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調查報告集合15篇

幼兒園調查報告集合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調查報告集合15篇

幼兒園調查報告1

調查目的:

對幼兒園兒童的生活自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其影響因素

調查時間:

20xx年6月07日10日

調查地點:

xxx幼兒園

調查對象:

xxx幼兒園的部分幼兒家長

調查方法:

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

調查人:

xxx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兒童去幼兒園第一要做的就是自己會吃飯、喝水,如果兒童還是一直習慣用奶瓶喝水,就要馬上訓練會用杯子喝水。第二要學會和別人交往,特別是向成人提出需求,比如他想上廁所,他要會說渴了餓了也要懂得說,還有冷了熱了都要會表達。如果兒童不會說,老師可能會照顧不到,兒童就越發會感到失落,如果這些方面能表達得較好,受到的老師的關注也會多一些,另外,如果兒童需要在幼兒園午睡的話,要學會穿脫鞋子和外衣,開始幾天老師可能會幫忙,但肯定要過渡到自己會穿脫的。這個時間也是我們家長訓練孩子的時間。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兒童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即兒童從依賴成人的幫助學習認知照顧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歷程,簡單的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產生深遠的意義,但現在大部分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致關重要。

二、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家長過度愛護。現在的孩子多爲獨生子女,家長什麼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們班的孩子多數是隔代教育,他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處處包辦代替使孩子的獨立願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展遲緩。

2、認爲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爲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做,現在孩子小,不必急於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這樣教養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

3、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髒。由於小朋友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髒,認爲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乾淨,還弄溼了衣服,家長後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爲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日後成爲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麼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獨立性。

教師責任就是協助家長、誘導幼兒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務勞動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不要因此就不讓幼兒動手,而要給幼兒做正確的示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養成習慣。在家裏爲幼兒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如:讓幼兒自己起牀、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家長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勵幼兒做中學。剛開始是慢一點,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利索得過且過多,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獨立性。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後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達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目的。

2、採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與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通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鍊腦與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針對這點,我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勞動技能。通過講故事、唸詩歌、做值日生、整理圖書、玩具等形式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勞動。並要求幼兒在家裏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擺碗筷等。還激發幼兒對摺紙、剪紙的興趣,要求他們回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製作手工作品帶到幼兒園供大家欣賞。可是,我發現有的家長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爲其代勞,反而讓孩子在旁邊當觀衆。雖然作業是做得很好,但是已違背了老師布作業的初衷。作爲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慾望。“新年”過後,我在班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自理能力競賽”活動,隨着哨子一聲今下,賽手們立即衝上“戰場”穿衣服、穿鞋子、繫鞋帶個個動作利索,神情嚴肅,心中想着:“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爭第一”,場下啦啦隊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加油!加油!”。比賽的熱烈場面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孩子和老師,孩子們爲同伴出色的表現而驕傲,我爲孩子們的自信與能力而自豪!這一場比賽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每一位孩子都參與比賽。獲勝的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孩子們最享受的是競賽過程中的快樂,這樣鍛鍊了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3、家長放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幼兒在適應變化的環境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但父母、老師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他的周圍,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過勞動獲得本領,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是家長是否願意放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圍着一個“太陽”轉,不等孩子張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備,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求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要自己乾的、能自己幹”的事情。家長應在生活中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着做”的原則,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多讓他們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爲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幼兒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讓幼兒從小掌握一些實幹巧幹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總而言之,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對提高幼兒自理能力,把獨生子女從“小皇帝”中解脫出來具有更重要意

幼兒園調查報告2

調研時間:

20xx年2月17日星期五

班級:

姓名:

調研目的:

這次的調研目的主要是對小型的幼兒園建築設計進行詳細的調查,以便對將要設計的任務跟進一步的瞭解。但由於大多數幼兒園不允許外人進入,以下的內容都是本人在幼兒園附近了解到的信息與在書本,網上找到的資料。

1、幼兒園的由來

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是在1816年有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所創辦。之後幼兒園的從此接連出現並一直髮展到現在,那時的幼兒園叫作“性格形成新學園”,這也就說明了一個人的心理和性格發展在幼兒時期是至關重要的。

二十年後,世界上出現了對當今幼兒園發展影響最大的幼兒園,由德國的教育家福祿貝爾創辦。福祿貝爾既不對孩子們進行單調的操練,更不體罰。孩子們經常被帶到大自然中去,有時他們一起在花園或室內勞動。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勞動和集體活動的能力。在多年的試驗後,福祿貝爾提出,這樣的學園應該叫“幼兒園”,從此幼兒園的名稱就被傳播開來了。

2、當下幼兒園的建築類型

幼兒園這種建築類型,總體來說屬於小建築,規模一般較小,幾個班到十幾個班,每個班不超過二三十人,服務半徑也小,一般500米左右。但也正是因爲其服務半徑小以及屬於社會基礎建設,所以幼兒園也是大規模建築,在城市中也隨處可尋。

3、未來幼兒園發展趨勢

新世紀的幼兒教育從目前看來將會走向開放化和多元化的方向,所以在幼兒園建築設計上也應配合這種教育理念去將傳統既有的設計模式向新的先進的方式發展。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建築設計應努力探尋自由開放性教育和安全管理要求之間的平衡點,在保證幼兒生活的基礎上給幼兒足夠的成長空間。

上圖爲基本幼兒園總平面功能關係圖,

也是大部分幼兒園設計中經常使用的

流線模式。以下介紹的幼兒園也是如此。

實地調研:

南昌市福貝爾幼兒園是一所位於南昌市青山湖區青山湖大道888號的幼兒教育機構。

此建築物的地理位置爲秀泊經典小區門口邊,其優點是不僅本小區的小孩方便上學,而且臨旁小區的小孩也很方便到達此幼兒園。既不用深進小區而多走路程,也不會對小區的秩序造成影響。

建築採用哪種風格?

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幼教的各種需求。合理的結構和朝向,將有利於通風、採光、防曬禦寒和防風防塵;巧妙的佈局,將使環境分區合理,方便管理和服務。滿足保教需求以及幼兒心理、生理和行爲學融入設計中去,如童話中的城堡、積木構建的形象等。

怎樣合理安排服務用房及供應用房的位置?

服務用房的功能組成及功能佈局:

1、對外聯繫部分:傳達室、晨檢室、接待室、會計室;

2、對內服務部分:辦公室、資料室兼會議室、教具製作室、醫務保健室、隔離室;

3、輔助用房部分:貯藏室、教工廁所、幼兒浴室、保育員休息室;

4、將對外聯繫部分和對內聯繫部分中的醫務保健室、隔離室、總務辦公室及輔助用房佈置在一層,接近幼兒園入口,方便對外聯繫;

5、將對內服務的教師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會議室、資料室、教具製作室佈置在樓層或安靜角落處;

醫務保健室與隔離室的設計:

醫務保健室與隔離室在功能上緊密相連;兩者最好位於建築物的端部;在隔離室附近設病兒專用廁所;

晨檢室的設計:

全日制幼兒園每日對入園幼兒進行例行晨檢;晨檢室一般設在幼兒園入口大門處;最好採用通過式,單設時需設直視門廳的較大窗口;

供應用房的功能組成:

1、幼兒廚房、開水消毒間、洗衣房、鍋爐房、配電間、車庫等;

2、洗衣房宜佈置在樓上,與晾衣場結合;

3、配電間佈置在行政用房附近便於管理;

4、供應用房佈置在輔助入口附近;

廚房的位置:

1、儘可能位於幼兒生活用房的下風方向;

2、具體佈置方法:獨立設置幼兒廚房,與幼兒生活用房毗鄰;

3、設於主體建築內;

有幾個疏散通道?樓梯位置如何佈置?

幼兒園的安全疏散出口應有2個以上,並且幼兒園內的房間門至外部出口或至封閉樓梯間的最大允許距離爲:①位於兩個外部出口或樓梯之間的房間,當幼兒園建築的耐火等級是一二級建築時爲25米建築時爲20米;②位於袋形走道或盡端的房間,當幼兒園建築的耐火等級是一二級建築時爲20米建築時爲15米。此外,幼兒園用於安全疏散的樓梯間內不能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非封閉的電梯井、可燃氣體管道等;樓梯間內宜有天然採光,不應有影響安全疏散的凸出部分或凸出物。

幼兒園的室外疏散樓梯和每層出口平臺,均應採用非燃燒材料製作,並且在樓梯和出口平臺內嚴禁存放物品,以保證通道暢通。安全疏散用的樓梯和疏散走道上的階梯,不能採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但當踏步高低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過10°。

樓梯尺寸如何?

樓梯踏步不應大於150mm,寬度不應小於260mm,扶手高度不大於600mm,樓梯欄杆直線間距不應大於110,當樓梯梯井淨寬大於200mm時,必須採取安全措施。

調研心得:

經過調研一些幼兒園,雖然大多管理模式相同,設計手法相似,但仍然有一

些地方值得注意和思考。

從幼兒的行爲出發,所謂創造交互性更強的公共空間給幼兒相互接觸,並不是留出或者留夠一個空間就行,對象是幼兒,引導是必要的,只是不能過分限制而已。所以怎樣能在使用方便的情況下,創造出一些趣味性更強、自由度更高的空間形式,值得嘗試。

大部分幼兒園雖然都有園,但更多的只是一塊無太多用的空地。小朋友還是更喜歡玩具和其他小盆友,所以怎樣將大片的室外公共空間整體設計成一個超級玩具,吸引小朋友在公共場合中不斷解除與合作,這對培養幼兒和空間利用兩方面都大有裨益。

幼兒園當然是小孩子的天下,但幼兒園裏除了幼兒還有大人,有老師阿姨,後勤職工,還有孩子的家長,所以優秀的幼兒園設計也需要全面地考慮這些使用對象。

幼兒園調查報告3

爲了切實維護學校廣大教職工的根本利益,滿足校內適齡兒童入園的需求,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特制定20--年秋季新生入園方案。

一、本校教職工子女,適齡健康兒童

託班:年齡爲2周半(20--年9月1日—20--年2月29日出生)

小班:年齡爲3週歲(20--年9月1日—20--年8月31日出生)

中班:年齡爲4週歲(20--年9月1日—20--年8月31日出生)

大班:年齡爲5週歲(20xx年9月1日—20--年8月31日出生)

二、報名時間:

20--年4月17日—4月18日

上午8:30—11:00下午14:40—17:00

三、報名辦法:

1.報名程序:

①帶幼兒到包河區保健站進行“幼兒入園體檢”→②攜帶預防接種卡到接種醫院查驗蓋章(未完成的疫苗接種需開補種單)→③報名登記→④獲取繳費賬號和密碼→⑤網上繳費(具體操作方法和費用見園內公告)①②報名前準備完成;③4月17-18日當天完成;④⑤等通知。

2.報名材料:

(1)入園體檢表;

(2)幼兒保健手冊;

(3)預防接種本(原件、補種單或查驗章頁面的複印件);

(4)出生證;

(5)戶口本;

(6)幼兒1寸免冠近照2張;

(7)家長身份證和工大個人信息門戶ID號(須填寫在報名表上);

(8)工作證(原件以及複印件);

(9)打印學校信息門戶3-4月“個人工資查詢”頁面截圖。

(10)請家長在規定時間內攜帶以上材料(其中兩項需要複印件)到幼兒園報名。

3.各班幼兒人數按省一類園要求嚴格控制,招滿即止。

四、溫馨提示

由於招生數量有限,望各位家長務必準備好材料,在規定時間內來園報名,繳費。

幼兒園戶外活動調查報告三

生源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命脈,爲了激發和調動全校員工參與招生工作的熱情,擴大生源規模,提高生源質量,促進幼兒園的發展,特制定招生工作獎勵辦法,落實獎勵政策,鼓勵全員積極參加招生工作,對招生工作表現突出貢獻較大的人員予以更豐厚的獎勵。具體方案如下:

一:戶外招生活動的時間:

上午或下午,一般是1.5-2小時左右/次活動 (視天氣和現場情況而定)

二:戶外招生活動內容:

發簡章、發氣球(吸引孩子注意力)、發小禮物(吸引孩子注意力)、組織大型活動———發體驗卡(針對即將入園的寶寶)——諮詢講解——登記資料

說明:簡章發放每人30張(視情況而定)。

三:獎勵政策落實:

完成戶外招生活動工作人員予以以下獎勵

1)活動補助:20元/次/人(下班時間後)

2)登記有效資料: 5元/份

說明:

有效資料:電話可以接通,能聯繫到孩子的父母。

無效資料:

a:索取的聯繫方式是座機,電話可以接通,但是經過招生老師回訪三次未聯繫到孩子的父母等情況,被視爲無效資料。

b:索取的聯繫方式,經過招生老師回訪三次,出現無人接、空號、掛斷、無法接通、錯號等情況被視爲無效資料。

3)報名學生:200元/個,通過戶外招生活動索取信息資料,經過招生老師回訪跟蹤後報名的學生,提成獎勵(獲得分成的包含小組團隊每位成員、招生老師)

4)如果該幼兒入園不滿一學期即退託,該老師的招生獎勵要如數追回。

5)該獎勵由招生辦主任於次月3日前公示在園務展板上。

附加總體說明:每次戶外招生活動結束後,需要在前臺填寫(戶外招生活動明細表),並報告給招生辦主任確認;同時如果未按照園長、招生辦主任提出的要求完成戶外招生活動的工作人員,不予享受招生活動獎勵政策。

幼兒園調查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核心是課程。爲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步伐,建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爲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爲最高)。

本研究採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談法。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爲80%。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農村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爲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佔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多爲浙江省省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於觀望狀態,沒有開展的佔50%,構想中的佔40%,嘗試中的只佔10%。可見,我區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成多元化狀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浙江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性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了課程設置和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性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於傳統應試教育,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映。在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麼課場?”“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麼”,沒有關注“爲什麼教”以及“怎麼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說的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於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爲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爲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談中,當問及“什麼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爲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操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操作中發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角活動作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爲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麼”,也注重“怎麼教”,可以說是一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爲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徵。

(二)將課程實施侷限於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爲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佔幼兒在園時間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幼兒園,班作業教學的時數也僅爲每週(六天)15節,計7.5小時,約佔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佈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定班每週12節,計6小時,也只佔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6.7%。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爲“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現,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佔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1.將興趣小組作爲課程的旗幟。在談中瞭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展聯繫起來,將之作爲幼兒園課程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佈後,“以人爲本”,培養個性化幼兒成爲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爲興趣小組是培養和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2.爲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爲了彌補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於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四、討論

(一)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活動。課程不在於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於知道幾個課程概念,而在於建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課程。簡單地說,必須明確:我們到底應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即確定什麼樣的教育價值取向,選擇什麼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守鍵。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教理論,思課程發展的歷史軌跡,瞭解不同教育思想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起正確的課程觀,纔有可能設計出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的佈局,加強園本資源、地方資源開發,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佈零星,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多數規模小辦園條件差,從而給課程帶來很阻力。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整體佈局的調整,進行定期評比、考覈,促使幼兒園日趨規範,上規模,從而爲農村幼兒園課程奠定紮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可能在經濟條件上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地方特色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也指出:自然、社會都是活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應着力於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刻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守鍵因素。從對該區教師隊伍的調查中瞭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師中,專及以上學歷183名,佔20%;中專512名,佔58%。其中,高級教師32名,佔4%,一級教師124名,佔14%,二級教師43名,佔5%,未定級的爲77%。由此可見,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任教年限來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佔19%,5~20xx年167名,佔19%,5年以下513名,佔59%。由此可見,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緊缺,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化。這從一個側面映出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同時由於種種原因,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過2萬),又缺乏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成長,也削弱了的力度。

刻師培訓僅僅侷限於教師個體的職業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課程要求教師從“工匠型教師”轉型爲“專家型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質之一就是會“思”與“合作”。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各級業務部門主管、以中心幼兒園爲網點、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其課程研究與實施的能力。

(四)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與支持

刻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教師隊伍,就沒有穩定的教育質量。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低,與該區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是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出臺一系列的政策、規定,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課程與建設中去。

幼兒園調查報告5

時間飛逝,在不知不覺中,我的實習生活結束。雖然我的實習任務不是一個幼兒園教師,但是在親眼見到教師上課的場景和親身體驗了幾次幼兒園教師的教學,順便採訪了幾個幼兒園老師之後,讓我真正感覺到了做一個教師的難處。做一個教師不僅僅需要學習專業知識,而作爲一個幼兒園教師比中學教師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愛心。她們更加重視對學生品德的教育,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我在陽光幼兒園第一個任務就是保教,我積極向原來的保育員老師學習,學到了很多照顧小朋友的注意事項,也是我這個新手保育員的主要任務。例如在戶外活動時,提醒幼兒慢跑,注意不要撞到障礙物;如果天氣變化,要主動提醒幼兒增減衣服;回教室時,要記住告訴幼兒在外邊玩耍時有細菌,提醒幼兒洗手,洗手時,要注意打上肥皂消毒殺菌,而且水龍頭不要放太大,以免弄溼衣服,還可以教育他們從小節約用水;喝水時不能說話,以免被水嗆到;吃飯時,提醒幼兒飯前要洗手,吃飯時不能講話,不能挑食,儘量不要剩飯;在睡覺方面,要及時提醒幼兒大小便,蓋好被褥,以免着涼,睡覺的時候不能說話。

第二個任務就是協助專業的幼兒園教師上課。例如幫助管理紀律,教讀一些簡單的兒歌,做動作示範;給他們講故事等等。

看起來很簡單的時候卻不總是順利的,特別是在面對一羣還處於幼稚期的孩子,耐心真的特別重要。就好像每次都要說上幾遍“吃飯之前要洗手”、“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不要跑太快”、“上課要安靜”、“不能挑食”等等,學生纔會聽你的,而且下次還是會再犯,所以你要不斷的提醒他們要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要耐心的解釋原因。上課的時候不斷的有調皮的學生在搗亂,或者是不聽課,我不得不一次有一次的提醒他們,大概只有在聽故事的時候會全神貫注。不過這也是他們這個階段的身心特點。所以幼兒園老師比中學、大學老師更需要耐心和愛心,學生才能感受到你對她們的關心,纔會有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品德形成。

雖然孩子們很鬧,但是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已經失去的童真、想象力。她們往往想法很單純,也很特別。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不應該限制她們的想象,否則可能對他們未來的創新能力有影響。

總之,教師是一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值得全社會的尊重。要當一名好的教師是不容易。在此次實習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還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學高爲師,行正爲範”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加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自己,準備全身心投入將來的教育事業。

幼兒園調查報告6

高尚的師德是素質教育對教育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師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師德要求更加廣泛,教師作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責任也更加重大。

一、開展幼兒園教師師德情況調查。

目的是進一步瞭解教師的思想,對本職工作的態度、價值取向、心態等狀況,研究加強師德建設的對策,有針對性地推進幼兒園教師師德建設,從而採取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增強教師的師德修養。

二、內容與方法

我們對兩個聯合黨支部十所幼兒園96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向支部所在園的10名園長作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瞭解教師對幼教工作的認識與態度,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教師的自身素質、履行職責等情況,並彙總調查情況,研究加強師德建設的對策。

三、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幼兒園教師無論在擇業態度、教育觀、兒童觀及自身學習提高上95%是比較好的,教師關注事業發展,擇業意識基本確立,擇業態度良好。16%教師認爲教師工作是事業,78%教師認爲教師工作既是事業又是職業,63%教師選擇當教師的原因是“我的理想”,27%教師選擇當教師是興趣愛好。在是否有願望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的選擇中,32%的教師選擇“強烈有”,68%解釋選擇“有”,沒有一個教師不想當一名優秀教師。84%的教師認爲教師愛崗敬業主人翁精神體現在“幼教事業的利益與幼兒園集體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幼兒園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許多教師對幼兒園的期望是辦成一級幼兒園、示範性幼兒園或有特色的幼兒園。這些都說明教師熱愛幼教事業,具有積極向上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關注幼教事業的發展,這是搞好幼教工作不可缺少的良好教師羣體。

調查也顯示教師的價值取向重在事業,68%的教師認爲工作中精神獎勵比物質獎勵更重要。在“你認爲最需要激勵的方式”的選擇中,23%的教師選擇評選先進,56%的教師選擇展現自我,55%的教師選擇提供培養學習的機會,希望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在教師教育觀、兒童觀方面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師兒童觀正確。在對自我控制能力差、頑皮好動兒童的態度上,97%教師認爲要盡力幫助教育,沒有認爲要責怪家長訓斥幼兒的。93%的教師認爲教師的天職是熱愛幼兒,選擇完成本職工作的僅佔7%。77%的教師認爲熱愛關心幼兒的基本要求是關心瞭解幼兒、尊重信任幼兒、公平對待幼兒,但在確立現代教育觀上還欠缺,並有困惑。

教師重視自身學習,思想健康向上。調查顯示,教師關心時事政治,每天看報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佔71%,不看報的只佔19%,教師學習教育理論1小時以上的佔77%,半小時的23%,沒有一名教師不學習教育理論。擁有個人電腦的佔74%,每天平均上網時間達1-2小時的佔23%,不足1小時的佔18%,這說明教師十分重視信息的獲取,也十分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和提高。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98%認爲政治理論學習對自己的進步是有作用的,認爲政治理論學習無作用的教師僅佔2%。教師的職業心態積極向上,選擇教好書育好人,淡薄個人名利的佔78%,選擇業務過硬搞好生活的佔43%,選擇認認真真教書,平平安安生活的佔40%,把教師工作看作是謀生手段的僅佔3%,有83%教師感到良好的學風的形成有賴於全園教工的共同努力。在處理個人和同事關係上,72%的教師選擇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38%的教師選擇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10%的教師認爲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工作有責任心、詼諧幽默、沒有架子、隨和但也堅持原則的人。不少教師用“做個家長信賴、幼兒喜歡的老師”、“成爲一名德才兼備的好老師”、“做一個精通業務,跟上時代步伐的好老師”等言語表達自己的心聲,說明幼兒園教師思想積極健康向上。從園長反饋情況看,教師中熱愛幼教事業的佔89%,教育觀與兒童觀良好的佔86%,能爲人師表的佔89%,能履行工作職責的佔93%。由此反映出絕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熱愛事業,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能爲人師表,在教育崗位上發揮着自己應有的作用。

幼兒園調查報告7

我所學的專業是化學教育類,將來很有可能是要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當一名中學化學教師的。但是我並沒有學習當幼師所需要的知識,爲了挑戰一下自己,我決定到幼兒園去。

現在家鄉興辦了許多所幼兒園,因此我的寒期社會實踐就從選擇合適的學校開始了。回到家的第二天早晨,我向有孩子正讀幼兒園的鄰居家長做了調查,最後把教委幼兒園作爲了我這次社會實踐的目標。我之所以選擇教委幼兒園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教委幼兒園的教師的職業素質相對較高,得到了許多家長的一致好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裏,家長們都覺得放心;其次,這裏的教學設備較齊全,教育教學環境好,有促於孩子們更健康的成長,這也是吸引家長的重要原因。

來到幼兒園後,我找到了幼兒園的校長,向他介紹了這次到貴校實踐的目的和一些有關的事,起初,校長並沒有要接受我的意思,只是說有空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我見事情不妙,便改變了與他交談的方式,讓他知道我姐姐家也有孩子正在讀幼兒園,我在家也有教育小朋友的經驗,只是一個人不能只滿足於現狀,要尋找更多的機會鍛鍊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經過一翻努力,校長終於答應讓我在教委幼兒園完成我的這次寒期社會實踐活動。

我管理的班級是1小班,面對三十多個僅有兩歲的小朋友,我突然覺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於是很自信的認爲自己一定能夠很好地和這些小朋友們相處。然而,事情哪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剛進教室就發現有一個小女孩在教室的一角,直哭着要媽媽,於是我急忙上前詢問事情的原由,可小女孩只是一個勁兒的哭,毫不理會我的詢問,周圍的小朋友們也沒有一個人告訴我事情的原委。看着女孩滿臉的淚水,我急了:這下該怎麼辦纔好啊無奈之下,我請來了班主任老師幫忙。年輕的班主任老師一走進教室,就微笑着來到女孩的身旁,慢慢的俯下身子,起初她也試着問女孩哭泣的原因,女孩照樣不願說話,不停的哭着,叫着這下老師把藏在身後的手擺出來,鬆開後將手中的一顆糖放到小女孩的手中,“玲玲最乖了,告訴老師爲什麼要哭就是最好的孩子了!”這招還真靈,女孩一手拿着糖,一手將臉上的眼淚擦乾,“我摔倒了,痛痛。”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一顆糖,就是一個微笑,而我卻沒有想到小孩子就是要大人呵護,要大人用適當的方法來“哄”着才能成長的。

上午遇到的難題是找他人幫忙解決的,下午又遇到了不同的困難:一會是小朋友午休睡醒後就不停的哭泣;一會是兩個小朋友在吃點心的時候因爲一小塊蛋糕而爭吵得淚流滿面;一會又有小朋友尿溼了褲子,哭吵着要媽媽爸爸;一會還有孩子吵着要回家所有的突發事件讓我不知所措,甚至後悔自己爲什麼要到幼兒園來“惹”這幫小傢伙但是,人總是要適應自己自下而上的環境,我不想一開始就幹不下去了,不行,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晚上回到家後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最後決定一定要努力將這次實踐工作做好。

接下來的幾天,我在空餘時間就主動找到幼兒園的老師們談心,虛心向他們學習和小朋友們相處以及管理幼兒園的方法。上課的時候我儘量以自己的微笑來感化小朋友們,讓他們感覺我就是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願意聽我的話......

社會 實踐 的帷幕漸漸落下了。回想起從開始到現在,這一路走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熟多了。年幼時渴望長大,但那僅僅是單純的年齡上的成長,而現在更深層次的是指思想上,行爲上的成長。每個人成長的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樣,但相同的是我們都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在生活中體驗着成長的艱辛,在收穫中體驗着成長的喜悅,也許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織,喜怒哀樂相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淚,淚中有笑。就是這些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人生,人生體驗多,財富亦多,各種滋味都品嚐過了,各種感覺都體驗過了,才能真正認識到人生的豐富。我渴望着豐富的人生閱歷,我渴望品嚐到成長的快樂!

通過這十多天的社會實踐 ,雖然算不上很長的時間,但是在這短短的十多天中我確確實實又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及書本上不曾有過的東西,儘管以前也有很多的實踐 經歷,但是這次感覺與前幾次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感覺比以前收穫更多。比如在人際交往方面,書本上只是很簡單的告訴你要如何做,而社會 上人際交往非常複雜,這是在學校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的。社會 上有各種人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還真得需要許多技巧。而這種技巧通常是來自社會 閱歷與經驗的。在行動中,其中有關心你的人,也有對你無所謂的人,看你如何把握了。

“花開惹人愛,卻無奈花落”,數天的寒期 社會 實踐 生活猶如閃電剎那間劃過蒼穹的優美的弧線,一閃而過。回味中,不禁感言:社會 ,是一所沒有圍牆的課堂;實踐 ,是一種無形的磨練。它讓我們今天付出汗水,明天收穫金黃!在實踐 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高興的是我堅強地挺過來了,遇到的障礙我想辦法去解決了。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以我想這種經歷正是我們的財富,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一直受益。

幼兒園調查報告8

在探索春天的過程中,孩子們有許多發現,並對春天的風、春天的人、春天的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瞭解幼兒的興趣,結事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中班教研組經過反覆的討論,尋找到預設與生成的最佳結合點,確定了“幼兒園的樹”這一主題活動。本次活動“關於幼兒園的樹的調查報告”是其中的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細緻觀察櫻桃樹和桃樹各部分的特徵,樂於主動探索、發現它們的變化。

2、嘗試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共同完成本組的調查報告,懂得協商與合作。

材料準備:

教師爲幼兒提供用於記錄的紙、筆、膠車、膠棒;

幼兒需要的觀察、測量工具可以在活動區中根據需要自己蒐集。

活動程序:

1、討論觀察內容;

2、分組設計製作調查報告;

3、蒐集作報告使用的工具材料;

4、分組觀察、記錄,完成本組調查報告;

5、討論觀察結果,提出樹的相關問題。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去資料查詢室查找小朋友提出的“樹的相關問題”的資料。

幼兒園調查報告9

一、 調查目的

科學區角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思維活躍,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從中獲得科學經驗。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其語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頻繁發生,有力地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材料不僅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條件,更是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重要物質支柱。教師在科學區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以及對材料的使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我以“XXX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分析”爲題開展調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二、調查背景

著名嬰幼兒潛能開發專家程淮在20xx年就已經指出:微環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他認爲,真正能夠影響兒童發展的微環境,應當是適宜的、互動的微環境。兒童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微環境的影響,而是具有主動選擇環境的能力和傾向。只有適宜的環境刺激,才能打開兒童心靈的窗口,使其接受環境的影響,才能使兒童與環境之間產生互動,進而促進兒童發展。因此,適宜性與互動性,構成了微環境影響兒童發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機制。

然而,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使因材施教變爲可能,也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

筆者在嘉興一幼北京城幼兒園進行了爲期八週的教育實習,在此期間,該幼兒園也重點在做區域活動的工作,爲本調查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三、調查內容

(一)幼兒園各年齡班區角的創設情況

1、空間利用:區角數量的適宜性;區角分隔、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師的選材水平

1、區角活動指導方案的制訂情況。

2、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題活動的相關性。

(三)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對幼兒規則意識發展的作用。

3、 對幼兒參加區角活動的主動性與獨立性的作用。

3、 對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與合作能力的作用。

四、 調查範圍和對象

調查範圍:XX幼兒園。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隨機選取XXXX幼兒園中的6個班(小、中、大班各2個)的區角活動。同時,還向XXXX幼兒園的多名教師進行訪談,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五、 調查方法

觀察法,訪談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 XX幼兒園對區域活動的要求正在提升

從與幼兒園領導們與教師的訪談中瞭解到,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十分重視的佔33.68%;重視的佔39.58%;一般的佔4.2%;不重視的佔22.57%。應該說經過這個階段的幼兒園年檢和省檢,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改觀。

(二)XX幼兒園的教師對區域活動有不同看法

在訪談過程,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區域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續”、是“分組活動”;第二,區域活動爲“自由遊戲活動”、“學習性活動”。

通過相關文獻的查閱,瞭解到:區域活動 (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劉焱教授認爲:“活動區意味着選擇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因此,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着學習的潛能。

(三) 各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內容無顯著差異,具有隨意性,無層次性。 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87.1%的教師能依據區角的特性投放品種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較有目的性。90.8%的教師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階段性地調整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主要問題是所投材料的層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類似,沒有體現年齡班特點,每個班的區角內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太多,幼兒看着眼花繚亂的材料,情緒浮躁,無目的地擺弄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適於個別操作,不利於合作行爲的產生。

文獻資料表明,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兒園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

瞭解各年齡段幼兒現階段閱讀能力的發展現狀,爲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培養幼兒語言發展能力提供依據。

二、調查對象

小二班35名幼兒,年齡4~5歲,其中男孩21名,女孩14名。 中四班35名幼兒,年齡5~6歲,其中男孩21名,女孩16名。 大一班46名幼兒,年齡6~7歲,其中男孩20名,女孩16名。

三、調查方法

(一)調查內容的設計

1.教師提供各種類型的圖書,每次發給每個幼兒相同的圖書,分別從幼兒對圖書、閱讀圖書的感興趣程度方面,對圖書基本結構的掌握程度方面,對閱讀方法的掌握程度方面進行了解記錄,標準如下:

1)對各種圖書都感興趣的爲3分,對各種圖書有的感興趣有的不感興趣的爲2分,對各種圖書都不感興趣的爲1分。

2)知道圖書有封面、封底、扉頁等的爲3分,知道其中之一的爲2分,完全不知道的爲1分。

3)能按頁碼讀書、能從左向右逐行朗讀讀本的爲3分,能按頁讀書、但不能從左向右逐行朗讀讀本的爲2分,既不能按頁讀書、也不能從左向右逐行朗讀讀本的爲1分。

2.教師設計語言教學活動,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問、觀察等對幼兒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傾聽習慣、語言理解能力、當衆表達能力、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瞭解記錄,標準如下:

1)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能夠讀懂故事大意爲3分;對文字,標點符號有個大概認識爲2分;什麼都不知道爲1分。

2)傾聽習慣。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爲1分;喜歡聽別人講事情爲2分;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的爲1分。

3)語言理解能力。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爲3分;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爲2分;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的爲1分。

4)當衆表達能力。喜歡並經常主動當衆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爲3分;

喜歡並經常當衆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衆表達的爲2分;既不喜歡當衆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的爲1分。

5)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能力。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爲3分;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爲2分;大部分說方言的爲1分。 (二)調查過程

調查活動一是在每個星期上午一節的語言教學活動中進行的,調查活動二是在每個星期上午三節的分享閱讀活動中進行的。在調查過程中是以班級爲單位集體進行的。

四、調查統計與分析

從表1.1、1.2、1.3可以看出,小班約有86%的小朋友喜歡看圖書,但約有86%的小朋友不會主動拿書看,一般對文字都不感興趣;約有89%的小朋友對圖書結構、閱讀方式不瞭解;到了中班,95%左右的幼兒對圖書一般都感興趣,大多數能夠自發獨立閱讀,81%的幼兒對圖書的結構基本能夠掌握,一半以上的幼兒一般都能按頁碼看圖書,並能從左向右逐行逐頁朗讀讀本,但有約14%左右的幼兒對閱讀方法沒有很好地掌握;大班約有97%左右的幼兒對文字感興趣,大多數能夠自發獨立閱讀,並能持續一段時間,91%的幼兒對圖書的結構基本能夠掌握,98%左右的幼兒一般都能按頁碼看圖書,能從左向右逐行逐頁朗讀讀本。 從表2.1可以看出,小班約有86%左右的小朋友沒有初步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嘆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不能讀懂。約有9%的幼兒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48%的幼兒喜歡聽別人講事情,43%的幼兒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約有9%的幼兒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71%的幼兒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約有9%的幼兒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約有12%的幼兒喜歡並經常主動當衆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約有54%的幼兒喜歡並經常當衆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衆表達的爲,約有34%的幼兒既不喜歡當衆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約有31%的幼兒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約有66%的幼兒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約有3%的幼兒大部分說方言。

從表2.2可以看出,中班約有22%左右的'小朋友沒有初步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嘆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不能讀懂。約有46%的幼兒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43%的幼兒喜歡聽別人講事情,11%的幼兒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約有68%的幼兒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27%的幼兒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約有5%的幼兒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約有71%的幼兒喜歡並經常主動當衆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約有24%的幼兒喜歡並經常當衆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衆表達的爲,約有5%的幼兒既不喜歡當衆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約有65%的幼兒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約有32%的幼兒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約有3%的幼兒大部分說方言。

從表2.3可以看出,大班約有17%左右的小朋友沒有初步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嘆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不能讀懂。約有67%的幼兒能夠認真的聽完感興趣的事情,22%的幼兒喜歡聽別人講事情,11%的幼兒不能安靜的聽別人講事情;約有64%的幼兒能夠理解別人的講述,25%的幼兒能部分理解別人的講述,約有11%的幼兒對別人講述,很少聽懂;約有81%的幼兒喜歡並經常主動當衆表達,並能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約有14%的幼兒喜歡並經常當衆表達,但有時表達不完整或者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圖,但不喜歡當衆表達的爲,約有5%的幼兒既不喜歡當衆表達,有時還表達不清晰;約有92%的幼兒普通話發音正確、清楚,約有8%的幼兒發音不完全正確,偶爾夾雜方言。

五、討論

通過調查,對比調查的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段,對圖書、閱讀圖書的興趣及喜愛程度方面,小班因爲部分幼兒對圖書還沒有怎麼接觸,對圖書不瞭解,部分幼兒對圖書不怎麼感興趣。因此在以後的教學及活動中要爲幼兒提供大量的書籍,並提供給他們充分的閱讀時間。而中大班幼兒有圖書閱讀的經驗,對圖書的興趣都比濃厚,19%左右的幼兒對圖書及閱讀圖書的興趣不濃厚,跟幼兒的個人興趣愛好也有關係。在以後的教學及語言活動中,教師要充分了解不同幼兒對不同書籍的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幼兒感興趣的書籍。在對圖書基本結構、閱讀方法的掌握程度方面和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方面,小班幼兒接觸語言教學及分享閱讀教學的時間只有一個學期左右,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只有極少數的小班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有過閱讀的經驗,瞭解一點圖書結構、閱讀方法方面的知識,而對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嘆號及自己的名字基本都不瞭解。中大班的幼兒都接受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大部分幼兒能意識到文字的標識、記錄、傳達作用,對句號、逗號、感嘆號及自己的名字也都認識,對故事的大意也能很好的讀懂。但由於幼兒自身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對圖書結構、閱讀方法的掌握程度、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發展也不相同。在以後的教學及各種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個別差異,重點指導,平衡發展。

語言理解能力方面,由於接受系統教育的時間長短不同,鍛鍊機會的不同及幼兒自身能力差異等方面的不同,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不相同。當衆表達能力方面,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當衆表達能力逐漸增強,由於幼兒個人性格及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同一年齡段幼兒當衆表達能力也不相同。對於不同的幼兒,老師要採取不同的教育及引導方法,提高幼兒當衆表達能力。傾聽習慣方面,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傾聽習慣相對來說越來越好,這不僅與幼兒集體學習時間長短有關,也與幼兒對事物的興趣有關,教師要對傾聽習慣不好的幼兒加以積極引導,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循序漸進地改善傾聽習慣不好的幼兒的傾聽習慣。

學習和運用普通話能力方面,很多幼兒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跟爺爺奶奶接觸的時間最長,而很多爺爺奶奶的普通話水平參差不同,幼兒的普通話水平也各有差異。對與普通話不好的幼兒,教師不僅要積極引導幼兒學說普通話,更要與家長溝通,在家也要爲幼兒創造一個普通話交流的環境。

針對小班幼兒閱讀盲目性比較大,基本不怎麼會翻書,閱讀率很低的閱讀特點,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讓幼兒掌握圖書基本結構,開展正式的小書閱讀活動,讓幼兒學會有序翻書,這樣才能逐漸看懂故事。針對小班幼兒不能長時間地保持靜態閱讀的特點。

幼兒園調查報告11

在強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衝擊下,系統辦幼兒園紛紛撤併,寧波市三區由1991年的82家銳減至1994年的56家,目前還有不斷減少的趨勢。可是,寧波市商業幼兒園,卻如一葉小舟,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搏擊風浪,越辦越興旺。商幼成功的祕訣在哪裏?帶着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

寧波市商業幼兒園創立於1956年,目前共有16個班級560名幼兒,60名教職工,是寧波市享有一定聲譽、規模最大的一級幼兒園。長期以來,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下,商幼的經費一直由寧波市商業局下撥。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化,按照商業局的部署,商幼於1993年春季開始,向自收收支的辦園形式過渡。在商業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商幼以與幼兒家長所在單位聯合辦園的形式籌措教育經費,1993年聯辦費爲每人500元,1994年增至1儀陽元,生源仍供不應求。爲什麼商幼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我們認爲,主要的原因是商幼在轉換辦園機制的同時,不斷深化內部改革,提高服務水平。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定職定崗,優化保教隊伍優化隊伍的工作首先從領導班子開始。原來正副園長全部脫產;改革後,只有園長一人脫產,兩名副園長兼職,領導班子成員實行滿負荷工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羣衆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園領導對管理的幅度與層次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經過園長的挑選,調整了年級組長、職能部門領導等中層骨幹。原來許多由園長直接安排的事情,現在由中層負責處理,使園長擺脫日常瑣事,騰出更多精力考慮全局性的重大問題。

對教職工根據崗位分配,實行聘任制。各班教師由中層幹部聘用,並調一名教師和兩名職員充實保育員隊伍,現在保育員全部由正式職工擔任,增強了工作的責任心,能更好地實行保教結合。園裏有一名教師因無人聘用自動下崗,最後離崗出園。

二、銳意進取,嚴格園紀園規首先,把競爭機制引入教師的職務聘任中。有一個青年教師,教學業務不錯,但責任心不強,經過園領導多次教育幫助,進步不大,經過慎重研究,園長解聘其一級教師職務。此舉在全園引起強烈反響,園領導就此組織全體教師大討論,指出工作責任心在某種意義上比技能技巧更重要。經過討論,明辨是非,使大家心服口服。解聘一個,教育一大批。從此,園內基本上杜絕了敷衍塞責的現象。

其次,商幼還規定,帶班時間禁止接打私人電話,不做與帶班無關的事情。若有違紀,少則扣當月獎金,多則學期考評不合格,取消年終獎金。教職工對幼兒的安全問題,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嚴格防範,幼兒事故率大大降低,1993, 1994年幼兒事故率均爲零。對於一個有5印名幼兒的大園來說,零的記錄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三、保教結合,提供優質服務

1.延長工作時間,方便家長接送商業系統工作時間早晚相差很大,構成家長接送孩子的一大難題。商幼規定早班6點45分上班,晚班到幼兒接完爲止。雖然教師們犧牲了許多早晚時間,但卻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贏得了家長的感激之心。

2.搞好餐點供應,增強幼兒體質幼兒在園時間長,爲了增強孩子的體質,避免體弱多病耽誤家長工作,商幼狠抓伙食管理。他們不但使孩子吃得好,吃得全面,而且收取的餐點費在寧波市幼兒園中最低,現在爲每人每天2。30元。商幼主要採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把2。30元劃分爲餐費1。65元、點費0。65元,分別覈算,專人管理;其次食堂伙食教師和幼兒嚴格分開,賬務單獨覈算;第三,每月一次行政、後勤、教師、保育四方聯席會議,加強對食堂的監督。據商業局工會調查,98%以上家長對商幼的伙食感到十分滿意。寧波市婦兒醫院對部分幼兒體檢後指出,商幼孩子生長髮育、營養狀況都比較好。

3.改進醫務工作,提高幼兒出勤率商幼有專職醫務人員2名,他們在貫徹預防爲主方針同時,加強對病患幼兒的護理工作。首先,醫務室隨時接收幼兒的吃藥、打針任務,不管是中藥、西藥,還是打針,他們都不厭其煩。其次,醫務室設有專門牀位,孩子出現發熱、腹瀉等症狀,不是一個電話叫家長接走完事,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處理後領回班級,醫生與教師密切聯繫,注意病情,基本上使幼兒不回家。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有些小病痛,送醫院很費時間,還是領到幼兒園放心,商業局工會曾作過調查,商幼的家長因孩子生病而缺勤的只有2%,而商幼孩子的出勤率高達97%。

1994年,商幼聯辦費收入56萬元,托幼費24萬元,除了工資、醫藥費、公務費等開支和10萬元基建維修、教玩具添置經費外,盈餘近20萬元,扣除“庫存金額”,有10餘萬元用於改善教職工福利,教職工年工資和福利總收入人均近萬元。

實行自收自支,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幼教工作面向市場的大膽嘗試。商幼通過轉換機制,以優質服務取勝,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教職工待遇不斷改善,由此調動了大家進一步做好保教工作的積極性,形成良好循環,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商幼的改革爲系統辦幼兒園走出困境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啓示:

(t)轉換辦園機制,主動迎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挑戰,這是系統辦幼兒園求生存、促發展的必由之路。商幼選擇了自收自支的辦園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他幼兒園也應從實際出發,逐漸從主辦單位分離出來,實行“斷奶”,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2)主管部門領導重視,這是系統辦幼兒園求生存、促發展的可靠保證。據統計,寧波市商業局1992年補貼給商幼35萬元,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局領導並沒有把幼兒園當作包袱,一甩了之,而是主動地幫助他們進行改革。自收自支的政策出臺後,他們多次向下屬公司宣傳“誰受益,誰負擔”的道理,使商幼能順利徵收聯辦費。平時商幼碰到一些困難,他們也主動幫助解決。

(3)提高保教質量,提供優質服務,這是系統辦幼兒園求生存、促發展的關鍵所在。商幼能順利轉換辦園機制,而且越辦越興旺,這與商幼保教質量高,社會聲譽好是分不開的。實行自收自支後,商幼更是在提高服務水平上做足文章,設身處地爲家長着想,解決後顧之憂,贏得了家長的支持和信任,獲得了家長所在單位的好評。

幼兒園調查報告12

幼兒教育的有效實施必須依賴幼兒園、家庭、社會的互相聯繫和配合。儘管許多幼兒園都意識到家園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難真正落到實處。研究小組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xx鎮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的對象涉及xx名家長和xx名教師。調查結果令人喜憂參半。

從教師和家長層面看,他們的家園合作觀念和他們的行爲存在較大的差異。100%的教師和95%的家長認爲幼兒的健康成長要依靠家園配合,99%的教師認爲家長有必要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師認爲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師認爲家長有必要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師認爲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師願意家長隨時到班上觀摩活動,只有23%的家長經常向園長或教師提各種建議或意見。儘管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在幼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只有39%的家長認爲自己每天都有機會與教師交談,只有6%的教師能在一學期內對全班幼兒進行家訪。

一系列數據真實地呈現了家園合作的現狀,由此引發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師、家長們的觀念和行爲之間爲何存在差異?家園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分別扮演了何種角色,他們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通過兩份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結論,xx鎮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有着以下特點。

一、由於地域限制,家長多爲爺爺奶奶。由於幼兒園地處xx鎮裕盛村內,幼兒多爲附近村內幼兒。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兒多爲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幼兒。

二、園內教師與幼兒家長在家園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儘管大多數教師和家長都認同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但雙方對分工責任的認識比較模糊。家長把“參與”僅僅看作是自己的義務而不是權利;教師則認爲“家長參與”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師做好工作。不少家長認爲,“孩子進了幼兒園,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師負責,我們家長就是打打雜,老師叫咱幹啥咱就幹啥,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長則表示平時沒有時間參與,無可奈何。有教師承認,“在觀念上我們能接受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實上我們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有的教師覺得家長一到幼兒園、一進班級,就像個監督員,讓他們覺得很不自在。正是因爲這樣,教師和家長雙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單向的。在家園聯繫欄,不少教師只是把從書報雜誌上摘抄的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張貼上去,把需要家長幫助幼兒準備的材料以及一週的教學計劃告知家長。家長會也幾乎是固定的“報告會”模式,由園長、教師宣講,家長只是被動地接收,發言的機會很少。家長開放目的活動與形式也都由教師單方面決定,家長只需到時參加就行……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在家園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師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長放棄了自己的權利。

三、教師與家長的合作缺乏積極的互動 。教師和家長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標,互相理解和認同對方的觀念與行爲,才能產生積極的互動。調查結果顯示,92%的教師認爲自己與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在訪談中,教師也談到“家長對幼兒園教育不太瞭解”“不懂幼兒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他們認爲“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得不到家長的正確理解”。他們認爲教師和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部分家長重知識學習,輕習慣培養,不切實際地要求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的課程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我行我素,以至於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棄原則,迎合家長。很顯然,這兩種選擇都是消極的。正確的做法是積極面對觀念上的差異,把對家長的教育指導列爲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

總之,目前家園共育存在着意識淡薄,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教師的實踐經驗少,理論不能聯繫實際,尤其是不善於與家長溝通,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和方法等問題。但是幼兒園年輕教師多也有很大優勢,他們反應快、適應能力強,各種觀念轉變快,具有上進心和創新精神,其發展空間大,隨着不斷地學習和生成長,家園共育會成爲現實。

幼兒園調查報告13

論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及影響

摘要:幼兒教育在我國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健康和全面發展。但近幾年,在幼兒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與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相違背的“小學化”現象,嚴重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從三個部分進行論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健康發展

一、引言

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很大,爲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兒園不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規律,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致使很多幼兒開始厭學,對學校產生了恐懼。嚴重影響了幼兒健康的發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概述

目前,對我國學前教育小學化,外國專家學者提出了2種模式:一是從理論的角度出發,主要是指幼兒園對小學課程資源、教學理念、評價標準、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和方法等進行了介紹,滲透到學前教育的實踐、教學和狀態,以及普遍趨勢的功利教育。二是從實踐層面上,認爲“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小學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是對幼兒的行爲和形式的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傳授。幼兒園提前開設本不屬於這個階段的課程,把小學內容放到幼兒階段進行,片面追求知識的獲得。其次,教學方法陳舊。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還處於初級階段,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學校的多樣性辦學以及幼兒教育的發展滯後,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也急需發展。目前的幼兒園教師大多在幼兒教育中沒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過早地對幼兒教育採用小學教學法。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危害

1.不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小學化是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該承受的學習範圍,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壓力隨之升高,使剛進入校的孩子不喜歡上學,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如果對幼兒的教育採用教授加作業相結合的方式,機械背誦和習慣化的思維就將嚴重地阻斷孩子本來該得到發展的智慧和想象力。

2.不利於幼兒個性的形成。人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卻忽視了幼兒個性的形成。在幼兒園,教師們喜歡的是聽話的孩子,忽視調皮搗蛋的孩子。但實際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師甚至對那部分孩子問的那些奇怪的問題的態度比較冷淡,長此以往,孩子問問題的慾望也就隨之熄滅。

3.不利於幼兒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小學教育不利於正確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習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原因分析。大多數家長認爲幼兒園的質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家長甚至支持小學化教育。在幼兒方面,部分幼兒園的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扭曲學前正確的教學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發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老師不顧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發展規律,爲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設定小學化課程,給孩子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爲此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我國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是面向全體的、普及性的並非選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學校只在乎學校自身的升學率的高低。該理念成了幼兒園小學化的基礎。

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一)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管理。建立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設計適宜的活動,老師須明確活動的目的,然後依據幼兒園課程總目標,對學期目標進行確定,然後老師根據幼兒園的教學目標以及幼兒的特質,進行區域安排,讓幼兒自主的表現自己,從而得到自然的發展。

(二)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因材施教,特色辦學。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興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認爲興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兒家長也是出於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是幼兒園開設的興趣班,並且在他們的經濟範圍承受之內,都要求孩子學習。幼兒教育應遵循不同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

(三)轉變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念。對於幼兒園小學教育而言,家長的作用也不很大。現在,有些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對此,各地的幼兒園的老師要經常開展幼兒專家教育內容的相關論壇會,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科學方法,準確的理解幼兒教育的核心觀念。幼兒園要不斷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從而制定出合適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的更加多層化的發展。

(四)加大政府的監管。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投資和管理。由於前期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導致幼兒園辦學趨勢不好。爲了糾正中小學兒童教育管理部門的傾向,政府應明確其責任,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保證學前教育的有效領導和管理。總的來講,政府的教育的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教育情況,對教育理念出臺適合的政策。此外,政府還要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進而促進幼兒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

幼兒園調查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廣義的食育指通過各種飲食觀念、營養知識、飲食安全、食文化等知識教育和多種多樣的烹飪、栽種等體驗,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選擇“食”的能力,培養出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有傳統食文化理解力的、有良好飲食習慣的,能過健康食生活的人。狹義的食育即飲食行爲教育,是指對孩子進行包括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衛生安全等一系列營養學的教育,養成科學健康的、可持續的飲食習慣。[1]

在我國,由於受傳統文化重知識、重學習理念的影響,食育是相對比較忽視的領域。在筆者所在地區,尚沒有開展食育研究與實踐的幼兒園或科研團體。因此,本課題旨在通過對本園幼兒、家長的調查,瞭解我園“食育”的現實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激發幼兒對食物的興趣,學習與食物和飲食相關的知識,初步瞭解食文化,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在我園食育課題組教師研討論證、參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家長實際情況制定。問卷初稿在徵求幼兒園骨幹教師、業務園長、區名教師、省特級教師意見後修改形成正式問卷。

(二)研究對象與數據分析

本調查對象爲我園新入學小班新生,共6個班級240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13份,回收率爲88.75%。填寫時要求以幼兒監護人填寫爲主,觀察、詢問幼兒後如實填寫。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獨立進餐狀況——具備獨立進餐能力,但並未養成良好的獨立進餐習慣

獨立進餐狀況的調查共設計有6個問題,分別指向幼兒進餐的能力、情緒、時間地點等,調查結果如下(見表1):

1.調查顯示,幼兒都能夠掌握用勺子吃飯的技能,大部分幼兒能熟練使用勺子吃飯,具有自主獨立進餐的能力。但在家能獨立進餐的幼兒卻只有33%,可見幼兒雖具有獨立進餐的能力,但在家裏卻並沒有做到獨立進餐。

2.有42%的幼兒能夠安靜就餐,有50%幼兒能愉快用餐。可見只有約一半幼兒在家中就餐時情緒狀態良好,而很多幼兒用餐時的愉悅心理還有待提高。

3.有57%的幼兒能在固定地方就餐,另有43%的幼兒無法在固定地點進餐。可見有將近一半的幼兒就餐時還無法專注。

4.進餐時間在半小時以內只有55%的幼兒,另有33%的幼兒進餐時間都要達到1小時左右,還有12%的幼兒每天進餐時間長短不一。可見有將近一半幼兒進餐時速度較慢,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進餐時沒有集中注意力。

(二)健康用餐習慣——有一定的進餐衛生意識,但尚不完備

健康用餐習慣主要指的是清潔衛生方面的習慣,共設計有四個問題。統計數據如下(見表2):

1.只有約38%的幼兒在就餐時能夠保持餐桌整潔,衆多幼兒尚未能夠做到不讓飯菜弄到桌上。可能是幼兒手指精細動作還沒發育完全,幼兒控制手指進行挖舀餵食時的平衡性還不穩定;也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在這方面予以指導教育。

2. 63%以上幼兒能夠做到飯前洗手,可見家長平時對這一衛生習慣比較重視。

3.能夠做到飯後漱口的幼兒比較少,只有約22%,其餘42%的幼兒完全沒有飯後漱口的習慣,36%的幼兒是可有可無的狀態,可見飯後漱口這一習慣大部分幼兒在家裏尚未養成。

4.約39%的幼兒能做到飯前不吃零食,24%的幼兒飯前要吃零食,37%的幼兒有時吃有時不吃。可見飯前吃零食的幼兒還是比較多的,這可能是導致很多幼兒正式就餐時吃不下、不肯吃的一大原因。

(三)飲食口味與偏好——存在一定的挑食、偏食現象,最愛肉類、紅燒、甜食

飲食口味與偏好主要調查幼兒是否存在挑食偏食現象,瞭解幼兒最愛吃的食物種類和烹飪方法。調查結果如下(見表3):

1.調查顯示只有32%幼兒能做到不挑食,38%幼兒經常挑食,30%幼兒有時挑食,可見挑食是幼兒中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

2.幼兒最喜歡吃的菜中,肉類選擇的最多,其次是魚蝦,然後是蔬菜,愛吃蔬菜佔26%,存在一定的偏食現象。

3.在烹飪方式方面,幼兒最喜歡的是紅燒,佔46%,其次是煎炒和油炸,分別佔32%和20%。這可能是受本地區飲食文化影響,蘇南地區的人愛吃紅燒的菜餚,尤其是葷腥偏愛紅燒。

4.幼兒最喜歡的零食根據舉例多少排序,依次是餅乾、巧克力、蛋糕、冰激凌、果凍、肉乾、糖、海苔、山楂、堅果,可見大部分幼兒喜歡吃的零食以餅乾、甜食爲主。

(四)家庭進餐教育——有較好的理念,但並沒有落到實踐

進行家庭進餐教育調查主要目的是瞭解家長對孩子進餐習慣的教育理念,調查結果如下(見表4)。

⒈問題1顯示,當面對寶寶不願意吃飯,或者一邊吃一邊要玩時,大部分家長選擇的是大人喂的方式,其次是用零食玩具來哄孩子吃飯,也有少數家長選擇任由孩子不吃或邊玩邊吃,能夠想辦法讓幼兒獨立進餐的人數少之又少。這可能是因爲一方面家長認爲吃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能少吃或不吃,同時家長又缺乏引導孩子獨立就餐的意識和能力,可能是他們不知如何去引導孩子。

⒉問題2顯示,家長主觀意識中,對進餐習慣培養的方法選擇中,大部分家長都選擇以鼓勵爲主,家長以身作則,其次是改善烹飪方式、創設愉悅氛圍,也有家長選擇順其自然或懲罰這兩種方法。可見在大部分家長的觀念中,關於引導幼兒進餐及如何培養進餐習慣,家長都是願意以鼓勵引導爲主,進行正面教育。

四、思考與建議

1.尊重幼兒,給予幼兒進餐自主權

對於家長們感到頭疼的挑食問題,我們應更多地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被自己主觀所左右,幼兒挑食可能有自身原因,如心理性因素怕腥味等,也有可能是經驗性偏食,還有可能是過敏性偏食等。家長應瞭解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逐步矯正,不宜強迫他每餐必須吃完所有飯菜。平時不要刻意強調幼兒的挑食,一方面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權,另一方面成人可用自己對食物的喜愛影響幼兒。

2.以身作則,注重對幼兒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的培養

家長和老師應幫助幼兒對食物和飲食形成正確的認知,瞭解身邊的各種食物,認識各種食物的來源以及它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幫助幼兒對不健康食物可能帶來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在培養幼兒飲食衛生習慣時,家長可以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爲來進行正面的示範,與幼兒一起堅持做到衛生習慣要求,從而讓幼兒形成固定的心理衛生意識。

3.重視情緒,創設溫馨的進餐環境,營造舒適愉悅的氛圍

飲食與精神、情緒聯繫密切,被強迫則會不喜歡。因此在進餐過程中,應努力創設輕鬆愉悅的氛圍,不要讓孩子感覺到進餐的壓力。平時應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飯菜吃完,建立成就感。可把孩子實在不吃的,或現有飯量減半,讓孩子體驗吃光飯菜的成就感。

另外,家長可以嘗試與幼兒一起親手種植蔬菜,在種植過程中加深對健康、營養食品的瞭解;可以讓幼兒一起嘗試參與食品製作,在品嚐自己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增進對健康、營養食品的認識和情感,幫助幼兒悅納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食物,逐漸對健康、營養食品產生喜愛之情,遠離垃圾食品,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擁有健康的身體。

4.家園合作,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相互配合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老師與家長可以相互配合,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開展相對應的食育活動。例如在幼兒園的點心和午餐,可以開展自助就餐的形式,讓幼兒自己取餐具、取食材,等大家都自助取好後,一起開始享用。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幼兒時間和機會成長,同時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不要讓家長產生誤解。

幼兒園還可以利用生活體驗室開展一些簡單的烹飪活動,或者帶領幼兒參觀食堂,瞭解做飯菜的過程。並鼓勵孩子在家裏和父母一起嘗試合作烹飪食物、或參與買菜洗菜擇菜等,還可用照片的方式帶到幼兒園跟同伴分享,培養他們參與食物製作的熱情,讓他們對食物產生情感,從心理上接納食物。

此外,如果父母和老師每天在幼兒面前都能愉快享受的進餐,幼兒也會被這種情緒所感染而願意去品嚐。日本鼓勵教師甚至其他員工與幼兒一起進餐,與幼兒培養更像家人的感覺,教師與幼兒一起就餐時必須以好的狀態,對食物由衷的喜愛去影響幼兒。因此,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利用榜樣的力量,一起陪孩子進餐,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幼兒園調查報告15

一、問題的提出

世紀之初,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在全國幼兒教育下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最重要的環節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教育水平的提高。隨着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對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水平已成爲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那麼,近6年來,在逐步將《綱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標內化爲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價值追求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哪些途徑?專門的培訓機構和教師自身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取得哪些經驗?又遇到哪些困難?我們特此做了一問卷調查,以瞭解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現狀,並試圖就現實存在的問題做一些思考。

二、調查對象及問卷設計

20xx年10月,我們在廣州市荔灣區的幼兒園隨機發放了80份調查問卷,回收71份,回收率爲88.8%,全部爲有效問卷。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由反映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四大部分構成,每部分又分若干個具體問題。前三部分主要是客觀題,採用填空式或選擇題形式;最後一部分爲主觀題。調查問卷具體內容包括:(1)幼兒園基本情況,如名稱、地址、性質、幼兒班數和人數等;(2)幼兒園園長與教師基本情況,如園長和教職工年齡、學歷、教職工的穩定性和待遇、教職工工作時間等;(3)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主要途徑;(4)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遇到的困難以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建議。問卷由各幼兒園的園長或業務園長根據本園教師的實際情況填寫。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性質

幼兒園的性質是制約幼兒園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在被調查的71所幼兒園中,私人辦園比例最高,達45%,近總數的一半;其次是集體辦園(佔18%)、企事業單位辦園(佔15%)、教育系統辦園(佔14%);街道辦園所佔比例最低,爲8%。比較而言,私人辦園發展迅速,成爲幼兒園教育的主力軍;而通常所說的公辦園、街道辦園、企事業單位辦園比例逐年減少。這反映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企事業單位改革對幼兒園教育的影響。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教育系統辦園、企事業單位辦園以及一些規模較大的幼兒園的教師專業成長的條件較好,主要表現爲幼兒園領導重視、外出學習機會較多、教師參加各種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等。而部分幼兒園因爲園領導不重視、教師人數不足、外出影響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流動性較大、專業培訓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等原因,無法保障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權利和機會。

(二)幼兒園師資情況園長、教師的素質是幼兒園發展之根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園長學歷具體情況是:有57%的幼兒園園長已取得大專學歷,37%的園長具有中專或高中學歷,6%達到本科學歷,除個別以外,園長們取得的學歷都是學前教育專業。與10年前相關資料對比,幼兒園園長學歷有明顯的提高,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園長的學歷提高是通過在職學歷培訓完成的。這反映了幼兒園園長非常重視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同時園長素質的提高也是保證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幼兒園管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證。

與此同時,幼兒園教師的素質也有明顯的提高。從教師職稱的統計數據看:12所幼兒園擁有幼兒園高級職稱的教師,28所幼兒園擁有幼兒園中級職稱的教師。教師學歷的統計結果是:21所幼兒園擁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專科學歷教師比例佔30%以上的幼兒園有40所,具大專學歷的教師比例高於中專學歷的教師比例的幼兒園有24所之多。

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爲提高幼兒園教育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證,但同時給一些負責和管理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專門的在職培訓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幼兒園教師對更高層次的學歷培訓需求越來越迫切,對各種培訓內容、形式等的要求也更趨專業化,普遍希望培訓能與信息時代的特點、與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現狀相適應等。

另外,關於幼兒園從業人員的工作時間,調查結果如下:有25%的幼兒園工作人員每日工作的時間是在8小時以上,每日工作時間爲8小時的佔63%,少於8小時的僅佔6%。從數據統計上看,幼兒園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並不算過長,但要注意的是:幼兒園一般中午有一至兩小時的午休時間,而真正能有空間有時間午休的教師並不多,這些時間往往被很多教師用來備課和準備教具;另外,幼兒園教師下班後加班的情況也不少見,所以幼兒園教師的實際工作時間往往會更長。在統計中我們還看到很多單位上班時間改爲8點30分後,幼兒園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也推遲了,但在71所幼兒園中仍有49所(佔69%)幼兒園教師的上班時間在7點30分到7點45分之間。幼兒園教師工作時間偏長、上班時間較早,同時工作壓力大、待遇不高等因素,造成一定比例的幼兒園教師生理、心理出現疲倦狀態,有些甚至出現職業倦怠。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幼兒園教師主動積極地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各種在職學習以提高自身專業成長,就顯得較爲困難了。

(三)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途徑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途徑方面,各幼兒園都表現出十分重視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同時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條件。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園外途徑中,專門機構培訓以30.5%的比例高居榜首,其他依次是參觀、觀摩學習、學歷培訓、區和片教研活動、專家講座。而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園內途徑方面,比例高達42.9%的園內教研活動是最主要的方式,其他依次是園內觀摩、業務學習、培訓、閱讀書報刊、傳幫帶活動等。專業途徑的多樣化說明了幼兒園教師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要求每一位幼兒園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途徑,在保證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更好地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四)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遇到的主要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不論是幼兒園管理者還是教師本人都遇到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從幼兒園管理者的角度看,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缺乏足夠的主體意識、教師人數不足、外出影響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園內各種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缺乏足夠的專業指導、部分幼兒園特別是規模較小的私立幼兒園信息渠道欠暢通,等等。從幼兒園教師的角度看,上班壓力大,工作量也大,教師身心疲憊,用業餘時間參加專門機構培訓較辛苦;多數幼兒園教師都是從幼師中專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在進行學歷進修時難以處理好家庭、工作、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此外,還有幼兒園園長支持度不夠,有關專業成長學習方式和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等。這些都是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專業成長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思考與建議

(一)各級政府部門要重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

幼兒教育作爲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一個人一生成長的影響已得到所有人的共識。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1999年的教育政策分析就指出:幼兒教育是向終身學習的第一筆投資,是爲滿足每個家庭更加廣泛的經濟及社會需要的一項意義遠大的政策援助。

幼兒教育的質量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幼兒園教師的素質與水平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在許多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成爲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如20xx年2月頒佈實施的《廣州市示範性幼兒園認定標準》中,“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爲其中的一項指標,且爲必達指標。在現有條件下,如何使教師認識到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並調動教師積極參與的主體意識,同時又如何保障教師專業成長的權利呢?筆者認爲,首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行政審批或評估中應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相應的要求並定期評估,使幼兒園行政領導切實認識到教師的素質是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根本保證,併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條件;同時使幼兒園教師也認識到自身專業成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由個人的喜好決定是否參與,而要把自身的專業成長當作一種義務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義務。其次,承擔教師專業成長的各級教育業務部門要“以人爲本”,尊重教師,考慮教師在職培訓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特點和普遍性的問題,組織靈活多樣、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比如,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和課程內容要個性化、多樣化,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聯繫,這樣既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認識水平,又能幫助教師更科學有效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培訓形式、時間要靈活機動,不要讓教師把專業成長看成是一種負擔,視爲“被動學習”,要避免造成教師生理和心理疲倦。

(二)重視幼兒園教師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由於種種原因,有一部分幼兒園教師存在職業倦怠現象。所謂“職業倦怠”,是指從業者因不能緩解由各種因素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的對所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爲。近幾年相關研究表明,幼兒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非常多,如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不高,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幼兒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幼兒教師工作心理壓力大;社會和家長的期望值不斷提高和變化,幼兒教師無所適從;幼兒教師待遇低,工作時間偏長,工作的強度與收入不成正比;幼兒教師自身對幼兒教育和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持否定態度,等等。

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對專業成長的看法和參與的積極性。有教師認爲,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班,晚上或週末還參加學習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也有教師認爲收入不高,學不學都一樣,即使參加了也沒有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面對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目前不可能依靠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單項措施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分析幼兒園教師存在職業倦怠現象的主要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的原因都源於教師對幼教工作的態度。在這方面,各級幼兒教育行政部門、業務管理部門或幼兒園行政管理者都應關注幼兒園教師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從不同的角度做相應的努力,以減少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提高教師參與專業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生理健康教育方面,應讓幼兒園教師認識到心理、精神狀態影響一個人的身體的健康,只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學習,做到“張弛有度”、有效調節,身體健康纔有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幼兒園教師看到教師這份職業的意義,在心理上產生對自我以及工作的認同感,把教師這一行看作是自己的職業,作爲一生追求的理想;同時要讓每一個教師學會從工作中體驗快樂、成功和自信,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逐漸減輕或消除對職業的倦怠現象,從而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主動地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三)重視專門機構培訓,並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途徑的統計顯示,目前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無論是園外還是園內方式都很多,而且幼兒園上下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非常重視。我們發現,專門機構培訓以30.5%的比例高居園外途徑的榜首,比第二高比例的參觀、觀摩學習要高近7個百分點。這說明專門機構培訓得到了幼兒園教師的高度肯定,同時也反映了專門機構培訓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師繼續教育出現校本培訓、專門機構培訓、網絡遠程培訓“三頭並進”的新格局背景下,專門機構培訓以其獨特性必然成爲其他兩種方式無法代替的重要方式。與另兩種繼續教育方式相比較,筆者以爲專門機構培訓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專門機構培訓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組織性、計劃性。各級業務培訓部門每一門課程的開設都必須經過專門的課程評審,課程的組織和實施有保障。其次,專門機構培訓主要採用面授方式,在此過程中師生能直接交流,能更好體現和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與學的過程,效率較高。第三,專門機構培訓有專業教師、幼教專家、大學教授組織教學,能讓幼兒教師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操作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第四,能與其他幼兒園的教師一起學習,形成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第五,專門機構培訓相對有更多的強制性,如上課時間、地點固定,能更好保證學習的效果。

在我國現有的教師繼續教育格局中,專門機構培訓工作主要由部分高等院校和區級教師培訓機構負責。在提高專門機構培訓實效方面,筆者認爲要做好以下幾項基本工作:第一,在每個繼續教育週期內所有課程的設計要有很強的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課程的設計和開設不能隨意,要根據所轄全區域幼兒園教師的總人數考慮一個週期的總課時數、不同類別課程的比例和課時數在整個週期內的分佈。例如第一年和最後一年開設的課程相對中間幾年的要少些,因爲第一年許多教師認爲後面時間還很多,最後一年許多教師已經修完所有學分。第二,培訓的方式要多樣化,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專門機構培訓一般以課堂講授爲主要形式,同時可以結合討論、案例分析、實地觀摩、專家講座等形式,讓教師有興趣參加學習,真正做到參與培訓的教師有所收穫。第三,培訓要考慮幼兒園不同層次人員的需要,對新上崗教師、骨幹教師、幼兒園園長、保育員等要有針對性的培訓。

(四)進一步探索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新途徑

以上提到幼兒園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如上班壓力大、工作量較大、用工作時間或業餘時間參加各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活動時較難處理家庭、工作、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幼兒園園長支持度不夠等。解決這些困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而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新途徑的探索是其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幼兒園教研和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中,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其中一種探索是將一般性的幼兒園視導制度、全區幼兒園教研活動、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結合在一起,試圖建立一種更新更有效的“研訓一體化”的教師教育機制。實踐證明,這種探索很有積極意義,效果理想,得到絕大多數參與教師的肯定。例如20xx年7月4日、5日我們在廣州市荔灣區荔賢幼兒園舉辦了《荔灣區荔賢幼兒園音樂教育經驗展示與研討》活動,活動內容有音樂教育教學活動觀摩與評價、音樂教育教學的專家講座、幼兒園教研活動展示等。參加人員主要是區屬各幼兒園的行政負責人或音樂教學骨幹,約80人。從參加人員的反饋來看,他們充分地肯定了活動的價值,均表示收穫很大。這種教育機制或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主要是因爲:活動的形式比較多樣,有教育教學觀摩也有活動評價,有專家講座的理論學習也有實踐活動展示,有教育教學活動展示也有教研活動展示,其間還滲透教師參與、提問等環節,所有教師既是觀摩者也是參與者,大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以教育教學活動觀摩後進行的活動評價爲例,在評價中教師各抒己見,彼此間產生思維的碰撞,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參與的教師能逐步形成用科學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分析教育教學現象的能力,不斷提高專業理論認識、提高專業素養。

幼兒園在教師專業成長新途徑方面也可以嘗試不同的探索。如以園本教研或科研爲載體,在研究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幼兒園課程開發與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等。筆者認爲,如何使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有效更科學,需要所有的幼教千作者來共同探索、共同努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