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外源性因素

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外源性因素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學研究表明,兒童智力發育是漸進的過程,呈現一定程度的連續性,不存在某個階段的飛越或停滯。同時,醫學研究還表明,如果兒童沒有受到遺傳因素或腦生理結構異常的影響,那麼在嬰幼兒期,男女之間智力發育是在同一起點上,並且在嬰幼兒期各個階段的發展水平也比較接近。然而,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看到,有些兒童在進入學齡期後卻表現出比其他同齡兒童智力發育遲滯的現象。這部分兒童無論是在學習上、生活與運動能力上,還是在社交活動或心理承受能力上都顯得較其他兒童差,這是爲什麼?

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外源性因素

原來,兒童智力發育除受到內源性的因素影響之外,還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響,使得兒童智力發育之間形成了差異。精神與心理學家指出,影響兒童智力的外源性因素可涉及母親因素、教養因素、環境因素、營養因素和情緒因素等5個方面,簡述如下:

母親因素:妊娠期母親的喜怒哀樂方面的情緒變化和某些不良嗜好如吸菸、酗酒等,通過生理和行爲的信息傳遞過程可直接干擾胎兒腦發育,或使胎兒腦血流量減少,成爲造成嬰幼兒期發育遲緩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妊娠經過或妊娠期的某些疾病,如宮內乏氧、貧血、高熱等,也可誘發胎兒腦組織損傷而使智力發育遲緩。此外,早產小月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往往偏低,這些兒童的注意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及活動能力早期可較正常胎兒爲差。由此可見,妊娠期母親狀況不僅與胎兒的安全與健康關係密切,還與嬰兒的智力發育息息相關,必須加強圍產期保健,以降低妊娠期發病率,減少不良妊娠經過的負面影響。

教養因素:父母自身的行爲方式對學齡期後兒童智力發展構成的影響是十分突出的,主要是與父母的個人素養有關。調查表明,父母文化程度高、修養好,聰明,以及在和諧相處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兒童,其生活習慣與學習成績也往往相對較好,很少發生行爲問題,反之,父母個人素養偏低,家庭不和睦的兒童行爲問題往往較多,其智力發展也相應偏低。所以,爲人父母必須注重個人素養的提高,重視家庭氣氛的和諧,以爲孩子作出榜樣,促進孩子智力發展,減少行爲問題。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綜合性的,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生活環境等多個方面。這些環境因素從小對兒童的智力發育與行爲方式構成諸多影響,並且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將逐漸加強。因此,怎樣爲兒童提供一個好的養育、學習、生活及社會環境是一個值得人人關注的大事,只有共同努力纔能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變得越加聰明與活潑可愛。

營養因素:營養是大腦發育的重要物質基礎。整個大腦發育的近90%過程集中在2歲以前,特別是妊娠期的後3個月和出生後的6個月內,爲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母親或嬰兒營養不良,就會對兒童大腦發育構成不良影響,使得兒童智力發育較差。因此,在妊娠期中母親要特別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爲胎兒大腦發育提供足夠營養。當孩子出生後要特別重視母乳餵養並按時添加輔食,以保證嬰兒獲得足夠的蛋白質、能量及其他營養物質,促進兒童大腦正常發育,減少因營養因素對智力發育的負面影響。

情緒因素:兒童若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恐懼不安及其他消極情緒中,可因神經調節功能障礙而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使得兒童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反映能力下降,極不利於兒童健康成長。因此,父母要關注兒童的情緒變化,特別是在兒童患病期間要注意孩子的精神與心理狀態,給予鼓勵與支持,防止引發情緒障礙而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