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讀後感是一種情懷的抒發,著作中的思想內涵是不可忽視的,讀後感也可以寫成讀書筆記的形式,讀後感是讀書之後的思考和感悟,參考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你也能寫出自己的感悟。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1

對於明神宗朱翊鈞,歷來人們大多持否定態度。其實不僅如此,說起明朝的皇帝,人們都沒有好感:他們不理朝政,就像一個個敗家子,折騰着祖宗的基業。在朱家統治時期,雖然寫就了不少的輝煌,也留下了無數的罵名。魯迅先生在論及明朝時曾說:“唐室大有胡氣,明則無賴兒郎。”

但在《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黃仁宇先生則明顯地表達了他對朱翊鈞的同情與悲嘆。當然,黃先生也從他的“大歷史”觀向我們展示了萬曆皇帝的一生,以及萬曆出發,追溯封建統治的源頭,着重剖析了明朝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全面給我時期的文臣武將、思想家。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在高中歷史課上,我們都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封建集權統治在明清空前強化,皇權至高無上。但在萬曆皇帝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皇權的旁落或者弱化。尤其在立儲這個問題上,萬曆皇帝前前後後奮鬥了三十幾年,終也沒有實現立他最寵愛的皇三子常洵爲皇太子的夢想。

我想,其實,這也是萬曆皇帝的可悲之處。封建統治從秦朝到明朝,已經有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所推崇的文官制度,這時已經完備成熟。皇帝,在這個以程朱理學爲根本太子思想的國度裏,已經成爲一種象徵貨體制。萬曆皇帝,只要努力扮演好他的這個皇帝角色,按時參加各種典禮活動,批准內閣大臣的奏議,在全體文官以及程朱理學的協調下,整個國家基本上就可以正常運轉了。皇帝,似乎已經成了禮制的象徵,國家的精神領袖,倒有點類似於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的君主。但這怎麼可能呢?在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的封建社會裏,皇帝基本上都是呼風喚雨,獨攬大權,說一不二的。

可是,在明朝,在以理學爲一切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的國家裏,熟悉掌握了理學的文官集團,卻逐漸壯大成熟,甚至達到了與皇權對峙的地步。萬曆皇帝想立皇三子爲皇太子,朝臣竭力反對,雙方苦苦鬥爭了三十幾年。最後,萬曆皇帝被迫立皇長子常洛爲太子,但這是以六七位閣臣的離職,上百名大臣被降級爲沉重代價的。從此以後,萬曆皇帝心灰意冷,深隱後宮,消極怠工。朝臣的奏議,他不予批准,也不加反對,就一直擱着,拖着,讓朝臣的目的也大不到。這很像小孩子的鬥氣行爲。但一國之君這樣做,卻是以一個國家的沒落爲代價的。

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疑問:立誰爲太子,誰爲下一任皇帝,作爲臣子的,和他們有多大關係,他們爲什麼非得擁護皇長子,甚至不惜和皇帝對着幹?在以嫡以長不以賢的禮法原則下,常洵爲長子,就應該爲太子。萬曆皇帝立常洛爲太子,就是違反禮法的行爲。在以禮法爲根本原則的社會裏,這是關係國家根本的問題,是不能允許的,即使皇帝也得遵守。

在歷史上,神宗皇帝偏激逆反,昏庸無能。親政初始,清算張居正。他晏處深宮,聲色犬馬,荒廢政事,又大肆兼併土地,溺志於財貨。其在位期間,圍繞太子發生的“國本之爭”,更是將朱王朝進一步推向深淵。

如此可憎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在《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萬曆皇帝如何從勤勉政事,勵精圖治,逐漸墮落退化。

朱翊鈞自幼聰慧過人,讀經史過目不忘,而且頗爲早熟。九歲即位,在生母李太后以及張居正的教導下,也算是一位少年英主。張居正親自教導他,安排課程,指導讀書,選拔賢能的大臣輔導他,培養他治國安邦的本領。雖然十分嚴厲,卻也不妨礙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在張居正生前,皇帝一直支持他的改革。但張居正的正直,卻得罪了不少人,觸動了守舊勢力的利益。在他死後,反對他的人開始反撲。他們紛紛上奏,要求清算張居正。隨着年齡的增長,萬曆皇帝對昔日威炳震主的張居正日益不滿,對他的嚴格管理也感到了厭倦。於是他從維護張居正,到順水推舟地開始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也是在他樹立自己的權威,徹底擺脫張居正的影響。於是,生前忠貞不二的“元輔張先生”,變成了謀國不忠的大奸臣。雖然清算成功,但這對朱翊鈞來說,這肯定是個不小的打擊。爲什麼他敬愛的老師就成了亂臣賊子,曾經受過張居正提拔的人爲什麼反而要陷害他,這些問題也使皇帝迷茫困惑。於是,他對朝臣的反覆奸詐深惡痛絕。尤其是長達三十幾年的立儲問題,慢慢磨盡了萬曆皇帝的雄心壯志,迫不得已地立長子爲儲,也加劇了萬曆皇帝對朝臣的.厭惡,以及對政事的熱情。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萬曆皇帝的優柔寡斷的性格也起了不少作用。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2

歷史本無所謂錯與對,但人們在討論歷史的時候總愛如此評論:“如果當年韓信在漢中自立王……”,“假如元朝大軍向日本進發不遇到海難……”,這些言論無法改變已過去的事實,有意義的在於總結經驗,以改造未來。昆德拉所言“永遠隆起的硬塊”意亦如此。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第2張

歷史是慾望推動的,衆多的慾望組成之合力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類開始住在樹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獵爲生,後覺得植物也不錯,於是開始了種植。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很多衝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從樹上跑下來的時候,其他的強烈反對,“野獸來了怎麼辦?”“在地上怎麼睡啊?……,這些反對和贊成衝突融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最初的人類公社,是人類最團結的時刻,因爲那時人常常捱餓,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說,就是人的需求還處於最低層——生理需求。要吃飽飯這統一的慾望就是團結的基石,同一團隊的人必須要相互配合才能獵取到食物。但通常這僅侷限於內部,在部落與部落之間,如何獲得更多的食物就不再是能靠協作解決的問題,資源爭鬥(搶地盤)則成了更能解決問題的手段,戰爭和掠奪由此而生。

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更高層次需求相應而生。得到尊重變成了理所當然的追求。由於得到尊重的主體必然是個人的,這種慾望徹底破壞了團結,成員之間相互衝突,出現了社會等級。

等級制度的確立並沒有徹底解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慾望的衝突,這種用暴力或者其他強制性力量對衝突進行緩衝,這種衝突急迫地需要解決,同時勝利者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夠長久保持,因而道德呼之而出。

道德實際上就是對慾望的抑制,是對慾望衝突最有效的協調中和。

道德是神祕主義的法律,法律則意味着工具性,這種神祕主義色彩和工具性相互矛盾的兩大特性同存。神祕主義是人類思維的黑洞,是超越人類理性思維之外的東西,中間蘊涵着最強大的能量,這就是道德這個工具難以控制的根源。希特勒從這個黑洞裏舀了一點能量出來便世界大亂,拉登沾了一點就能製造“9.11“。

道德自然而然地成爲抑制人的慾望的工具,道德本身的神祕主義特點就意味着對道德的理解的多樣性。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如何吃麪包都做了嚴格的規定,這讓今天的我們感到好笑;伊斯蘭 教的婦女們個個是蒙面大俠,讓漢人望而生畏;縱慾主義和禁慾主義的爭論今天依然激烈,這說明了道德由於其神祕主義特性,無力完成對慾望的徹底控制,道德只是神祕主義的法律,而不是單純的法律,有時相反成了慾望衝突中的武器工具。

事實上中華 帝國從古到今,道德都成爲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漢王朝開始,就以道德爲根基建構社會制度,但德治始終是美麗的夢想,當管理體系中的大多數成員都把道德當成有效手段,整個社會呈兩幅畫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掛在口頭的目標,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對追求自己的私慾。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着稀有罕見,然後大家都懷着萬分景仰的心態仰望海瑞,心中卻想着自己的勾當,卻誰也不肯去做海瑞,這就是中國政界的現狀。這也是中國整個社會狀況的縮影,絕大多數人都將仁義道德披上,穿上這件漂亮絢爛的衣服,以高尚的名義,行苟且之事。

中國古代的德治,畢竟是種境界,全民景仰,只因無法實現而不去要求自己的生活,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以國家的名義公然撒謊,在大家都知道是謊言的情況下,搞政治教育,三個代表,事實上連統治者自己也知道是個謊言,公然推行與所言不符之政策,此實爲世界奇觀之最。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3

黃仁宇先生是一位我很喜歡的歷史學家,喜歡他細緻冷靜的筆觸,喜歡他顯微鏡下的大歷史觀,喜歡他對歷史技術性的剖析,喜歡他描述時理性、同時又富有人情味的操作。《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我只是他萬千讀者中普通的一員。王朔先生在他的《<萬曆十五年>讀後感》中開篇就提到“說來慚愧,《萬曆十五年》這本寫於1978年、1982年即在大陸發行並引起強烈反響的書,我在93年、94年才知其名,95年才得於一觀。”而我是2000年時得聞其名,真正與其結緣已是六年之後的事,屆時《萬曆十五年》已經再版21次。三年之後,提筆想寫點什麼的時候,才發現它真的是好評如潮。面對如此多名家的書評,我真正感覺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了,好在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第3張

萬曆黃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皇帝生涯的前10年裏,他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權威,凡事依大學士張居正而行。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處於統治危機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現了短暫的復甦和繁榮,當時太倉的積糧可支用10年,國庫錢財多達400餘萬。20歲親政以後,萬曆皇帝也曾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曾經組織三次大徵。但後期他怠於政事,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以至於“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風憲重地空署數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怠政是萬曆皇帝對朝野上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黃仁宇先生說:“他(即萬曆皇帝)身上的巨大變化發生在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做出確切的答覆。但是追溯皇位繼承問題的發生,以及一連串使皇帝感到大爲不快的問題的出現,那麼1587年丁亥,即萬曆十五年,可以作爲一條界線。這一年表面上並無重大的動盪,但是對本朝的歷史卻有它特別重要之處。”

《萬曆十五年》分七個章節,敘及六個主要人物: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知府身分掛冠而去的名士李贄,他們有的身敗,有的名裂,有的身敗兼名裂。這種情形實不是某個人性情能力導致的成敗得失,而是當日的制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成爲了其的犧牲品。《萬曆十五年》文末總結,“1587年,是爲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裏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爲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萬曆十五年》採取傳記體的鋪敘方式,以人物爲中心,選取不同的角色來代表當時社會的不同階級,濃縮了明代中晚期社會結構,也濃縮了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這種描述方式使歷史專題的研究變得大衆化,讓原本枯燥、單一、專業性極強的學術專著成爲每一個人都能讀懂的文章,每一個人都爲之吸引的故事。六個主要人物,七個章節,看似個各各獨立卻有一條主線一脈相承。而作者對明代社會及社會制度的分析,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及社會制度的分析緊緊圍繞這條主線,在每個章節中緩緩展開、娓娓道來,潛移默化中打動着讀者。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