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孩子的成長受環境影響很很大,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孩子的能力是否出衆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現在的努力會爲未來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看完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1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泰梭利曾說過:“教育首先要引導兒童沿着獨立的道路前進。”獨立性是孩子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孩子全面發展的基點。日前廣州有早期教育專家指出,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有利於身體、智力、情緒、性格、意志等各方面發展,家長們應該給孩子自己完成某些事情的權利。

獨立性有助孩子均衡發展

當父母帶孩子到超市買東西時,他不再像以前那樣乖乖地待在購物車裏玩着鑰匙環,現在的他想自己下來走,彷彿急着去探索世間的一切。父母也許會發現,孩子開始不再以待在他們身邊爲滿足,孩子不再像以往那般樂意接受他們的幫忙,孩子現在想自己穿衣服、刷牙,嘗試自己做好多事情。雖然手腳不靈活的他會遭遇很多挫折、但父母如果一插手,他就大叫大鬧,於是只好由着他去。

廣州市×寶貝早教中心負責人楊倩告訴記者,對18個月~3歲的孩子而言,獨立完成某些事情意義重大,他們想自己去做,這種訓練對其獨立性的發展十分重要。孩子學着去善用四肢和身體的各部位,跑、跳、翻等這些動作的完成,使他們更瞭解自己的身體,這和成就感使孩子對自己有信心。讓孩子獨力完成某些事情是應該的,而年輕的父母最好有耐心或提早讓孩子做準備。

愛爾貝早期教育中心負責人於春林認爲,一個孩子有了初步的獨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愛動腦筋想問題,獨立地從事一些活動,往往在身體、智力、情緒、性格、意志等各方面發展較快、較好;相反如果家長過分“關心”、“保護”,一切包辦代替,不僅剝奪了孩子獨立做決定和動手的機會,也使得孩子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影響他們各個方面的發展,形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依賴性強,意志薄弱。

家長應耐心鼓勵不要打擊其信心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小太陽”,全家都圍着他一個轉,家長對孩子過分的寵愛,過度的保護,過多的照顧,生活上包辦代替,給孩子穿衣、餵飯、整理玩具等等。楊倩表示,當孩子有意願自己做某些事情時,儘量讓他有嘗試的機會。

其實,很小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服、洗澡。不少家長經常說:“來,媽媽幫你做比較快。”的確,家長代勞可以省去不少時間,但對兩歲的孩子來說,他不希望父母仍全盤控制他的一切,他會覺得“我會穿衣服,我早就知道怎麼穿了,我一定要自己穿好衣服”。

事實上,這是孩子想學習獨立的時期,父母應樂見其成,並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耐心觀察,還要及時地鼓勵,而非打擊他的信心,爲了節省時間,讓他喪失學習獨立的機會。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2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們都認爲成績的高分決定了孩子的一切,但在後來實踐中才發現,成績永遠是理論的,只有實踐纔是關鍵。我們在看重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動手能力。

方法一:改變重知識輕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總是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全面發展造成很壞的影響。明智的父母不僅重視孩子學習成績,更重視孩子的能力發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改變以考分來判斷孩子的標準,因爲孩子的素質不是單純由成績來表現的。在一個強調素質教育的時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爭取高分是遠遠不夠的,其他方面的素質也需要父母的培養,尤其是孩子的動手能力。現在社會越來越強調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這是很多終日埋頭苦讀的孩子所欠缺的。

現代社會,是講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綜合素質的社會,成績只是孩子一個階段學習情況的反應,無法證明孩子的全面素質和能力。一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也許在動手實踐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視孩子的分數,而忽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父母要重視發掘孩子的潛力和能力,衝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桎梏,將孩子的動手能力教育列爲重要的教子課題。

方法二: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理論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將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經驗和財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爲天才。

實踐的過程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檢驗,孩子在實踐中才會真正地發現和了解自己。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就不敢嘗試或害怕失敗,父母不要對此冷嘲熱諷,而是要鼓勵和支持孩子,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勵下,孩子的素質會不斷提高。因此,要想培養出知識和能力兼備的孩子,父母就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培養出獨立精神和勇於創新的意識。父母把信任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樹立“我能行”的'心態,並在實踐中不斷印證這種感覺,最終幹成一番大事業。

孩子學習書本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用在現實生活中,成爲自己立足於社會的基礎和資本。所以,空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將知識具體爲實際可操作的實踐。這樣纔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夠客觀和準確,需要從父母那裏獲得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因此,父母的態度對於孩子來說就顯得格外關鍵。當孩子信心不足時,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信任,告訴孩子:“你能行。”

方法三: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孩子如果對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情也推脫給父母,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惰性,難以自覺地動手實踐,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願動手。

父母要減少爲孩子做事的衝動,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學習上,也要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消化,這樣孩子會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具備較好的動手實踐能力。

減少孩子在學習上對父母的依賴,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親自動手能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孩子會在父母的放手中,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成爲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優秀孩子。

溫馨提示,一個人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培養和學習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抓住幼兒時期這個黃金階段加強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促進腦的發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