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學會去作注,在保持閱讀的能力的同時思考的深度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讀後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傾向,一起來看看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的優秀範文。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1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

看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情節不是很曲折,《罪與罰》讀後感。

主要線索是主人公以一種不平凡人可以殺死平凡人的想法(精英社會),殺死了放高利息貸款的老太婆。

但是當他殺死她之後發現了自己也是一個平凡的人。

其中有很多讓人感到刺激的地方。

裏面的心理描寫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特別是主人公在警察局的時候,那種智鬥,更是讓人驚歎。

但是看完這本書想到得更多的是裏面人們那種受苦的精神。

我們經常說中國人艱苦奮鬥,能忍能吃苦之類的。

從某一方面也許是這樣。

但是和這本書裏面的那種“受苦與忍受”卻有本質的區別。

這本書裏面的人,或者說俄羅斯人的忍受與受苦精神主要是來自一種道德和宗教精神。

他們“渴望”受苦,因爲這樣能夠讓他們心安,讀後感《《罪與罰》讀後感》。

也許心裏的安慰比來自物質上的安慰更讓人願意接受吧。

當然還有宗教精神所在。

但是,所想到的中國人的那種忍受與受苦更多的是來自於一種生存的“智慧”。

一種隱忍,一種“獨善其身”的想法,一種爲了生存,可以放棄放棄很多東西,甚至自尊的“劣根性”。

好比我們一直推崇韓信的胯下之辱,甚至還將其放到教科書裏面。

它一直在告訴我們,爲了生存,其他一切都是浮雲。

怪不得中國人的那種“拓荒”能力那麼強。

怪不得在全世界各地中國華人都能很好的生存着。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獨善其身”。

個人各掃門前雪,不是我的事我就不理。

以至於我們能夠圍觀落水的人而不去救援。

甚至還當做娛樂來看。

無事生非,惹來一身騷又何苦呢?唯有生存纔是硬道理。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2

圍繞着靈魂的拷問和救贖,《罪與罰》開始了直逼人心的解剖。冷峻峭厲的文筆,讓人讀得異常艱難;深入骨髓的文字,無情地展示人性的虛僞、冷酷、殘忍和搏鬥。

19世紀的俄國文學燦爛輝煌、光彩奪目,涌現出像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讓後人敬仰不已,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非常傑出的一位作家,他們被冠之以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籠統地講,這大體不錯;但從細微處看,從文字魅力看,從語言的圈套來看,從人物塑造來看……從各個方面來看,用心品鑑,我覺得這遠遠概括不了陀氏的風格。

有人說《罪與罰》,是一部卓越的社會哲理小說。與許多俄國同時代的小說一樣,作者在《罪與罰》反應了俄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探討了貧窮與犯罪等一些社會問題。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 第2張

有人說《罪與罰》,是一本社會心理小說。小說以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後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爲主線,展現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殺害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及其妹妹麗莎維塔後掙扎、焦慮、懺悔、亢奮、抑鬱、頹廢的複雜內心,複雜的心理活動交織出現,呈現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心理落差和事件的跌宕起伏,讓人驚愕與困頓……

然而,我倒覺得《罪與罰》是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和救贖,是對不合理現實的控訴和憤懣,更是對人類自身的前途和未來進行了艱難的探索與瞭望,正是對人類命運前途的不懈揭祕才更顯得謎團重重,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從這維度上來說,撼人心魄的心路分析使之具有了更爲形而上意義上的文學價值和享受。

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人有三個層面——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在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人最爲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本我爲與生俱來的,亦爲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爲基礎而發展。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意爲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認爲,享樂原則的影響化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現最突出的時候。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這裏,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着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爲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

圍繞着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極其形象鮮明地呈現了出來。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3

青年拉斯科尼科夫殺了兩個人,一個是計劃內的,一個是計劃外的。

事實上,在整個犯罪過程中充滿了計劃外因素,某種恐懼使他連大門沒關這個嚴重的事實都忽略了。

罪與罰讀後感500字大學 第3張

放下斧頭那一刻起他就崩潰了:“難道是我殺死了老太婆嗎?我殺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

拉斯科尼科夫有一套自己的犯罪哲學,他把人分爲兩類,一類是平凡人,他們只是繁衍同類的材料,必須俯首帖耳地做奴隸;另一類是非凡的人,他們是統治者,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甚至可以隨意殺人。

爲了把自己和家人從貧困病苦中拯救出來,也爲了實踐一下自己的那套理論,他舉起斧頭,結果了兩條人命。

殺了人之後,拉斯科尼科夫的生活便墮入一種地獄般的焦躁。

三種來自不同方向的審判緊緊擭住了他。

一是代表法律和社會力量的審判官波爾費利,一是代表上帝之愛的`索尼婭,最後就是來自拉斯科尼科夫內心的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的道德譴責。

這三種力量最終把拉斯科尼科夫摧毀,他選擇了自首,從而在監獄生活中獲得解脫。

妥氏採用強大的心理分析和戲劇性的對白把這麼一個故事講述的一清二楚,並不遺餘力地坦露出他對書中每位角色的同情,不堪生活重負酗酒身亡的小官吏,爲了謀生出賣肉體但卻擁有高尚品格的,爲愛折磨走上自殺之路的富有鰥夫,還有這位初出茅廬,未能瞭解到生活的全部,便向魔鬼屈服的自命不凡的主人公。

再來談談這位主人公,妥氏在書末寫道:“雖然他對自己做了嚴格的審判,他那變得冷酷的良心並沒有從他以往的所作所爲中找到特別可怕的罪惡,除了那個任何人都會碰到的簡單的失策以外。

他感到羞愧,是因爲他拉斯科尼科夫,由於某種盲目的命運的判決,才如此無望無聲無息而又愚蠢地毀滅了,如果他想使自己的良心多少得到一點平靜,那就只有俯首帖耳地向這個判決的荒謬屈服。

至此,作者才終於點透對罪犯的最後審判,這位拉斯科夫尼科夫,他之所以接受懲罰並不是出於對所犯罪行的懺悔,而是大難臨頭束手無策的妥協,在他的內心深處,自己的那套犯罪哲學依然在發揮效用,“那些人成功了,因此他們是對的;而我呢,失敗了,所以我沒有權利邁出這一步。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