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變得聽話,這樣就省心很多,但是有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下面小編分享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下吧。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1

孩子負面情緒的累積容易導致孩子不聽話

有時並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爲本身有問題,而是他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晚間六點半的卡通節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鐘,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飯、洗澡、睡覺等。由於孩子自己不知道這些負面行爲與看卡通的關聯性,故父母須格外用心處理。專家建議,父母應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時間,即使只有五分鐘,也要專心地和孩子交流,這樣有助於瞭解孩子的心思及問題真正癥結所在。

父母不重視孩子,孩子所以不“聽”話

一些父母說,孩子總是說個不停,有些話題,父母根本沒興趣。於是,在孩子說話時父母總顯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喜愛看的電視節目,或看手中的書。當孩子說話時,父母也要用對孩子的期望來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認真傾聽他說的每個字,用簡潔的話語回覆孩子,同時也可以提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表明你是在認真地聽他的話,並已參與其中了。

父母身教的影響會導致孩子不聽話

父母的錯誤示範,也是造成孩子負面行爲的原因。例如,媽媽常一邊忙着做家事,一邊聽孩子說話。無形中,孩子學會這種“不用專心聽別人說話”的模式,下次他就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別人說話。身教是請他等自己做完事情後再說,並可告知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及這段時間他可做些什麼,讓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父母太囉嗦,孩子聽不“懂”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講的意思和許許多多“廢話”(如抱怨、絮叨或責備)都夾雜在一起,或是把要對孩子說的幾件事和幾個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說個沒完時,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是因爲孩子並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說什麼,所以反而會忽視父母的話。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或提要求時,應儘量使自己的話語簡單明瞭。每次告訴孩子事情的2~3個步驟即可,並讓孩子重複一下父母的話,同時督促孩子照着去做。

父母的規範不合理導致孩子不聽話

若大人本身訂的規範有問題,孩子便難以做到。例如,父母規定好動的孩子不準出去玩,而孩子天性好動,自然無法控制自己,這時若父母並未設計足以吸引他興趣的室內活動,就是強人所難。

父母大喊大叫,孩子聽不“進”

許多父母反映,爲了讓孩子對父母的話引起重視,他們不得不對着孩子大喊大叫地發佈命令。此種做法不明智,雖然此時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但他關注的只是父母臉上的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說的話。事實上,父母越是溫柔和輕聲地說話,孩子越是容易關注父母所說的話。如果父母有些生氣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幫助他停下手裏的事情,看着他,用柔和的語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做,父母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2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1、寶寶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爲寶寶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2、嬰幼兒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3、寶寶的運動能力發展了

隨着體格的快速發展,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爲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着幹了,所以“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家長們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1、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爲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2、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爲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纔行爲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3、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因爲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因爲着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爲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4、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爲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爲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5、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裏產生負面影響。

6、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爲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皁白擡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爲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