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成都十大民俗

成都十大民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都十大民俗,在生活當中,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了解過四川,四川的人美、景美,就連食物也美,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下面小編整理了成都十大民俗,一起來看看吧。

成都十大民俗1

魚市

古代的成都市內河流縱橫,簡直就是一座水城。從水碾河、金河街、御河街、小河街、順河街這些街名可見一斑。

所以老成都人不愁沒有魚吃。泥鰍黃鱔之類絕不像今天這麼貴重,一般人都吃得起。鯉魚鯽魚甚多,絲毫不稀罕。

除了走街串巷賣魚的,老成都還有南門大街、湖廣館街的魚市蝦市。拂曉之時,城內城外以捕魚蝦爲生的人便擁入魚市蝦市,一天的勞碌便開始了。

竹器

竹子是南方的植物,竹器也大多隻能在溼潤南方使用,到了北方就會爆裂散架。在成都,竹器用久了也會壞,如竹椅的靠背坐墊破朽了、筲箕的邊張開了、竹籃烘籠的蔑條掉了……壞了的竹器可以留着,等修竹器的一吆喝,全都整舊如新。

修竹器的帶着一捆竹子、蔑條和工具四方遊走,不愁找不到生意,因爲竹器在成都人的生活裏實在是太重要了。

從吃飯用的筷子、買菜用的籃子到廚房裏的系列炊具、桌椅板凳、曬衣服的竹竿、出行的箱子竹篼、掃地的掃把,無一不是竹。所以蘇東坡有名言:“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涼蓆

隨着季節的變換,人們的.需求也相應有所不同。冬天的圍爐取暖,夏夜的樹下納涼都極富情調。

老成都的夏天,就有許多“出賣清涼”的職業,有的小孩專在茶館理髮鋪等公共場所爲人搖扇,充當別人的“電風扇”,有賣涼悠悠甜滋滋的冰粉涼水的……那時也有人瞅準了“售後服務”這一行,不過維修的不是家用電器,而是補扇子、補涼蓆之類。

老成都人睡的涼蓆是用竹蔑條編成的,人的肌膚緊貼竹子,竟是十二萬分的愜意。摩挲久了的舊涼蓆,光滑熨貼,最爲舒服,所以即使它用壞了,老成都人也捨不得扔,請那帶着蔑條沿街吆喝“補涼蓆”的重新修好,又可使用,花錢不多,何樂而不爲?

成都十大民俗

水桶

老成都人家家戶戶離不得水桶。那時沒有自來水,得用水桶去井裏提水,到河邊挑水。老成都人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具都是耐用消費品,哪怕是鍋碗瓢盆,筷子刷把,幾十年不換,說不定還是傳家寶。

木桶漏水了,或散架了,斷然不會拿木塊來當柴燒。若是小毛病可以自己動手修理,大毛病就讓專業箍桶匠來醫治。今天,桶的材質更加多樣化,有白鐵皮桶、鋁桶、搪瓷桶、塑料桶等,都市裏木桶已幾近淘汰。

打草鞋

鞋只是腳的保護性外套。老成都最便宜的鞋是草鞋。成都是糧倉,穀草麥草秧草蓆草甚多,打草鞋、蓋草房、編草帽、捆貨物、編草蓆的原料是不缺少的。

鄉場上都有打草鞋賣的鋪子,而且許多人家都有打草鞋的技藝。這也算是就地取材了。

代客冒飯

成都服務行業的周到細緻頗有人情味,茶館裏賣香菸的可以論支賣,賣水人挑的是河心水,碗破了有人補,刀鈍了有人磨,屋漏了有人撿瓦,天冷了有人出賣溫暖,天熱了有人出賣清涼……麪館裏還有一項便民措施:代客冒飯。

顧客帶碗冷飯,館子裏會用麪湯將飯冒得熱氣騰騰而不收分文。若是兜裏還有幾個小錢,也可以來碗素面肥腸煮涼粉什麼的做菜。

如今當然沒有這些行業存在的必要了,但那種人情味卻是不該消失的。

成都十大民俗2

四川爲多民族聚居地,有55個少數民族,490.8萬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爲省內世居少數民族。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裏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爲“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曆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

成都十大民俗 第2張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至今仍完整地沿襲着客家風俗,說着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爲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語言文化: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

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準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成都十大民俗3

“送蠐蟆”:民俗活動拉動鄉村旅遊

“十四夜,送蠐蟆,蠐蟆公,蠐蟆婆,把你蠐蟆送下河。”2月18日晚,四川遂寧市蓬溪縣新星鄉田間,一條長長的“星河”照亮了夜空。

這是當地傳統民俗活動——正月十四“送蠐蟆”。這一天,老百姓點亮自制的蠐蟆燈出遊,並將其插在田邊或放進河中驅趕瘟神,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當地老人講,“蠐蟆”即是青蛙,“蠐蟆節”興起至今已經有300多年曆史。

當晚7時,夜幕降臨,歌謠中,蠐蟆燈被陸續點亮。當地羣衆和遊客舉起蠐蟆燈,從新星鄉場鎮出發,在夜幕裏匯成一條綿延近2公里的“地上星河”。

“比大年初一還熱鬧,鄉村的人氣越來越旺了。”81歲的村民王有馨說,這是他第一次製作蠐蟆燈,“想要帶頭給小輩們做個示範,讓他們以後也會做蠐蟆燈,把傳統發揚光大。”

送蠐蟆活動給鄉村帶來了火爆人氣。記者瞭解,在新星鄉,今年的蠐蟆節吸引了上萬羣衆和遊客參加。當地借勢推出了送蠐蟆鄉村旅遊文化節,以民俗活動拉動鄉村旅遊。

成都十大民俗 第3張

聲光電:“演繹”傳統燈會新玩法

呼應豬年的卡通麥兜花燈、體現神祕瑪雅文明造型的彩燈……在成都,傳統花燈藝術和現代聲光電元素的碰撞,讓花燈裏的美好祝福全新綻放。

在溫江區國色天鄉樂園,100餘組花燈洋溢着新年的喜氣。1月25日以來,已有超過18萬人次的遊客前來遊園。“從去年6月開始,我們就組織設計製作團隊結合園區特點開始籌備燈會。”溫江國色天鄉陸地樂園營銷中心總監李偉介紹。

“除了傳統花燈,今年最受遊客歡迎的是激光水秀。”李偉介紹,今年樂園把港珠澳大橋等超級工程、綠道田園等當地特色內容加入了激光水秀演出。“聲光電結合,觀衆的感受更爲強烈,每天都有七八千名觀衆前來觀看。”

“除夕,我在紐約華人街街頭看見了舞龍舞獅,現在又和家人一起觀看了這場激光水秀,更讓我覺得親切、自豪,希望祖國越來越富強。”在海外留學的羅少卓說。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