會中,婚姻制度主要以一夫多妻制爲主。由於社會狀態和社會意識影響,使得男尊女卑的狀態成爲了社會主流。其實古代也講究一夫一妻制,但是爲了區分妻子和妾室,男子法定意義上的配偶僅爲妻子一人。

三、男尊女卑的婚姻政策

在古代社會裏“男主外,女主內”,在長期以男性統治爲主的社會狀態裏,已婚婦女主要職責就是相夫教子,每天的生活主題就是照顧丈夫和孩子、照顧公婆。受封建社會制度的影響,女性身心長時間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影響,導致很多女性的一生都過着極爲悲慘的生活。

四、家長專制的婚姻

家長專制的婚姻制度,往往漠視子女的思想和權利。在古代封建社會家庭裏,主要以家長制度爲中心,不管做任何決策,都遵從“子必從父、弟必從兄、妻必從夫”,這些傳統觀念也是傳統婚姻制度得以傳承的主體。

筆者認爲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不同的婚姻制度裏男女雙方都能夠,在磕磕絆絆的在生活中磨平棱角。婚姻是兩個人共同生活、共同發展和前行的目標,只有兩個人在性格方面沒有太大差別,或者不是一方太過強硬,都會很好的維持這一段婚姻。

唐朝的開放婚姻觀

唐朝是一個經濟繁榮、思想開放的時期,其文學藝術也處於古代歷史中的鼎盛時期。隨着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思想也隨之有所變化。唐朝相比較於其他朝代而言,思想較爲開放,特別是在婚姻制度方面,對女性的限制和要求相對寬鬆。

一、唐朝開放的思想觀念

在古代傳統封建思想的引導下,絕對沒有“離婚”一詞,或者說只能男性一紙休書將女性趕出家門。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沒有任何的權利和地位,如果兩個人關係還算和諧,那麼男性對妻子還是比較尊重,但是同樣難以避免的會有很多妾室,一旦對妻子不滿就會休妻。

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古代,女子一旦被休之後名聲非常不好。而且想要再嫁或者在孃家有一定地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然而在唐朝女子的社會地位有所提升,男女雙方可以自願“和離”,女子也可以再嫁或者自由選擇結婚對象。

唐朝時期獨特的婚俗

封建社會婚姻制度對女性的要求極爲苛刻,女性既要遵從三從四德又要撫育後代、孝順公婆,而且在整個家庭中幾乎沒有地位。古代女子講究“以夫爲天”,凡是丈夫不願去做或者不想去做的事情,妻子絕對會敬而遠之。而唐朝時期婚姻制度卻是一個特例,這與唐朝開放的社會體制有極大的聯繫。

唐朝時期女子的地位有了明顯提升,所以貞潔觀念和婚姻觀念,也會有一系列的轉變。唐朝的女子可以自由選擇結婚的對象,在家長不同意的情況下建立婚姻關係。女子和離或者被休之後也可以再婚。

唐朝人的婚姻觀念裏,極其看重對方地位和門第,所以在結婚嫁娶方面也講究門當戶對。雖然女子可以自由選擇婚姻,但是不同階層的嫁娶也有着一定製度。人與人之間講究“人各有偶,色類須同。良賤既殊,何宜配合”。

筆者認爲,封建社會人和人之間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區分,所以在婚姻嫁娶方面,也存在着極大的差異。而在唐朝由於人們的思想和道德觀念比較開放,婚姻制度相對來說更加合理化,因此也避免了很多不幸的婚姻,也讓女子在婚姻生活中體驗了不同的幸福感。

二、唐朝時期婚姻的成立條件

唐朝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峯期,無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都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狀態。人們在婚姻生活或者家庭生活方面,不但遵循一定的道德制度,國家爲此還頒佈了相關的法律,對於婚姻嫁娶和離婚都有一定的明文規定。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唐朝時期人們的思想相對開放,但是在婚姻嫁娶方面,一直遵循着古老的制度,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律》中《戶婚》篇規定:父母或者祖父母可以包辦子女的婚姻,如果有子女不聽從長輩的安排,就要將其行爲告到官府並且杖一百。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古代婚姻成立的條件,《說文》解釋:“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古代未婚男女通過媒人說媒、長輩定奪,媒人會根據不同的家庭條件選擇相應的婚姻對象,促成一對兒或喜或悲的婚姻關係。

2、六禮的婚姻程序

六禮是漢族婚禮的一個必備程序。就是在雙方父母長輩已經認可的狀態下,根據祖上流傳下來的婚姻習俗,做好結婚之前的各方面準備。六禮之一就是採納,指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禮準備求親;其次就要向女方問名,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名字,主要測試兩個人是否品性相合。

納吉就是在占卜之後選擇一個吉日定下婚姻。納吉之後便要納徵,意思就是男方要送女方聘禮。等一切婚前的.準備工作就緒之後,就會商定結婚日期叫做請期。最後一步婚姻程序是迎親,這也是古代結婚的最重要一步,男方必須親自到女方家去接新娘。

筆者認爲,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婚姻制度,但都是一種吉祥、美滿、和諧的兆頭,所以在古代未婚男女在結婚之前,都要做足了各種禮儀和習俗上的規定,這樣才預示着將來會有美滿的婚姻。婚姻從表面上來看是兩個未婚男女的結合,實際上也是兩個家族的大融合。

三、唐朝時期的婚姻律法——《唐律》

《唐律》列出了唐朝有關婚姻制度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其中主要包括禮法和婚姻法。通過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來約束人們在婚姻上的行爲,也是我國曆史上早期的婚姻制度法典之一,同時也提高了女子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和權利。

在古代年輕的男女結婚年齡比較低,主要爲了增加當時的人口數量,把男子適婚年齡降低到15歲,女子則在13歲就可以結婚。唐代確定婚姻關係的第一步,就是兩家人立“婚書”,在封建社會主要以家長包辦子女婚姻爲主。

家長包辦的婚姻可能會生活和諧,也可能會造成一生的悲哀,而對於結婚之後出現的不幸婚姻,那麼女子應該保持怎樣的生活態度呢?《唐律》作爲唐朝婚姻制度的一種法令,對於不合理的婚姻狀態有着不同的規定。

1、協議離婚

如果夫妻雙方不能夠繼續生活在一起,選擇自願離異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和離”,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離婚的意思。《唐律》中有“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所以在唐朝女子“和離”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

“和離”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在沒有任何強迫的前提下,夫妻雙方覺得彼此不能夠再繼續生活在一起,而寫出的一種雙方自願簽訂的契約文書。女子合力之後不會受他人白眼,也不會影響到第二次婚姻。

2、強制離婚

夫妻雙方如果毫無感情基礎,並且發現有“義絕”者,根據《唐律》的一些明文規定,必須要強制結束婚姻狀態。這裏所說的“義絕”包括很多方面的意義,就是夫妻之間有一方,對於種族有謀殺或者迫害行爲,這也是在唐朝時期強制離婚的一個前提條件。

唐朝時期,女性無論是在社會地位上還是家庭地位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唐朝的女性都比較崇尚自由和開放。即使由於某一方面的原因導致女子離婚,也不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和社會地位,也少了道德的約束。

唐朝時期的婚姻觀念相對寬鬆,女子守寡之後也會鼓勵婦女再嫁。而對於中層或者上層社會中的男子而言,擁有極其開放的婚姻狀態,在有一個妻子的情況下也會有多個妾室。皇帝后宮三千佳麗、美女如雲,達官貴人一樣會廣置妻妾。

筆者認爲,兩個人在自願的前提下組成家庭。然而在古代家長包辦制度的前提下,很多不良的婚姻狀態就是女子悲慘人生的開始,所以要在婚姻方面選擇積極和開放的一面,同時也要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結 語

唐朝時期受大環境的影響,人們的婚戀思想相對比較開放。主要由於唐朝時期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導致人們對自己的婚姻狀態有了慾望和追求。在唐朝時期,如果女人覺得婚姻不幸福,可以在法律條文的規定下“和離”,也可以寡婦改嫁甚至有自由擇偶的權利。

隨着社會進步和發展,現代人一直遵循着一夫一妻制的傳統婚姻觀念。男女雙方在自由戀愛的前提下自願走入婚姻殿堂,這種比較自由的婚姻狀態增加了情感交流,減少了婚姻中的悲哀和怨念,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