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時候學會的某樣東西的,父母如果是想孩子們聽你的話,那麼你一定要先願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開始,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1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

回想一下,你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你是嘮叨型父母還是,傾聽型的大朋友,這個定位很重要。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不要否定現在的孩子徐勝三:據一份權威調查顯示,父母談起今天的孩子,評價意見70%以上是否定性的,認爲今不如昔的更是高達90%以上。這也許正是代際衝突的重要原因。

社會在進步,孩子同樣在進步,客觀的講,現在的孩子肯定比上一代,上幾代都要優秀,關鍵是父母一定要看到並且承認這一點。

現在的孩子只是個性更突出而已,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並正確的對待。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在10歲以前是崇拜父母的年齡,很好教育,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是英雄。但是10歲到20歲進入一個心理上對父母輕視的年齡,瞧不起父母,他崇拜的人是電視明星,覺得父母天天嘮嘮叨叨的、胸無大志,整天發牢騷,自己不成龍成鳳,還讓我成龍成鳳。20歲到30歲開始對父母有所理解。30歲到40歲對父母有些愛。人到了40歲以後,纔到了“常回家看看”的年齡。現在許多十幾歲的孩子就處在一個從崇拜父母到瞧不起父母的階段。引導孩子多說話,父母少說多聽呂品:很多父母跟孩子說話,一開口就說很長時間,非得把孩子說哭了不可。你沒有A錯還沒有B錯嗎?沒有B錯還沒有C錯嗎?總要給孩子找出個錯來。孩子跟父母辯解是沒有用的,後來好多孩子就乾脆不說話,不理父母了。

對話對話,兩方說話,只要孩子不說話,父母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所以父母最好能想辦法儘量少說,讓孩子多說,聽孩子訴說。

不許!不能!在孩子面前,“不”這個字我們用得太順了,稍不留神就會從嘴邊溜出來。而孩子呢,要不就是被一連串的“不”壓得縮手縮腳,要不就是像打乒乓球一樣把這些“不”給你一個個打回去,他沒懵你先懵了……

好像成人都有這樣一種定勢:和孩子說話總想着要控制他,居高臨下,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受尊重的獨立個體。用這樣的方式,你下達的是指令,卻沒有給孩子提供明確的指導,就好像他註定是做錯事的一方,你註定是來懲罰他的。

想想看,有時候我們說不,其實是出於爲自身考慮:不想重新收拾,不想太累,想維護自己的家長權威……卻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所以,看見孩子咬鉛筆,又知道他正處在長牙階段,你就可以會用磨牙物輕鬆地代替鉛筆放進他嘴裏,而不是嚷嚷:“我最後一次警告你,不許再吃筆了!”

在和專家們交流的過程中,記者曾經爲了專家們一味地站在孩子那邊兒,而爲家長叫屈。天底下有多少父母在抱怨自己拿“熱臉蛋”貼孩子的“冷屁股”呢?

但是,專家們非常肯定的告訴我,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責任往往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正所謂“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後面肯定有一對有問題的家長”。認可了這個結論,我們的父母如果在親子關係中遇到了問題,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關於“代溝”,專家們同樣認爲——123

嘮叨型到傾聽型父母的轉換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2

一、與孩子平等對話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孫進認爲,表揚鼓勵和耐心說理都是單向的交流方式,而民主討論需要雙方平等交流,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放下身段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隨着孩子的成長,孩子對事情的看法趨向成熟,父母的角色理應從主導地位向聽衆轉變,讓孩子有更多自主選擇和發言的機會。

“專斷的交流模式不僅阻礙這種能力的形成,更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

只有父母真正將孩子作爲有人格尊嚴的人來看待,以平等的心態傾聽孩子的訴說,才能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纔會從父母這裏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把內心的真實想法放心地告訴父母。

二、要專注地傾聽

當孩子對你訴說時,如果你忙着做或想其它的事情而心不在焉,哪怕假裝做出在認真聽的樣子,孩子也能很快敏銳地感覺到,從而失去和你交流的興趣。

要安排專門的時間和空間和孩子獨處,這段時間你不要做任何事情,也不要走神分心,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專注地傾聽孩子的述說。

家長良好的傾聽行爲無疑是在告訴孩子:父母關心他,在意他,如果他有心理困擾,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會抱着支持的態度聽他說話。

這樣當孩子有了煩惱或高興的事,他才願意講給父母聽,願意與父母分享心事。

三、不要打斷孩子

很多家長在聽孩子訴說時,一覺得孩子的意見和自己的相左,就會馬上打斷孩子的話,不讓孩子把話說完。這時,孩子只能將心中的話硬生生地咽回去。

家長如果經常打斷孩子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就只能把內心的祕密埋藏在心裏,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的放矢。

另外,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以至雙方相互不信任,溝通困難,這都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