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懷孕以後是有很多問題注意的,如果準媽媽懷孕了,那麼作爲準爸爸的男性,也會非常高興。如果他對於寶寶充滿期待,下面看看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1

1、媽媽要對自己有自信。作爲把寶寶帶到這個世界來的人,你們和寶寶之間有着別人無法代替的聯繫。只要你勇於接納寶寶的感受、理解寶寶的需求、讓寶寶感到被尊重、被愛,寶寶和你之間的關係就會是健康而親密的。

2、如果媽媽想接手,要循序漸進。寶寶已經習慣了和奶奶一起做事情,如果媽媽想接手,就得一點一點來。不僅陪寶寶睡覺是如此,喂寶寶吃飯、帶寶寶出去玩等等的時候都可以先和老人一起做,再慢慢自己接手。

3、媽媽要對老人有信心。這不是說相信他們多專業,而是相信他們對寶寶的愛。

4、老人和寶寶一樣,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而非指責。生活中多給老人一些支持和幫助,讓寶寶感到媽媽接受了自己和奶奶的關係,他纔會願意和媽媽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寶寶會與什麼人親近

1、誰帶和誰親。陪伴是體現愛的最好方式,只要你經常陪伴寶寶,跟他一起做遊戲、給他講故事、陪他吃飯、洗澡等等,他自然會跟你很親。在他心裏,你是完全能夠依靠、完全能夠信任的人。

2、跟誰睡就跟誰親。有些父母白天工作較繁忙,寶寶由保姆或是爺爺奶奶照顧,到了晚上把寶寶接過來跟自己睡,這樣做寶寶也會跟自己親。因爲幾乎所有寶寶都害怕黑暗,他們會感覺到恐懼和不安,這個時候你陪在他身邊,他會感覺到安全感,會快速進入夢鄉,同時寶寶也會對你產生依賴。

其實無論怎樣父母對於寶寶來說總是最親近的人,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各位媽媽們也不用過於擔心寶寶不與自己親近,不妨可以按照小編上述介紹的方法來嘗試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各位媽媽,讓寶寶與媽媽可以親近起來喔。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2

經典諮詢:寶寶到了一歲半左右,是不是會不戀媽媽了啊。我和我一個同學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寶寶平時晚上都是跟奶奶睡的,以前很戀媽媽的,現在則黏着奶奶,一天到晚對奶奶很依戀,什麼事情都是奶奶奶奶,有時候要抱她,還要看她的心情好纔要你。讓做媽的很失落。

最特別的是,晚上根本不要媽媽,也不要媽媽抱,只要奶奶。但是到白天又會像另一個人了,會要你,會跟你玩得很開心。

母親與孩子的依戀關係是終身的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有這樣的情況,還是爺爺奶奶帶的奶奶纔會這樣?怎樣正確看待這種情況?

其實這個問題牽涉了兒童情緒發展中的依戀與分離焦慮,也涉及了孩子的自主性的發展,同時也和生活習慣的養成有關。從情緒發展上來看,嬰幼兒在被撫養的過程中與親近的照養者形成了緊密的依戀關係,而當與撫養者分離時,就開始表現出傷心、痛苦或拒絕,這種情緒的強度是和兒童與撫養者之間的親密程度直接相關的。

上述案例中,隨着斷奶、媽媽開始正常恢復上班,奶奶成爲與寶寶相處時間最長、同時也是滿足寶寶各種生理需要的最主要的撫養者,同時隨着14-18個月時孩子處於分離焦慮的高峯期,使寶寶對奶奶產生了強烈地依戀。

另一方面,1歲半時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很多事上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見,並隨着語言能力的發展,積極嘗試將自己的意願表達出來,所以會出現“要看她心情決定要不要媽媽陪伴”的現象,而且這一現象隨年齡增長還會伴隨

“違拗行爲”的發生,在3-4歲時達到第一個高峯期,我們稱之爲“第一反抗期”。從養成教育來看,1歲半的孩子在許多生活習慣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性,如晚上跟奶奶一起睡覺,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就會將之固定下來。

並在這種穩定的模式中獲得自我安慰的滿足感。當然媽媽也不用過於失落,雖然寶寶可以與幾個不同身份的照養者建立起依戀關係,但大都是暫時的,而與父母尤其是母親的依戀是一種長期穩定和深刻的關係,是其他關係難以替代的。

當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應該儘可能的參與其中,對孩子充滿感情、善解其意,幫助孩子認識、探索世界,在孩子學習自主、獨立,培養自尊、自信及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的過程中,始終站在孩子的身後,成爲其安全的依靠,那孩子與你的依戀關係將是維持終生的。

一歲半後孩子開始對家長說“NO”

1歲半-2歲左右的寶寶這時候會講一些話,能表達自己的一些意思,但是似乎更難帶,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這個階段的小朋友有什麼特點,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我們說孩子在1歲以後開始建立自主性,這個階段孩子迅速掌握各種技能,自我意識也迅猛發展,逐漸獲得了行爲的獨立性,有了自己的獨立願望。而在1歲半以後,這種獨立意願隨着行爲能力和言語能力的迅速提高而愈加強烈。

家長往往發現孩子以前很順從,現在卻開始會對家長說“不”,而且是越限制就越違拗,到3-4歲時更是進入了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我們應該看到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雖然其具體表現會受到孩子氣質類型的影響而不盡相同。

但這一現象的出現,證明我們的寶寶在迅速的發展其獨立性,作爲家長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在孩子與自己的意願衝突時,不要蠻橫地讓孩子屈從。

而是通過注意力轉移使孩子脫離衝突情境、或是在你自己能接受的兩種解決方案中讓孩子進行二選一的選擇,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又使事情向着你期望的方向發展。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第2張

權威型家庭模式有利於孩子個性形成

都說三歲看老,這個階段是不是孩子性格秉性脾氣習慣等形成的關鍵時期?給家長點意見,該怎麼做,需要注意些什麼,才能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有幫助?

2-3歲是孩子形成個性的初始時期,在這個階段,通過自身言語、行爲能力的提高,並在與成人、同伴的社會關係的互動中,孩子開始發展其獨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及道德意識等人類高級的情感和行爲特徵。

所以老話所說的“3歲看老”可以說是有兒童發展心理特點做依據的。那麼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非常重視家庭的教養方式和類型對孩子個性形成的影響。許多隔代教養的家庭,由於過度溺愛或過度保護,使孩子任性、幼稚、無規矩或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被動、依賴、缺乏社交能力;而有些父母由於工作、

生活等壓力過大或工作繁忙無暇分身,在教養過程中表現爲嚴厲、專制或忽視、冷漠、不關心,其結果是使孩子缺乏自尊、自信,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及社交能力或沒有安全感、冷酷、衝動、具有攻擊性。

而在教養方式的意見統一與否對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一個充滿意見分歧的家庭,往往使孩子警惕性很高,善於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而一個破裂或關係緊張的家庭,則容易讓孩子長期處於孤獨、悲觀、恐懼和焦慮的情緒中。

甚至出現人格障礙。真正最有利於孩子個性形成的家庭模式,是一個權威型的模式,在家庭中,對孩子有恰當的要求和控制,即控制同時又充滿溫暖,既對孩子有明確的限制又允許孩子有個人需要,在孩子犯錯是不體罰,而是採取“隔離”的方法或其他輕微但有效的懲罰。

家長經常參與孩子的活動,願意與孩子交流,並及時與老師溝通,家庭內容關係融洽,對教育方式意見統一,處於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比較自信、有較高的自尊和獨立性,同時也容易服從家長,有利他精神,善於合作、交往,樂觀友善、情緒愉快。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3

許多母親都有一種誤解:寶寶出生時,一定要和媽媽親,即使管得少。

其實並不是這樣。沒有任何關係是不可避免的。寶寶出生後,自然會找媽媽,因爲這是他們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如果不及時給寶寶安全感,不與寶寶建立密切聯繫,寶寶就會迫不及待的去尋找其他安全感。這可能是大媽,奶奶或者奶奶,這個過程對寶寶很痛苦。

以前我的一個朋友:月子裏,寶寶哭得很厲害,她當時不會抱孩子,加上生完孩子身體也很虛弱,所以大部分都是月嫂阿姨在照顧,當時他們找遍了哭的原因,現在才知道,裙子很可能是沒有從媽媽那裏得到安全感,只能轉向別人尋找。

所以,媽媽千萬不要想當然的認爲孩子不用擔心就會親媽媽。只有和寶寶建立密切的聯繫,寶寶纔會依戀媽媽。母親只是寶寶在與周圍人建立密切聯繫時享有第一優先權。

寶寶睡覺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第3張

如果一開始沒有和寶寶建立密切的聯繫,很有可能寶寶不認媽媽,只認奶奶或者奶奶。

然而,只要母親使用正確的方法,就很容易再次與孩子親密,因爲母親是嬰兒的第一個優先親密人。

寶寶只要奶奶不讓媽媽哄睡怎麼辦?第一,要看到寶寶。

我說的是關注寶寶的情緒和行爲,然後跟着寶寶走,讓他們感受到媽媽無條件堅定的愛。

假如寶寶吃奶時,不停地搖頭不想吃,千萬不要勉強,停下來拍拍寶寶,和她輕聲說話,親吻她。

假如寶寶看着什麼東西伸手要過去,那就帶着寶寶過去,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讓她盡情地去摸,自己去玩,不要帶她去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