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避諱常用的方法

避諱常用的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避諱常用的方法,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對於必須迴避君主、尊長的“名諱”的一種要求,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通常只限於君主、尊長之本名,其字號則無必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避諱常用的方法。

避諱常用的方法1

避諱常用的方法

國諱

指舉國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須遵循的避諱。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稱君諱、公諱。後來擴大,諱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號、帝后諡號、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例漢宣帝名劉詢,故荀子在漢代成爲“孫卿”。

家諱

是家族內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須在言行、作文章時避開以此爲名的事物。它其實是國諱的一種延伸,同國諱一樣是封建等級、倫理觀念的體現。又稱私諱。如淮南王劉安父名長,他主持編寫的《淮南子·齊俗訓》中引《老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時,改爲“高下相傾,短修相形”。

內諱

實際上也是家諱,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諱,如《宋書·謝弘微傳》:“從叔山多,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以弘微爲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於世。”內諱也就是“婦諱”,《禮記·曲禮上》載:“婦諱不出門。”

聖諱

即“爲賢者諱”,亦即對封建社會所推崇的聖人賢者的名諱。聖諱並不像國諱、家諱那樣嚴格、那樣廣泛。在封建時代,既有朝廷規定的聖人諱,又有人們自發的爲聖賢避諱。聖諱各朝略有不同,一般有孔子、孟子、老子、黃帝、周公等。漢以後皇帝之名有時也稱聖諱。宋人鄭誠非常敬仰詩聖孟浩然,有一次他經過郢州浩然亭時,感慨地說:“對賢者怎麼能夠直呼其名呢?”於是把浩然亭改爲孟亭。

憲諱

指對上司官員的名諱。因下屬官員對上司長官稱“大憲”、“憲臺”,而對他們的`名字要避諱,所以稱憲諱。如晉羊祜死後,荊州人爲避祜之嫌名,“戶”改爲“門”。

個人諱

顧名思義,就是對自己名字的避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官僚自恃權勢,命令手下人避其名諱,這叫自諱其名。這些舊時官員,他們一方面受君主和上級的控制管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爲專制帝王及上級諱名諱恥。另一方面,對其下屬、對百姓,他們又改換成另外一副面孔,盛氣凌人,讓人爲他避諱。宋時有州官田登,自諱其名,州境之內皆呼燈爲火;上元放燈,吏人書榜揭於市曰:“本州島依例放火三日。”時人譏雲:“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避諱常用的方法2

一是帝王,對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

屬於當時的“國諱”或“公諱”。如在劉秀時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詔門聯中不許有五福臨門四字,爲的是避諱順治帝福臨之名。有時甚至還要避諱皇后之名,如呂后名雉,臣 子 們遇到雉要改稱野雞。

二是諱長官即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

甚至一些驕橫的官員嚴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諱。陸游編著的《老學庵筆記》記有一故事:一個叫田登的州官不準下屬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燈三天。寫佈告的小吏不敢寫燈字,改爲“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笑話。

三是避聖賢,主要指避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

有的朝代也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之名,有的還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讀書讀到“丘”字的時候,都應讀成“某”字,同時還得用紅筆在“丘”字上圈一個圈。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從此以後,都要加個耳字旁,改姓“邱”字,並且不許發音爲“邱”,要讀成“七”字。於是,天下姓“丘”的,從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來的“丘”字了。

四是避長輩,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

與別人交往時應避對方的長輩之諱,否則極爲失禮。唐代詩人李賀之父名晉,“晉”與“進”同音,故李賀一生不能舉進士。《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母叫賈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讀成米或密。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史記》裏,把跟他父親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張孟談”,改爲“張孟同”;“趙談”,改爲“趙同”。後來《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是如此,因爲范曄的父親叫“範泰”,所以在(後漢書》裏,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覺的變爲“郭太”了;叫“鄭秦”的,也變爲“鄭太”了。 又如唐朝的詩人杜甫,父親的名字叫“杜閒”,爲了避“閒”字的諱,杜甫寫了一輩子的詩,卻沒在詩中用過“閒”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無海棠詩,不名母名也。 又如蘇軾祖父名“序”,即諱“序”字,所以蘇洵不寫“序”字。碰到寫“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蘇軾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敘”字來代替。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