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懷孕科普 >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說起順產生孩子,腦子裏浮現的第一個場景就是孕婦四仰八叉躺在產牀上的姿勢,其實生孩子可不止就這一個姿勢,在國外流行自由體位分娩,就是怎樣舒服怎樣來,除了仰臥位分娩,還以其他好幾種分娩姿勢呢,我們也來...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什麼?生孩子不都是躺着生嗎?我身邊的媽咪團都是這麼生的呀。”其實,你也可以憑着自己的感覺,採取不同的姿勢。除了“仰着叉”,還能怎麼着呢?

你沒聽過的自由體位分娩

自由體位分娩的概念,目前已經成爲國際醫學界的一個趨勢。即主張由產婦自主選擇一種最舒服且能緩解疼痛的分娩體位、一種更合乎自然分娩的體位。分娩時,不再只是躺着,而是可以自由走動,隨心所欲地選擇坐着、蹲着,甚至是站着分娩。

自由體位分娩有啥優勢

一般分娩中所採用的如灌腸、剃毛、常規補液等人爲干預措施有時是無效、甚至有害的,所以應當儘可能地減少。而自由體位分娩講究的是舒適和人性化,是爲了使產婦更順利地產下小寶寶。

自由體位分娩有利於宮縮時及宮縮間歇的重力作用,可有效輔助第二產程中的用力、屏氣,加速產程;可改善子宮與胎盤的血液循環,增加胎兒的氧氣供給。產婦能在產程中感覺舒適,便能適當緩解產痛,減少緊張、恐懼與不安的情緒。。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2張

你可以選擇的分娩體位

仰臥位(也是準媽媽最常用的方式)

適宜度:★★★★★

疲勞指數:★

優點:便於助產士觀察胎兒情況;可以幫助胎兒轉換胎位,便於分娩

缺點:壓迫所有的血管,造成胎盤血流減少而影響胎兒;外陰更容易發生撕裂,側切的機率會更高;胎兒的重力失去應有的作用,導致產程延長,繼發宮縮乏力。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3張

半坐位

適宜度:★★★★★

疲勞指數:★★

優點:對於準媽媽來說很舒服;可以很好地藉助重力的作用;便於進行胎心監控。

缺點:不利於會陰的保護,壓力作用在會陰,不能做外陰切開術。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4張

蹲位

適宜度:★★★★

疲勞指數:★★★★★

優點:提高分娩速度;可以藉助重力的作用、加速胎頭旋轉;可以自由變換重心,感覺更舒服;可以將力量集中,加速胎兒娩出。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5張

前傾跪式

適宜度:★★★★

疲勞指數:★★★★

優點:對長期臀位的胎兒順利分娩很有幫助,利於幫助胎兒轉換胎位;有助於骨盆擺動(由於胎兒生長和腹部增長引起背痛,這種背痛可通過骨盆擺動鍛鍊而緩解)。

缺點:膝蓋的壓力會很大;準媽媽可能會比較累,可放些抱枕、靠墊在膝蓋和手下面墊着,會舒服一些。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6張

側臥位

適宜度:★★★

疲勞指數:★

優點:胎兒的供氧充足;便於分娩時休息;使子宮收縮更有力、加速分娩進程;降低會陰撕裂及外陰切開術的機率,便於保護會陰的完好。

缺點:不便於醫護人員操作;準媽媽容易疲勞;有時很難聽到胎心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7張

站位

適宜度:★★

疲勞指數:★★★★★

優點:可以藉助重力的作用,使宮縮更有力、疼痛更少,並可縮短分娩時間;胎兒氧氣供給充足。

缺點:對分娩的整個進程無法很好地控制;助產士很難觀察到分娩的進展。

不是所有準媽媽都適合自由體位

分娩時選擇了合適的姿勢,的確可以減輕準媽媽的痛苦,但並不是所有的準媽媽都可以採用自由的分娩方式。就算是可以選擇自由體位的準媽媽,也需要數天、數週甚至數月前就開始進行培訓,才能更好的與醫護人員配合。

仰躺叉 順產分娩可不止這一個姿勢 第8張

這三種情形的準媽媽目前還不能自己選擇分娩姿勢:

1.頭盆關係有異常情況的;

2.有產前併發症的,如胎膜早破、胎位不正、產前感染、出血等;

3.有妊娠合併症的,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分娩姿勢與順產有必然聯繫嗎?

分娩需要一定的時間。媽媽的骨產道雖說只有10餘釐米的長度,但它不是等圓等寬的,而是一個近似漏斗狀的管道,在這個短小的管道里,三個平面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因此,寶寶要想以一種姿勢來通過是絕對不可能的,會被卡在產道的某一處。寶寶在完成轉位時,完全由媽媽的宮縮力和產道阻力所產生的合力來決定。因此,讓寶寶娩出的前進動力,並不決定於準媽媽分娩時的姿勢。

準媽媽能否順產,主要取決於分娩時的4個條件:即產力的強度、產道寬敞度、胎兒的大小和精神因素。只有這4個因素相互配合,順產纔有可能。

小編髮聲:很遺憾的告訴各位蜜友,目前國內基本統一採用仰臥式分娩,其他各種分娩體位,只在極少數的醫院中具備相應的條件。因此,咱就當漲漲“姿勢”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