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之一,跟着朵朵女性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希望對你有用!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曆蒲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爲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蒲月剛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泛博漢族地區,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發源有很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於蒲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練習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由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流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流動有:1.紀念歷史人物;2.划龍舟;3.吃糉子;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5.遊戲,如玩鬥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用具、製品有龍舟、糉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鍾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發源於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流動都是健康向上的。跟着社會的提高,端午節徐徐發展成爲內容豐碩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因爲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端午節中的划龍舟、吃糉子很好地留存下來,並獲得健康發展。有鑑於此,端午節的其他文化表現形式應加以科學的引導,使人民羣衆的節日文化流動更爲豐碩。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2

端午節送什麼花最好

一:菖蒲。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菖蒲的花語是避邪鎮災,在端午佳節之際,菖蒲花非常適宜贈送一些最近運勢不好的朋友。

二:跳舞草。跳舞草的葉片具有自然舞動的特性,是自然界唯一能夠根據聲音產生反應的植物。在常溫強光且無風雨時的環境下,舞草的2片側小葉會不停地擺動,在半分鐘內,每片小葉可完成橢圓形的運動1次,每葉轉動達180度之後便又彈回原處,爾後又再行起舞。

三:龍船花。龍船花是緬甸國花。傳說龍船花未開時,很像一根根微形的細簪直刺藍天,開放後,四片花瓣平展成一個個十字。而在古代,十字圖形代表着避邪驅魔、去病瘟的咒符,所以,每年端午期間,劃龍船的老百姓爲了避邪驅魔,去除病瘟,求得吉祥,就把該花與菖蒲、艾草一併插在龍船上,久而久之,它就被稱作龍船花了。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最初爲我國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是2008年與清明、中秋同時被國家定爲法定節假日的。原先的節假日是元旦、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其中只有春節是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的入選,大大增加了傳統節日的比重,振興傳統文化的意圖甚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