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

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

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1

尊重孩子的自身成長規律

2015年年後,我帶小龍回了一趟安徽。剛到四姨家,我立即被小區的景色吸引住了,涓涓流淌的小溪流,彎拱的小橋,青翠的萬年青,剛剛露出頭的小草……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我毫不猶豫地拉着小龍走進了這片區域。

小龍揹着小書包,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小橋上,我找來了一根長長的柳條給他玩,並告訴他:“這是欄杆,是保護我們的,我們只能站在欄杆裏面玩,如果跑到欄杆外面去,就可能掉進水裏,危險!小龍聽話地站在欄杆內,用柳條打水。當他看見濺起的朵朵水花時,他臉上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就在他玩得正高興時,一個大約高他一個頭的小男孩向我們跑了過來。他的奶奶一直追在他的身後,一邊跑一邊用安徽話大喊:“這個小兔崽子,越大越不聽話,越不讓你去玩水,你越要去玩水。”

我和小龍同時回過頭去,小男孩快跑到我們面前時,他奶奶終於趕上了他,一把把他抱了起來,儘管他使勁地撅屁股,挺肚子,想要下地,但他奶奶緊緊地抱住他,硬不讓他下地,一直抱過小橋,也沒讓他下來。

我跟小龍繼續用柳條玩水,不一會兒,小男孩拿着一根小棍子又跑了過來,他奶奶依然在他身後氣喘吁吁地跑着,他則興奮地用棍子打着水玩。

這一次,小男孩沒有那麼幸運了,奶奶追到他,毫不猶豫地在他屁股上“啪、啪”兩下,並且說:“我叫你不聽話,我叫你不聽話。”小男孩撇着嘴,似乎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但始終沒有哭出聲來。

我有些看不過去了,皺了皺眉頭說道:“喜歡探索是孩子的本能,你越不讓他去探索,他越不聽話。”

老奶奶很不高興地說道:“萬一掉到水裏去就麻煩了!”

望着那剛邁過腳背的水,我感到不可思議,想說什麼,終是沒說出口。望着她一邊走,一邊訓斥小男孩的背影,我想起我們小時候在鄉村裏光着腳丫嬉水的情景,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在分析那個男孩的心理時,我們先看看紀伯倫的《論孩子》: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爲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爲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爲喜樂吧;

因爲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紀伯倫這首《論孩子》向我們父母展示了一點:我們的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他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有自己的心理髮展特點,更有自己的思想。我們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自身成長規律,因勢利導,而不應該一味地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

孩子的心理髮育是逐漸發展完善的一個過程,他們在探索本能以及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驅使下,不斷地嘗試按自己的意願去探索周圍事物,這正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並不是孩子不聽話。

很多教育專家都鼓勵父母們,只要不危及孩子的生命,都試着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因爲孩子嘗試得越多,體驗得就越多,累積的經驗就越多,認知能力就越強。

遺憾的是,在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很多年輕父母以及年老的長輩,因爲對孩子的期望值更高,更加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結果,保護過度,總是阻止孩子去探索,與孩子的本能背道而馳,直接導致父母越不讓孩子做的事,孩子越要去做。

與其說是孩子的錯,不如是父母的錯。孩子的行爲與父母的意願相反,就是不聽話,父母就會很不高興。父母可能不知道,聽話的孩子患上“順從病”的概念會更高。當孩子一味地順從父母時,他就沒有自己的思想,長大了也沒有主見。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故事中的小男孩就是如此,不管奶奶怎麼說,他就是不聽奶奶的話,三番兩次地跑到小橋上來玩水。其實,孩子天生喜歡玩水,因爲他在媽媽肚子裏就被羊水包圍着,他對水自然情有獨鍾。可是,奶奶出於安全考慮不讓他玩水,當他看到小龍可以玩水時,更加重了他想玩水的心願。

所以,不管奶奶怎麼阻止,他就是爲了一時的自我滿足,而不斷地去嘗試,不會因爲奶奶的'訓斥,就停止這種本能的動作。

父母想要孩子聽話,父母一定要先聽孩子的話,瞭解孩子的探索本能,學會適應孩子的自身成長規律。我常跟一些媽媽說,如果你一味地要求你的孩子今天聽你的,那麼,等他長大了,他也會聽別人的。

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勇敢地跟隨自己的心靈與直覺。只有勇於做自己的孩子將來纔不致於迷失自己,不致於成爲傀儡。

想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聽孩子的話2

孩子到了2歲左右就開始進入第一個反叛期,這時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會增強。

孩子不聽話,媽媽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特別是在2歲左右,孩子到了“可怕2歲”的反叛期,更是和爸媽對抗到底。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呢?小編認爲讓孩子聽話不如你先聽他的話!讓寶貝聽話的6個小攻略:

  1、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和他做遊戲

爸媽說起道理來總是一段一段地,囉嗦得讓孩子聽得厭煩。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愛玩的,也沒有一個孩子會真的願意聽你的長篇大論。因此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和他做遊戲,來讓他在遊戲中寓教於樂吧!

角色扮演的遊戲能夠很好地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能夠嘗試代入角色來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媽媽和孩子角色互換,媽媽扮演的孩子經常偷吃蛋糕,在這個情景設定下,媽媽就可以引導孩子“作爲媽媽的你要怎麼說才能讓我知道經常吃甜食會使牙齒長蟲子呢?”

  2、與其把孩子變成大人,不如把自己變成孩子

家長讓孩子聽話,其實無形之中會以大人的原則和行爲習慣去評判、要求孩子的行爲舉止。孩子年齡還小,我們不必追求孩子要像個小大人一樣,孩子有他自己的童年與快樂,不應被條條框框束縛孩子的自由快樂。家長不妨把自己變成小孩,和孩子一同玩樂,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爸媽保持童真,積極參與孩子的遊戲與活動,孩子愛看動畫片,每當超人一出現,孩子往往禁不住激動一番或者模仿着超人打怪獸的十字死光動作,在主角出現時和孩子一起激動,在壞人被打敗時一起高興歡呼,爸媽像個孩子一樣與孩子零距離接觸,心與心會變得更貼近哦!

  3、與其讓他聽話,不如你先聽他的話

孩子到了2歲左右,他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會逐漸發展起來,因此你會發現每當向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他總是指手畫腳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孩子正是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因此媽媽可以抓住孩子的這個心理,細心聆聽孩子的話。孩子鬧:“我不要睡覺!”如果你此時反駁他,就可能引發罵戰。因此,媽媽即使很煩躁也不要輕易抓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蹲下來好好聽孩子的話。

親子溝通也是一種藝術,家長不是將孩子的話聽了就算了,良好的互動才能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放下家長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心理,並及時給予反饋,也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怎麼想的。

  4、與其讓他按你的想法做,不如協助他按他的想法做

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不僅體現在對你的意見指手畫腳發表言論,還在於他強烈要求要自己動手。孩子希望通過讓他自己來完成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因爲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足夠強大。比如孩子剛學會拿湯匙吃飯,他們便執意要把湯匙伸去青菜的碟子那裏,想要勺起一條青菜,這不但很困難,而且會將飯菜弄到滿桌都是。

與其強迫想讓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不如就放手讓他自己來吧!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時候纔出手幫忙,按照他的想法儘可能地協助他。比如孩子有夾青菜的慾望,那麼媽媽就可以順勢教他學習用筷子去夾這些長條狀的東西。對於孩子想要做的事情,不要輕易地制止、去陳述利弊,他們不想要聽你這些大道理,站在他身後隨時給他幫助,纔是孩子最想要的哦!

  5、與其做孩子的“上司”,不如做他的朋友

爸媽難免都會有一些家長的威嚴,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無論孩子怎麼哭鬧反抗,家長依然是板着臉孔說“不”,有時候甚至會以家長的姿態去要求孩子你必須做什麼,你不能這樣做。家長與孩子之間不應是命令與聽從的關係,親子關係也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家長何不放低姿態,和孩子做朋友。

  6、與其讓他理解你的思維,不如你去理解他的思維

在和孩子溝通時,我們很少會主動放下父母的姿態去傾聽孩子。思維之間的差異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相互理解。既然孩子還未能學會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那麼家長就主動些去理解孩子的思維吧!

我們大人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其實是在用大人的思維去控制孩子的。比如孩子想要吃糖,一般我們都會說:“吃糖太多會對牙齒不好”很多時候孩子都還是“不聽話”堅持要吃。那麼媽媽可以換個角度,聽他的話讓他吃,但是補充一句:“如果因爲吃太多糖而牙齒長蟲子很痛的話,到時候去醫生那裏拔牙,這個後果你要自己承擔”像這種方式讓孩子感覺你是站在他一方的,但同時也能夠讓他聽到你“委婉的阻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