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孩子的安全家長非常重視的,而學校每年都會開展相應的校園安全教育的培訓,那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使用。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1

一、道路交通安全

(一)遵守交通規則

1、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須靠邊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護攔。

3、不在路上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4、不在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鬧、玩耍。

5、上學放學途經山間小路時應儘量結伴而行,不做危險活動,避免意外傷害。橫過馬路(街)或通過十字街道時,要走交通部門設置的專門穿越道,如斑馬線、人行過街(公路)天橋和地下通道。並注意紅綠燈信號標誌:紅燈停,綠燈行。

6、乘坐汽車、火車時要坐好扶好,身體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車外,不高聲喧譁,不向外拋投物體,不搭乘貨車、拖拉機等非載人營運車輛。

(二)騎自行車須遵守以下規定

1、自行車的車型大小要合適,不要騎兒童玩具車和人小騎大型車。騎車轉彎前須減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彎。

2、不雙手離把,攀扶其它車輛或手中持物。

3、不牽引車輛或被其它車輛牽引。

4、經常性檢查車鈴、車閘能否正常使用。

5、未滿12週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三輪車。

6、年滿12週歲的學生確需騎自行車,須經家長同意,並不準騎車搭人和在快車道上行駛。

7、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行人、車輛;不闖紅燈。

(三)水上交通安全

1、不乘坐無牌無證船舶。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載船舶或人貨混裝的船舶。

4、不乘坐冒險航行的船舶。

5、集體乘船應注意:要有老師帶隊,指揮,上下船要排成隊,不得打鬧、走動;要服從船上工作人員指揮,維護好船上秩序。

二、校內校外活動安全

(一)防止觸電

1、不要用溼手、溼布觸摸、擦試電器外殼,更不要在電線上晾衣服或懸掛物體,或將電線直接掛在鐵釘上。

2、發現絕緣層損壞的電線、燈頭、開關、插座要及時報告,請專人檢修,切勿亂動。

3、萬一遇有電器設備引起的火災,要迅速切斷電源,然後再滅火。

4、發現有人觸電時,要迅速切斷電源,並立即報告老師、家長或其他人員實施搶救。

5、遠離高壓帶電體。不要接觸電杆掉下的電線,不要攀變電器平臺,不要攀電訊發射塔,高壓輸電塔,不要在高壓電線下放風箏、釣魚等。

6、打雷下雨時不在易導電的物體下躲避。雷雨時儘量避免或減少野外活動,路遇雷雨不要往高處走,迅速尋找有防雷裝置的建築物或低窪處躲避;不要攜帶雨傘等金屬物,應雙腳併攏抱頭蹲下,以防止跨步電壓的傷害和有效減少被閃電擊的概率。

(二)防止落物傷害

1、不進入建築施工現場。

2、起重裝卸、吊運用設備的下面嚴禁站立、通行和玩耍。

(三)樓道安全

1、上下樓梯時有序緩慢右行,嚴禁擁擠,特別是發現有人摔倒時,應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將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裏打跳,翻越門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戲,身體不靠欄杆且使身體重心外傾或用力拉扯欄杆,不在走廊上“齊步走”造成共振,以免損壞樓板。

(四)嚴禁學生將棍棒、刀具等各類尖利物品帶入校園,更不得帶進教室;學生在使用小刀、圓規、鉛筆、鋼筆等學習用具時,要注意安全,以免誤傷自己和他人。

(五)外出遊玩

1、外出活動要有教師或家長帶隊,身體有病同學不要勉強參加。

2、最好是當日去,當日回,未經監護人許可,不得在外宿營。

3、外出遊玩,牢記家庭住址、電話、父母工作單位電話。

4、外出遊玩,若遇歹徒搶劫、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等人身侵害、傷病的情況時,應立即與公安、醫院等部門聯繫,並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

5、嚴禁私自下河游泳,以免溺水事故發生。嚴禁攀高探險。

6、被狗咬傷後應立即送醫院處理傷口,若遠離醫院可迅速用清水或肥皂水對傷口流水沖洗。

7、被蛇咬傷千萬不要驚慌,應迅速用手帕、皮帶、繩索等物在距離傷口3-5釐米處綁紮,以減緩毒素擴散速度,每隔15分鐘放鬆數秒,並迅速送醫院治療。

8、上學放學途中和外出遊玩,學生不得去捅蜂窩,若被毒蜂蟄傷:先撥去毒刺;用肥皂水、食鹽水或清水清洗傷口;可用食用醋、大蒜、生薑汁、韭菜搗成泥狀塗於患處,症狀比較嚴重的送醫院救治。

9、上學放學途中和外出遊玩,行至崖邊、河邊、水流湍急的農田灌溉渠邊,應走安全的一側,以免踩虛、腳滑,不慎發生危險事故。

10、外出遊玩,若遇擁擠要主動退讓,並自覺排隊,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場合去湊熱鬧,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六)以禮待人,誠實交友,不與人口角、鬥毆,更不要械鬥、羣毆。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2

校園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2

一、開展安全教育,加強教職工的安全意識,增強學生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對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精神、文件和有關規定,該校認真及時組織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學習;對有關學校安全工作的正反典型事例,在師生中大力宣講;將安全工作作爲每次升旗、集會的必講內容和班會、隊會的必修課,不斷強化“安全大於天,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認識和“預防爲主,防患於未然”的工作原則;根據季節的變換,各類活動的開展、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針對各種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苗頭堅持打好安全的“預防針”;形成了全校師生齊抓共管保安全的合力,使師生的安全意識得到普遍增強。

二、實行校園安全校長負責制、責任追究制,進行全程管理

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後勤主任爲副組長的“平安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安全工作事關師生生命安全,事關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來不得半點懈怠和虛假。因此,對於安全管理,我校在過程上狠下功夫。一是落實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實行誰在崗,誰負責。由校長負總責,指定一名校委會人員主抓,將學校安全工作劃分爲校園校舍、設備設施、飲食衛生、各類活動、安全教育、防火防水防盜等幾大塊,層層簽定責任狀,責任落實到人。學校與各處室和班主任簽定了《安全教育責任狀》,與後勤職工簽定了《飲食衛生責任狀》,與護校值班人員簽定了《安全保障責任狀》,切實做到了安全工作,人人有責。二是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實施了《門衛制度》、《校園安全管理制度》、《食堂衛生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督查制度》《校外活動申報制度》等安全工作規章制度,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杜絕了一些主觀、隨意的做法。三是切實落實安全責任,紮實抓好易出重大安全事故的預防。學生集會時主要存在上下樓梯擁擠、踩踏事故。該校針對這一隱患,在集會時上下樓梯時,每一層樓梯都安排了2名少先隊中隊長值勤,維護秩序。並且上下樓梯時,各班都按順序進行,杜絕了擁擠、踩踏現象。這樣,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都有人監督和負責,學生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三、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學生遵紀守法意識

針對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且犯罪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案件的類型越來越多的不良現象,我校多次請法制副校長給學生進行法律知識講座。通過加強法制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使他們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在學校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加強心理健康輔導,增強學生受挫能力

針對獨生子女受挫能力較差和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的狀況,學校分期派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學困生、貧困生和調皮生進行耐心細緻的輔導。此課的開設,爲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亮了綠燈,爲他們揚起了理想的風帆。

五、實施校園食品衛生放心工程,完善流行病控制體系

自開展“平安校園”創建以來,我校制定了《校園食品安全建設實施方案》,由後勤處定期和不定期地對廚房進行巡查。我校十分注重各種流行病的防疫工作,多次組織學生打各種預防針。尤其對“預防兒童手、足、口病”的活動進行得非常徹底。德育處舉辦了“加強預防 杜絕兒童手足口病感染”的專題演講,並向每位學生及家長下發《預防兒童手足口病知識問答》宣傳冊;後勤處對此採取了緊急措施:一是堅持晨檢工作;二是對教室、食堂、廁所進行消毒;三是加強室內的通風;四是號召學生加強個人衛生。

六、實行校園安全隱患定期排查制度,加強意外遇險安全演練

該校的安全工作檢查是天天一小查,一週一大查,專門制定了一本安全日誌,由校委會值周人員天天檢查,做到及時查出問題及時處理。一週一大查,由校長任組長,校委會其他成員和有經驗的教師爲成員,每週五進行一次拉網式排查,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作出處理。除此之外,我校還組織全校600多名師生開展了緊急疏散演練活動,目的是提高全體師生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我校根據緊急預案,對預防地震、颶風等突發事件組織了疏散演練。演練中,以集合哨子爲疏散命令,上課的教師或班主任迅速組織學生成雙隊列分別從前後門快速撤離,其餘教師在樓道維護秩序,爲了避免學生摔到,規定學生下樓梯時手扶欄杆或牆壁。由於注重了學生自救能力的培養,整個疏散演練從發出命令到集合完畢僅用時1分45秒,秩序井然,無一人受傷。

七、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力度,營造平安校園

我校一直把整治學校周邊環境作爲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來抓。德育處組織少先隊清理“五亂”現象。“五亂”即亂扔、亂倒、亂貼、亂擺、亂騎。每天由少先隊幹部輪流值日,一旦發現情況及時彙報,對情況嚴重者予以相應的教育。少先隊還主動承擔了義務清掃打街的任務。除此之外,我校還經常開展遠離網吧、遠離毒品的專題教育,讓學生在校外時刻提高警惕,謹防不法分子鑽空子,進一步營造平安校園。

通過一年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許多不足,今後,我們將在上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支持下,不斷改進工作,完善措施,將創建“平安校園”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創建良好的平安環境、和諧校園。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