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來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是什麼嗎?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都會去山上祭祖之類的。不過很多人卻不知道清明節的來歷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來歷1

清明節的來歷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bai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爲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羣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爲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爲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掃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到唐朝纔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從唐朝開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爲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着密切聯繫,所以培墓是極爲重要的祭奠儀式。

清明節的來歷2

1、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爲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2、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