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九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九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觀察並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2.喜歡使用打氣筒等充氣小工具,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氣球,氣球託,安全並適合幼兒用的不同類型的打氣筒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討論可以怎樣裝扮活動室過教師節,引出活動。

教師出示兩個色彩、形狀相同的氣球,但是一個氣球有氣,一個氣球是癟的,引發幼兒給氣球充氣的興趣。

提問:兩個氣球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你喜歡那個氣球?爲什麼?

2.幼兒自由探索想辦法給氣球充氣,讓氣球鼓起來。

提問:你想用什麼辦法讓氣球鼓起來?

3.幼兒合作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探索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幼兒兩兩合作,嘗試用氣筒給氣球打氣,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在打氣和合作過程運用的方法。

大家共同尋找探討,發現快速充氣的方法。

教師小結:

打氣時兩個人要互相配合,一人打氣,氣要一下一下地打,另一人要將氣球對準氣嘴,並捏緊,不能讓氣漏出來,這樣氣球才能鼓起來。

4.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氣球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1)提問:相同的氣球,充氣多與充氣少,氣球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想辦法讓氣球不撒氣,教幼兒學會使用氣球託。

5.遊戲:打起比賽。

在一定時間內,比一比誰給氣球充氣成功的次數多。

6.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將打好氣的氣球進行簡單的裝飾,美化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認識眼睛的形狀、顏色、位置及功能。

2.認識保護眼睛的方法。

3.知道看東西需要光線。

4.複習紅色、黃色和綠色。

5.認讀“眼”字。

活動準備

紅色、黃色、綠色的物品。

眼罩。

小鏡子、沒有五官的臉譜、彩筆。

識字圖卡“眼”(見教具)。

與眼睛有關的圖書。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紅色、黃色、綠色的物品,請幼兒蒙着眼睛觸摸物品,看看能否說出物品的顏色。

2.與幼兒一起討論眼睛的功能,以及保護眼睛的方法。

3.大家一起欣賞上述物品美麗的顏色,過一會兒,老師把活動室的燈光調暗,並拉上窗簾,向幼兒提問能否看得清楚物品的顏色(有些幼兒可能怕黑,老師最好站在他身邊)。

4.再把燈光調亮,與幼兒一起討論能再次看清楚物品的原因,然後總結有光纔可以看見東西。

5.請幼兒照鏡子,觀察自己眼睛的形狀、顏色和位置,再在一個沒有五官的臉譜上畫自己的眼睛。(臉譜留待以後的活動使用。)

6.出示識字圖卡“眼”讓幼兒認讀。

總結分享

請幼兒互相觀察,說說彼此的眼睛有什麼不相同。

活動評價

1.能說出眼睛的形狀、顏色、位置及功能。

2.瞭解保護眼睛的基本方法。

3.知道有光纔可以看見東西。

4.能認讀“眼”字。

延伸活動

請幼兒到“全家福”區,觀察誰的家人戴了眼鏡。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以多種方式認識保護眼睛的重要性,例如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與保護眼睛有關的兒歌等。

2.邀請兩位戴眼鏡的家長來園,向幼兒介紹戴上眼鏡的原因及帶來的種種不便。

3.在圖書角中投放與五官的漢字認讀有關的圖書,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認讀漢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吸水後的變化現象,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客觀記錄事實。

3、知道愛惜紙張,體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卡紙、糖果紙、牛皮紙、即時貼、面巾紙、電光紙、報紙、手工紙等。

2、水盆六隻,抹布若干、酸奶瓶、糨糊、毛筆等。

3、貼有相應紙卡的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小朋友看看桌上這些是什麼紙?

2、猜猜如果把這些紙寶寶放到水裏洗澡,它們會變成什麼樣呢?

3、現在請小朋友們把你的想法:哪些紙洗了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在記錄紙上記下來,你認爲洗了會爛的給它打個勾,不會爛的給它打個叉。

二、探索過程

現在要請你們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把這些紙放到水裏去洗一下,看看到底會怎樣,要一張一張地洗,將紙放入水中,用手搓搓。(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並把實驗中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下來。

(在洗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一張一張地洗,將紙沉入水中,用手搓搓。引導每個孩子在猜猜、洗洗、議議、找找、比比、記記、講講的過程中,發現紙的變化:潮了、軟了、就爛了、 吸水了、紙搓破了、也爛了…… )

三、交流討論

請小朋友把你記錄好的紙貼到黑板上我們一看。

提問:你記錄的表示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猜的?又是怎麼玩的?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哪些紙會爛?哪些紙不會爛?(請幼兒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說聽。)看看剛纔猜對了嗎?

四、拓展經驗

1、你知道還有哪些紙?給他們洗澡會怎麼樣?

2、洗爛了的紙還有用嗎?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教育幼兒愛惜紙張,不要隨意把它們損壞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爲樂曲伴奏。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 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麼沒聲音?”

1、 教師設問: 你有什麼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裏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裏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 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 “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你的套桶爲什麼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麼?(個別回答) 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 這個聲音像什麼?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 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小朋友在套桶裏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裏,聽聽剛纔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裏,搖一搖、聽一聽。”

2、 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後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麼?這一次玩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範。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裏裝的是什麼?” 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裏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裏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 “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幹。” “我這裏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裏裝的是什麼?”(幼兒猜測後,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爲什麼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四、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爲樂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爲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五、結束活動。 觀摩意見和建議: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動物是幼兒的天性,但幼兒缺少和動物接觸的機會,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小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同時通過飼養和管理幾種小動物,增強幼兒的責任感,讓幼兒有一種對生命的體驗。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進一步瞭解動物的願望,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

2、培養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小動物的睡覺方式,初步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性。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重點:

瞭解幾種小動物的睡眠方式活動難點:能用完整的語句敘述幾種小動物的睡眠方式

活動準備:

1、提前請家長協助蒐集有關動物睡眠的資料

2、故事圖片磁帶各種動物頭飾。

活動方法:

講解法、探索發現法、遊戲法

活動過程:

1、 以談話形式導入活動。

教師:今天中午,小朋友們都睡覺了嗎?

幼兒:睡了

教師:那你知道自己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肢體動作提醒幼兒舉手發言)

教師:老師幫你們拍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人要睡覺,那動物會睡覺的嗎?

教師:你看過動物睡覺嗎?它們是怎麼睡覺的?

2、交流經驗,瞭解小動物的睡眠方式

教師:老師準備了一些動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是怎樣睡覺的。

幼兒欣賞動物的圖片,猜一猜,動物睡覺的方式。

3、播放PPT課件,幫助幼兒瞭解動物睡覺的方式。

教師:剛纔小朋友們猜的對嗎?我們來看一看。

教師: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一樣嗎?誰來說說,動物們睡覺有哪些樣子。

4、模仿動物睡覺的方式,鞏固幼兒的認識。

教師:動物睡覺的方式真有趣,剛纔我們看到的動物有哪些睡覺的方式?

教師:那我們來學一學。

5、遊戲活動。模擬動物睡覺的方式。

教師:請小朋友們,把動物圖片貼在衣服上,上前走一步,找一個空的位子站好。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 教師扮演狐狸,每個小朋友看清楚自己身上的小動物圖案,聽音樂,來模仿所扮演的小動物的走路和叫聲。音樂一停,“小動物”馬上做睡覺的動作,不能動,誰做錯了動作或者動了,就要被拖進狐狸洞播放,舒緩的音樂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你覺得有趣嗎?自然界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它們睡覺的方式,也很特別,請小朋友們回家後,繼續去觀察,小動物睡覺的方式。

6、延伸活動

請幼兒到活動區繼續探討小動物的有關知識,豐富幼兒的認識。

教學反思:

我們班養了兩條小金魚,一天早上,姚辰宇對着我大喊:“老師兩條小魚死掉了,它們一動都不動了。”我走過去一看,兩條魚確實一動都不動,不過它們並沒有肚皮朝天,於是我對他說:“小魚應該是睡着了吧。”沒想到,姚辰宇觀察的很仔細,他說:“睡覺了,那它的眼睛爲什麼是張開的呢,肯定是死掉了吧。”於是我們試着敲敲魚缸,看看金魚是否還活着,受到驚嚇的金魚,立刻遊了起來。這時姚辰宇很驚奇,他對着別的小朋友說:“我剛纔看到金魚在睡覺,可是它的眼睛是睜開的。”另外幾個小朋友聽說後,馬上跑過來看。我看到孩子們對小金魚睡覺是睜開眼睛的事情,這麼感興趣,於是想,是不是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活動,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睡覺方式。在網上查閱的時候,我發現動物睡眠的方式千奇百怪。參照遼寧省編教材《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一書科學探究領域——“動物怎樣睡覺”這個活動,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設計本次活動中結合我班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目標定爲1、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2、體會不同的動物所採取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瞭解幾種小動物的睡眠方式。活動的難點是:能用完整的語句敘述幾種小動物的睡眠方式。活動中,我以談話形式導入,通過集體討論,和分散討論爲幼兒的探究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參與嘗試,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在活動的談話環節中,我比較注重與孩子的互動。根據幼兒前期的已有經驗,通過設置:今天你睡覺了嗎?你是怎麼樣睡覺的?那小動物會睡覺嗎?這樣一個談話的環節展開本次的教育活動,通過與幼兒的互動談話,喚醒了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了孩子的學習和表達方式,爲孩子獲得新的知識經驗,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在集體討論的環節中幼兒說出了很多的小動物,我在這個環節還請個別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了一些有特點的小動物,活躍了氣氛,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討論環節中,幼兒很踊躍的發表自幾的觀點。有一個幼兒提到貓頭鷹這個動物時,說貓頭鷹是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睡覺的。因爲課件中,我把貓頭鷹的圖片放在較後面的分組討論的環節中,因此,對於幼兒的回答,也是一帶而過,沒有請孩子詳細的敘述。在點評時,聽課的老師幫我指出這個問題,建議我對於每個幼兒的回答,都要給予適當的應答,以便再一次引發了幼兒想要探索的慾望。

最後的遊戲環節,是讓幼兒在邊討論邊觀察中學一學動物的睡覺姿勢,特別是對“縮”、“倒掛”、“趴”這幾個詞進行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學做做這幾個睡覺的動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始終保持着,每一分鐘都能跟隨着老師的引導和提示,對各種動物的睡眠姿勢也能較好的掌握,不過在遊戲環節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比如幼兒對於馬是站着睡覺的理解是,用四條腿站着,因此他的動作,就是手腳並用四肢站着睡。可是由於幼兒沒有主意膝蓋要繃直,所以表現出的動作就像是蹲着的。而且,對於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睡覺,也沒能表演好。另外,我讓幼兒將動物圖片貼於胸前但是,有的幼兒表演刺蝟是抱成團睡覺的,他們緊緊的抱在,一起,我扮演狐狸,並不能判斷孩子扮演的是哪個動物。所以,下次開展活動時,可以考慮把圖片做成頭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的看到幼兒表演的對不對,可以及時的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從這個教學活動中幼兒的掌握情況來看,活動是成功的,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許多平時很難接觸到的知識,但是,從整個活動的開展來看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在提問時,只有個別活躍的幼兒能一直髮表觀點,還有一部分孩子,都只是在聽。儘管我在課前我發動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方面的圖片,設想讓家長在收集的時候能帶領着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瞭解,便於幼兒在課堂上發言講述,但是沒有想到家長在收集的時候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一項任務,自管自的在網絡上下載一些圖片,忽視了跟幼兒一起學習的機會。這也給我在以後的家長工作進行了一次提醒:在利用家長配合的同時,要跟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家長了解我讓家長配合的意圖,讓家長助教不流連於形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認識常用的取暖用具。

增強使用取暖用具的安全意識。

大膽想並繪畫取暖用具。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取暖用具”組圖;“安全使用取暖用具”組圖。

材料準備: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引導幼兒交流冬天取暖的辦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什麼辦法可以取暖?

——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和用運動的方式使身體暖和,還有什麼取暖的.辦法呢?

出示組圖“取暖用具”,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常用的取暖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1.出示組圖“取暖用具”。

——你認識這些嗎?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2.交流分享使用取暖用具的經驗。

——你用過這些取暖用具嗎?它們是怎麼發熱的?

——使用這些取暖用具時要注意什麼?

(教師可根據教案中的“小知識”進行詳細介紹)

小結:在寒冷的冬天,使用取暖用具,可以讓我們感到暖和,這些取暖用具有的需要用到火,有的需要用到電,使用不當容易引起火災,使用時需要注意安全。

出示組圖“安全使用取暖用具”,引導幼兒判斷圖中的行爲是否正確,增強安全使用取暖用具的意識。

——圖中的人使用取暖用具的方法安全嗎?

——應該怎麼做?

發放繪畫工具,鼓勵幼兒設計取暖用具。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明取暖用具,並自由發言。

——這些取暖用具都有明顯的缺點,有的容易引起火災,有的長時間使用會傷害身體,有的很容易冷卻,不能隨時攜帶。你們能發明一些比較安全、不容易冷卻又能隨身攜帶的取暖用具嗎?(如太陽能、空氣能暖手寶)

2.鼓勵幼兒將自己發明的取暖用具畫出來,並向同伴介紹。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廢舊紙盒、紙筒、舊報紙、膠水等材料,鼓勵幼兒製作“取暖器”。

2.將幼兒製作的“取暖器”投放到角色區中使用。

附【小知識】

取暖用具

火爐:火爐裏燒的是煤或木炭。用火爐取暖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離得太近,不能用手去摸。煤燃燒時會冒煙,會產生煤氣,容易引起火災或煤氣中毒。

熱水袋:熱水袋有注水式和充電式,可以暖手、暖被窩,但比較容易冷卻。注水式熱水袋使用的時候需要擰緊塞子,用毛巾或布把熱水袋裹起來,避免燙傷;充電式熱水袋不能邊充電邊使用,避免觸電。

電熱毯:用來暖被窩,用電熱毯取暖的時間不要太長,太長了對身體不好,同時注意用電安全,睡覺的時候最好把電源拔掉。

空調:使用空調時房間裏空氣不流通,所以不能長時間開空調,需要適當通風,使用空調還很費電。

暖手寶:用來暖和手,可以隨身攜帶,但比較容易冷卻。

暖氣片:北方有統一供暖,配接暖氣片可以使用一個冬天,但不能隨身攜帶。

取暖器:使用電熱取暖器的時候,不要觸摸電源開關和取暖器,防觸電或燙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於觀察,發現身邊常見樹木在夏季和冬季裏的不同變化。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3、關注自然界中樹木的落葉與不落葉(常綠)的現象,併產生好奇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在夏秋季節裏經常帶領幼兒觀察身邊常見樹木的生長情況,並留有照片或錄像資料。

2、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利用錄像或圖片幫助幼兒回憶身邊常見的樹木在四季中的生長情況。

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師:今天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看看是什麼時候拍的?這裏面有誰呢?他們在哪裏?又在幹什麼?

引導幼兒邊看邊說說錄像中的內容。

師:你們都認識這裏面的樹嗎?這些樹上的葉子時候什麼樣子的?我們可以用什麼詞來描述這麼多的樹葉?

二、引發幼兒再次尋找、觀察樹葉的興趣。

師:猜猜看在冬天裏我們身邊的樹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樹上的葉子還像我們夏天看見的那麼多嗎?你還能看見哪些樹的葉子?讓我們再去仔細找找、看看。

三、帶領幼兒實地觀察各種樹木在冬天裏的變化。

師:好朋友一起去院子裏找一找,冬天裏,你看到的樹木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尋找並觀察樹木的變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們發現什麼了?樹上還有葉子嗎?你能看見哪些樹上還有樹葉,葉子是什麼樣的?哪些樹上已經沒有葉子了,變得怎樣?

四、帶領幼兒返園,藉助錄像進行集體交流。

師:剛纔我們出去做什麼了?你和朋友發現了什麼?

幫助幼兒回憶與討論。

五、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活動中的發現。

師:夏天,許多樹的葉子都長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樹木的生長髮生變化了,有的樹葉落光了,變得光禿禿的;有的樹上還有許多樹葉,這些樹木可真有趣。

師:各種樹木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進一步感受樹葉的種類和變化。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於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於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後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交流和提升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理解車上各種設施在設計上的人性化理念。

2、增強對周圍事物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3、探索、發現生活中公共汽車的特徵。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具準備:公共汽車上部分設施的照片

經驗準備:幼兒對公共汽車比較熟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對公共汽車關注的興趣

1、你們乘過公共汽車嗎?

2、在乘公共汽車時看見車上有些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嗎?

小結:許多小朋友乘過公共汽車,公共汽車車上有椅子給乘客坐,有電視給乘客看。

二、觀看錄像——在討論中瞭解一些設施的作用

1、車上的座位爲什麼要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黃色的座位爲什麼靠近車門?

2、車上爲什麼要裝電視?

3、乘車時,如果不知道哪一站下車,可以藉助車上的哪些設施查詢?

4、後車門旁扶杆上的紅按鈕有什麼用處?

小結:原來公共汽車上的許多設施有不同的用處,乘客在乘車時會很方便。

三、活動延伸——進一步激發幼兒後期的探究興趣

1、如果你來設計一輛公共汽車,你覺得還可以裝些什麼?

2、怎樣才能讓乘客更方便?

反思:

1、幼兒對公共汽車上的各種設施"似曾相識",卻"稍有經驗"。因此,這些看似平凡的設施激發了他們猜想、探索和發現的興趣。

2、如果能拍攝一些乘客使用這些設施的照片,讓幼兒根據照片進行分析、猜想的話,活動會更加有趣,對幼兒思維的挑戰也更有益,而且幼兒對設施用途的理解也會更加形象直觀。

3、也可考慮用區域活動或家園合作的形式進行後續活動,使高結構活動與低結構活動有機結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以及種類。

2.產生探索馬鈴薯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馬鈴薯的生長過程PPT。

2.馬鈴薯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馬鈴薯又和我們見面了,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你們知道馬鈴薯是怎麼長出來的嗎?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鈴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麼生長的。

二、欣賞課件,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欣賞課件,瞭解馬鈴薯的播種過程。

(1)馬鈴薯發芽。看看馬鈴薯的芽是在哪裏長出來的?

(2)馬鈴薯的播種。怎麼樣來播種馬鈴薯呢?帶有芽的馬鈴薯叫“種薯”,切開以後馬鈴薯該怎麼種呢?

2.繼續欣賞課件,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馬鈴薯發芽。馬鈴薯種下去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2)地底下的馬鈴薯。地面上馬鈴薯的葉子在不斷長大,那地底下的馬鈴薯在生長嗎?

(3)觀察地底下馬鈴薯的生長圖片。

(4)馬鈴薯開花。你們知道馬鈴薯會開花嗎?它的花是什麼樣的?因品種的不同,馬鈴薯的花朵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白色、紫色等。馬鈴薯開花的時候,地下的馬鈴薯也在悄悄的長大。

(5)葉子枯萎了。等花凋謝後,馬鈴薯的葉子怎樣呢?這時候地下的馬鈴薯長成什麼樣了呢?

(6)觀察地下馬鈴薯。

(7)挖馬鈴薯。這時候的馬鈴薯已經長大了,可以挖出來吃了。因爲馬鈴薯是長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來,用手是拔不出來的哦。瞧,個頭多大,肯定很鮮嫩。

3.小結。

現在我們知道馬鈴薯是怎麼長成的吧。先要等它發芽,然後用刀切成幾塊,種在地下。接着它會發芽,長出葉子,然後開花,等花朵凋謝後葉子會慢慢枯萎,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挖馬鈴薯了。

三、觀看圖片,瞭解,馬鈴薯的種類

1.我們平時看見的馬鈴薯是什麼樣的?其實馬鈴薯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樣的。

2.觀察不同種類的馬鈴薯圖片。

四、活動延伸

準備一個容器,裏面乘1-2釐米的水,將馬鈴薯放在水裏,觀察馬鈴薯的變化。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