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

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現在分享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

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

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1

幼兒園開家長會、親子運動會的時候,有幾個寶寶的爸爸媽媽是一起來參加的?一般是媽媽佔多數,其次是爺爺奶奶,出勤率最低是爸爸們。“家(家庭)園(幼兒園)共育”是最合理的教育模式,因此爸爸們千萬不要試圖在家庭教育中做逃兵,因爲“父親”的表率作用是無法替代的。

很多母親都發愁自己的男孩子過於害羞和女性化,爲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就是:父親們大都沒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很少參與到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來。這必定會影響教育效果,甚至造成孩子性格的不完善。

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父親這個角色特別特殊,其實所謂的“特殊”也只是父親們給自己定下的概念。現在男女都平等,男女都有教育、照顧子女的義務,別以爲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觀點多麼合理,別以爲男人照顧子女就感覺丟面子,其實作爲父親越是能像母親一樣教育、照顧子女,越能顯出其所具備的男人的內涵與氣質。但是父親們在這方面往往欠缺。

第一缺乏耐性

很多男性在剛當爸爸時異常興奮,對孩子愛不釋手,但是時間一長,又嫌哭起來煩、又嫌鬧起來吵、還嫌拉尿時髒,興奮勁兒沒幾天就過去了,高興的時候逗逗,心煩的時候就把孩子丟一邊,甚至生氣時打罵孩子,這樣的父親怎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形象?

第二缺乏責任

許多爸爸認爲:“我天天出去掙錢,哪有時間照顧孩子?教育孩子那是他媽媽的事情。”這種藉口都是在推卸責任。反過來說,如果讓媽媽出去爲工作東奔西跑,你在家照顧孩子可以嗎?你多半會用別的理由來拒絕。父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對孩子的瞭解和理解也就越少。男性和女性的氣質特點是互補的,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最好能兼收幷蓄。

第三缺乏尺度

家庭教育中的父親經常缺乏耐心、缺乏細緻,所以教育意識單一,也就是“不夠聰明”。男人象徵什麼?力量、威武、勇敢。但因爲這些,也就缺少了呵護、撫慰的柔情。也許爸爸們要說:“男人就要有個男人樣嘛,嬌滴滴的哪像爺們?”其實,一個能展現母性力量的父親,不但不會使他們的雄性力量遜色,反而會因爲自身的剛柔並濟而使他們的雄性力量更具深度和智能。能掌握一個尺度,和孩子關係融洽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第四缺乏平衡

這裏的平衡很簡單,就是父親和母親的教育觀點一定要統一,目標一定要一致,千萬不要出現家庭教育中母親做紅臉父親做黑臉的情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誰也不要做黑臉,這會嚴重破壞你和孩子的關係。如何不出現紅、黑之分呢?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同時做黑臉、同時做白臉,這樣做就不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同時也樹立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威信,但是要有前提,不可高壓,不可強制,應以理服人。

母親參與教育的同時,我們呼喚爸爸們的加入,正是你們兩個的差異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對男女的作用和特點產生理解,使孩子順利地形成健康的性別意識和完美的個人性格。

爸爸也要加入幼兒教育2

  夫妻雙方的聯手育兒對孩子最有利。

通過學習,爸爸也能輕鬆掌握與孩子相處的方法!給孩子唸書時,爸爸要注意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進度,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進度,給孩子充分的時間,保證孩子能夠認真看完自己想看的圖畫。

孩子是否能理解書中的內容,既取決於孩子的年齡,也取決於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所以,爸爸不僅要會使用書中的語言,也要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講給孩子聽,這樣才更生動。

爸爸要善於插入一些簡單的提問,引導孩子做出相應的反應。孩子會通過對話學到更多的東西。當孩子做出應答時,爸爸要及時給予肯定並進行講解。一般來說,約有75%的事物的名字,是通過書來認識的'。而對孩子給予肯定並進行講解的81%的機會,也是通過書。

孩子對周圍的洞、汽車、飛機、鳥、星星、小狗、小貓等這些新發現的事物,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爸爸在給孩子唸書的同時,碰到新事物時,一定要強調一下它們的名字,幫助孩子建立事物與名字的一一對應關係。有時也可以用手指着字,一句一句輕輕地念給孩子。

在孩子6歲前,爸爸不需要參與育兒嗎?要等到孩子入學以後、青春期才需要爸爸發揮作用嗎?韓國醫學博士、小兒神經科專家金泳薰告訴你:不是這樣的,從胎兒期到入學前,爸爸參與育兒所產生的效應,是媽媽不可替代的!

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在爸爸的陪伴學習下,孩子才能培養起剛毅勇敢,富有責任心等品質。但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中還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良好的讀書習慣就是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的一種習慣。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