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養鸚鵡的方法

養鸚鵡的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養鸚鵡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養植物和動物的習慣,這樣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鸚鵡是一種很可愛的又小巧的生物,有些鸚鵡教得好的話還可以學人說話,下面來了解養鸚鵡的方法。

養鸚鵡的方法1

1、鸚鵡的糞便、羽毛在溫暖潮溼的居家環境中是細菌滋生的溫牀,爲保證鸚鵡及家人的健康,對籠子、棲架和鸚鵡接觸的其他物品要經常清洗消毒。

2、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統疾病是鸚鵡的常見病,主要是由誤食了不潔食物引起。積極的做法是避免鸚鵡在各種情況下發生誤食。

3、鸚鵡的食物加工方法與我們習慣的烹調方法應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種調料,煮熟的食物要放涼至室溫後才能喂鳥。

4、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餵給前先要洗淨、消毒。

5、 室內的溫度不適可以使鸚鵡的體質下降、免疫力變差,嚴重的還會導致鸚鵡死亡。

6、 給鸚鵡美容的方法就是剪羽。剪羽是最直接最有效保護鸚鵡的方法,防止幼鸚鵡飛逃,以及飛行可能帶來的危險和傷害。

7、鸚鵡其實是很怕熱的,炎熱對鸚鵡的傷害遠甚於寒冷。環境溫度超過35℃時,大多數鸚鵡就會煩躁不安;超過37℃時,個別體質差的鸚鵡就可能因爲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

鸚鵡的飼養方法

籠子

應採用較大的方型金屬籠,籠的大小爲長40釐米、寬35釐米、高35釐米,籠底設有抽屜式的沙盤(託糞板),便於清理糞便。虎皮鸚鵡的巢箱爲橫窩,巢箱大小爲長25釐米、寬14釐米、高14釐米的一個長方形小木箱,中間有隔板,分爲內外兩室

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圓洞,直徑6釐米,外室與內室中隔板上開一個同樣圓洞,直徑4釐米,爲鳥出入之門戶。每天應更換清潔飲水,每週清理1次糞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強光下直曬鸚鵡。

養鸚鵡的方法

食物

飼料以穀子和稗子爲主,同時還要喂些麻籽或蘇子,但用量不能超過10%。爲了保證鳥所需的營養,青菜(白菜、油菜)和無機鹽(骨粉、牡蠣粉)也要經常飼餵。這種鳥耐粗飼料,精飼料不宜喂得過多,以免造成月旨肪沉積,影響產蛋、繁殖。

餵食時,要注意吹去食罐內的穀殼,青菜在喂前要洗淨,消毒(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瀝乾,吃剩下的當天取出。注意籠內衛生,勤清理砂土和糞便。食、水罐應每天刷洗1--2次。虎皮鸚鵡雖不太怕冷,但氣溫過低會影響繁殖,所以冬季室內溫度不要低於0℃。

溫度

冬季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要加強通風。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飼料,平時應以穀子、稗子、小米或雞蛋小米爲主,每天應喂點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爲常備飼料(也可在籠內放一個整塊的墨魚骨任其啄取)。

虎皮鸚鵡4個月齡達性 成熟,開始發情、交 配,可作爲種鳥進行繁殖了,虎皮鸚鵡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窩可產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時雌鳥開始坐窩孵化,孵化以雌鳥爲主,孵化期爲18天。

繁殖

虎皮鸚鵡容易繁殖,但要避免雜交,保持本品種純正。爲了後代健康,宜選擇1--2歲的親鳥配對。雌雄交 配以後,不久雌鳥就開始產蛋,隔天一蛋,共產4--9枚。

雌鳥產蛋開始後就不離巢,一直到孵化結束,這期間全靠雄鳥叼食餵養。孵化期爲18天左右。虎皮鸚鵡的雛鳥屬晚成鳥,孵化25天內不能獨立生活,全靠成鳥餵食。親鳥育雛的方法是:雄鳥喂雌鳥,雌鳥再喂雛鳥。雛鳥生長28天后,就能自己吃食,獨立生活。長到5--6個月可達到性 成熟。

養鸚鵡的方法2

飼養鸚鵡的方法

1、鑑於鸚鵡有用舌舔物的嗜好,籠具和棲架不能用消毒液處理,最好是用熱水沖洗後置於陽光下曝曬消毒。鸚鵡咬着玩的玩具可採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溫的物件可以用流動清水漂洗後在室外通風處晾乾。

2、不要給鸚鵡細沙石, 吞下太多對胃囊有不良影響,甚至死亡。

3、鈣片和墨魚骨對所有鸚鵡都重要,灰鸚尤其須要。如要供給鈣水, 請先查詢鸚鵡獸醫有關份量。

4、鸚鵡大概須要每天25-30分鐘的陽光照射。在戶外的時候應給它有遮陰的位置, 如它覺得熱時可以躲避。你亦可以安裝塵全光譜燈在室內, 不要離鳥籠超過三尺。記着要定期換燈, 經長時間使用後全光譜燈可能會失去效用。請記着: 多在戶外活動的`鸚鵡會較健康。

5、鸚鵡喜愛跟着人類說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特點。主人平時如果在家,可以有意無意的和鸚鵡對話,即使它們不能馬上回答你,但鸚鵡會懂你的意思。而且這是和鸚鵡溝通、玩耍的最好途徑。

養鸚鵡的方法 第2張

鸚鵡的飼養管理方法

一、鸚鵡鳥籠的選擇

通常都用鐵籠飼養,不能用竹、木籠飼養,因爲竹、木籠很容易被啃破而發生鳥逃逸現象,飼養籠以大爲宜。若用於繁殖,可用繁殖籠,繁殖籠可用金屬絲製成,其大小均爲65釐米X 60釐米X50釐米。巢箱爲木質兩層,巢箱口約5釐米見方。巢箱糟可掛在籠外,也可掛在籠內。巢箱肩可魏引膏川窩,再墊上鋸木屑,便於蛋集中孵化。石膏巢箱穩定,不易搖動,給鳥以安全感。

二、制定鸚鵡飼料配方

人工飼養鸚鵡,飼料完全按照鸚鵡的食性與營養價值而制定,像能量類的飼料穀子,雞蛋小米;蛋白質類的飼料如骨粉、墨魚骨;維生素飼料如樹葉、野菜;還有一些維生素啊,礦物質等等,當鸚鵡已適應配方飼料之後,飼養者不要輕易的變動,而且也不再適宜再喂單一的飼料,否則會影響鸚鵡的消化與吸收,致使鸚鵡的食慾減退,從而影響鸚鵡的生長。

鸚鵡的飼料配製有一定的訣竅,不能因爲它喜歡吃什麼就喂什麼,而應該多種飼料合理搭配。 蛋米:1公斤小米加4個雞蛋黃攪拌而成,用量一般佔總喂量的40%。

稻米:以帶有稻殼的稻米爲佳,稻米的種皮小型鸚鵡都很喜歡吃,可補充澱粉、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並可增加喙的咀嚼能力。用量一般佔總喂量的30%。 穀子:一般佔總喂量的10%一15%。 剩餘部分可喂麻子、稗草子、瓜子等。根據實踐經驗,以每天喂10—20粒生瓜子爲佳。

三、雛鸚鵡的飼養管理

雛鸚鵡從出殼後到 38 日齡都是由雌鸚鵡親自餵食的,餵食的方法是雄鸚鵡餵食雌鸚鵡,雌鸚鵡再餵食雛鸚鵡。所以在雛鸚鵡的飼養上我們不進行詳細的說明,既然雛鸚鵡是由媽媽餵食的,那麼理所當然在種鸚鵡的飼養管理上我們就要更加細心。

四、種鸚鵡的飼養管理

講到種鸚鵡的飼養管理,咱們先來看看它們的飼養密度,瞧瞧每隻鸚鵡佔多大地方纔會活得自在。

五、種鸚鵡的飼養密度

種鸚鵡在居住上享受着單間的待遇,意思是一對鸚鵡在一個籠子進行飼養,若是它們有了後代,則是一家子在一個籠內共同生活,這樣的生活條件爲的就是讓種鸚鵡能夠更好的求偶和繁殖。

六、種鸚鵡的飼餵

種鸚鵡擔負着孕育後代和哺育幼鳥的職責,所以在飼餵上一定要加強營養,每天兩次投餵雞蛋小米,每次 25 — 30 克 爲好。雞蛋小米的做法是,將雞蛋打在小米上攪拌後再晾乾,一般 1 千克 的小米投放四個雞蛋進行攪拌就可以保證鸚鵡的營養了。

爲了保證維生素的攝取量,可以在穀子或雞蛋小米里加入複合多維可溶性粉或氨基維他免疫肽。具體的投放量爲,每 1000 千克 飼料加入 0.15 千克 — 0.25 千克 的複合多維可溶性粉或每 1000 千克 飼料添加 0.15 千克 — 0.2 千克 的氨基維他免疫肽。

若想保持鸚鵡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飼料,可以在鳥籠裏夾上一塊墨魚骨,讓鸚鵡自由的採食。還要每天餵給它們葵花籽,以保證能量的補充。但是注意葵花籽的餵食量不宜過多, 2 — 3 顆就可以了,餵食的次數也不要過多每天一次就可以了,因爲葵花籽餵食過多的話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而且葵瓜子富含脂肪,容易導致種鸚鵡肥胖,不利於鸚鵡的繁殖。

每天投喂一次菜葉或是樹葉,菜葉和樹葉在投放之前要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後放在室外進行自然晾乾。記得若菜葉樹葉帶水不可以對鸚鵡進行投喂。

養鸚鵡的方法3

養鸚鵡建議用鐵製的鳥籠,而不是用竹質的或是木製的鳥籠,避免鸚鵡將鳥籠啄壞。定期的對,鸚鵡的鳥籠進行清理和消毒,避免鸚鵡生病,爲鸚鵡挑選合適的糧食,保證它們充足的,均衡的飲食增強它們體質,多觀察鸚鵡的狀態,當它們出現精神狀態,食慾不好的情況,可能提示它們,出現了疾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夏天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需要注意給鸚鵡,進行消暑和防止暴曬,可以給它們洗澡或適當的進行吹風,勤快的給它們換洗它們的用具,和飲水更換,使夏天的細菌和真菌,減少滋生和繁殖,建議少飼餵一些油膩的食物,比如說菜籽,適當的多喂一些瓜果蔬菜,避免它們在炎熱的夏季上火。

養鸚鵡的方法 第3張

冬季飼養的時候,也需要提供加溫設施,保證飼養的環境的溫度,一般來說,冬季飼養就要準備木頭的保溫箱,在頂部安裝陶瓷加溫燈以及射燈,保證飼養箱中的溫度控制,一般控制在26至28攝氏度,控制在24攝氏度是最適宜的溫度,在保證飼養環境恆溫條件下,還應該減少,把鸚鵡拿出來進行互動,防止溫差太大給鸚鵡造成,很大的應激反應造成死亡。

1、鸚鵡每個季節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春季是鸚鵡繁殖季節,要適量增加些大 麻籽,還要每天喂些青菜、水果以增加營養;夏季是炎熱季節,這個時候需要保持室內通風,起到降溫的效果。

鸚鵡夏季比較有些怕熱,經常給它們飲水和沐浴;秋季是鸚鵡換羽季節,要適當增加些大 麻籽、葵花籽的份量,每天喂些青菜、水果;冬季室內保持暖和,撫養雛鳥需要增加一些營養如雞蛋黃、青菜、水果、大 麻籽。

2、鸚鵡需要每天餵食換水,不能間斷。帶殼的穀物比較不帶殼的要富有營養些。鸚鵡要經常喂些青菜和水果以保證所需要的營養。鸚鵡喜愛沐浴,所以要放置一口缸。天氣寒冷就減少沐浴次數;到了溫度二十度以上可以增加洗浴次數。

3、換羽期的管理。這個時期對鸚鵡來說比較重要。我們應該還是摘掉巢箱以使得鸚鵡恢復體力。換羽時期是鸚鵡體質比較弱的時候,需要多補充些營養如大 麻籽、青菜、水果等食物。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