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觀看一些影視劇作品,或者是專題片,觀看完之後我們可以寫一篇觀後感,對於我們的寫作有很大的提升,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1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一):奇怪的名字

託朋友幫我翻了這個片名

e & Have

存在和擁有~~

一種事實的表述而已,

片子裏的故事很純真,

即使是遠在上海的我也能感同身受,

成長的過程是相似的,

小女孩不挺地問身邊的小孩子,你是不是我的朋友?這麼可愛~~

第一次進學校的孩子會哭~~

一家人圍在一起背乘法口訣表~~

媽媽跑到學校裏去關切地問老師自己的孩子的將來~~

一切都是生活的節奏,生活的速度啊~~

不知道爲什麼要叫“山中猶有讀書聲”這麼帶有中國味道的做作的名字?

只是奇怪一下下而已~~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二):感人

故事發生在法國奧弗涅地區的中心平原,山村的生活恬淡寧靜,時間在這裏彷彿變得緩慢而悠長。在這個小村莊裏,有一座似乎穿越了時空、如古時私塾般的學校。一個老師,一個班級,幾名不同年齡的孩子。喬治,村中唯一的老師,20年中送走一批批學生。這所學校如同與世隔絕一般,靜靜走過春夏秋冬,喬治和孩子們讀書、學習、玩耍,用平淡的言語帶他們認知眼前的繁華世界。雖然都是些瑣碎的小事,卻看得津津有味,他們也跟我們一樣經歷着成長的過程,爲默寫不出九九乘法表而發愁,爲朋友之間的爭吵而互不理睬。喜歡喬喬,不是很乖,老是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些事情,他可以不用把雙手被在後面聽老師講課,他可以依偎在老師的懷裏問東問西,他可以把自己搞得滿手都是水彩。很美好,很純淨。最後超級感動!!!!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2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一):鄉村教師的形象集合

沒有法語字幕,半猜半聽地看完了這部紀錄片。

就主題而言,鄉村教師構成了文學和電影中的一類原型。它喚起了我們頭腦中的一系列電影人物,比如佈列鬆鏡頭前具有宗教使命感的鄉村牧師(《鄉村牧師的日記》),或者張藝謀鏡頭下四處奔波的倔強年輕的代課教師(《一個都不能少》),前者(黑白)藉助“日記”這一內省的形式,後者(彩色)通過把信念外在化、戲劇化的“行動”,塑造了“教育者”這一個形象,即堅忍的不妥協者:鄉村牧師的痛苦隱疾和魏敏芝“一個都不能少”的固執,用一種絕對主義的精神氛圍爲作爲人物形象的教師重新施了洗禮(re-baptized)。

而這部紀錄片,Etre et avoir,爲我們捕捉了獻身精神的日常狀態,即處在種種社會關係和矛盾中的協調者和勸說者。攝像機穩定(固定機位)而有力(臉部特寫)的把一組組人物(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家長,教師和家長)限定在彼時彼刻的具體性中。Georges Lopez溫和而“人性”的語調和身體姿態,學生們自然流露的情感特質,攝像機對鄉村環境(聲景和風景)非破壞的接納和注視,把“是”和“有”還原到存在和歷史根本相關性上,轉變成了這樣一個母題:後工業社會中,作爲自然存在、歷史存在的.人(human),如何實現自身和羣體的社會化。

扣人心絃的學期結束了,鄉村教師在一個情緒突現的瞬間(和孩子們一一吻別),顯示出了他柔軟而純潔的一面,而正是在這個鏡頭之中,之前“忘我”的、情感節制的教師形象被突破了。

《山村猶有讀書聲》觀後感(二):存在和擁有

《存在和擁有》是一本紀錄片的名字,在法國各大電影院上映後三週創下了百萬的票房記錄,這對於一部紀錄片來說是相當驚豔的。電影界的年終大清點也都把這部片子作爲黑馬,評論界更是不惜重墨來褒獎。女友愛迪特有一次在巴黎斯特拉斯堡大街的火鍋店一邊喝青島啤酒一邊激揚陳詞說,今年的法國最佳男主角應該發給《存在和擁有》裏的小男孩朱朱,我深有同感。

這本紀錄片講述的是法國北部一個山村小學混合班裏十三個四歲到十四歲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故事。 第一個鏡頭是長長的冬天早晨靜謐的的森林小路,靜得能聽到雪片從樹枝上滑下來的聲音。一輛麪包車在林間小路上穿行,在一個個農舍前停下,孩子們和媽媽吻別上車,然後坐好歪着小腦袋把臉貼着車窗,出神向外看。兩個住在學校附近的小女孩手拉着手,踩着泥濘的小路,呢喃着童語,走進學校。天色青黑襯着孩子們大紅外衣和白帽子,畫面優雅細膩,聲音脆如銀鈴。

我的心砰然一跳,想起葉芝的《在學童中間》。從那一刻起我忽然把心放下了,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裏會沉浸在一種愉快美妙中。

該片導演尼古拉費力貝兒在導演手記中寫到:“雖然我拍的是紀錄片,但我總想要敘述地方上的故事。我是被學校裏唯一的老師的性格迷住了,在他威嚴的外表下有一種極深的關懷,細緻和謹慎。對我來說,拍片的衝動往往是即興的偶然,有時是一個聲音,有時是一張臉。”

雖然尼古拉強調自己作爲一個紀錄片導演所秉承的“仁慈的中立態度”,但他的罕見敏感捕捉童年裏每一個些微的快樂和委屈,難怪許多人童年的美好記憶都會在看過片子後自動冒出來,亦難怪《世界報》讚揚他是“捕捉無形的能手”。

紀錄片的海報就是朱朱無辜的伸出用彩筆塗過的小手的大特寫。影片雖然在全法公映,山裏的孩子卻因爲沒有電影院而看不到自己從冬天到夏天的身影,不過尼古拉說他一定要揹着片子去讓孩子們看的。(後來鬧出的利益官司實在讓人瞠目)

另外,我請教過老比爾,爲什麼片名叫《存在和擁有》,被告知“存在”和“擁有”是法國孩子進入學堂所學的最初兩個動詞,這兩個詞也是一切法語動詞變位的基礎,象徵着人類學習的啓蒙。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