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你知道的有多少呢?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做寒食節,在清明節這一天,很多人會上山祭祀祖先,還有很多的習俗,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有關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

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1

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祭祖掃墓等習俗究竟始於何時,現在恐怕誰也不能給出準確答案。相傳,最早出現於周朝,但真正確定爲法定假日,則是民國政府於民國二十四年(1930年)明確規定每年的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

清明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故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比較接近,而寒食呢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那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寒食的意思,就是在這一天只能不動煙火,只吃冷的涼,食物。

二、清明節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

在清明節這天,很多人,喜歡去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在古代,叫探春尋春等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現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清明一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2

  寒食節的由來

關於寒食節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計毒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以後,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而原來一直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也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

其中一個就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在逃難的過程當中,餓暈了過去,跟他在一起的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並且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

十九年以後,重耳回國做了君王,他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這個時候,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來的時候,介子推一定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一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下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晉文公就把這封血書藏入了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的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都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以後寒食、清明成了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屆清明,人們都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這就是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來歷。此後,也有人因爲介子推的退讓而管他叫芥子退。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