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所有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時機。爲大家分享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1

傾聽是父母與孩子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對接,比父母的長篇說教要有效得多。

有一次,我去一所學校作演講,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問其中一位孩子:“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啊?”

那個孩子認真地說:“我想當警察。”

我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遇到一位歹徒,但是你身上什麼武器都沒帶,你會怎麼辦?”

“我會跑回警察局。”

聽到這位孩子的回答,其餘的同學都鬨堂大笑,笑他的膽怯和懦弱。那個孩子的嘴脣動了動,可是沒說出話。

我繼續微笑地看着這個孩子,他的眼神和表情告訴我:他還沒說完話。當別人紛紛取笑他的時候,我還是清了清嗓子,繼續問他:“你跑回去幹什麼?”

男孩說:“我去拿我的武器,然後再叫上我的同事,一起來對付罪犯。”他將自己心裏的想法說了出來,儘管是稚嫩的想法。

我保持傾聽者的姿態,讓他把自己的話說完。說完後他很開心地對我說“謝謝”。但是,我也要謝謝他,不僅讓我和其他人聽到了他的心聲,更感受到了他的純真。

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傾聽是開始。傾聽不僅是交流,也是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父母應善於傾聽孩子的話,這是一種高明的教育藝術。

你以平等的心態聽孩子訴說,孩子會對你產生信賴和尊重,親子溝通也會更加順暢。

有一次,桐桐回家後悶悶不樂,我問她發生什麼事情了,她也不說話。

吃過飯,我拉起桐桐的手,說:“桐桐,爸爸帶你出去走走吧!”我帶着桐桐來到樓下的長椅上。

“桐桐,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啊?有心事和我說,我即使幫不上忙,也可以替你分擔啊。你還不信任爸爸嗎?”我說,“你就把我當成你的好朋友,和我說說吧!”

桐桐靠着我的肩膀說:“爸爸,今天老師在班裏當衆批評我了,讓我很沒面子。”

我沒說話,只是看着桐桐,讓她說下去。

“上課的時候,同桌管我借橡皮,我告訴她我沒帶,可是老師竟然說我亂說話,今天的小紅花也沒發給我。”桐桐說,“我可是每天都會得到小紅花的。”

等桐桐說完,我說:“桐桐,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因爲,我也有過你這樣的經歷。”

“是嗎?”桐桐問。

“是啊,那是以前的考試,同學管我借尺子,監考老師卻說我在作弊,那一科考試,我被判爲零分。你想想,爸爸的情況不比你這個情況嚴重多了?”我啓發桐桐。

“嗯,爸爸,我知道了。我明天就和老師說清楚。你聽我說,我覺得現在心裏舒服多了。”

這就是傾聽的妙處,孩子會在你的傾聽中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心智更加成熟。

有一次,我去接桐桐放學,她的班主任老師說桐桐在學校裏和同學吵架了,桐桐還把同學的本子撕了,讓我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她。

回家之後,我按捺住我的氣憤,想先聽聽桐桐是怎麼說的。

“桐桐,今天在學校怎麼樣?開心嗎?”我問桐桐。

桐桐聽我這麼一說,眼淚立即就出來了。她哭着說:“爸爸,今天我和小胖吵架了。”

“你和爸爸說說,讓爸爸來評評理。”我鼓勵她說。

“他總是說我長得黑,還在講臺上說:‘桐桐,你要是鑽進煤堆,肯定找不到你。’我不讓他說,他還是說。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就把他的本子撕了。可是,後來老師什麼也沒問,就直接批評了我。”桐桐哭得更厲害了。

“寶貝,小胖說你,確實是他不對。但是你可以去找老師啊!讓老師給你做主,你不用撕他的本子。你說是嗎?你這樣做不就跟他一樣不講理了嗎?”我對桐桐說,桐桐點了點頭。

第二天,我就讓桐桐去和老師解釋清楚了,老師也覺得自己當時沒聽桐桐解釋,是不對的。

如果我當時直接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了桐桐,桐桐心裏肯定會更委屈,甚至會給她的心理留下陰影。

花一些時間聽孩子說話,你不僅可以走近孩子,還可以提高孩子正確看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孩子都喜歡“大耳朵,小嘴巴”的父母。因此,爲了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裏話,哪怕孩子的觀點有時是錯誤的,也請孩子講完。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2

父母與孩子交流負面語氣和態度

寶寶必須靠着父母或照顧者的引導與互動,才能一點一滴地認識自己與世界。還沒有做父母的人對自身的言行舉止可能不會特別注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但是一旦做了父母,就會驚訝地發現,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稍不留意,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就全都被孩子學會了!

平常生活中哪些話是正面的?哪些話是負面的?一般人沒事是不會去分析它的,甚至會覺得說負面的話又有什麼關係呢?然而正如俗語說的“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其實語言常會有隱喻的、暗示的效果。許多父母會在自己情緒不佳時對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或者是已經習慣用負面的語氣說話,在不知不覺中就脫口而出。別以爲那麼小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大人說負面的話時不佳的語氣與態度,早已經對孩子小小的心靈造成不良影響了!

催促、批評、威脅、利誘有用嗎?

從初生嬰兒到剛學說話的1~2歲的孩子,雖然對父母說的話似懂非懂,但是父母說負面話時的語氣及態度,孩子都會接收並儲存着。如果你將自己和孩子一天的對話記錄下來,仔細地檢視自己一天之內,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可能是一些“快一點!”、“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再一次試試看我會不會打你!”、“乖乖吃飯,纔可以去買喜歡的'玩具哦!”之類帶着催促、批評、威脅、利誘的言詞。想一想,爲什麼你會一直說這樣的話?每日這般循環的對話能讓孩子達到我們期望的目標嗎?這樣對孩子的教養有正面的幫助嗎?

爲了孩子好,應做到“六不”原則

想想看,當孩子惹父母生氣或挫折時,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其實,大人們如果能多深思,仔細想一想因果關係,自然就能謹慎戒除以負面的方式對待孩子的習慣。接着再次提醒家長,無論你再煩燥、脾氣再壞,千萬記住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1、不要罵孩子“笨”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時通過與別人互動後建立的,常常被人告知"笨"、"醜"、"不乖"的孩子,自然就會展現出"笨"、"醜"、"不乖"的特質,更糟糕的是孩子潛意識裏也許就這樣認定自己了。

2、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的缺點、弱點

常被大人在大庭廣衆批評的孩子,自然而然會產生退卻行爲,愛面子的孩子只好生氣!這些孩子的人際應對進退技巧,自然不容易朝正向發展,一旦形成"不好相處"的性格,對孩子日後進入社會後與他人的交往溝通會帶來非常大的阻礙。

3、不要常以物質誘惑、威脅刺激要孩子表演或表現取悅大人

喜愛表演、表現是部份孩子的天性,但不要勉強孩子做這些,尤其是以物質利誘、威脅刺激的方式,這樣會讓孩子建立錯誤的價值觀念。所以千萬不要常用此種方法來誘導孩子,以免孩子以爲只要有誘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4、不要對孩子說出不愛他、不要他、討厭他等拒絕的話

夫妻吵架或壓力大時,容易對孩子口出惡言,而惡言一出,烙在孩子心靈深處的傷痕,會深深影響着孩子未來與異性或父母的相處模式,誰都不希望自己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出現負面的障礙吧!

5、不要認爲孩子能力不夠、很多事都不會做,而不讓孩子動手學習

當父母是"萬能"時,孩子就是"無能"的!並非孩子"不能"或"不願"去學,從以下兩個角度來觀察,的確是父母不給孩子學習機會!

6、不要只是處罰孩子,應進一步衡量"處罰"對孩子是否有效?

當錯誤已經發生了,應冷靜、耐心地跟孩子說明犯了什麼錯,討論分析應該如何避免錯誤發生,正向的處理過程更爲積極有效。

別再懊惱!從現在起以正向的態度對待孩子。

有些愛跟孩子發脾氣、說負面話的家長,其實在說完後就感到後悔,因此常懊惱地表示自己應該要改一改脾氣,但是,就是很難做到十全十美。這其實是人之常情,不要因爲這個原因產生焦慮的情緒,夫妻之間只要時常彼此提醒,會慢慢得到改善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