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健康和健康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爲幫助居民羣衆增強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下面給大家分享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1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

隨着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物質世界的日益充裕,人們關心的焦點從傳統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轉向對人的心理世界的關注這個更深的層面上來。尤其是對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處於轉型和塑造期的大學生來說,個人角色的轉換、所處環境的變遷、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學生羣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也日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國家教委近年在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被調查的12.6萬大學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存在着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大學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強、人格喪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際交往障礙等方面上。這也是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樑,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羣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羣體不僅關係到國民精神風貌和精神文明建設,更關係到國家的富強。因此,筆者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探究影響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議。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突出表現

(一)環境鉅變引起心理不適應

現在大學生多出身於獨身子女羣體,自理能力較差,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脫離原來由家長進行全方位照顧的環境進入到大學,一切生活起居皆要開始自行處理。此時,如果不能很快學會自理和適應集體生活,就會產生自卑、困惑、茫然無措、無助等心理障礙。此外,一部分來自農村的同學,遠離家鄉來到喧囂和繁華的新環境,往往會由於語言、氣候、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不適應,產生恐慌、懼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環境來說,大學生來自天南海北,大家齊聚一堂,交際圈子變廣、變複雜,難免會產生各種摩擦,如果不能儘快適應這種變化,心理會容易受到挫傷,感到孤立無援,而且這張心理創傷對人的影響最大,伴隨時間最長,解除的難度也最大。

(二)個性缺陷

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成爲教育的核心和重點,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視,難免會造成學生心理和個性上的多樣化。大學階段,羣體生活和交際成爲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點之一。個性的多樣化往往會造成交際和集體生活中的摩擦。有個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計較、胸懷狹窄、貪戀虛榮等個性缺陷的人在大學生活中比那些個性開朗、內心陽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

(三)自我逃避

當前教育體制的缺陷使得大學生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學生並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這使得他們由於夢想和現實的矛盾對現在的專業學習產生了懈怠和逃避,這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的發展,還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缺乏長遠的規劃,使得學習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標性,感情容易變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棄,長此以往,會對學習和人生產生一種逃避心理。

(四)求職就業問題

高校的迅猛擴招使得大學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衆化,這也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由於種種客觀原因造成的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就業壓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學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進而對自我、對人生產生懷疑,變得消極悲觀、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心理髮展階段

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正處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時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常常面臨着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情感、獨立與依賴、自尊與自卑等方面的矛盾。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得到疏導和解決,長久鬱積在心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

(二)社會轉型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政治、社會的全面轉型期,這使得整個社會的意識觀念、價值觀、利益格局等發生重要轉變,人們的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重要的變化。大學生雖然有自己的判斷力和行爲準則,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畢竟並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覺醒的民主、科學、公平等一時在面對社會現實尤其是負面現實時往往會產生心理失衡,變得激進或者與世同濁。此外,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際關係的日益負責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進而滋生負面心理,產生心理障礙。

(三)學校心理教育缺失

應試教育使得學校成爲單純成績、升學率等數字符號的機構,導致了對學生社會認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觀”教育的缺失。這使得一些大學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爲中心、“三觀’’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從大學生羣體校園文化塑造來看,當前學校普遍缺乏應對多樣化的大學生文化羣體的準備,使得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無法通過一個普遍共識的文化平臺來加以交流和疏導,從而加劇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的摩擦。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諧、幸福等對學生的心理塑造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在學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現狀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學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爲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貧困導致學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諧導致學生沒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策

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其主要成因,筆者從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樹立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強調大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發展,它在注重學生思維、智力、知識、技能等系統性的知識認知學習之外,還注重對學生興趣、情感、信念、決斷、價值觀等心理認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實追求

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當前大學生教育要強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實關注學生心理,注重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實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傾聽學生心理訴求,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夯實牢固的心理基礎。

(二)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個體化差異明顯的大學生羣體進行和諧、廣泛交流的良好平臺,也是在積極的環境下潛移默化地培育和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途徑。豐富多彩、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等夠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調節、陶冶情操、啓迪思想、提升修養,還能減少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當前大學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充分發揮校園廣播、校報、學生社團的文化宣傳和塑造的優勢,將校園文化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三)構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預防和援助機制

當前大學應當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等常設機構,訓練一支由專業心理教師、輔導員和學生幹部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方面的工作,傾聽學生心理訴求,幫助其分析和解決和心理問題。同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普及心理教育,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問題也不斷髮生着變化,爲此,我們還要緊緊抓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主題,積極、及時的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苗頭、新趨勢、新內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長期工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實現新的提升。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2

【關鍵詞】大學生 改善 心理健康

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他們的年齡一般在十八歲左右,他們的身心發育還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他們剛剛脫離賴以生存的家庭,從而走進需要獨立的半社會化的集體,很多方面還應付不了或適應不了,會產生諸多不良的心理問題。那麼如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這是學校心理輔導師的重要目標和核心任務。當他們遇到具體的生活問題而內心糾結,又不能自助時,纔會求助於心裏諮詢。心理輔導員只有解決了心理有問題學生的具體的生活問題,他們纔會不難受,心裏舒服。而作爲心理諮詢師是解決學生具體生活問題,還是促進學生心理成長?卻是個大問題。那麼如何改善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成爲心理老師的一個難題。作爲日常管理大學生工作的老師,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以下。

一、培養大社交能力有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

當今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越來越大,但是對同樣不利的情境,爲什麼有的人顯示出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夠克服各種困難,而有些人卻不能適應,會出現各種心裏障礙呢?這是由於很多學生缺乏心理溝通能力,不善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致。社會心理學認爲,社會中人人離不開交往,交往是人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需要。具體到青少年大學生,他們的人際交往主要在父母、長輩、老師和同學之間,無論哪一個關係出現危機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情緒的變化。通過社會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普遍有厭學情緒,大學生厭學現象的發生與其人際關係不良都有着直接的關係。據統計在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所做的307個學生中,厭學有73個佔諮詢4%,其中因人際關係厭學心裏案例達到20個,佔厭學率的15%。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和國家對教育程度重視的逐步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正在迅猛增長,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厭學到了不能不重視的程度了。

心理學家根據不同現象提出了心理復原力的概念,並開展了相關的研究。發現自身的積極因素並主動進行挖掘和發展,是評價心理狀況的一個研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生長點”,發掘自己的潛能,從而提高維護自身健康意識。心理學領域關於研究“生長點”方面的研究和指導有很多,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爲研究人員的發展潛能和美好品質的學科,它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裏品質,關注人類健康,幸福與發展,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人問題發掘和研究上。我們作爲高校教師,不妨在學校各種團體活動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各種潛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方面的發展,從而更好的進行自我探究,促進他們的交往能力的提高,增加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二、採取有效的學習方法增進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有助於他們心理健康發展

大學生已經處於成人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基本形成,有着獨特的自我生活能力,心理也逐漸走向成熟。而對大學生及時發現他們心理的問題,給以及時糾正。關注每個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大學生面對諸多壓力,心態好的學生能化解過去,心態不好的學生甚至發生自殺,教師必須防患於未然。多年來,很多大學生不思進取,認爲只要每門學科六十分就萬歲了,覺得自己已經上了大學拿到畢業證就行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關注所有的學生,分析厭學原因,對症下藥,採取適當的政策,改變學生的厭學心態,爲此我們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傾向,他是產生興趣的原因,也是培養興趣的先導,居里夫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於是興趣的導心”。學生只要保留一顆好奇心,就會保留探究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問題,以促進思考,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從存疑、偵疑、到釋疑的過程中體驗到求知的樂趣。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第2張

其次激發興趣、創設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知”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方能與以學爲樂,欲罷不能。因此,教師做內課堂教學的主控者要善於創造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始終處於高昂的情緒,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俗話說“良婦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始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將學生帶入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中教學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講課的時候,展示一幅幅優美的自然山水圖片,並伴隨着輕鬆愉快的音樂,引導他們在反覆涌讀中進入文章情景交融的境界,探究作品的語言特色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最後經常讓學生得到“成功體驗。”對於具有多數厭學情緒的學生來說,並不是因厭學而學不好,而是因爲學不好而厭學,這恐怕是由於“學不好”使得學生有了自卑心理,產生挫折感,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成功體驗”是夢寐以求的,是培養自信心的“營養劑”,是戰勝厭學傾訴的突破口。要給學生積極的鼓勵,給學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學生便會產生積極的自我評價,從而產生無窮動力。如果把一個人取得的成就比作三角形面積,智力因素是底長,後天努力是高,智力因素難以改變,而決定一個人的關鍵因素是後天的努力,這樣的例子在古今中外歷史上很多。

三、運用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生心理困惑和行爲問題

在未來20年大學生心理教育中,將會強調學生的自主自助,充分發揮他們在心理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經驗式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強調,在強調中成長,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行爲負責;強調接納歡迎、尊重和誠實的態度,學生通過自主自助學習不僅幫助自己,還幫助他人,即助己助人;強調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而不完全是一個年齡羣體,因此,因材施教不僅是對教師而言,也是對學生自我教育的基礎。強調素質教育,提升能力,學以致用,迎接挑戰自我實現創造高峯體驗,一句話,未來的心理教育應該真正提供學生髮展需要的心理教育,而不是教育去選擇學生。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第3張

大學時期,是人生成長關鍵時期,既是人格塑造的理想時期,也是心理問題易發期。在這個時期,大學生生育發育過程中伴隨着一場“心理革命”,生理髮育逐步成熟,心理上處於“斷乳期”。因此作爲老師應該學院、會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生心理困惑和行爲問題。

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同個人的生活環境、家庭條件、個人的知識文化修養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個性聯繫具有階段性的,很多人具有很強的自愈能力,我們不要太多的去關注和渲染他的心理問題,應拒絕非正常關注!在大學生心理問題上,一些工作在一線的班主任和心理老師可能比專家有更多的發言權。怎樣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生活愉悅,是我們努力尋求的目標,我們還要努力觀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每個大學生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也是我們要努力研究的。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3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隨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爲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爲我們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首先,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心理健康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而衡量一個人的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但是當代社會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着這一方面的不足,具體表現爲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

其次,要說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那就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使其能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爲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第4張

那麼,如何對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教育呢?

我覺得要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

3、 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掌握心理素質相應知識,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爲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爲嚴峻的考驗。爲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