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明節來歷是什麼

清明節來歷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來歷,你知道嗎?清明節是古人爲了紀念屈而設立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的來歷很久。在這一天,我們會吃糉子,喝雄黃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和整理好了的清明節的來歷,一起去看看。

清明節來歷是什麼

清明節來歷是什麼1

自然節氣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

“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着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謂之一歲(攝提)。天維建元,是從寅開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

在傳統文化中,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歲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故,北斗星的斗柄從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爲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循環往復;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終而復始。北斗星循環旋轉,斗柄回寅,乾元啓運,時回新春。

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爲清明節氣。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爲“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爲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爲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爲一體,具有極爲豐富的文化內涵。

歷史故事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爲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羣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爲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爲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掃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到唐朝纔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從唐朝開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爲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着密切聯繫,所以培墓是極爲重要的祭奠儀式。

清明節來歷是什麼2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擴展資料: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爲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