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八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八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八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課題生成:

信息時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啓蒙知識,以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開發幼兒潛能。爲此,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本活動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活動的電化教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感知和認識各種汽車及其發明過程。電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幼兒身臨其境,將事物發展的抽象過程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一次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的種類有各種各樣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兒簡要了解汽車的發明過程,激發幼兒當“小發明家”的願望。

3、發展幼兒比較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汽車發明過程的自制抽拉複合燈片一套,幻燈機。

2、木偶表演臺,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爺爺、小孩各一個。

3、佈置出一個“汽車展覽會”,各種汽車玩具若干,各種汽車圖片(自繪圖片8張)。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木偶小兔:“今天天氣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遠的奶奶。坐着汽車去可方便了,一會就到了。再見。”(小兔坐在轎車上,說完下場)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乘汽車很方便,你們知道汽車是怎麼發明的嗎?

2、簡要了解汽車的由來。

(1)教師操作抽拉幻燈片1:“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腳走路。”

(2)幻燈片2(複合抽拉片)。

①“經過馴化的動物成了人們重要的運輸工具,人們騎着這些動物旅行,用它們馱運貨物。這些動物有牛、馬、象、駱駝等。”

②“人們發明了輪子,於是出現了最原始的車。”

“又出現有輻條的車輪,車的結構就輕巧了。”

④“後來,美國人生產出了大量輕便實用的汽車,現在汽車的種類就更多了。”

(3)提問:誰能說說汽車的由來?引導幼兒說出過程:走一動物一輪子一有輻條車輪一美國人發明汽車。

3、瞭解汽車的種類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你們見過什麼樣的汽車?”

幼兒討論後回答。(隨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汽車圖片並簡要提問。卡車、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灑水車、警車等。)

(2)情境表演,認識消防車、救護車。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說:“哎呀,不得了啦,我們家着火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辦法,我該叫輛什麼車呢?”

幼兒:救火車。

教師:“小猴,你趕快叫輛救火車,——又叫消防車。”(拿救火圖片)

小猴:“謝謝,我去救火啦。”

②認識消防車。(專門用來救火的。)(是紅色的,能拉警報。)

木偶老爺爺、小孫子上,走着走着,老爺爺忽然倒下,小孫子大喊“爺爺心臟病發作了,這可怎麼辦呢,我該叫輛什麼車呢?”(救護車)

③認識救護車(專門用來幫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車身上有十字標記,能拉警報。)

④教師:“咱班小朋友真是愛幫助別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還幫助了有病的老爺爺,謝謝你們。”

4、在玩中鞏固知識。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認識了救火車即消防車和救護車,有卡車、轎車、公共汽車……汽車的種類很多,作用真大,對人們有幫助,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參觀“汽車展覽會”結束教學。

(3)讓幼兒在玩各種汽車中鞏固知識,開闊視野。

評價分析:

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幻燈,就像看電影一樣,直觀地瞭解了汽勺由來。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是通過展示幾種汽車的專門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汽車的用途的認識。通過後來的幼兒玩汽車,爲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汽車的外形構造提供了空間。整個活動,幼兒都饒有興趣、思維活躍,較好地達到j標。

一、專家點評

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老師誤以爲用計算機爲載體的教學是最佳的,因而會嫌棄傳統的幻燈片。其實,對幼兒來說,幻燈如圖書一樣,同樣有趣。只要合理選擇,幻燈教學會獲得好效果。

二、反思與討論

你認爲此活動設計的知識點(量),是否適宜?如果讓上這節課,你同意本活動設計的過程嗎?如何修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幼兒眼裏,與我們形影相隨的影子裏隱藏着許多“小祕密”,而這些“小祕密”又蘊含着許多的科學知識。科學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們爲之感興趣的東西。幼兒天生就有主動探索的精神。爲了更好的激發和提升這種探索科學奧祕的精神,我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好奇、愛玩兒是幼兒的天性,我通過“神祕的玩具筒”打開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幼兒在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操作中,漸漸獲得對影子的瞭解,努力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

活動目標:

1、知道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變化有關,在探索實驗中獲得對影子變化的經驗。

2、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索的過程,並樂於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1、手電筒

2、玩具筒、各種物體卡片

3、一盆花、參照物

4、任務卡、太陽卡片、膠棒

活動過程:

1、用大型led燈導入,引出影子的話題

2、觀察玩具筒,看看玩具筒裏有什麼?通過玩具筒裏藏着的祕密,激發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3、幼兒探索用手電筒讓影子出現。幼兒回想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裏見過影子。得出結論――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4、教師更換卡片,讓幼兒猜想影子會不會變?幼兒嘗試探索更換物體卡片,感受影子的變化。探索得知:物體不同,影子也是不一樣的。

5、觀看ppt中的兩個影子,讓幼兒思考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一樣?讓幼兒猜想,這兩個方向不同的影子是幾盆花的影子?

6、教師引導操作。讓幼兒指出,影子在哪?光源在哪?光源在這邊,影子就在他的另一邊。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發現,一盆花也會有變化不同的影子。初步感受光源變了,影子的方向也改變了。

7、讓幼兒自由探索,親身體驗。光源的位置變了,影子也跟着變來變去。

8、發放記錄卡,邊操作邊記錄。加強幼兒對影子變化的認識。

9、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ppt,總結記錄卡。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到活動室,仔細觀察哪裏還有會變化的影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中班的幼兒對顏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在對於顏色之間的有趣關係不是很瞭解,所以色彩的美妙變化會令幼兒驚歎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會成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變化。

2.樂於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

活動準備

1.黑紅黃綠水粉顏料數罐,調色板若干

2.紅黃藍綠色紙若干

3.自制相應顏色寶寶一份

活動過程

一.顏色寶寶好朋友

1、出示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寶寶。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寶寶上幼兒園了。它們是好朋友,喜歡互相抱一抱,只要抱在一起,它們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2、教師提問:你們猜猜他們會發生什麼變化?

(迴應預設:顏色會變,你覺得可能會變成什麼顏色?)

二.顏色寶寶抱一抱

教師拋出問題:

1、紅色寶寶和黃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迴應預設:有可能是你們說的那種顏色,那我們來試一試看)

2、紅色寶寶和藍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3、黃色寶寶和藍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4、分組進行試驗:請幼兒任意選擇其他兩種顏色的棉籤在調色盤裏調和,讓他們互相抱一抱,觀察調和顏色時發生的變化。

5、引導幼兒選擇其他兩種顏色在調色盤的另一個小各種試試,觀察期變化,提醒幼兒每一次調色要在不同的小格中進行,確保只能兩種顏色在一起。

6、鼓勵幼兒和身邊的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相互比較變出新顏色。

7、教師提醒幼兒取適量的顏料,不把衣服、桌面、地面弄髒。

三.顏色寶寶變了樣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並展示自己調製顏色的結果。

2、兩個顏色寶寶抱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迴應預設:紅和黃一起變成橙色,紅跟藍變成紫色,黃跟藍變成綠色)

總結:紅色和黃色抱在一起變橙色,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變紫色,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變綠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對昆蟲及其“保護色”產生興趣,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願望。

活動重點:

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活動難點:

根據對昆蟲“保護色”的認識,幫助昆蟲隱藏在合適的地方。

活動準備:

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圖片、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調動原有經驗,引發探究昆蟲的興趣。

提問:你見過什麼昆蟲?在哪裏見到過?

2、尋找花園裏的昆蟲,初步瞭解“保護色”。

找找看,花園裏都有誰?

爲什麼有的昆蟲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難發現它?

小結:原來昆蟲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發現。

3、觀看視頻和圖片,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觀看視頻,簡單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幾種昆蟲利用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初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枯葉蝶:這是什麼?會有什麼變化?——觀察後教師講解枯葉蝶的典型特徵。

尺蠖:猜猜看這裏會有誰?仔細觀察又有什麼新發現?——觀察、猜測後用圖片進行驗證。

花螳螂:猜猜看,美麗的花裏藏着什麼小祕密?——猜測後用圖片進行驗證。

小結:枯葉蝶藏在樹葉中,尺蠖藏在樹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裏,這樣藏起來真安全,小鳥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蟲圖,請幼兒找出隱藏在各種背景中的昆蟲,進一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小結: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就是這麼奇妙,它們能把自己巧妙地隱藏在周圍的環境中,讓敵人很難發現它。用這樣的本領保護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兒操作,運用有關“保護色”的經驗幫助昆蟲藏起來。

玩白板遊戲:昆蟲捉迷藏。請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根據昆蟲的顏色、形狀將昆蟲藏在背景圖中。

4、觀看視頻,拓展動物保護色的經驗。

除了昆蟲,自然界裏有很多動物也有這樣保護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看一看。

剛纔你看到動物們是怎麼隱藏自己的?它們隱藏自己的本領大不大?

結束語:還有許多動物都有這樣特殊的本領呢!回家以後可以查查資料,找找看,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不斷地探索中感知空氣的存在、壓力、作用等,並在活動中滲透環保意識。

2、鼓勵幼兒質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嚴謹的科學態度,並在活動中讓他們推理、判斷,表達探索方法。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大水盆每組一個。

2、吸管、毛線、透明膠、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蠟燭

活動過程:

㈠集中活動談話:空氣在那裏?

1、引題:老師出示透明塑料袋,請幼兒說說裏面有什麼?(幼兒回答:什麼也沒有)。老師把塑料袋隨意一裝,捏緊問幼兒?"鼓鼓的塑料袋裏有什麼?"(請幼兒回答並感知)。

2、引導:如果塑料袋裏沒有東西爲什麼鼓鼓的?按不下去,裏面到底有什麼呢?爲什麼有東西,我們看不見呢?塑料袋裏到底有什麼?

3、遊戲:找空氣

⑴老師:空氣看不見摸不着,就象一個隱身娃娃,在和小朋友們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

⑵老師提出遊戲任務:用塑料袋裝空氣,並說說在哪裏找到的。

⑶幼兒遊戲

⑷交流發現,老師小結:"到處都有空氣。"

㈡分組探索:

1、老師:空氣到處都有,空氣還有許多祕密,誰知道?

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東西,有氣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們一起動手找空氣有什麼祕密,好嗎?

2、分組探索:

⑴幼兒按意願自由分成二組,選擇喜歡的材料探索,說一說自己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等一下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A組:提供蠟燭、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遊戲:《不吹自滅》、《泡泡出來了》、《不溼的手帕》

B組:提供毛線、吸管、氣球

遊戲:《氣球火箭》

⑵幼兒分組探索空氣的存在、作用。空氣動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發現,由老師記錄。

⑶幼兒交換遊戲

鼓勵幼兒大膽發現問題,思考討論找出解決的辦法,鼓勵幼兒質疑,發現不同問題。

㈢幼兒交流發現,老師小結:

空氣無處不在,它有動力、壓力,幫助人們做許多事,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

活動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躲在哪裏?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分辨酸、甜、苦、辣、鹹的味道。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在5個杯子裏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圖片。

活動過程:

1、向幼兒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

2、提問:小朋友們聽過了故事之後,那現在也請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大廚師,找一找酸、甜、苦、辣、鹹五個朋友躲在哪裏。

3、請幼兒上前來品嚐味道,並講述自己所品嚐的味道。

4、展示圖片《酸、甜、苦、辣》。告訴幼兒:“小朋友們看看掛圖上的表情,然後想一想自己品嚐之後的表情。”

5、將幼兒分組後,請每個幼兒都自己品品嚐一下五種不同的味道。

6、提問:“小朋友們現在都嘗過了這幾種味道,那現在就請小朋友想想自己嚐到的味道的感覺,在掛圖上把味道和相應的表情連線。”

7、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都嚐到了哪些味道?爲喜歡的是哪種?”

8、在幼兒閱讀“愛吃甜的動物”後,提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動物喜歡吃甜食?它們都喜歡吃什麼樣的甜食。”

9、活動總結,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品嚐不同的味道時候的感覺。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鏽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瞭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不鏽鋼的勺子;師幼玩過“照鏡子”的遊戲(師:鏡子、鏡子在哪裏?幼:鏡子、鏡子在這裏。);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遊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遊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啓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有什麼發現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啓發和小結

師:鏡子裏也有個你,你們倆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祕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不鏽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麼。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麼?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你們覺得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呢?老師這裏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師:這兩個字長得什麼樣?這個字(凹)讀“aO”,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這個字(凸)讀“tu”,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師手指勺子的兩個面,幼兒說出名稱。)

4.集體猜想並記錄

師: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就能說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變長等)。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麼?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啓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爲什麼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師: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的,鏡子裏的你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人們還特意製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們叫做哈哈鏡。

三、觀察圖片,瞭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處。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裏見過?

師: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麼。爲什麼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猜猜有什麼用?

2.小結。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裏藏着的哈哈鏡,還認識了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麼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動點評

方景融老師每一次展示的活動都會給我驚喜,這一次也不例外,整個教學給我的感覺是“輕鬆”和“高效”。

一、“輕鬆”——以幼兒爲主體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1.生活化。利用幼兒平時生活中已有的照鏡子經驗,讓幼兒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勺子進行觀察探究,發現哈哈鏡的祕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2.活動性。教學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顯像的變形特點,都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操作觀察發現的。同時,幼兒通過對記錄表中猜想與動手結果的比較,自己不斷獲得科學的結論。

3.遊戲性。教師引導幼兒用“玩”的心態對待科學學習,如“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游戲”,“玩玩勺子,你們會有什麼發現”,始終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觀察、發現。

二、“高效”——以教師爲主導的精神得到了恰當落實

1.提升性。本次教學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不斷挑戰幼兒的思維高度,如每個環節都設置了高出幼兒原有發展水平的提問;教師介紹“道路安全轉角鏡”,讓幼兒瞭解還未接觸的知識;引導幼兒感受“凹凸”,給幼兒更加確切的概念支撐後面的探究表達等。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幫助幼兒提升認知經驗。

2.拓展性。當幼兒發現勺子裏的本人變形後,教師有意識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遠一些和近一些,又會有什麼發現呢?”以此引導幼兒通過主動變化探究條件,發現不同的變形特點,拓展幼兒原本不會關注到的認知經驗。

3.持續性。在教學中,方老師不僅關注幼兒科學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幼兒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奠基。如特別注重幼兒“愛觀察、愛發現”意識的培養;關注嚴謹科學態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對幼兒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較高質量地支持、引導和促進了幼兒的自主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後裝在小玻璃瓶子裏,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後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着那些小瓶。於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裏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着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麼那麼好看呀?”我說:“因爲裏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麼老師,這些顏色怎麼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老師,那怎麼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裏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着我,小嘴都張着,“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後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着,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裏的綠色和杯子裏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麼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麼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裏倒,“現在什麼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麼現在又變成什麼顏色了?”“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後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瞭解。

後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着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爲止。

由於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願下課,於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乾淨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乾淨,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係,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了色彩的美。讓幼兒在觀察、實驗中認識了幾種顏色,使用顏色,並在調色活動中充分地感受到顏色的豐富多變。色彩是直觀地,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本人讓幼兒在實驗活動中去體驗發現的樂趣,在調色活動中感受顏色的多變,大大地激發了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同時讓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讓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在配色活動中,也讓幼兒對科學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色、配色,幼兒興趣濃,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慾望。但是在給幼兒操作調色的活動時,我沒能充分地引導和組織幼兒探討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得幼兒的興趣停留在操作上,沒能達到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