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養出低能兒

父母養出低能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養出低能兒,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孩子日後的發展,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父母養出低能兒,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養出低能兒

父母養出低能兒1

孩子只要能動手做到的,父母就儘量不伸手

多數父母怕孩子自理不了,孩子自打出生開始,穿衣洗臉吃飯等等生活習慣,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來完成。究其原因,父母就是怕孩子自己做不好,洗不乾淨臉、穿不舒服衣服,殊不知孩子的動手能力都是父母給先天扼殺的。你越怕孩子做不好,你越代勞,孩子就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我的事情不用我來做,有爸爸和媽媽操心就行了。孩子越大事情越多,做父母的就感覺越心累。等到你想讓孩子自理時,孩子已經習慣了你的代辦和操勞。所以培養“全能兒”應從娃娃抓起,從他手裏能拿住東西,就鍛鍊自己拿勺吃飯,自己動手穿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讓孩子都掌控了,孩子纔會有動手的能力和興趣。如果避免“懶小孩”的出現,父母就該做個旁觀者,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到的,就儘量別伸手幫助孩子。

多讓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父母就多帶孩子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具備着讓孩子發現和探索的能力。一花一草一世界,世間的萬物皆生命!只有多帶孩子出去走動,才能發掘孩子的好奇心,才能觸動孩子那幼小的心靈!走在外面,給孩子緩緩講述身邊的故事,積極地讓孩子融入到花花草草的世界。一片樹葉,一地落花,一棵小草,都能觸動孩子的無限思維。只有多走多看,才能給孩子最美的世界和燦爛星空。

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父母就多給孩子訴說

每個咿呀學語的寶貝兒,都是一個可愛的天使。如果父母抓住了孩子的這個階段,多給孩子交流,多給孩子講述故事,孩子的智力就會有突越的發展。一句話、一個簡短的故事和兒歌,這些都是早期教育的最好啓蒙。只有用心跟孩子交流的父母,哪怕是眼神的對視和語言的鼓勵,都是對小寶貝腦力發展最好的一種方式。

  有了情感意識,多讓孩子融入到小朋友的圈子

對於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情感有了更好的發展意識空間。此時父母就該帶孩子多出去走動,多讓他融入到小朋友的圈子。讓他多跟小朋友在一起,纔是最好的一種交流方式。千萬別忽略孩子跟孩子之間的各種交流,哪怕是爭一根木棒和玩具,就算彼此推攮和哭泣,這也是一種正確的交流和維繫情感的方式。童心未泯的世界,不存在你爭我鬥,更不存在貶低和歧視,只要家長引導得好,孩子就會變成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少培養孩子的貴族氣息,多讓孩子接觸和感悟

很多時下的父母,認爲只有讓孩子過優越的生活,纔是最疼愛孩子。但孩子的情商沒有過高的發展,這也算是一個低能兒。父母只有讓孩子多感悟和接觸,發生在身邊的一些見聞,從中講出這些事情的利弊。走在街上,見到乞討者,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遞上幾塊零錢和硬幣。過馬路不闖紅路燈、公衆場合下不大聲喧譁等等,這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只有父母從小就把這些事情抓好引導好,孩子的情商就會更近一步提高。

多用親吻和擁抱鼓勵孩子,不吝嗇語言上的獎勵

多用親吻和擁抱來鼓勵孩子,會很大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堅強性格,必要的時候,再進行語言上的讚美,這對於孩子的自信有很大的促進力。只要孩子有了成績時,必要的擁抱和讚美會激發孩子更大的興趣和自發力。但父母們一定要掌控好讚美的力度,語言獎勵切不可氾濫成海,更不要無度的虛誇和讚美孩子。只有度掌控好了,纔會對孩子有益處。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全能兒和低能兒是父母們造就出來的。爲人父母,育兒中難免會出現過多的漏洞和不足,只有用心學習和思考,用正確的育兒觀念來引導孩子,纔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空間,纔會讓孩子自信心滿滿,纔會讓孩子有更全面的發展。

父母養出低能兒2

在這個崇尚學習的時代,家長過早地將孩子的學習目標定爲考高分、考名校、獲得高學歷。爲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失去了動手嘗試的機會,直接把孩子培養成了高分低能的“神童”。

在我們周圍,時常能發現這樣的人:他們會學習,會考試,喜歡悶頭讀書,可是不善於交往,不懂得照顧自己,不會說話,不懂禮貌,就連簡單的衣、食、住、行都不會。這類人被稱爲“高分低能兒”,又稱“低能兒”。

諾伯特·威納絕對是一位“神童”,他7歲就開始閱讀但丁和達爾文的著作,12歲進入大學,14歲大學畢業,18歲取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儘管他是一個“神童”,但是他對“神童”卻充滿鄙視。

威納曾在自傳《昔日神童》一書中說了這樣一番話:“神童”是指那些在求學之年(中學或以下)就達到了成人智力標準的兒童,社會對“神童”過分渲染是錯誤的。他還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向全世界呼籲:“神童”不是社會需要的,他們?離了現實,大都是生活的低能兒。那麼高智商的低能兒究竟是怎樣被培養出來的呢?看了下面的故事,估計你就明白了。

和天下父母一樣,曾女士期盼兒子早日成才。當她發現兒子智商非同一般時,非常興奮。爲了激勵兒子,她在家中的牆壁上寫下一行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那以後,曾女士就包辦了兒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讓兒子專心認字、讀書。吃飯的時候,曾女士喂兒子,她曾毫不隱瞞地說:“男孩子只要讀書,不要做家務。”兒子的起居都是她照顧,她幫兒子洗臉,給兒子鋪牀。

當禮子有不服從的行爲時,曾女士就用“武力”。曾女士並不是真的打,只是輕輕打一下或說兩句,因爲她不捨得打。曾女士一直心疼兒子,不想讓兒子把精力花在別的事情上,只想讓他認真地讀書。兒子在學校的時候,有同學塞給曾女士四大名著,但曾女士不讓兒子看,她認爲四大名著看了沒用,學生就應該看教材、看考試提綱。

在同學們中間,曾女士的兒子彷彿是稀有動物。他非常不合羣,和別人交往的時候,要麼是一句“你好”,要麼是一個握手的動作。他不懂得禮儀常識,很少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到別人家裏去,也不管別人是否?息了,就“砰”“砰”地敲門。看到別人看報紙,他一個招呼也不打,過去就把別人的報紙搶到手裏,自顧自地看起來。

看看這樣的孩子,我們真的很難想象,他是一個智商很高、學習成績很好,但卻是一個嚴重缺乏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他之所以成爲一個只知道讀書的呆子,關鍵的原因是他媽媽的包辦與呵護。要知道,沒有一個孩子不經過學習和鍛鍊能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家長如果指望孩子“樹大自然直”,指望孩子長大自然會獨立生活、與人交往,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那麼父母是怎樣把一個好端端的孩子培養成高分低能兒的呢?

吃飯篇

“孩子,你先做作業,媽媽做好了飯就叫你。”開飯了,媽媽把孩子叫出來。在飯桌上,爸爸不失時機地說:“星期六,我們給你報了奧數班,不影響你星期天的英語班和作文班。”孩子邊吃飯、邊點頭。吃飯的時候,孩子調皮了一下,媽媽就呵斥道:“快吃,吃完了去畫畫、練琴!”孩子馬上乖乖地坐好,認真地吃飯。

起牀篇

鬧鐘“鐺、鐺、鐺”地響了,孩子想再眯一會兒,媽媽走了過來:“快點兒起來,還要晨讀呢!”說着就把孩子從被窩裏拉起來,給他穿衣服、疊被子、整理牀單,然後給孩子擠牙膏、端洗臉水、拿毛巾,孩子洗漱完之後,媽媽已經遞來了書本,一看是唐詩宋詞。

洗衣篇

“媽媽,襪子怎麼洗啊?”孩子衝媽媽喊道,媽媽走過來,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襪子,說:“去去去,趕緊做你的作業。”孩子滿臉委屈地說:“不行,老師說了,今天是母親節,要幫媽媽做事,表達感恩。”“感恩?你給我考個100分,將來考上名牌大學就是對我最好的感恩。去吧去吧,家教老師在客廳等着你呢!”

在這一系列的包辦下,孩子的雙手得不到鍛鍊,孩子的頭腦失去了休息,孩子的身心備受摧殘。孩子在埋頭苦學的同時,失去了遊戲時光,失去了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最後變成了一個不善交往的孤僻者。儘管後來孩子的成績很好,人們都叫他“神童”。可是,他是一個只知讀書的低能兒。試問,這樣的孩子能爲社會做些什麼呢?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你會招聘這樣的人做你的員工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身爲父母,片面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督促孩子學習知識,卻不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做法是愚蠢至極的?要知道,社會不需要高智商的低能兒,不需要只會考試的呆子,需要有超強爲人處世能力的人。因此,想讓孩子適應社會,必須解放孩子的心靈和手腳,讓孩子痛快地享受童年,快樂地成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