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

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年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是不一樣的,都有不一樣的味道,那麼對於年味的還念已經是小時候比較多的,那麼下面介紹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希望有屬於你的年味。

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1

小時候,一放寒假我們就趕着早早做完語文、數學兩本《寒假作業》,在村頭巷尾跳房子、打陀螺、滾鐵環,心裏熱乎乎地翹望着除夕的到來。

臘月廿三過小年。這天晚上奶奶要燒掉家裏貼的門神、土地神、竈王爺、天神爺等各路神仙爺爺,謂之“上天言好事”。

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

在西岐,臘月廿三有一個千年延續下來的獨特的習俗,給孩子“贖身”。簡單地說,就是娃娃出生後家人把娃娃“寄保”給竈王爺保佑,給娃戴上“繮繩”,祈求神靈保佑娃娃不害病、有吃有穿、消災避難。爲了表達誠意和祈願靈驗,往往要給神許下豬、羊或雞,等娃娃長到十三四歲時殺豬宰羊(多爲殺豬)祭竈還願,以表保佑之恩。這就叫贖身,可以理解爲娃娃的“成人禮”。因爲村裏每年都有出生的孩子,所以每年小年都會有贖身的娃娃。我們總能在這一天美美地去吃頓臊子面,提前感受年的味道。贖身殺的“竈豬”要選養公豬,自家飼養一年,養的肥壯。臘月廿二殺前要把豬牽到竈房門口,用一杯開水澆燙豬的脊背,豬一叫喚,意爲喚請竈王爺收下還願禮。放炮宰殺後,晚上要將豬頭獻於竈王爺一宿。臘月二十三贖身日席宴待完客,就可以割分豬肉了。用現在的話說,那時的竈豬肉就是正宗的綠色無公害食品,純糧食餵養的質量上好的豬肉還比鎮農貿市場上的便宜一半塊錢,自然成了鄰里鄰居的搶手貨。

過了小年,父母長輩忙碌着準備年貨,蒸饃爛臊子,掃舍洗門樓,忙得不亦樂乎。我們會找到公路邊的自行車修理鋪,花幾毛錢買個自行車輻條帽和七八個車鏈子上的雙孔環,製作一種叫做鏈子槍的玩具。裝進扣下的火柴頭或者鞭炮裏的火藥,也能開出響亮的槍炮聲。在敲鑼打鼓的隊伍旁,我們總會沒有惡意地開上幾槍或丟幾顆擦炮,耀武揚威。大人們也總是沒有兇意地訓喝幾聲,笙磬同音。

大年三十上午上墳祭祖。之後開始請神貼對聯,謂之“下凡降吉祥”。灰裏土氣的村子,因爲張貼的門神對聯而變得鮮豔,好似也穿上了新衣。除夕,家族大團聚。爺爺奶奶都和三叔過,所以當晚我們都會聚集到三叔家裏。伯伯、三叔、小叔來的時候都會做上兩道拿手好菜。怕撞菜,我們下午都會提前打探。晚上,那間土廈房的炕上、腳底,滿是人頭,熱熱火火,吃着菜,喝着酒,看着春晚。奶奶樂得合不上嘴,光我們孫子輩的都十多個。作爲孩子,我們最爲期盼的就是領上大人們幾塊錢的綴命錢(壓歲錢)。

父輩們都說外國人來中國了都講究去法門寺,加之那個佛教聖地每年大年初一又免收門票。所以,法門寺便成了大年初一父輩們外出逛的最多的地方。村裏有拖拉機、蹦蹦車的二伯四爸們生意火了:滿載村民,浩浩蕩蕩,趕赴法門。父輩們帶着娃娃燒柱高香、磕個響頭,無非求得娃娃平安健康、考上大學、光耀門楣之類。最後吃碗攤攤涼皮兒,滿足而歸。

正月裏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挑燈籠、看社火、放煙花、吃元宵,從“小初一”到“大十五”,春節算是過到了高潮,也過到了結束。

十五一過,父輩們又扛起了農具,辣椒又要育苗了,果樹又要施肥了;我們又背上了書包,學校又要報名了,老師又要發書了。就這樣一年一年,父親母親悄然老去,我們毅然長大。生活其實就像永遠不能掉頭的單行道。是一圈圈轉動的鐘表和一年年輪迴的四季矇蔽或者欺騙了我們,時光永遠不曾循環轉動和輪迴。

近而立之年,恰逢乙未羊年來臨之際,喜得小女。父母趕到照料孫女,今年就只能在城裏過年。父親來時捎來一蛇皮袋子自己磨的麪粉。他說自己磨得面吃的放心,我也覺得就像得到了贖身的竈豬肉一樣珍稀,這可能會是我們最上等的年貨。

爲愛守候鄉村裏的年味兒2

1

響臘月,鬧正月。

臘月的一聲爆竹,倏然炸開塵封的記憶,故鄉的年味一如奔瀉的潮水,洶涌漫過比腳步更遠的路,裹挾着思念和感動,強悍在心頭登陸。

故鄉,不是地球儀上的符號,也不是身份證上的地址,而是潛藏在心靈深處的一個聲音,一個鐫刻在小腳趾蓋上流傳久遠的故事。

臘月不絕於耳的爆竹,是故鄉深情的.呼喊。像兒時,母親站在門口,一遍遍喊我回家吃飯。

爆竹不響,沒有年味。

爆竹不響,遊子不歸。

2

母親一句“男不拜月,女不祭竈”,就能讓父親手忙腳亂忙活半天。

二十三,祭竈官。

祭竈,是全村男人最聖神的一項勞動。

一張花花綠綠的紙,襯托着竈王爺和竈王奶,也襯托着五穀豐登的年景和一日三餐的生活。面如滿月,慈眉善目,富富態態,宣示着眷顧黎民百姓的決心和對千家萬戶的承諾。

竈糖太甜太黏,竈王爺說,無需煞費苦心,我懂得人情世故,識得人間煙火。

匪夷所思,竈王爺騎着毛驢,帶着乾糧,就可以平步青雲:二十三日去,大年五更來。

肅然起敬,只有學着父親的樣子禱祝: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3

沒錢,也得把房子掃得乾乾淨淨。

缺糧,也得把家裏整得亮亮堂堂。

二十四,掃房子。

大長一年,難免會有窮圪渣落在粱上,旮旯縫道必須打掃,不能讓來年有半點晦氣。

鄉下人再窮,也得講究這些。

只是,關於健康的話題,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還沒來得及掛在嘴上。

掃灰除塵,擦桌抹櫈,雖說不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家,可滿眼的整潔,叫人看着就清爽利朗。

4

二十六,割塊肉。

記憶中的肉香,最是誘人,勝過山珍海味。

就着斜坡挖一個圓坑,一口大鐵鍋往上一放,不用招呼,大人小孩都會齊聚過來,等待一個盼望已久的時刻。

殺豬啦——大人們這樣打着招呼,而歡呼雀躍的孩子們卻是這樣扯開嗓子傳遞興奮:殺——豬——啦——

能把豬尿泡搶到手,用土挫去油腥後當氣球吹,也並非所有孩子的造化。那種眼氣人的炫耀,讓你感到能有一個會殺豬的爺爺,都揚眉吐氣,敢說大話。

肉,或多或少總要有些。生產隊,那時也摽着勁比富。隊長的臉,需要用社員的真心笑容去增光添彩。

把肉割回家,這年就過踏實了。

5

約定俗成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在做着同樣的事。

二十八,蒸饃饃。

東鄰蒸花捲,西舍蒸豆包,張家蒸棗花,李家蒸大饃。

這時候,農家小院最繁忙,最溫馨。

忙碌的嬸孃兩手沾面,燒火的叔伯叼着煙鍋,嬉戲的孩子唱着童謠,撒歡的狗兒上躥下跳。

嫋嫋青煙從小院升起,帶着溫暖在樹梢統一集合。

每家每戶,饃要蒸得鋪天蓋地,堆成小山,吃過十五六,吃到龍擡頭。

從早上到黃昏,左鄰右舍都在大張旗鼓渲染一個以食爲天的主題。

從村東到村西,整個小村都在聚精會神傳播縷縷垂涎三尺的饃香。

6

家裏沒有識文斷字的人,也要買張紅紙,請舞文弄墨的先生寫幅春聯:雞鴨成羣快快長大,牛羊滿圈多多益善。

不用對仗工整,無需高深文雅,圖的是個吉利,要的是個心情。

還剩一溜紅紙,也不能浪費,就寫個“樹木興旺”、“出門見喜”吧。

莊戶人家過年,過的就是熱鬧,過的就是盼頭。

母親打漿糊,父親端砂鍋,兒子搬板凳,女兒拿榾柮,一家人歡天喜地貼春聯,爺爺可是總掌舵:不能說“高了往下來”,不許說“上偏下耷拉”,必須全是吉言祥語,上是“五福臨門”,下是“五穀豐登”,左是“事事如意”,右是“歲歲平安”。

貼上春聯,家就成了一幅年畫,一首歌謠。

有威風凜凜的門神站崗,家家戶戶四季平安。

7

過年,不能忘了祖宗。

於是,在三十的午後,通向祖塋的路上就擠滿了孝子賢孫。

那份情感,是祖輩人傳下的,像血液一樣流淌。

那種虔誠,是風俗中濾淨的,跟目光一樣澄澈。

擺上幾樣供品,放上一掛火鞭,磕頭或鞠躬,都無關緊要,關鍵是快點被請回家過年。

一種風俗就是一種文化,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傳承。

每個漂泊的遊子,都是那棵古槐樹上的一片嫩葉。

嫩葉,不會忘記根的情意。

落葉歸根,根依然如慈祥老母,擁它如夢。

鄉愁,每逢過年時最美最濃,像喝下一杯老酒,回味無窮。

8

除夕,母親總要找出一些疙疙瘩瘩、不中規矩的樹根,在院內點着,名曰“熰疙瘩”。

一種樸素的祈願,一份真摯的情感。

熰疙瘩,熰掉兄弟間的言差語錯,妯娌間的磨牙鬥嘴,鄰居間的脖粗臉紅。

張家的孩子跌倒了,趕緊拉起拍拍身上的灰,關切地問一聲疼不疼?鄰居的疙瘩解開了。

李家的豬仔跳圈了,幫忙攆回去,告訴主人可得把圈門關好了。對門的彆扭不見了。

張叔家的二小子要典禮,主動過去道聲喜,端盤洗碗、燒火打雜幫幫手。早先的誤會消除了。

趙嬸家的大姑娘要出閣,笑盈盈送過去一盤褶美餡鮮的生餃子。從前的隔閡沒有了。

熰疙瘩,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親如一家,情同手足,親上加親,和諧美好。

把過去那些彆彆扭扭、疙疙瘩瘩的煩心事全熰掉,新年從新開始。

正如一首歌所唱: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

9

除夕,母親把所有的希望和祝福都包進餃子,煮成一鍋又一鍋熱氣騰騰的美味。

我在狼吞虎嚥中,不期而遇一枚硬幣。

我驚喜萬分,母親卻笑得比我更開心。

原來,我的福氣是母親的恩典。這福氣,溫暖了我一輩子。

除夕,從箱底翻出新衣新褲,新鞋新襪,放在手邊,等待早起。

枕邊,還要放一塊水果糖,準備醒來時第一口吃到的就是甜蜜。

除夕,女人們“當窗理雲鬢”,說着心事,男人們“把酒話桑麻”,嘮着閒嗑。

故鄉的年味,除夕到黎明最濃烈:樹梢頭高高掛起的天燈,火爐旁神采飛揚的守歲,神主前燭光照映的供品,子夜時爭奪第一的爆竹,五更時端着餃子的拜年,老年人雙手合抱的回禮,小孩子手裏嶄新的鈔票,大街上喜氣洋洋的人羣,問候時更覺親切的鄉音,鑼鼓聲配搭緊密的秧歌……

故鄉,在濃濃的年味中醉成一罈甘冽純美的老酒,唱成一出粗獷激昂的懷邦。

10

當青絲變成白髮,家鄉成爲故鄉,故鄉的年味就會日積月累發酵成刻骨銘心的鄉愁,澎湃成海,把你與故鄉阻隔在淼淼兩岸。

從此,故鄉你在夢裏出現的次數會越來越多,而你隻身抵達彼岸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故鄉的年味,是味蕾上的,更是情感上的;是真實的感覺,更是神奇的幻覺;是獨一無二的“地理標識產品”,更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循着氤氳的年味,跋山涉水,回家過年!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