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在我們的生活中,人離開世界的時候,留下的後人每年都在祭拜的節日裏去掃墓。而掃墓的意義就是提醒活着的人不要忘本,掃墓也是緬懷祖先,下面是死後爲什麼要掃墓相關內容!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1

中華民族是個喜歡禮儀的民族,不但要和活人講禮儀,而且要和死人講禮儀。每年都要祭奠死人,算是一種儀式,也算是一種表演,當然也讓生者看到了禮儀綿延不息。

祭奠的死人大多是先人,當然也有白髮人祭奠黑髮人的現象。一年當中有集體祭奠的日子,叫做祭日,大約從古代祭奠太陽而來。

春節的時候,人們會回老家上墳,算是集體祭奠先人的日子了。還有農曆的清明節,人們大多都要去上墳,在墳前燒紙,擺上供品,祭奠死去的親人。還有農曆的七月十五,被稱爲鬼節,放河燈,燒紙錢,也是要祭奠死去的人。

還有農曆十月初一,人們要給死去的人燒點紙衣服,畢竟要過冬了,怕死人在另一個世界感到寒冷。

活人過冬,死人也要過冬,燒點紙衣服,再燒點紙錢,在墳前禱告,穿上送去的棉衣就能過冬,要是缺什麼,就用錢來買,禱告一番,不要死人掛念家裏,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的。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當然還有忌日一說,就是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這一天家裏人都要禁止飲酒作樂,因此稱爲忌日,又叫做忌辰。

據《禮記檀弓》記載:子思曰:“喪三年以爲極亡,則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古代很多朝代要求人們在父母死後要守喪三年,以此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有些官員在父母死亡之後,要回家丁憂,給父母守喪三年,而且丁憂期間不管官員有多大的職位,都要去職,不準爲官,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爲官,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爲官,叫做“奪情”。

丁憂期間,去了職的官員要在父母墳前吃、住,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不娛樂,只能在父母墳前搭一個草棚子,住在裏面,算是報答父母的恩情了。

有的丁憂的官員期滿之後,回朝就不能官復原職了,因爲他的職位已經被別人頂替了。

看來官員的仕途有時候受到丁憂的影響,也就是受到父母死亡的影響,於是,官員就要帶頭提倡孝道,孝敬父母,不然,在父母死亡的時候,就會影響到官職的升遷和任免。

當然,官員父母的長壽會讓官員受益良多。起碼,在官員父母做壽辰的時候,下級官員會送來很多的禮物或銀子,讓官員一一笑納了。

其實,人已經死了,官員要是去職以後再去丁憂三年,已經沒什麼意義了,最大的意義就是提倡了朝廷所謂的孝道,讓人們都來效仿,要善待活着的父母,還要善待死去的父母。那麼,以此類推,很多人的上墳其實都是給活人看的,並不只是迷信。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第2張

如果人死之後真的有靈魂,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那麼又是誰規定了燒紙錢或者紙衣服,上供品之後,死人的靈魂就能在另外一個世界收到呢?

其實一切都起於虛妄之談,並非真的有這麼回事。洪喜慶的 《杜詩辯證》 上說 : “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 剪紙爲紙 , 以代束帛 , 至唐盛行其事。”說的就是給死去的親人燒紙錢的事,算是比較古老的一種風俗吧。

到底是不是齊東昏侯提倡才導致後代大興的風俗,就沒有人知道了。但紙錢的進化頗能體現世俗的觀念,也能體現人們功利主義思想。

以前的紙錢都是圓形方孔的大圓紙錢,後來就發展爲打上銅錢印記的草紙,還有錫箔紙疊的金銀元寶,後來就成了印上金銀印記的草紙,後來就有了模仿真紙幣的冥幣;

還要印上“冥通銀行”等字樣,有的竟然能夠以假亂真,只是數目字不一樣,一張冥幣能印上一億元,簡直要讓陰間通貨膨脹了。

人們只能通過夢境來解釋死亡之後靈魂歸屬的現象,要是夢到了死去的親人,就要在臨近燒紙的`日子給死人買很多大面值的冥幣,還要弄一些死人生前愛吃的愛喝的東西作爲上供的供品,到墳前祭奠。

如此一來,祭奠的風俗就興起來了,除了集體祭奠的日子,還有死人的忌日,有的還要在死人的誕辰去祭奠,算是比較注重禮儀的了。

其實,一切都歸於虛妄, 只不過耽於形式罷了。有的人生前得不到兒女的照顧,死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但兒女們經常到墳前祭奠,算是做戲給別人看了。除了倡導一種風俗,就是提高自己的名氣了。

當然,一年祭奠幾次是有深意的。祭奠死人是爲了給活人看的,而且還要讓祭奠的人更加珍惜眼前人,珍惜生者的有限歲月。

當然,祭奠的人也會有一種自信和自豪,畢竟他在墳外面,還能痛快地生活,而死去的人在墳裏面,已經不存在了。

有那在大城市工作的男女,把老人留在家裏,一年之中只有祭奠的日子回來,順便帶些禮物看望二老。也就是說,祭奠的日子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共同祭奠,共同緬懷先人,有着團結的作用,增強家族的凝聚力。

而祭奠的過程就是行使禮儀的過程,家人們一起打紙錢,傳承禮儀和文化,還要分頭買貢品,加強了團結合作精神。

上供之後,可以弄一點供品放進火堆裏,剩下的就可以讓孩子吃了。傳說孩子吃了供品膽大,其實只不過不想浪費供品而已。孩子沒有大人的世俗觀念,當然不會管什麼鬼神了,見了吃的就要吃,也算是“淨壇使者”了。

由此來看,祭奠死人絕對是給活人看的,而且還強化了利益和道德,怪不得很多朝代都不禁止,而是大力提倡呢!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2

01

我們爲什麼要祭祖?

清明,是一年一度我們的祭祖的時節。

人類的本質是不斷更新換代的,祖祖輩輩傳下去,這就是人類的由來。

人活着,不能忘本,不能忘記自己的親人,所以,在清明的時候,我們要上墳去祭拜先人。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第3張

我們去祭拜先人,並不是追求祖先的保佑,而是因爲這是傳統文化,始終要傳承下去,作爲一箇中國人,清明是我們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回去祭祖,是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一件事。

每年清明回去祭祖的路上,總會很塞車,就是說明,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非常感恩的,而非常孝順,都是在用赤誠的心,去祭奠我們的'先人,想起他們努力過,奮鬥過;

爲我們付出過的一切,而我們每個人終究都有離開的一天,傳承精神文化,慎終追遠,這就是清明的意義,是我們爲什麼要掃墓祭祖的意義。

02

掃墓,是提醒你不能忘本。

以前沒有照相機,留下的記憶就會很少,如今時代發達,很容易留住一些東西在記錄中,當我們想起的時候,就找出來看看,就會不會忘記了。

從小家人就帶着你去拜山掃墓,其實就是一種傳承,我們是先人傳承下來的,自然也會由後代傳承下去。

所以,人是不能忘本的,忘本的人,就不會過來掃墓了。

當我們站在祖先的墳墓前,給他們清理好雜草雜物,然後一家人來祭拜祖先,就是讓後代們知道,這是自己的祖先,是不能忘記的,每年都要來祭拜,纔不是忘本。

當我們長大了,出來工作了,不管走到多遠,走到哪裏,都會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該回到哪裏去,因而,我們每年去掃墓,就是讓你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裏。

忘本的人,是過不好這一生的,唯有懂得感恩,懂得記住先輩,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03

掃墓,其實是在付出愛。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終點,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歸於塵土,化作風,也會滋養大地。

而活着的人,爲逝去的人而掃墓,就是在付出愛,讓他們在地下也能夠感覺到溫暖。

有一句話說,人死其實並不是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遺忘。

當有人給你掃墓的時候,其實就是沒有遺忘你,這是一種祝福,也是一種美好。

去掃墓的人,也是懷着善良之心,讓自己的先人,能夠安心,告訴他們,自己的生活挺好的,不必掛念,你要在那邊好好享福。

每次掃墓的時候,一家人大大小小相聚在一起,吃着燒豬,炒一桌菜,父輩們論家長裏短,小孩子們嬉笑玩鬧,其實也是在告訴祖先,家族興旺,兒孫滿堂,你老人家可以放心了。

北島說:“人在的時候,總以爲有機會。其實人生就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

人生自古傷離別,悲歡離合是人生的常態,而活着的人,依然要勇敢地走下去,用愛付出在行動中,也能夠得到眷顧。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第4張

04

掃墓,也是團結的標誌。

掃墓的時候,共同的祖先,都是大家一起去祭拜的,因爲也是團結大家在一起的意義。

想起每年家裏要去祭拜大祖先的時候,村子裏同姓的人,都會團結起來的,然後買一個大大的燒豬和香火鞭炮,最後掃完墓了,就開始分豬肉了。

死後爲什麼要掃墓 第5張

人活着,不管是跟自己的親人,還是跟親戚,都是要團結的,唯有大家團結一致,不爭不搶,不吵不鬧,才能和睦地相處下去,這也是祖先想要看到的其樂融融的景象。

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團結就是力量。

我們不忘先祖,不忘本,不忘好好生活。

掃墓,上一炷清香,敬一杯濁酒,願已逝的親人們一切安好,也願活着的人平安順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