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禮儀教育(精選15篇)

幼兒禮儀教育(精選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禮儀教育1

摘要:以兒歌爲載體,開展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小班孩子誦讀、表演文明禮儀的兒歌,引發幼兒良好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文明禮儀的啓蒙教育。 關鍵字:兒歌 文明禮儀 小班幼兒

幼兒禮儀教育(精選15篇)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播下一個理念,收穫一種行動;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道出了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禮儀是人類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個體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也說過:“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可見,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對人的終生髮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進行禮儀教育的方式很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種很受小班幼兒歡迎的方法——利用兒歌對小班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一、創設學兒歌的文明禮儀氛圍

著名的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認爲:“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充分挖掘幼兒學習文明禮儀的資源,從營造豐富的兒歌環境入手,讓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爲。在幼兒園走廊懸掛與禮儀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兒童畫及與之相匹配的兒歌,如“入園、離園”“謝謝、您好、“學會謙讓、學會傾聽”等,用視覺語言暗示、提示幼兒、提醒幼兒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禮儀規範,同時教師教給孩子相應的兒歌,讓幼兒在看看、念念中掌握基本文明禮儀。走進幼兒園你還會驚奇地發現,根據季節變化更換的兒歌牆飾。

春天牆壁上 “花兒好看我不摘”的畫和兒歌,時刻提醒幼兒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秋天“大家一起撿落葉”,引導孩子自覺撿拾地上的落葉,製作樹葉畫,並在活動中滲透不亂扔垃圾,做個環保小衛士的理念。小班開學初“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教育幼兒見到老師要問好,營造友好歡樂的班級氛圍。在教室裏我們創設了不同的區角,在語言角里放置《禮貌歌》《生活禮儀歌》《吃飯歌》等書本,使幼兒在看看、念念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爲,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性,潛移默化的學習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展開有趣的學兒歌活動,培養幼兒的禮儀意識

中國曆來就有樂學之說,說的是人只有感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時纔會樂意去學,主動去學。因此,在幼兒園我們注重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願意學。主要的做法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念兒歌活動。例如:在學兒歌中,我們把《我們都是好朋友》這首兒歌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在欣賞兒歌基礎上體驗兒歌中小動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從而懂得小朋友在一起時要相親相愛,有禮貌。

我們還注重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在豐富有趣的遊戲活動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爲習慣的薰陶。如:我們在幼兒喜愛的經典遊戲“丟手絹”中加入被抓到的幼兒念一首文明禮儀的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中讓過城門的人說兩句禮貌用語,這樣充分運用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邊玩邊記,樂中學,樂中記,使幼兒在充滿無窮樂趣的朗誦兒歌中,習得了基本的禮儀常識。

三、引入豐富的誦兒歌活動,增強幼兒學文明禮儀的熱情

任何一種活動形式,時間久了,孩子都會厭倦。冷漠的情緒會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引入以“誦兒歌”爲主線的各種活動,使之激活幼兒潛在的學習文明禮儀的進取心。如在班內我們利用午間活動展開“誦兒歌”“兒歌接龍”比賽,幼兒好勝心強,大都不甘落後,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師配以各種形式的獎勵,對優勝者給予賞識,對進步者給予鼓勵。有時是幾句鼓勵的話,有時是一朵小紅花、一顆小星星,這些都會使孩子們獲得一種成就感,始終保持對兒歌的興趣,將聽、念兒歌作爲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讓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同時我們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幼兒園舉行的《文明禮儀伴我行》小中班誦兒歌比賽,使幼兒進一步增強了學習文明禮儀的熱情。

四、通過兒歌表演,內化幼兒的文明禮儀品質

幼兒年齡小,易受外界刺激,喜歡模仿,可塑性強。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讓他自己想。”“只有動手做,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這些思路爲我們進一步拓展兒歌的作用,深入學習文明禮儀,內化禮儀品質,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指點了迷津。而角色表演是孩子們喜歡並易於接受的一種方式,也可以更生動形象、更直觀的讓幼兒感受文明禮儀好品質。現在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唯我獨尊,以自我爲中心,如剛來園不久幼兒就發生爲了水果的大小而起爭奪,因爲在家裏他們吃的是最好的,拿的是最大的,便認爲到了幼兒園也應該如此,根本不懂謙讓、分享,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精心挑選了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具有一定教育意義且朗朗上口的兒歌《分蘋果》。讓幼兒在學會兒歌《分蘋果》的基礎上,請他們分角色扮演老師、小朋友,在表演兒歌的過程中孩子們心情愉悅,都踊躍着參與角色,通過表演角色幼兒體會到了謙讓、分享的快樂,我們老師也避免了枯燥的說教,真是一舉兩得;又如隨着現代高科技的發展,電話已進入了平常百姓家,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但由於我們的家長缺少引導,打電話時缺少應有的禮節,導致孩子們接聽電話時不會說問候語“您好”,結束後也不會說“再見”,而兒歌《打電話》是一首非常經典,適合小班年齡的兒歌,因此我們也在幼兒學會朗誦的基礎上進行兒歌表演,引導幼兒學習使用簡單的文明禮貌用語,學會正確打電話。

另外在日常活動中,我們時時做一個有心人,將平時學到的兒歌進行收集整理,精心製作成圖文並茂的《文明禮儀兒歌》專集,並將專集投放到班內的閱讀區,發放給家長,讓孩子們在一日活動的閒暇時間、在家中的茶餘飯後成爲孩子與夥伴、家長交流的工具,大家比試着兒歌的多少,還活靈活現的利用角色表演,詮釋自己對兒歌中團結互助,關愛他人的初步理解,使幼兒園、家庭都充滿人文氣息,充分的感受到學習文明禮儀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禮儀花開香滿園,浸潤童年伴人生!我想只要我們時時刻刻從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文化的角度出發,將禮儀教育放在心上,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和行爲訓練,就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筆者相信只要我們抱着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使文明禮儀之花在幼兒園綻放得更加鮮豔奪目,使孩子們在未來社會的競爭中顯得更加自信從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幼兒禮儀教育2

摘要:中班階段是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性格特徵的最好時期,在這個階段讓幼兒學習正確的禮儀知識和進行正確的禮儀教育,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促進幼兒一生的發展,並終身受益。在中班幼兒禮儀教育中要以環境建設爲依託,營造禮儀教育的氛圍;以活動滲透爲路徑,提高禮儀教育的實效;以家園共育爲平臺,拓展禮儀教育的空間。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策略

中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年的幼兒園學習經歷,通過一年的幼兒園學習,他們已經大體學會了幼兒園的集體學習活動,在這個時期對他們進行禮儀起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個階段實施正確有效的禮儀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質,而且可以爲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以環境建設爲依託———營造禮儀教育的氛圍

衆所周知,環境對於兒童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中班幼兒禮儀教育時,首先要優化幼兒園的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這樣,才能深度推進幼兒禮儀教育。1.1整體規劃———優化園所禮儀教育“大環境”在幼兒園大門口、過道牆面、戶外活動操場等地方進行精心佈置,將各種禮儀教育融入其中,對禮儀教育的環境進行整體規劃,這樣,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午睡室、圖書閱覽區等場合張貼洗手、安靜、排隊等相關的禮儀知識,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可以每天給幼兒播放很多禮儀教育的故事,從而學習一些禮儀知識。1.2幼兒參與———佈置班級禮儀教育“小環境”班級積極創設禮儀教育氛圍,讓孩子們在溫馨、快樂的班級中成長。所以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參與到班級禮儀教育環境的佈置過程中,這樣,幼兒的主動性就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如在圖書角增添一些淺顯易懂的禮儀書供幼兒隨意翻閱,還可以讓幼兒把自己平時生活或者學習中的一些有關學習禮儀的照片在班級中進行張貼,形成一面“禮儀照片牆”,這樣,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以活動滲透爲路徑———提高禮儀教育的實效

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讓幼兒形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因此,教師要將禮儀教育融入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將禮儀教育融入到主題教育中,讓幼兒時時刻刻受到禮儀教育的薰陶,促進幼兒良好文明禮儀的形成。2.1在一日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幼兒良好禮儀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光靠教師的“說教”是達不成教育效果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進行禮儀行爲的實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善於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例如,可以每天讓一位小朋友在班級門口做“禮儀之星”,迎接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並且要求“禮儀之星”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和大家打招呼。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班裏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會做好幾次“禮儀之星”,這對於他們良好禮儀行爲的形成是十分有好處的。2.2在遊戲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將禮儀教育融入到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中,不僅大大提高了幼兒對禮儀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讓幼兒更加深刻的學習到正確的禮儀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開心地扮演角色從而促進良好的個性和品質的形成。例如,在玩“娃娃家”遊戲時。可以讓幼兒扮演主人與客人的角色,並使用禮貌用語。如,主人見到客人時要說“請進,請坐”等禮貌用語;在招待客人時要說“請喝茶、請吃水果”等禮貌用語;在送客人走的時候要說“請慢走、觀迎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這樣,幼兒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就能夠學會常用的文明禮貌用語。2.3在節日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在教學中,可以圍繞節日主題,設計集教育性、趣味性爲一體的禮儀活動,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禮儀教育的效度。例如在“三八”婦女節之際,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媽媽您辛苦了”、“我和媽媽的故事”、“媽媽的節日”等活動讓幼兒充分了解媽媽,真正從內心感受媽媽對自己的關愛。節日當天,“說一句甜甜的話,給一個大大的擁抱,送一份自制的禮物,做一件暖心的事。”孩子們用多種形式表達着對媽媽濃濃的愛。

3以家園共育爲平臺———拓展禮儀教育的空間

家是幼兒學習的第一個場所。要讓幼兒接受良好的禮儀教育,不僅需要幼兒園的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教育,甚至是家園合作教育。3.1藉助“親子活動”,拓展禮儀教育的空間由於家庭、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每個幼兒的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幼兒禮儀教育中,幼兒園如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也尤爲重要。因此,要藉助“親子活動”來拓展禮儀教育的空間。例如,我們班在上學期成立了禮儀家委會,讓家長們共同商議禮儀教育計劃,參與課程設置,並且,在每個月都組織“親子活動”,讓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禮儀,一起體會學習禮儀的快樂。筆者還幫助家長開設“親子課堂”,爲家長提供可以在家中與孩子互動的小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增進親子關係,幫助幼兒學習或鞏固禮儀知識。3.2藉助“評比活動”,拓展禮儀教育的空間因爲時代的特殊性,現代家庭都以獨生子女居多,過分溺愛、嬌慣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在家園合作中,幼兒園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家長轉變錯誤的觀念。幼兒園可以讓家長參與到一些禮儀活動中,讓家長明白該怎樣教育和引導幼兒,並且樹立起家長的權威性。例如,可以舉行“弟子規親子共讀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一同讀《弟子規》,在幼兒和家長共讀《弟子規》的過程中,藉助一張“共讀評價表”對幼兒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在這一張評價表中,設置家長對幼兒的閱讀評價項,同時設置幼兒對家長的閱讀評價項。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拓展禮儀教育的空間。

總之,良好的個人禮儀行爲並非與生俱來,它是靠後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漸形成的。因此,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家庭,都應該參與到幼兒禮儀教育中來。通過正確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從教育的深度、長度、寬度着手,拓展幼兒禮儀教育的“效度空間”,從而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參考文獻:

[1]黃鶡.德育工作從禮儀教育抓起[J].江西教育,20xx(Z3).

幼兒禮儀教育3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教學方法:情景表演法。

活動目標:

知道歸還物品時應有的禮儀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習慣。

核心要素:

他人物 要愛護 及時還 不拖延物歸還 表謝意 雙手遞 要牢記

活動準備:

書、畫筆等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你 們聽聽故事裏說了一件什麼事

(二)關鍵步驟: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講完故事後提問:故事裏都有些誰?

他們在幹什麼?

1、教師請兩個幼兒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故事中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3、分組討論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明明的做法是不對的,他不應該用扔的方式還別人東西,這樣做對借他東西的小朋友很不尊重,而且有的東西是容易摔壞的,所以明明的作法極爲不對。正確的做法是:他應該走過去,雙手託着書還給借他書的小朋友,然後還要有禮貌地向對方說“謝謝”。

活動延伸:教師請小朋友表演情景小劇《正確歸還物品》

可以請幼兒分組表演,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自編歸還物品的情景小品

家園互動:

1、請家長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即使借孩子的東西,歸還時也要說謝謝,給幼兒做榜樣

2、引導幼兒在歸還物品時使用正確的禮貌用語

幼兒禮儀教育4

子不教,父之過

《三字經》開篇就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現在的嬰幼兒各方面的發育提前,兩三歲的孩子已經分得清你我,會鸚鵡學舌,會模仿大人的行爲,懂得別人態度的好壞了。這應該是對他們進行禮貌訓練的開端。如果家長不重視,將來孩子缺少文明禮貌的好習慣,那可真是“子不教,父之過”了。

嬌嬌和媽媽去參加老同學聚會。用餐時,大人們舉杯換盞盡情地聊着,嬌嬌伸着筷子,看哪盤菜好吃就一個勁兒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有人開了個玩笑說:“這小丫頭真精啊!”媽媽聽了簡直無地自容。是呀,在家裏吃飯這不算什麼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緊着嬌嬌吃。像三鮮蝦仁這道菜,嬌嬌就專挑蝦仁吃,姥姥還幫着她挑,直到把盤子裏的蝦仁挑得一個不剩,留下一堆黃瓜片,她才住手。現在雖說到了外邊,可習慣已經成自然了,這丟臉的吃相一時那裏改得過來。

就是比喻高雅的氣質、文明的舉止,需要從小塑造,而且是一個家庭重要的責任。年輕的父母決不能忽視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妄想等他長大要參加工作時,一天早上就能洗心革面了。

傳承文明禮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教孩子學禮儀、懂禮貌,是責無旁貸的。

我們做父母的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爲文質彬彬、舉止大方高雅的人,那麼就要從兩三歲的幼兒期開始訓練。從最簡單的站立、坐姿、走路、說話教起,訂立一些規矩,告訴他什麼是好的行爲,什麼是不好的行爲,經常提醒他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用你的愛心塑造他言行舉止的每個細小方面,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使孩子慢慢地領會自己的社會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爲和道德情感。正所謂:樹要早澆,人要小教。幼小時培養的文明習慣,會讓其享用一生。

立規矩 勤訓練

教會孩子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言。父母先行示範,在家中恰當地使用,給孩子做出榜樣,然後再教孩子說。當他忘記使用這些禮貌語言時,父母輕聲提醒,反覆糾正。比如孩子說:“我要吃餅乾,快給我拿。”你輕輕擺擺手,告訴他:“你忘記該怎麼說了嗎?”孩子改口:“媽媽,給我一塊餅乾。”“很好,還差一個字。”你提醒着。“媽媽,請給我一塊餅乾。”“真棒。”你把餅乾遞給他說:“還有一句……”孩子馬上反應過來:“謝謝媽媽。”這種語言的訓練過程像是在遊戲,孩子會很樂意接受,反反覆覆的磨合之後,文明禮貌的語言習慣就會養成。

教孩子尊重長輩,見面主動問好。

教孩子與鄰里和睦相處。

教孩子文明用餐。

教孩子與小夥伴友好相處。告訴孩子和小夥伴玩耍時,要互相謙讓,不要搶人家的玩具,不要耍霸道脾氣,更不能打人罵人。如果孩子搶了小夥伴的玩具,要及時制止,告訴他“這是不好的行爲。”“你搶了小朋友的玩具,他會不高興,會難過的。”提醒他把玩具還給小朋友,向人家承認錯誤,說對不起。

在孩子的道德情感還沒有發育完善之前,用講故事、打比方的方式,以他能聽懂、可以理解的語言講述文明禮貌的作用。例如:小熊請客,怎樣招待小狗、小兔、小公雞,都用了那些禮貌用語,等等。用這些故事說明好孩子應該有哪些好行爲。喚起他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的幸福感,循序漸進地形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舊規新釋

坐有坐相。坐在椅子上,上身要坐直,不左右搖晃,不蹺椅子腿。

站有站姿。站如松樹,不斜*着牆,不能身子八道彎,不能搖門框。

吃有吃樣。細嚼慢嚥,不狼吞虎嚥,不挑食,不用筷子在盤子裏亂扒拉。

說話清晰,吐字清楚。回答提問聲音洪亮,公衆場合細語輕聲不影響他人。

幼兒禮儀教育5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早期教育不僅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潛能,而且要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成爲聰明文雅、內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孩子。不少家長也關注孩子的禮儀培養,不少幼兒園也在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研究,不少幼兒禮儀書籍也應運而生,火熱上市。

研究表明:3—6歲不僅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他們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國是個禮儀之邦的國家,講究個人的言談舉止,注重禮尚往來,不少家庭與幼兒園都非常重視幼兒的禮儀教育。那麼,幼兒禮儀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內容呢?

一、個人禮儀

幼兒個人禮儀一般來說包括儀表儀容、形體姿態等內容,儀表儀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臉、刷牙、漱口、咳嗽、打噴嚏、摳鼻孔)、穿衣着裝(包括穿衣、帶帽、穿褲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裝飾美化)等方面,形體姿態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細節規範。

二、親子禮儀

幼兒親子禮儀主要是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家庭成員(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與兄弟姐妹)相處時應該注意的禮儀規範,包括請求、應答、敲門、就餐、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感恩長輩、體貼關愛、招呼告別等內容。

三、師幼禮儀

幼兒師幼禮儀主要是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與幼兒教師交往時應該注意的禮儀規範,包括入園問好、認真聽講、舉手發言、聽從教導、請求幫助、感恩老師、離園告別等內容。

幼兒家長知道了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就可以開展針對性的教育,遇物則誨,相機而教,就一定能夠培養出知書達禮、溫文爾雅、人見人愛的幼兒!

東東今年3歲多了,行爲習慣很不好,比如:經常打小朋友、不講究公共衛生、不注意交通安全、不會接待客人、喜歡打攪鄰居等等,總之,東東在大傢伙眼裏就是一個不講究文明禮儀的淘氣鬼、討厭鬼。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知老”,看到東東行爲不端,爸爸媽媽也很焦急,但是不知道幼兒禮儀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基本的內容。

進入21世紀,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早期教育不僅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潛能,而且要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成爲聰明文雅、內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孩子。不少家長也關注孩子的禮儀培養,不少幼兒園也在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研究,不少幼兒禮儀書籍也應運而生,火熱上市。

研究表明:3—6歲不僅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他們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國是個禮儀之邦的國家,講究個人的言談舉止,注重禮尚往來,不少家庭與幼兒園都非常重視幼兒的禮儀教育。那麼,幼兒禮儀教育除了包括幼兒個人禮儀、幼兒親子禮儀、幼兒師幼禮儀之外還包括哪些基本內容呢?

四、同伴禮儀

幼兒同伴禮儀主要是幼兒在與小夥伴交往時應該注意的禮儀規範,包括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遵守秩序、寬容待人、感謝幫助、真誠道歉、和睦相處等方面的內容。

五、社交禮儀

幼兒社交禮儀主要是幼兒在與他人(含親朋好友與陌生人)交往時應該注意的禮儀規範,包括在家待客、出門做客、探望病人、接收禮物、接聽電話、談話聊天、感謝道別等方面的內容。

六、公共禮儀

幼兒公共禮儀主要是幼兒在公共場所應該注意的禮儀規範,包括奏國歌升降旗行注目禮、乘坐公共汽車(買票、前門上車、後門下車、讓座、講衛生、安全)、過馬路時的交通安全、商場購物注意事項、圖書館閱讀紀律、公園遊玩注意事項、動物園安全注意事項、電影院衛生安靜安全注意事項、小區衛生安靜安全注意事項、過往地下通道衛生安靜安全注意事項等內容。

幼兒家長知道了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就可以開展針對性的教育,遇物則誨,相機而教,就一定能夠培養出知書達禮、溫文爾雅、人見人愛的幼兒!幼兒禮儀教育

幼兒禮儀教育6

摘要:關於禮儀教育的問題,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幼兒禮儀教育中出現了很多閃光點,但依舊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問題。接着,本文從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分析了幼兒禮儀缺失的原因。最後,提出了從營造適宜禮儀學習的良好氛圍、樹立禮儀學習的榜樣,以及在一日活動中完善禮儀教育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社會;禮儀教育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開展現狀

經過工作近五年來基於自己所在園所及外出學習、參觀中的觀察以及一些簡單調查,並對部分家長做了訪談,發現幼兒禮儀教育開展的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

(一)幼兒園的禮儀教育開展現狀。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而同伴之間的頻繁相處,讓一些優點或是問題較集中地展現出來。有些園所的禮儀教育開展得較好,一日生活開展得井然有序,師幼之間以禮相待,和諧共處。還有另一些園所,教師當着全班幼兒的面斥罵一名幼兒,其他幼兒也跟着起鬨,師幼互動時把握不好分寸,將禮儀掩藏在不和諧的師幼關係之下。

(二)家庭的禮儀教育開展現狀。家庭氛圍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十分重大,在幼兒一生的發展中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比在幼兒園或是社會交往中更爲隨意,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更加突出。有些幼兒享受着全家人的寵愛甚至是溺愛,缺乏應有的禮儀常識,不關心家人,不尊重客人,以自我爲中心。

(三)社會的禮儀教育開展現狀。在社會交往中,一些幼兒落落大方,樂意與人交往,能主動和他人問好,能互相幫助、合作和分享。而也有一些幼兒,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了不講文明禮貌、任性、自私等有待改善的地方。這些並不能完全地塑造一個幼兒完整的形象,但是能從側面反映一些幼兒的整體素質。

二、幼兒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容易受到暗示,他們擅於模仿,但同時,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還未發展到能夠完全區分正確與錯誤的程度,如果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在無意中養成一些不良習慣。(一)幼兒園教育方面的原因。部分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只是懸在空中,沒有“落到地上”,孩子們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常常會有成年人看起來匪夷所思的舉動。一些教師沒有把禮儀教育的根基打實,往往只是在幼兒犯錯以後,簡單粗暴地禁止,卻吝嗇於向幼兒展示正確的做法,鮮少從正面引導幼兒,反而容易讓幼兒不知所措。當然,禮儀教育的成果無法通過具體的測評來顯現,也是阻礙禮儀教育推廣的絆腳石。(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現在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人過於疼愛,捨不得過多教育,只要哭鬧,很多家長都會妥協,長此以往,一些家長在幼兒心中沒有了權威,孩子只要撒嬌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遇到幼兒做得不當的地方,一些極端的家長只是責罵了事,無法讓幼兒從心理上認同,自然禮儀方面的改善也無從說起。一些幼兒是由祖父母看護的,他們往往比父母更寵愛幼兒,甚至聽不得幼兒的父母對他的教育。這些也讓家庭的禮儀教育舉步維艱。(三)社會教育方面的原因。隨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大環境造成人生更注重物質利益,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教育。公共場合中,一些家長在幼兒面前表現出來的,恰恰是負面而極端的。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沒有人以正面、積極的力量引導幼兒,幼兒本該純潔、善良的心靈,也會遭受污染,學不會謙讓、尊重、與人爲善等基本的交往禮儀。

三、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建議

幼兒禮儀教育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更有效地開展禮儀教育呢?

(一)營造幼兒學習禮儀的良好氛圍。良好的環境能在不知不覺中,給予幼兒最大的感染,也不會被幼兒選擇性地忽略。一些簡單生動的標識往往能在這個時候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嘗試讓幼兒參與班級環境的佈置,讓幼兒從主人翁的角度,高度認同自己選出來的標識,張貼的禮儀圖片,或是開闢出的相關遊戲區角。讓幼兒感受禮儀,並在長期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禮儀,踐行禮儀。

(二)爲幼兒樹立良好的禮儀榜樣。家長給予幼兒應有的尊重,但不能完全把幼兒當成大人。當幼兒做出不合禮儀的舉動,應及時糾正,通過溝通,引導幼兒換種方式解決問題。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經過長期耳濡目染,更能體會與理解禮儀。作爲幼兒重要的模仿對象,教師首先要自己講禮儀,作表率。及時對幼兒的行爲作出評價,好的地方加以表揚,使幼兒充滿信心,繼續保持。而一些不良的習慣,教師也應及時發現,及早糾正,也讓其他幼兒有了好的榜樣進行模仿,促進共同成長。這是幼兒禮儀教育能夠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將禮儀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遊戲是幼兒在園時的主要活動,佔據了幼兒大量時間,利用遊戲這種幼兒喜歡的形式,能作爲禮儀教育的有效載體,更好地被幼兒接受,並逐漸養成在各個環節講禮儀,將禮儀落到實處,在細節中體現出來。多爲幼兒創造實踐活動,如在娃娃家中,可以讓幼兒來接待客人,還可以設置情景讓幼兒進行表演,讓幼兒體會,揣摩不同情境下,做什麼、怎麼做纔是更合適的。在課程的設置上,也能利用禮儀這個切入點,設計出一些適宜幼兒體驗的主題活動,使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從各個角度理解禮儀,並學以致用,進行經驗的積累與遷移。

(四)幼兒園教育與家庭及社會教育相配合。幼兒園、家庭及社會應當“三位一體”,共同承擔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責任。教師與家長應加強溝通,互相交流,同步協作,在幼兒文明禮貌和行爲規範等方面保持一樣的教育態度及教育理念,能及時瞭解幼兒的禮儀習得情況,不斷調整教育方法,使幼兒禮儀習得達到較好的效果。家園共同努力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也是爲了幼兒能以一種更有涵養、有道德的姿態踏入社會。加強幼兒禮儀的教育,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兒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如果在這段時間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有了良好的禮儀,並內化爲自己的道德準則,就能讓幼兒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好地辨別是非,擁有作爲社會人所必須具備的行爲規範。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堅持下去,相信必定會有顯著的成效。

幼兒禮儀教育7

什麼是幼兒禮儀

幼兒禮儀指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爲規範。幫助幼兒瞭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他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

“禮儀不用花錢購買,卻能透露一個人的身份。”禮儀是什麼?有人把禮儀理解爲繁文縟節,覺得那都是虛僞的客套,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也有的人認爲學習禮儀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禮儀,幼小的孩子又不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學習那些繁瑣的禮儀很不現實。其實,這也是對幼兒禮儀的誤解。幼兒禮儀指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爲規範。長期以來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在幼兒期進行禮儀啓蒙教育是切實可行的,對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都有積極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禮儀啓蒙教育應考慮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起點要低,訓練要實,方法要靈活多樣;應充分發掘潛在的教育因素,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禮儀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影響,因爲幼兒禮儀行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項長期的反覆性的工作,讓孩子長期生活在講究文明禮儀的環境中,使禮儀教育得以延續和進一步加強。幼兒時期正是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的最佳時機,所以應該重視對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

幼兒禮儀的分類

概括而言,幼兒禮儀分爲生活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學習禮儀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禮儀又分爲用餐禮儀、儀容儀表、交往禮儀三個方面。用餐禮儀主要要求幼兒學會正確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的乾淨與整潔;初步學會與人共餐時的禮節,不搶食、不在喝湯時發出聲音等。儀容儀表要求幼兒能養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學會保持正確的坐、站、走姿勢。交往禮儀是指在與人交往中,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初步學會做客的禮節;懂得尊重父母、長輩,會根據他人的年齡情況與他們打招呼。

公共場所禮儀涵蓋面較廣,對幼兒而言,要做到初步瞭解就算達到要求了,進一步的要求爲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能做到謙讓,會尊重和原諒別人。

學習禮儀是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並遵守的,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做到發言舉手、會認真聽完別人的話,與別人一起活動(超過3個人)需要服從活動的規則,不能擅自改變規則或任性;在活動室內做到三輕:走路、說話、搬桌椅要輕輕地進行,儘量避免製造噪音;學會和他人在意見分歧時商量解決,能尊重別人的意見;觀看的演出時,保持安靜、不吃零食、不亂扔東西,演出結束後,懂得鼓掌表示感謝。

幼兒禮儀的培養

讓孩子對禮儀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後,還要注意講究幼兒禮儀教育的科學原則。充分發掘潛在的教育因素,幼兒禮儀教育不僅要重視影響幼兒禮儀行爲的一些顯性的教育因素,更要發掘潛在的教育資源,如父母、同伴等的爲人處世、行爲方式、儀表、語言等的表率作用。

把禮儀培養與遊戲相結合可以提高禮儀教育的效果。幼兒的思維是形象直觀的,通過多種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幼兒對禮儀認知的情感認同,利用遊戲、情景練習等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達到習慣養成的目標。因爲禮儀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從生疏到熟練,再由熟練到運用自如的過程,所以,要爲幼兒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讓禮儀與幼兒的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及時抓住機會,適時地啓發、誘導,培養幼兒的禮儀行爲。通過反覆地演練,讓幼兒獲得情感的體驗,促進價值內化,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提高幼兒的禮儀水平。

常見的幼兒禮儀問題及解決方法

孩子見人不懂問候

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有心理準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着說話,突然間,發現孩子還沒和對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結果愈催愈糟。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孩子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後,則要極力讚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

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

要處理這個問題,事先預防是關鍵。外出前先告訴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麼,讓他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出門前,也要先跟孩子說好規則,確定他已經聽明白,並問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邊,這些規則一定會被打破,但家長要耐心地提醒與糾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時,家長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例如,孩子在超市奔跑吵鬧,屢勸無效時,可問他:“你是要安靜下來,還是要離開?”如果孩子不聽勸說,就冷靜地帶他回家,千萬不要捨不得選好的物品。讓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場所表現得宜,否則不能再出門。下次出門前,可再和孩子談一次,是否瞭解這些規則,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孩子託給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輪流外出購物,這樣也能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還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別在吃飯前或午睡時間帶孩子出門,因爲那會讓他們更興奮,難以控制,孩子吃飽睡足了,大人也比較輕鬆。

如何帶孩子去餐廳

帶孩子出去吃飯或聚餐,也得做“預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孩子說明狀況,像是到餐廳不能大聲喧譁等。

就餐前,可先爲孩子準備小點心,或帶他們四處走走,縮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時間,看看餐廳周圍的擺設或環境,讓孩子有點樂趣。用餐時,別一口氣就把孩子餵飽,而是和大人進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則孩子一飽就精力充沛,很難再坐得住。

在這過程中,還可從孩子的“百寶袋”裏掏出好玩的東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繪本童書,讓孩子一頁一頁地翻。繪本比其他玩具更適合帶到餐廳,因爲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裏的相本,孩子喜歡看自己的照片,還可以問他:“這是在哪裏拍的?”“那天做了什麼事?”讓孩子沉浸在愉快的回憶情緒中。

大人講話,孩子插嘴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要先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爲。”但也要謹守原則,千萬別在孩子插嘴時迴應他的要求,否則他會不斷重覆這可得逞的行爲,儘管你已說了上百遍:“這是不禮貌的。”但在談話告一段落後,要主動問孩子:“你想做什麼,我現在可以來幫你。”讓孩子明白,這時候才能聽他說話,滿足他的需要。

結語:從小教孩子禮儀,孩子就能在人際交往中從從容容,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免去很多壓力。通過禮儀教育父母可以教會文靜內向的孩子不再怯生生,從而更自然地把目光放在他思考的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上來,透過合宜的禮儀,可以讓別人瞭解到他心底未表達的那份關切。對個性自由隨意的孩子也是如此,你可以透過禮儀讓他感受到別人的需要,適當約束自己,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禮儀讓每個人豐盛,也表明了每個人生命的高貴。

幼兒禮儀教育8

一、活動背景及目標:

文明禮貌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爲規範與準則,良好的文明禮貌是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在這春意盎然的三月,我園以3月5日學雷鋒日、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爲契機,將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將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水平,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行爲,改善禮儀風貌;讓幼兒瞭解母親爲自己成長所付出的艱辛,懂得如何去感恩媽媽,如何去關愛母親,關愛他人,幫助他人,懂得助人爲樂的道理;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關注他人的情緒,用微笑感染他人。

二、各年級具體活動方案:

中班年級:

1、2月28日——3月4日:各班通過講故事、看圖書等活動,瞭解雷鋒叔叔的事蹟,體會助人爲樂的精神。

2、3月5日——3月11日:

(1)結合“三八婦女節“活動開展“四個一“活動即爲獻給媽媽一首詩歌“遊子吟”;爲媽媽或奶奶畫一幅畫;並說一句祝福的話;回家爲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要求幼兒回家能做一個聽話、有禮貌的好孩子。

(2)結合“植樹節”,開展家庭親子種植活動:在植樹節到來前夕,在家帶領寶寶一起進行種植活動,並用相片的形式拍攝種植的過程,鼓勵寶寶每天給家裏的植物澆水、施肥。

3、3月14日——3月18日以“我的家”爲中心,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體驗與家人共處的快樂。懂得尊敬,關心父母,願意爲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3月21日——3月25日開展了“我來做家務”活動,幼兒通過幫助奶奶,外婆做家務,等實際行動體會長輩的辛苦,尊重長輩,每天使用禮貌用語問候長輩,並每天爲長輩做一件小事,學會關愛長輩。

6、3月28日——3月31日“請你來我家”學習一些簡單的主客禮儀,並用適當的語言向客人介紹家人、家裏的環境。學習有禮貌地拜訪,有禮貌地招待客人。並與同伴分享去拜訪別人時好玩的事。

備註:

此上活動可以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行教育,如晨間談話、區角遊戲等。

小班年級:

3月5日——3月11日:

(1)3月8日結合“三八婦女節“活動開展“我的好媽媽“活動,爲媽媽唱一首歌“我的好媽媽”,爲媽媽製作一份小禮物。

(2)結合“植樹節”,開民我爲樹木澆澆水活動:爲把植樹活動切實的落實在孩子們的身上,舉行“我爲樹木澆澆水”活動,在園內通過孩子們親手爲樹木澆澆水,並與小樹合影,加深了孩子們對“植樹節”的瞭解、熟知。

3、3月14——3月18日以“家裏的電話”爲中心,會使用禮貌用語(您好、謝謝、再見),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氣氛。促進幼兒與人溝通能力的發展。

4、3月21日——3月25日以““特別的電話號碼””中心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家人、同伴的愛。

備註:

此上活動可以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行教育,如晨間談話、區角遊戲等。

託班年級:

3月5日——3月11日:

(1)3月8日結合“三八婦女節“活動開展“我的好媽媽“活動,爲媽媽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學說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2)結合“植樹節”,開民我爲樹木澆澆水活動:爲把植樹活動切實的落實在孩子們的身上,舉行“我爲樹木澆澆水”活動,在園內通過孩子們親手爲樹木澆澆水,並與小樹合影,加深了孩子們對“植樹節”的瞭解、熟知。

3月14日——3月18日開展“我愛我的幼兒園”活動,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每天使用禮貌用語問候老師,學會關愛老師。

三、園部活動

各年級推薦,評出各班的“文明小天使”,頒發獎狀和小禮物。

四、家園共育事項:

1、送孩子來園時,記得和孩子說“再見”;放學回家時拉着孩子的手,記得跟老師、阿姨、門衛爺爺說“再見”。

2、爲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文明、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抽菸、不亂扔菸蒂等。

3、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禮儀溝通心靈,讓文明成爲習慣,拉起小手,築起大愛,讓文明之花在家園盛開。

幼兒禮儀教育9

經過日常觀察 ,孩子們的各種習慣令我很頭痛,幼兒教育禮儀心得體會。做什麼事情不知道排隊,吃飯就像“大鬧天宮”飯菜滿桌“飛 舞”,吃完飯不知道送碗,飯後還亂跑亂叫,上課吃零食的吃零食,玩手絹的玩手絹可以說沒有幾個小朋友聽老師上課。後來經過了解,原來這些小朋友有很多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大家都知道爺爺、奶奶大部分都比較慣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很多孩子都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上學期我們嘗試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知識發現孩子們的品行確實好了很多。本學期把《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作爲一門必修課程。因此,在開學期間我根據各階段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禮儀教育”計劃,現將對幼兒開展的禮儀教育做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滲透,豐富禮儀認知。

教育學認爲:德育與智育的融合與互動是課堂教學的規律,德育與智育血肉相連,相互促進。因此,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爲習慣的薰陶。如:在組織語言活動《誰做得對》時,我首先讓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哪個對”、“哪個錯”,然後再請幼兒說說“爲什麼”、“應該怎樣做”,通過討論、爭辯,使幼兒懂得了在公共場所應該怎樣做,豐富了幼兒對公共場所禮儀的認知。然後通過欣賞歌曲,使幼兒懂得了不小心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要說“對不起”,請求別人的原諒。可見,有計劃的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並在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可以使幼兒學到一點知識,懂得一點道理,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爲。

2、開展實踐活動,內化禮儀品質。

教育家蔡元培認爲:“道德不是熟記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心得體會《幼兒教育禮儀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抱着實驗的態度。”禮儀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如果把禮儀規範只是當作一般知識來傳授,“光說不練”,是行不通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幼兒良好禮儀行爲的培養,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轉化,然後將知、情、行合而爲一的過程,要重視爲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體會禮儀行爲的意義,內化禮儀品質,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因此,可以佈置適當的任務讓他們去做,或者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練習,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樂趣,加深印象。

(1)遊戲活動

在區域角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使用禮貌用語,並學會了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禮儀行爲。如幼兒在“泡泡超市”中,學會了招待客人的禮儀。

(2)任務活動。

事先設置好任務,讓幼兒去完成,讓幼兒的禮儀行爲得到訓練。如派幼兒去其他老師那裏拿教玩具、去傳達室向爺爺拿活動室鑰匙等多種任務活動,通過在這些活動中的反覆練習,使幼兒的禮儀行爲在真實的情景中獲得知、情、行的統一。從這次活動不難看出,要把一種禮行爲轉化爲幼兒內在的品質,光靠說教是不夠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

3、家園互動教育,養成幼兒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爲習慣。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發揮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和家庭應該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繫,一方面瞭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與表現,另一方面教師應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以便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充分發揮家教園地的作用,多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爲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使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爲習慣在家裏得以鞏固和發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幼兒禮儀教育10

 一、幼兒園禮儀

1、進餐

進餐前、洗淨手、打噴嚏、遮住口、輕輕嚼、漫漫咽、不挑食、不剩飯。

活動目標:知道進餐時的禮儀要求,並能按要求去做,培養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

家園互動:1、在家進餐時,家長應按相應的禮儀要求引導孩子進餐,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2、家長對孩子應進行隱行教育,注意自己的行爲規範,爲孩子做好榜樣。

3、吃飯時規定孩子前十分鐘要保持安靜,十分鐘以後可以小聲交談。

2、進餐(愛惜糧食),自己吃、不用喂、吃乾淨、不浪費、愛糧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動目標: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家園互動:

1、不論在家還是外出就餐,家長應注意給孩子的飯菜要適量,也可請孩子根據自己的食量盛飯,不浪費。

2、家長利用假期外出的機會,帶孩子郊遊,順便介紹農作物的生長知識,並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

3、進餐(不挑食),小朋友、在成長、若挑食、缺營養、瓜果菜、都品嚐、食五穀、身體棒。

活動目標:知道各種食物對我們的好處,激發孩子愛吃各種食物的願望。

家園互動: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身的良好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4、分享玩具

小玩具、真新奇、大家玩、纔有趣、懂謙讓、知愛惜、共分享、更知禮。

活動目標:

1、願意將自己喜愛的玩具與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輪流分享與“先賓後主”的分享規則。

3、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禮儀。

家園互動:

1、家長要有意思地進行言語、表情、動作的鼓勵,強化孩子的愉快體驗,從而激發孩子再次嘗試分享玩具的願望。

2、孩子想與他人分享玩具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大方地用語言表達。

3、規範自身行爲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4、要防止孩子在分享時產生攀比的心理。

5、注意解決分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孩子愛惜他人玩具的品質。

5、分享食物

小食品、甜又香、尊長輩、您先嚐、你也吃、我也嘗、好朋友、共分享。

活動目標:

1、願意將自己喜歡的食物與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平等分享的規則。

3、培養孩子良好的禮儀行爲和習慣。

家園互動:

1、舉辦“家庭分享會”,讓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2、每次分享食物時,家長都要對孩子的分享行爲進行激發孩子再次嘗試分享食物的願望。

 二、公共場所禮儀

1、安全常識(出遊安全)

遊玩時、應注意、跟爸媽、不遠離、陌生地、不亂去、爲安全、要牢記。

活動目標:

1、知道和父母出遊時的安全要求。

2、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家園互動:

1、家長帶孩子出遊前,給孩子提出具體要求。

2、出遊時,引導孩子要注意安全,不獨自去危險的地方。

2、安全常識(走失)。

人走失、原地站、耐心等、父母返、電話清、地址詳、請警察、來幫忙。

活動目標:

1、知道如果自己走失,可以找警察幫忙,並告知電話號碼。

2、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家園互動:

1、家長平時要隨機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2、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記住自己家的電話地址。

 三、基本禮儀

1、遞接物品(普通物品)

遞物時、雙手呈、接平穩、手再鬆、接人物、雙手迎、表感謝、把禮行。

活動目標:

1、知道遞接物品要用雙手並眼睛看着對方。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禮儀。

家園互動:

知道遞接物品用雙手呈迎,主要是從尊重他人的角度考慮,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不要僅僅爲了用雙手而雙手,要讓孩子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提醒孩子在進行遞接物品時要眼睛平時對方。

2、遞接物品(危險物品)

遞剪刀、有方法、剪刀把、對方拿、水果刀、託刀身、握住柄、遞他人。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拿取和傳遞危險物品的方法。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禮儀習慣,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安全的方法。

家園互動:

在家長和孩子練習是選擇尖端較鈍的安全剪刀。

幼兒禮儀教育11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

(一)交往禮儀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古中國人就注重人文倫理的培養,並制定了嚴格的道德規範,要求所有人遵從。當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因此,對幼兒進行道德規範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必須。教師和家長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幫助幼兒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蠻橫脾氣,引導他們學習禮貌規範,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與人的交往中,謙恭有禮、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兒應禮貌問好,主動讓座;在幼兒園,有同伴過生日,幼兒應表示祝賀,並送給同伴一件溫馨的小禮物,等等。

(二)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主要包括服飾儀表禮儀、語言談吐禮儀、行爲舉止禮儀。服飾儀表禮儀要求幼兒衣服要整潔平整,不穿奇裝異服,頭髮、臉、手要乾淨,不要給人髒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覺。語言談吐禮儀要求幼兒說話要態度誠懇,不造作不浮誇;見到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並注意措辭,多用敬語、禮貌用語。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人的語言談吐對社會交往的重要性。行爲舉止禮儀要求幼兒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一會兒碰碰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一會兒摳鼻子,一會兒掏耳朵;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玩耍、追逐打鬧,在公交車上要主動爲老人、孕婦讓座等。

(三)學習禮儀

學習禮儀主要包括課堂禮儀和講座演出禮儀等。課堂禮儀要求幼兒在課堂上遵守課堂紀律,維護課堂秩序,遵從教師的課堂教學安排,與同伴協同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講座演出禮儀要求幼兒在聽講座、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竊竊私語,不亂扔垃圾,要精神飽滿,積極與場上演講者、演員交流互動,要尊重他人的勞動,適時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等。

二、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禮儀教育

幼兒每天活動最多的地方是家和幼兒園,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教師和家長應從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入手,引導幼兒認識到哪些是規範的行爲,哪些是不規範的行爲,對他們規範的行爲加以鼓勵、強化,而對於不規範的行爲,幫助他們摒棄、改正。幼兒在幼兒園要進行學習、進餐、睡覺、遊戲等一系列活動。對此,幼兒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提出相應的規範要求,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在幼兒進餐時,要依次入座,不大聲喧譁,吃東西要細嚼慢嚥,不能挑食、偏食,桌面要保持整潔,吃完後要擦嘴、漱口,並自覺收拾餐具等。

(二)在遊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指出:“兒童生來都是好玩的,是以遊戲爲生命的。”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在遊戲中往往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幼兒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融入禮儀規範的遊戲,讓幼兒參與進來,使他們在遊戲中受到教育和啓發。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照鏡子”的遊戲讓幼兒玩:A洗手,B也洗手;A玩玩具,B也玩同樣的玩具。A對B說:“你爲什麼學我?”B對A說:“你爲什麼學我?”A惱怒,B也惱怒。此時教師出場,對A和B進行調解。教師對A說:“你試着對B微笑看看。”A對B微笑,B對A也微笑。A裝出哭的樣子,B也裝出哭的樣子……通過這個遊戲,幼兒可以初步理解到: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我對別人不好,別人就會對我不好。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謙讓,有禮貌,這樣對方纔會對他們做出謙讓、有禮貌的反饋。

(三)在集體活動中開展禮儀教育

在集體活動中,幼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自覺地掌握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每天下午組織開展“國學堂”活動,組織幼兒誦讀《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並結合相關的視頻節目,教育幼兒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如何讀書、學習、爲人處世等。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爭做文明禮儀使者”活動,在教授幼兒文明禮貌用語,培養幼兒文明禮貌舉止的基礎上,在整個幼兒園中開展競賽,評選文明禮儀使者。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幼兒講禮貌話、做文明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在不斷的強化中,達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目的。

(四)在特殊節日裏進行禮儀教育活動

幼兒喜歡過節,而近些年中國興起了父親節、母親節。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兩個氣氛濃郁的節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向幼兒講述爸爸媽媽生育、撫養他們的辛苦,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並引導幼兒要懂得感恩,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動手爲父母製造一張新奇的賀卡、畫一幅漂亮的畫作爲節日的禮物,並寫下對父母愛的話語。在教師節,家長要提醒幼兒爲教師準備節日禮物,並說出自己對教師節日的祝福。送給教師的節日禮物,不要“高大上”,不要“貴奢華”,要的是幼兒自己的小創意,可以是一件精緻的小手工,也可以是一盆充滿生機的小綠植等等。這不僅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使幼兒懂得了爲人處世的禮儀規範。

幼兒禮儀教育12

爲了改善大班幼兒進餐中存在的挑食、偏食,進餐時大聲說話,進餐時間長,進餐中衛生習慣差等不文明的現狀,解決進餐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對幼兒文明進餐行爲的教育質量。“健康“在《綱要》中目標第一項就是指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健康已經不僅僅是指身體強壯了,他還包括心理健康,他涉及了認知、情緒、情感、個性、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因此,在本學期我在午餐的進餐環境及細節上進行整改,採取了一些措施,初有成效。

一、創設一個寬鬆的進餐環境,有助於促進食慾。

在班級餐廳中運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牆面佈置了“進餐禮儀歌”進行暗示,起到提醒、指導幼兒的效果,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得到滿足。讓幼兒懂得進餐時的禮儀,並讓幼兒學讀,牢記在心,同時在進餐時做到。

二、幫助孩子拓展知識經驗。

向孩子介紹食譜,讓孩子認識飯菜的名稱、味道、顏色,知道這些食物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的好處,瞭解吃飯的禮儀,幼兒中蘊藏着豐富的教育資源,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經驗還可以延伸出許多新得主題,通過餐前引導教育,幫助幼兒鞏固用餐習慣或瞭解即將食用的食物,使幼兒在進餐前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在對以前不熟悉或不太愛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瞭解後,心裏不再恐懼,能嘗試着接受各種食物。例如:有些幼兒不愛吃胡蘿蔔的人數較多,因此在吃胡蘿蔔前,以故事、兒歌等的形式幫助幼兒認識蘿蔔,孩子們都喜愛小動物,我說:我們一起來做小白兔,嚐嚐胡蘿蔔時,大多數孩子都願意嘗試着把以前不愛吃的胡蘿蔔吃掉。

三、爲孩子創設一個自我服務的機會。

大班的孩子生活經驗已經相對與中小班孩子比較強了,他們願意獨立的來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常常聽見一些孩子說:“我自己來。”因此我在此時就要給予一定的支持,讓孩子來自己爲自己服務比如餐後收拾餐具,以值日生的形式輪流擦桌子、收渣盤等,從而使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賴成人的好習慣。提高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我還注重爲幼兒提供可參與的環境。在孩子們吃帶刺、骨、殼的食物時給每張桌子提供一條擦手小毛巾,讓幼兒感受清潔帶給我們的舒適感。經過了一段時間後,將髒手擦在身上的情況減少了,孩子們開始愛乾淨了。我班通過創設午餐管理員的活動,一方面使幼兒管理能力得到鍛鍊,另一方面,通過嘗試理解他人,孩子學會了要尊重他人的勞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與實踐,我們發現幼兒在進餐習慣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以前挑食嚴重的幼兒,能自覺嘗試着吃一些以前不願意吃的食物了。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務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打翻碗,掉落筷的現象也減少了,真正從老師要我吃轉變爲我要吃。有的孩子從不會用大牙咀嚼食物到能在規定時間內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多數孩子的進餐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習慣的養成都有利於孩子的終身發展。

幼兒禮儀教育13

新的學期開始了,在本學期裏,爲了將幼兒園的禮儀教學工作更加完善,本學期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常規工作

(一)、按時爲教師發放禮儀月計劃、周計劃及教案;

(二)、及時更換小、中、大班的禮儀家園聯繫欄內容

(三)、繼續以發放宣傳單或調查問卷的形式,保持家園聯繫;

(四)、堅持每週一的幼兒升旗儀式;在培養大班幼兒練習升旗儀式的同時,選擇少部分中班幼兒觀看並進行有目的的培養。

二、禮儀工作的培養與訓練

(一)、幼兒常規培養

● 堅持早入園禮儀小明星接待工作;統計幼兒及家長主動問好的百分率,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問好禮儀的教育,並以此來帶動家長。

● 複習上學習已經形成的如廁、洗手、喝水、小椅子、排隊、穿脫衣服、穿脫鞋、有序取碗等常規禮儀的鞏固,

● 培養幼兒新增禮儀禮儀常規項目;

(二)、教師禮儀常規培養

● 教師儀容儀表;堅持上班園服制、不化濃妝、不披髮、不美甲、不穿高跟鞋等制度。 ● 教師禮儀知識培訓與學習;繼續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培訓教師禮儀知識,使教師通過系統的學習,瞭解並掌握相關的禮儀常識,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 堅持班級禮儀明星的評比工作,並給與幼兒小獎勵。

 三、活動的開展

(一)、開展一至兩個幼兒活動,充分的開闊孩子們的視野,增長見識;

(二)、開展教師的“大家評我課”活動;即爲每位教師錄製一節多媒體或是四段式教學課程,並在業務學習時間播放,讓上課教師自己及其他教師對其課上的優缺點進行總結,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及整體上課水平並及時對禮儀教案中的不足進行改進;

幼兒禮儀教育14

古人說得好:“不學禮,無以立”,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中國作爲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而幼兒期不僅是智力早期開發的重要階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禮貌、行爲習慣的關鍵時期。亞里士多德說過“幼年時形成的習慣可以改變一生”。抓好幼兒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實現偉大中國夢,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作爲幼兒教師,塑造講文明、重禮儀的新一代,我們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爲此,圍繞我園已申報重點課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探究》,我們幼小銜接二班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幼兒學習、理解文明禮儀的內涵,讓幼兒在禮貌交往的親身體驗中感受使用文明禮儀帶來的樂趣。鼓勵幼兒正確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爲幼兒交往能力奠定基礎。

一、爲幼兒創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孟子的父親死的早,孟母爲了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啓示充分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新《綱要》也明確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語言說教。”爲此我在創造禮儀教育環境上下工夫。教室外面還專門創設了一塊有關禮儀方面的牆飾,張貼了許多文明禮貌用語的卡片,如“請”、“你好”、“早上好”、“再見”、“對不起”、“沒關係”、“謝謝你”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給孩子看,孩子們可喜歡了,一下課就圍在牆飾跟前,不停的用手指,用嘴念,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們學會了禮貌用語。在教室門後佈置了《給孩子的話》“早上見到老師問好”、“離園時對老師說再見”、“安靜看書,不大聲說話,不影響他人”、“飯前便後要洗手”等也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的。通過這些無時不在的環境薰陶,自發、廣泛的影響着孩子的思想,制約着孩子的行爲,營造了良好的文明禮貌教育氛圍。

二、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

人們常說“光說不用,紙上談兵。”幼兒美好心靈和優良品質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見效的。必須把禮儀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爲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情境,同時對每個環節的行爲提出具體要求。如入園:要求幼兒進園主動與老師問好,與父母說再見等。對於害羞的小朋友,我會主動迎上前向他(她)問好,再要求他(她)再向我好,然後還要求他(她)與父母說再見。進餐:要求保持桌面乾淨,愛惜糧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飯後漱口和擦嘴的好習慣。在吃之前我會要求孩子比賽,吃完飯後誰的桌面最乾淨。洗手:要求排隊,不玩水。入廁:要求幼兒互相禮讓,便後洗手,做到節約用水,喝水:要求按照需要接一定量的水,不浪費。午睡:要求幼兒安靜入睡,不打擾其他小朋友,自己穿脫衣褲將鞋子、衣服擺放整齊,起牀時自覺整理牀鋪。午點:小朋友一起喝牛奶、吃點心時,要求說“大家請”纔開始吃。戶外活動:要求安靜的上下樓梯並靠右邊;區域活動:要求幼兒講話文明,不爭搶玩具,懂得謙讓,並樂意與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關係。就是這樣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去教育孩子做一個文明禮貌的人。

三、通過主題活動促進幼兒文明禮儀養成

除了在一日活動中注重日常禮儀的教育滲透外,還要通過開展各項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所以我在制定禮儀教育目標、內容時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個人生活、同伴交往、社會公德、節慶活動、敬老禮儀、傳統禮儀六個脈絡展開,與主題活動和幼兒一日活動緊密結合。

現在孩子們大多是獨生子女,不懂感恩,於是我設計了“我愛你”這個語言活動。活動後的效果也非常好。性格內向,從不善於表達的黃興雅小朋友回家後對媽媽說:“我愛你,媽媽!你辛苦了!天天除了上班還要給我洗衣做飯。!”後來她媽媽跟我談起時因爲感動眼睛有些溼潤。孩子從小就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她的一生將是多麼重要啊,因爲她已學會了愛!後來又學習了兒歌《我幫媽媽洗衣服》,歌曲《不在麻煩好媽媽》,社會活動《我的好媽媽》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進行角色表演,使孩子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交往活動中學會了文明語言及禮貌動作。

在生活中幼兒難免發生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碰翻了別人的東西,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等,大多數孩子都不會主動向別人表示歉意,而另外的孩子也不會理解和寬容,他們喜歡用身體行動來處理問題,於是我設計了“禮貌歌”這個音樂活動,師:昨天有一個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這麼一件事,請你們來聽一聽(教師輕唱歌曲前兩段歌詞)後,提問;(1) 剛纔這個小朋友遇到了什麼事情?路上的行人是怎麼做的?(2) 你們猜猜他們是怎麼解決的?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樣做呢?幼兒討論後,結合自己說說這首歌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想一想生活中如何跟朋友相處?遇到問題怎樣解決?孩子們紛紛表示如果我不下心碰壞了或踩了別人,我會主動對他說“對不起”如果別人不下心碰壞了我的東西,或踩了我,我會原諒他,並且笑嘻嘻的說“沒關係”。這種教育形式向孩子們滲透了文明教育,效果非常好。孩子們都表示要向“禮貌歌”中的小朋友學習,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後來我又讓孩子陸陸續續的學唱了《對不起,沒關係》、《山羊踩痛小公雞》、《好孩子有禮貌》等歌曲,幫助幼兒鞏固文明禮貌用語;通過讓幼兒體驗同情人、照顧人、幫助人的角色感受,使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交往中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和禮儀。

一年中有許多個節日,婦女節、勞動節、母親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充分利用這些節日對幼兒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的教育,萌發幼兒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並讓幼兒學會和懂得關愛、孝敬和感恩。如:“三八婦女節”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父母、老師、周圍的人爲他們的成長做了那些事,自己應該怎樣愛這些人,以激發幼兒關愛父母的情感。讓孩子爲母親說一句貼心的話,製作一張愛心卡,幫助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等。

另外,在教學中,我抓住一切機會,爲幼兒創設條件,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幫助幼兒學習基本的禮貌用語和交往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敢說、愛說、多說、會說,主動與人交往,從而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愛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

四、開展豐富多采的遊戲滲透文明禮儀行爲。

遊戲是孩子發展的需要,教育的目標是孩子的發展,那麼遊戲必然內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機,遊戲成爲教育的手段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也就是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教育學家杜威認爲:“遊戲有其巨大的教育價值。兒童首先是由遊戲來認識世界的。”前蘇聯的阿爾金說:“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維生素”。正是由於遊戲在幼兒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所以我讓孩子通過遊戲過程中角色的扮演,實現文明禮儀教育的目的。

遊戲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以情景表演爲主的形式對幼兒進行了直觀、生動的教育,我設計了“我是文明的公交車司機”、“教室裏的不文明行爲”、“打電話”等多種遊戲。其實這些活動就是一個小小社會的縮影,在遊戲裏,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需要幼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教師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受到教育。

五、教師樹立學習榜樣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習慣養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年齡小,他們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而老師是幼兒直接模仿的對象。蒙臺梭利說:“在孩子的周圍,成人儘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講話。”幼兒的行爲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所以爲一名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爲幼兒切實做好表率,起到榜樣示範作用。到班時做到衣着整潔、大方,精神飽滿,笑臉相迎每一個幼兒和家長,主動與幼兒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時都注重親和、有禮貌,就像朋友一樣。在教師的啓發帶動下,孩子們都能夠主動與教師、小朋友問好,打招呼,與家長說再見。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比語言的說教更容易使幼兒信服,並能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

六、注重家園配合,強化孩子的文明禮儀行爲。

要提高幼兒禮儀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必須要做到家庭的配合。正好我市創建國家級文明衛生城市,要求全面提高市民的素質,首先,藉着這股東風,我對家長的行爲習慣提出合理性的建議,讓家長約束自己的行爲舉止,以身作則。在接送孩子時,做到自覺與老師打招呼,及時使提醒孩子主動與熟悉的人打招呼,平時注意不說髒話、粗話,在公共場所做到謙讓,關心年老體弱者等等,以家長自身的形象來感化孩子,使文明禮儀教育真正做到家園密切配合。其次,平時家裏來了客人讓孩子也參與接待:請客人坐、倒茶給客人喝等。再次,請家長適當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子,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等。最後,請家長不要怕麻煩,經常帶孩子坐公交車,主動讓座給老、弱、病、殘的人。使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氛圍中學會簡單的禮貌用語,培養孩子熱情大方、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爲習慣,從而促進孩子社會性行爲的良好發展。由於家長的密切配合,現在文明禮儀教育已經深入到了孩子的心裏了。

通過實踐,我充分認識到:開展禮儀教育,有利於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有利於規範教師、家長的教育行爲,營造幼兒園、家庭和諧文明的教育氛圍,因此現在我們必須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使幼兒終身受益。

幼兒禮儀教育15

6個月至1歲:禮儀入門

再小的寶寶也會模仿大人的行爲,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開始模仿成人的舉止和麪部表情了:1歲的寶寶已懂得在陌生環境下觀察父母的表情,作出適當的反應。所以,年輕的父母,請檢點自己言行,多說“請”和“謝謝”,並用愉悅的聲音對寶寶說話。這些將爲孩子未來的禮儀培養開個好頭。

1至2歲:基本禮儀

教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學禮儀——這想法聽上去有點滑稽。可是,1歲後,寶寶的個體意識已漸漸萌芽,應該學些基本禮儀了。父母千萬得有耐心,要知道這個年齡的寶寶的記憶力還較弱,又很難集中注意力,你得一遍遍不斷重複地教育,還得注意別惹惱了寶寶——要知道一個沒吃點心、沒睡好覺的寶寶,可比心滿意足的寶寶難教育多了。

教育要點:

1.學說“請”和“謝謝”:1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學說話了,速度之快令人吃驚。所以,父母務必在他那不斷膨脹的詞庫里加上“請”和“謝謝”。每當他要點心或玩具時,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說這些禮貌用語。

2.問候大家:讓孩子學說“你好”和“再見”相當容易。簡單地教育後,大多數一二歲的孩子都能地說出這些基本問候語。

3.學會分享:引導孩子領會“分享”的涵義。最好的方法是:給他兩件相似的玩具,然後從他手中拿去一件,交給別的小朋友。如果只有一件玩具,難以擺平,應該對他說:“現在輪到別的小朋友玩了,等他玩好了你再玩。我們先做另一個遊戲。”

4.飯桌上的交流:這個年齡的孩子顯然還不適合教授餐桌禮儀,2歲的孩子甚至很難坐下來吃飯,但你可以給他打打基礎了。如果孩子坐在高高的寶寶椅上吃飯,你應把他降到桌邊,讓他感受飯桌的氛圍。不少寶寶愛模仿大人擺弄湯勺或筷子,那就提供一些兒童餐具,讓他試試。

3至5歲:創造社交情景

3歲的孩子差不多該“初出茅廬”進入他的“社交圈”了。他們上幼兒園、探親訪友、去公園玩耍……一個個社交“里程碑”爲父母提供了教授禮儀的絕好機會。要知道,所謂禮儀的本質,就是爲他人着想,這是禮儀教育的基礎。

教育要點:

1.培養耐心:讓孩子學會耐心,有助於他應付各種需要等待的情況,比如幼兒園排隊領點心或在公園輪流玩鞦韆。家裏的飯桌是教育的好場所,你可以在分點心時對他說:“等你爸爸和奶奶拿到後,才能輪到你。”當孩子插嘴時,你應該輕輕提醒他,應該等別人說完後再說話。當然別忘了告訴孩子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是可以插嘴的,比如想上廁所、身體不舒服或求援時。

2.說“對不起”: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學會道歉十分重要。讓他明白有意無意弄傷他人或損壞了東西都得道歉。你可以這樣引導孩子:“記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積木,你有多難過嗎?現在,你弄壞了他的玩具,如果你說聲‘對不起’,小明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3.學會“叫人”:孩子們已經學會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稱謂打招呼了,家長可以在節日聚會時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稱呼親戚,遇見熟人時,家長應及時讓孩子問候:“小兵,向王叔叔問好。”

4.學餐桌禮儀:應把重點放在基本原則上,不要強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首先,教孩子正確的坐姿,不要歪着、側着坐。給他一張舒適的兒童椅子、適合小手用的餐具。當孩子真正有了參與感時,他會努力學着像大人一樣吃飯的。

其次,得讓孩子明白,吃飯時不能吹牛奶泡泡、不能用雞翅膀“搭積木”——告訴他,飯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他不能影響別人吃飯。

最後,教會孩子如何拒絕不喜歡的食物。較好的做法是:故意給他一種他不愛吃的東西,引導他正確說出:“不,謝謝。”讓他明白吵鬧和做鬼臉是不禮貌的行爲。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後要感謝燒飯的人。許多孩子不喜歡長時間安靜地坐着,不妨讓他們在得到家長同意後中途離開。

5.學會感謝:收到禮物是件開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謝。如果你的孩子當着送禮人的面拆開禮盒,該提醒他說謝謝。如果禮物不是當面給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張美麗的卡片——學齡前兒童還不會寫字,可以引導他在卡片上畫畫並簽上名字。

6歲:最後的學前禮儀課

這個年齡的孩子大部分已能頗爲老道地招待小朋友、打電話或做客,多數孩子在這個年紀喜歡取悅父母,這是學前禮儀教育的大好時機。

1.教孩子做一個好主人

先讓他說出在別人家做客時感到快樂的事:比如說小朋友讓他一起玩玩具、給他喝飲料等。然後讓他用同樣的方式招待客人。當孩子出門做客時,應該提醒他穿戴整潔,做個好客人,遵守別人家的規矩。

2.電話禮儀:教孩子打電話很容易,多數孩子喜歡玩這個“成人玩具”。當他接電話時,可以先教他說“你好”。如果電話不是找他的,提示他問一句:“請問找誰?”當孩子要撥號打電話時,替他念號碼,並提醒他先作自我介紹:“我是某某”。

附:幼兒禮儀教育從點滴做起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標誌,也是個體思想覺悟、道德素質、文化教養的外在表現。新世紀兒童,由於受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響,滋長了一些作爲獨生子女而引發的不良習慣。

新學期開學,幼兒每天在家長的陪伴下陸續入園,我們作爲老師,也會每天迎接每個孩子的到來。開始時,只有個別幼兒會在家長的提醒下向老師問“早”、問“好”,絕大多數家長卻沒有禮貌問候的意識。學前期的幼兒,可塑性強,因而也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爲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我決定做好家長和幼兒的榜樣:除了佈置相關的禮儀圖片之外,還在每天早上幼兒來園時,用自己熱情的微笑、最真誠的問候主動招呼每一個走進教室的孩子。開始有叫不出名字的,我就用“小朋友早”來招呼,直到他意識到也要對我說“早”爲止,接着,我會提醒幼兒和家長說“再見”。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孩子禮貌的重要性,會主動地提醒自己的孩子向老師打招呼,自己也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了。

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過去了,班上絕大多數的幼兒都能主動向老師問“早”、問“好”了,少數幼兒也能在家長的提醒下跟老師打招呼了。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個個愛護的動作,在我們小(一)班這個大家庭演奏着一篇篇和諧的樂章。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