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你知道有哪些呢?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5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我們會出去踏青、放風箏、掃墓祭祖、還會植樹,想了解更多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嗎,一起往下看。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1

清明節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王位,就出現了宮鬥劇中最常見的一幕,利用手段逼迫太子申生自殺。申生有個弟弟叫重耳,爲了躲避災禍。逃出了往過,流亡他鄉。

流亡的過程艱難困苦,一個沒有金錢和權力的王子怎能留的住臣子,大多數臣子都陸續離開,各奔東西了。只有幾個人忠心耿耿,其中有一人,名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快要嗚呼哀哉的時候,介子推將腿上的肉割下來一塊給重耳烤着吃,救下重耳。

十九年後,歷經磨難,重耳回國做了君王,就是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昔日與他患難的大臣大加分賞,唯獨忘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有人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想起昔日舊事,心中有愧,就讓人去請介子推來朝接受賞賜。

可是差人去了多次,介子推就是不來。晉文公只好自己親自前往,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發現介子推不願意見他早已帶着年邁的老母親去了綿山。

晉文公派兵上山搜尋,沒有結果。就在這時候也不知哪個聰明絕頂的二貨給晉文公提了個建議說:“我們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火勢一起介子推定會定會從這裏出來”。晉文公竟然也聽了。

於是晉文公下令燒山,發火一起,當時也沒有武警消防,整整燒了三天多,大火滅了以後,也沒有看到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在一個燒焦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已經沒有了任何生還的跡象。

晉文公安葬介子推母子,發現介子推生後有個柳樹樹洞,洞裏有片衣襟,上面寫了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晉文公痛心疾首,爲了紀念介子推,將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放火燒山的這一天也只吃寒食,並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發現那顆柳樹已經重新漫開枝葉,晉文公將柳樹取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資料2

清明節的風俗

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爲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清明節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爲清明踏青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

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踏青習俗由來已久。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遊於野外早就已成爲風俗。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踏青風俗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據說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第二種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第三種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