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虞、伍等等。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1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這長河中,姓氏就代表一個家族,姓氏之間能否通婚是有很多講究禁忌的。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吳姓合什麼姓最配?感興趣的話就一起看看吧。

1、呂

據說在宋朝的時候,當朝宰相呂蒙正和一名姓吳的官員,鬧了非常嚴重的矛盾。這位姓吳的官員,在帝王的面前說些讒言,讓呂蒙正整個家族都蒙了難。自此,吳姓和呂姓兩個家族就結了仇,後代不再通婚。

2、虞

吳姓不和虞姓通婚,是因爲這兩個姓氏在周朝的時候,都是皇帝的後代,是親兄弟。後來,兩兄弟各自被分封在了不同的屬地。而吳虞兩個姓氏,讓人是親兄弟的大姓,因爲有血緣關係,一般是不通婚的。

3、伍

在我們不少地區的習俗說法中,吳姓和伍姓其實早些年是一個姓氏,也就是說是同宗同源的關係。因此,吳姓和伍姓最好也不要通婚。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
  

吳姓合什麼姓最配

1、其實,現在我們在擇偶上,對姓氏的講究忌諱並不是十分看重了。同宗同源姓氏上的講究,也遠不及過去那麼嚴苛慎重。在分析男女雙方是否搭配的時候,更多是看屬相、生辰八字等信息。

2、如果真的非常講究姓氏的相合搭配的`話,吳姓在五行中是屬於木的。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避開五行爲土、金的姓氏,選擇水和火兩種屬性的姓氏,會比較搭配。

3、總得說來,姓氏之間不能通婚,多是因爲歷史典故或者文學小說等作品中的經典橋段,比如嶽和秦、武和潘。嚴格的說來,姓氏對兩人之間的婚姻吉凶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的。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2

吳姓起源和來歷

吳姓屬於一個多源流和多民族的姓氏,它的主要來源分爲四個,一是姜姓部落,當時這一部落的圖騰爲“騶虞”,而“虞”在黃帝在位時和“吳”是同音。二是源自祝融氏的吳回,他是玄帝的兒子,接受祝融氏後族羣改名;

三則是源自姬姓氏族,當時姬亶的兒子太伯帶部分族人遠走至吳越一帶,建立吳國。四是源自姚姓,可以追溯到堯舜禹時期。

1、源自姜姓部落圖騰

上古時期有一個部落居住在姜水旁,所以他們便以“姜”爲姓,而以上古神獸“騶虞”爲圖騰,這是一種長相類似老虎的人獸,在上古時期“虞”和“吳”屬於同音字,是通用的。

但是到了戰國,“虞”和“吳”就出現了區別,不過姜姓部落還是將其解釋爲“吳”,這也使得“吳”逐漸演變爲他們的.姓名。

2、源自祝融氏吳回

吳回是玄帝顓頊的曾孫,當時他還有一個兄弟-重黎,在舜當政時期,重黎不幸犯罪被殺,而吳回正好就居住在祝融氏部落中,因此只有召吳回來接管祝融氏,最終這支氏族在商朝建立後遷到了山東,便一直保留了吳姓。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 第2張
  

3、源自姬亶後裔

姬亶在周姓來源和來歷中就提到過,因爲姬姓既是周姓始祖,也是吳姓始祖,姬亶是黃帝的後裔,當時他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季歷的兒子姬昌是最有才的一個後人。

於是姬亶便想要季歷繼位,這樣就能傳位給姬昌,所以大兒子太伯爲了讓位,就帶着二兒子仲雍以及其他的族人遷徙到了吳越之地,最終建立了吳國,後人也就在吳國滅亡後以國爲姓了。

4、源自舜的姚姓

上古時期禹的兒子啓建立了夏朝,並且將舜的兒子商封於虞地,後來建立了諸侯國虞國,不過商朝建立之後,虞國就開始衰落,於是虞國的百姓就紛紛以“虞”爲姓。

而上古時期“虞”和“吳”是同音的,所以也就演變爲了“吳國”,而之所以說它是源自姚姓,主要是因爲舜當時是居住在姚地的,於是以“姚”爲姓。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3

吳的名義和圖騰:

《說文》註解:吳,是姓,也作地名,吳的本意是大聲說話。“吳”字是由舊字體“吳”而來,楷書體吳字緣自小篆體吳字,小篆體吳字承接了金文吳字。而甲骨文中的吳字,乃是一個傾斜着腦袋的人,正在手舞足蹈地大聲說話的形狀。金文僅僅將口移到一旁。吳作爲地名專指江浙,這是一個借象形的會意字。

古代中原人對江浙一帶人的語音不好理解,只有依賴他們的手勢和大聲強調才能溝通。吳氏族的族徽的形成與此有關,早期吳氏族活動過的地方被稱爲“吳”,在此建立的國家稱爲吳國,最終成爲了姓氏。

吳姓的起源與演變:

吳姓的淵源由四大支組成:姜姓、吳回氏族、姚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出姜姓。黃帝時代的吳部落以騶虞爲圖騰,解釋爲吳,作爲氏族之名。騶虞是一種古獸,其聲音十分洪亮。吳氏族屬於炎帝部落,姜姓,活躍於今陝西隴縣隴山之東的姜水旁,所居之地稱吳山。

炎帝時代的吳權是吳氏族的首領,其後裔吳樞是黃帝的`生母。炎帝和黃帝同爲古羌人的兩大分支,互相通婚,形成了華夏族的主體。夏朝時,姜姓吳氏族隨夏族東遷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曾與神射手羿期比射的吳賀,是其後裔。姜姓吳氏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

第二支出自吳回氏族。黃帝的後裔顓頊,顓頊之子稱,稱的族人分佈在今河南汝河地區。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舜時代先後任祝融氏,祝融氏是古代掌管火種的首領之稱謂,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極高地位和權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誅,吳回繼任祝融氏,吳氏族居於姜姓吳的故地。

吳姓和什麼姓不通婚 第3張
  

夏朝時,吳氏族沿渭水北岸東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商朝時,吳氏族一直活躍於北方,首先沿黃河而下進入河南新鄭地區。後東遷到濮陽雷澤之西,最終到達山東臨朐東北朝陽古城,史稱王吳。商末的吳伯乃是這支吳回氏族的後裔。這支吳姓有4000多年的歷中。

第三支源自姚姓。舜部落是東夷族的一支,舜接堯之位而居中原。佔據古吳之地,今山西平陸吳山之旁的歷山,史稱有虞氏。夏禹接舜之位建立夏朝,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即今河南東部的虞城。姚姓虞國一直作爲東部的重要方國而存在,商朝時國亡,子孫以吳爲氏。秦末安徽宿縣大澤鄉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首領吳廣,就是姚姓吳的後裔。這支吳姓也有3500年的歷史。

第四支出自姬姓。產生於周初,也稱周族姬姓吳,是吳姓中最重要的組成,影響最久遠,人丁最興旺。商末周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封長子太伯於陝西隴縣的吳嶽,封次子仲雍於陝西武功西的雍原。

不久太伯與仲雍率領周族姬姓吳氏族一起出奔荊蠻,進陝西秦嶺南之商縣,穿湖北人湖南衡山,經江西清江吳城,渡永修,沿長江而下,遷江蘇江寧、鎮江,涉常熟,歷經四代最終到達江蘇無錫東的梅里。

仲雍之曾孫周章建立吳國,亦稱句吳。公元前585年,壽夢正式稱吳王。春秋後期,吳國曾一度攻破楚國,北上與晉國爭霸,稱雄於東南。公元前473年滅于越國,吳國的子孫遂以吳爲氏。這支吳姓主要活動於華東一帶,隨後向中原、華北和華南發展壯大,也有2600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吳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發生稀少。宋朝以後纔出現北方外族改姓的事件:北宋的西夏國党項族有吳姓,元朝的蒙古人中有吳姓,清朝滿洲八旗烏爾錫氏、烏拉氏、烏蘇佔氏、兀札喇氏、烏雅氏、烏蘇氏等氏族集體改姓吳。南方地區的漢族中融人外族基因的事件主要發生在明清時期。

歷史上吳姓的分佈和遷移:

秦漢時期,吳姓主要活動於江蘇、江西、安徽一帶。其中一支北上山東,西進山西,南迴湖北,後又返江西。漢初,吳芮被封長沙王,他的後代在湖廣和中原地區形成了吳姓的重要望族;到了魏晉時期,由於長沙太守孫堅的夫人是江南吳氏,其子孫策和孫權在江東建立吳國,吳姓在江浙地區更是快速發展。

唐朝是吳姓在南方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唐初吳姓已進入了四川。隨後由江西南部進入福建和兩廣。唐朝中葉,吳姓的足跡已踏上了越南,在越南建立了“吳朝”。從此,吳姓羣體在南方的發展更爲迅速,當代兩廣地區吳姓人丁興旺與越南的“吳朝”的建立有直接的關係。直到元朝,吳姓才首次進入臺灣地區。

宋朝時期,吳姓大約有17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2%,爲宋朝第八大姓。吳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吳姓總人口的13%。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安徽、江西、浙江、山東、福建,這六省吳姓大約佔吳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佈於湖北、河南、江蘇、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5%。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爲中心的吳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吳姓大約有23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5%,爲明朝第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吳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600年中吳姓人口總增加率爲35%,淨增加了60萬。

浙江爲吳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吳姓總人口的19.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福建四省,大約居住了61%的吳姓人口。其次分佈於廣東和安徽二省,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間,吳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和四川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閩粵兩大塊吳姓人口聚集地區。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