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會有煩惱,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下面看看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1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我說話了呢?”現在不少家長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

大多數的孩子成長到某一個階段,會喜歡和同學在一起,而對父母的說教感到不耐煩,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同齡的孩子說的話簡單易懂,不會講些大道理;而老師、父母總是喜歡說些指責他們的話,所以無形的壓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後也就敬而遠之了!

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不是一件難事。

試着用他們能懂的簡單道理,教他們明辨是非就對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我們應該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

一般家長工作都非常忙,而查閱這方面的資料需要大量的時間,那麼,下面幾個要領也許有幫助,不妨一試!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一)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認同:

孩子回來,如果有異於平時的舉動,這時,父母可以間接方式詢問,讓孩子說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說,不妨寫便條、書信婉轉了解,避免正面衝突、動不動就責備孩子,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把情況告訴你。等了解情況後,父母再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時可以引述過去的經驗,或對他說:“我瞭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時我是這麼解決的……”這樣才能讓孩子認同你的看法、想法。

(二)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接納孩子:

孩子有時會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讓他參加某些活動,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對等的立場,爲他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以強制的手段,或斷然拒絕,毫不考慮她的感受。不要想當然地命令他怎麼做。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納他的看法和想法。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第2張

(三)讓孩子明確地知道你的想法:

看到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或聽到孩子說錯了一句話,父母通常會生氣地斥責。但是,這樣的效果反而不好,會引來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倘若你改變了口氣,對孩子說:“聽着,只要給我三分鐘就可以了。”“我只說一分鐘,好嗎?”撤除他的防衛線,然後告訴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剛剛講的那句話……你不會讓我失望,對不對?”尊重的態度、和緩的語氣、同等的地位,孩子會感覺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會下定決心改正偏差行爲。

其實,孩子不是不願意把心事告訴家長和老師,只是擔心會“惹”來責罵。因爲沒有掌握交流方法,家長和和老師往往喪失了很多與孩子們“交心”的好機會。

以上的三種方法,建議家長和老師可以試一試!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2

親子溝通中,談話還是至關重要的,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父母如何與孩子談話,他們的迴應方式,給孩子什麼樣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在早上去幼兒園的路上對你說“我不想去幼兒園。”你會做什麼樣的迴應?《PET父母效能訓練》中,將多數父母們會產生的不同迴應大致分爲12類,大家可以自己對照一下:

1、命令,指揮、控制: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2、警告、威脅:你不去幼兒園的話,媽媽就不給你買好吃的了。

3、規勸、說教:你已經長大了,應該去幼兒園了,在那裏有小朋友和老師會陪你玩,多開心呀。

4、建議、給出解決方案:你先去幾天看看,不開心媽媽就接你回來。

5、說服,邏輯辯論:媽媽小的時候也是一開始不想去,後來就漸漸喜歡上幼兒園了,你也會適應的。

6、批評、責備:不想去是不對的,彆扭扭捏捏的,男孩子要膽子大些。

7、讚揚,表示贊同:媽媽也不想你去幼兒園,那裏的確沒家裏舒服。

8、貼標籤,羞辱嘲笑:沒用的小子,連幼兒園都不敢去。

9、解釋、分析、診斷:你不想去是因爲還不適應跟爸爸媽媽分開,還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小朋友你都還不認識,你覺得害怕是不是?

10、安慰,同情,支持:媽媽知道你不想去,不用害怕,別的小朋友也不想去的

11、調查、質問:你爲什麼不想去?

12、迴避、分散注意力、轉移話題:寶貝,我來接你的時候,你要我帶棒棒糖還是蘋果?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第3張

據調查,超過90%的父母跟孩子溝通時的迴應都可以歸位這12類中,而當你這樣迴應的時候,孩子接受到的隱含信息會是什麼呢?

比如孩子說:“我不想去幼兒園。”

你以上述第5條回答:

“媽媽小的時候也是一開始不想去,後來就漸漸喜歡上幼兒園了,你也會適應的。“

孩子聽到的言外之意是:

你認爲問題在我,而不在學校

可見,上述這種出於安撫的迴應方式,也有它的弊端。這12種迴應方式很可能是“非治療性的”或是“破壞性的”。無論父母出於什麼樣的好意,它們帶來的結果可能會使孩子停止開口,感到內疚或無能,降低孩子的自尊等等,而我們的父母需要知道更有建設性的迴應方式。

怎麼聽孩子纔會說

迴應孩子的感覺或問題最有效、最有建設性的方式之一是“門把手”法。簡單的說就是邀請對方多說一些。這種迴應不包含父母的任何想法和判斷,而是邀請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斷或情緒。用類似:“我明白了。”“真的嗎?”“哦!”“給我講講吧”“你是怎麼想的?”“是這樣啊”以這樣的`迴應開頭,可以鼓勵孩子打開心扉,當你把自己的意見和情緒保留在溝通以外,把話語權留給孩子,等於對他傳遞了接納和尊重。

作爲父母,對孩子的興趣表現出熱情是開啓親子間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的最有效途徑。

作爲父母應該這麼做?

第一,保持足夠的耐心。

許多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角度看待孩子,導致對孩子提出的許多問題缺乏有效的傾聽。所以父母應該要注意保持足夠的耐心,聽孩子把他自己的故事講完,而不是急於給出建議和評價。

第二,放下自己的權威,承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自己也不懂,並邀請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雖然孩子會把父母當做自己知識的來源。特別是小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會願意從父母這裏尋找答案。但父母切忌試圖塑造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因爲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不是所有問題都知道答案。並且,從另一個角度看,承認自己的不足對父母的形象並沒有任何損害,而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孩子也會從中學會坦誠待人。

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了 第4張

第三,尊重孩子不說的權利。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交往範圍的擴大,他們的世界不再像嬰兒時期那樣只有爸爸媽媽兩個人。因此面對一些孩子不願說出的祕密,父母最好保持沉默,不再追問,尊重孩子的隱私。

第四,在傾聽的過程中,給予孩子認可。

孩子在傾訴的時候,家長除了要認真傾聽,還需要挖掘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認可和讚美,有時甚至還可示弱,讓孩子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談話的氛圍更加愉悅,這樣,孩子纔會更想要跟家長交流。

第五,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第六,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今天上課好無聊的時候,千萬不要想着去反駁說:“不無聊啊!學校怎麼怎麼有趣……”

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爲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嚥了回去。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第七,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很多時候,聊天只是一種發泄。其實不一定要別人幫我們解決問題,只是純聊天而已。讓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隻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第八,注意肢體語言。

聊天時,肢體語言也很重要。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

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着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爲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着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