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

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需要注重孩子的心情問題的,小孩子小時候教育得好那麼正大之後就不必擔心了,孩子的心情也很影響心理健康,因此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

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
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1

幼兒需要“心情教育”

在其他國家,面對學校不重視道德教育,引發大量的青年人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情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爲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專家說,“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標發展,使人的情感、慾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素。在這方面,爸爸媽媽、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

小寶寶在享受爸爸媽媽的疼愛的同時,也必須要學習以愛回報爸爸媽媽,從小時候培養孝敬爸爸媽媽、關愛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薰陶下逐步發展成熟。當孩子成人後,以這種人格素質與其他人相處,就會建立起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人格培養與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容

“‘怎麼才能讓我的寶寶變得聰明?’差不多每一位中國媽媽都喜歡問我這樣的問題。”日本女子醫科大學母子綜合醫療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說,10年前這位專家就隨“關心下一代工程”來過上海。在他看來,和10年前相比,中國媽媽似乎越來越過分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很少有媽媽關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長行爲會對孩子人格產生什幺影響,這個傾向令人擔憂。他認爲,“智力過人”是爸爸媽媽強加於子女的願望。其實,培養嬰兒品格比開發智力更爲重要,更讓孩子受益終生。即使是0-3歲的嬰兒,也已經能夠通過爸爸媽媽充滿愛心的行爲和指導培養健康的品格。

莫忽視對孩子的心情教育2

情緒教育是大人小孩共同的生任務

在對許多兒童和青少年諮詢的經驗中我發現,大部分孩子面對困難時都曾努力忍耐或試圖反擊,只是方法對不對、情緒強度大不大、問題有沒有解決的差別。但這些差別,若沒有被注意到,行爲和情緒沒有被理解、承接,進而協助處理,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有時候孩子連說出發生什麼事都可能是困難的,更遑論被問及當下情緒時,常表現困惑,或只能勉強表達出單一情緒向度,例如“生氣”。常見的因應方式便是壓抑忍耐,或者攻擊,不論攻擊別人或自己,都足以讓家長和老師擔心個沒完。因爲,大家總會期待孩子能用和平、安靜的方法度過自己的問題。

情緒教育是近年心理衛生教育積極推廣的範疇,在衆多社會事件陰影下,大家不可否認需要積極處理。

由於情緒的發展是基於大腦神經的基礎,及社會互動的經驗,情緒教育如果只是納入學校教學範圍並不足以有效,還需要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合作才足夠有效。

孩子需要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會像泡泡一樣隨時不斷冒出來,有時候,還會同時有好多種心情一起出現,泡泡有大有小,情緒也有不同強度。當有情緒時,我們就會做些反應,有些反應很直接,也有習慣常用的反應。

以上知識性的內容,孩子有學就能懂,但接納自己的情緒,理解別人也會有類似感受,試着同理,或與人溝通、討論問題解決辦法,很需要有人陪伴多次練習。

開始不一樣的對話,就可以開始不一樣

記得有位成年女性的個案分享,她經過多年探索才慢慢能在當下認出自己的情緒,並接受“有情緒”是正常的,理解到多年來與家人爭執,是因爲家人也同樣遇到困難,他們一樣弱勢,需要幫忙。

她習慣壓抑,對於表達情緒和想法有非常多災難化的猜想,例如會吵得更激烈,所以除非忍無可忍,否則不會表達,雖然不適時表達和溝通的結果也是吵得不可開交。

有天,她鼓起勇氣寫紙條給家人表達心情和困難,她才瞭解到彼此可以因爲不一樣的對話開始不一樣。

  陪孩子玩出好的情緒力

我們現在就可以幫助孩子,不用到長大成年,多次碰撞、遺憾後才意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也不必慣用堅毅強忍或激烈衝突的態度處理生氣、失落及悲傷的情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