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

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比較小的寶寶就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下面分享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

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1

寶寶總是拒絕跟人打招呼,是因爲膽小嗎?還是不懂禮貌?媽媽該怎麼辦呢?事實上,寶寶不打招呼並不一定是刻意拒絕,也絕不是有意識地要“不禮貌”,而很可能是特定成長髮育階段的表現。

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

對於寶寶來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預熱的過程。

每次叫寶寶吃飯,寶寶總不能第一時間坐到飯桌前,還要再玩一會兒,才能慢慢進入吃飯的狀態;叫寶寶起牀也一樣,總還是要在牀上賴一會兒;出門就更是,媽媽都火燒屁股了,寶寶卻還不緊不慢的……其實,打招呼是同一個道理。寶寶需要有一個預熱的過程,一個準備的階段。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準備的時間就短;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弱,準備的時間就會更長。

當媽媽要求寶寶跟陌生叔叔打招呼的時候,寶寶首先想到的會是:“我從來都沒見過這個人,陌生、不熟悉……”而並不能馬上反應到“打招呼”這個具體的行爲。尤其對於處於“認生”階段的寶寶,或是“正在學說話”的寶寶,來自心理和語言部分的準備時間就更長。

因此,往往會出現,媽媽要求寶寶打招呼時,寶寶沒有及時完成,等媽媽和對方結束短暫寒暄,對方都已經離開了,寶寶才忽然說“叔叔好”。這時候,媽媽一定不要批評寶寶,說例如“叔叔都走了,人家在時你不說,現在說有什麼用”之類的話。要理解和肯定寶寶的努力,可以說:“寶寶說得真好,可惜叔叔走了沒有聽到,下次我們可以試着早點說,這樣叔叔就能聽到了。”

要尊重寶寶不同成長階段語言發育的特點。

另一個導致寶寶不願意打招呼的原因,可能與寶寶語言發育階段相關。十四五個月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狂飆期,語言發育迅速,有很強的想說話的慾望,很多寶寶在這個時期很喜歡跟不同的人打招呼,整天“叔叔”“阿姨”“奶奶”不離口。

但是到了一歲半左右,就逐漸進入語言沉默期,開始不願意說話。有些媽媽會發現,寶寶原來是很喜歡打招呼的,可是忽然之間就拒絕打招呼了,這可能就是寶寶進入新的語言發展階段導致的。事實上,處於語言沉默期的寶寶並不是對語言喪失興趣了,而是專注於聽,專注於收集儲存語言信息,爲下一個語言爆發期的出現做準備。

媽媽可以給予示範和提醒,但一定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對於剛剛學習語言的小寶寶來說,父母的示範作用非常重要。寶寶的一切行爲都來自於模仿。媽媽每次跟別人打招呼的方式和語言,寶寶看在眼裏都是一種積累。寶寶不是做媽媽說的',而是做媽媽做的。媽媽沒有必要每次出門前都義正詞嚴地提醒寶寶出門一定要問好,這樣纔是有禮貌。而是僅僅需要做到按照自己正常的方式和他人打招呼和寒暄。

也可以在見到陌生人時,提醒寶寶打招呼,比如“寶寶,給叔叔打個招呼吧!”但是,不要期待寶寶在你的提醒後就做出具體行爲,只是單純的提醒而已。

如果不選擇提醒的方式,媽媽也可以假扮寶寶的身份,以寶寶的語氣跟陌生人打招呼。比如“寶寶,我們跟叔叔打招呼啦,我們問叔叔好!”總之,父母可以給予示範和提醒,但一定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媽媽不要把“不打招呼”和“不禮貌”畫上等號。

成人會認爲跟人打招呼是禮貌的表現,把“不打招呼”和“不禮貌”畫上等號。事實上,寶寶不打招呼並不一定是刻意拒絕,也絕不是有意識地要“不禮貌”,而很可能是特定成長髮育階段的表現。因此,媽媽一定不要因爲寶寶不打招呼就給他扣上“不懂禮貌”、“沒有教養”、“不乖”的大帽子,也沒有必要因爲寶寶不打招呼而感到自己很丟臉。

寶寶不打招呼不禮貌2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時期,家長們會發現:在家活潑熱情、雀躍開朗的孩子,一到外面就變得內向、害羞,無論是遇上熟人還是見面較少的朋友都不打招呼了;或者是之前都蠻熱情的一個孩子,最近面對外人不是把頭扭過去,就是藏在大人的身後,時不時的用眼睛瞄着,就是不說話。

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正常情況,家長無需焦慮但是要進行適當的疏導,特別是爸爸,因爲爸爸是孩子的社交引領者!

1.這三種行爲家長不能有

孩子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害羞、怕生是與多種因素有關的,包括性格內向、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成長心理變化等等。所以,如果發現孩子不愛打招呼,家長首先不能犯以下三種錯:

1、數落孩子: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平時是怎麼教你的?”

“我家孩子就這樣,無論怎麼說,就是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怎麼教他了。”

這些話,不要再說,當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或者表現出膽怯的時候,記得不需要急忙去指責孩子,因爲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倦和害怕與別人打招呼,會讓他覺得,與人打招呼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進而影響他將來的人際交往。

2、貼標籤:會讓孩子懷疑自己

“不好意思,這孩子比較靦腆。”

“我這孩子在外面就是內向了點。”

不少家長,在遇到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但又不好現場“發作”的時候,往往會無奈地說出上面的這些話。類似這樣的話,家長們應儘量避免少說,因爲孩子最初的自我評價來源於身邊的成人,特別是父母。

如果身邊的人反覆地爲孩子貼上“內向”、“靦腆”、“膽小”、“沒規矩”、“不懂禮貌”的標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爲這些標籤就是自己,最後或許就變得真正的“膽小”、“沒規矩”了。

3、強迫孩子打招呼:會讓孩子迷失自己

最後一種家長最易犯的錯,就是執意要孩子打招呼,甚至會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這是萬萬要不得的做法,這會讓孩子對“社交”產生深遠的恐懼心理。

在面對孩子不愛打招呼這件事上,我們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大人們認爲的熟人,並不代表也是孩子的熟人,當孩子面對一個比自己高一倍多並且相處不多的“巨人”,產生恐懼心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家長再進行嚴肅或者過激的批評和否定,只會更大地打擊孩子的安全感,會讓孩子對以後的社交產生本能的排斥,最終甚至可能會產生“社交恐懼症”。

2.瞭解孩子不愛打招呼的原因

除了性格本身偏向內向的孩子,如果出現突然“內向”、“害羞”不愛打招呼的情況,一般是4歲左右的寶寶以及青春期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弱,所以更容易聽從父母的話。3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與自尊心開始萌芽,漸漸突顯出自己的“主見”,這時候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喜好,在行爲上會有自己的想法與主意,不想總是“聽話”。

3-6歲的孩子不愛打招呼的常見原因有以下4點:

1、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喜歡這個人或者不認識,就是不願意打招呼,即使父母說要問好,但是孩子基於自己的認知和決策,依然決定不打招呼。

2、孩子想換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說法,或者是還沒有反應過來。

3、孩子不想照着大人們說的做,但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4、孩子認爲沒有必要打招呼,因爲年幼的他並不知道這個行爲是應該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更關注自己的想法和世界,大人們說的道理他尚未理解,所以也不願照着做。

因此,如果在被父母要求着向他人問候時,自尊心強的孩子會感到很沒面子,從而產生逆反情緒,最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不說話”。

第二類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就是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意識,對學校、家長容易產生抵抗的情緒,對父母的主動詢問會產生牴觸,面對自己認爲不是很熟的人,往往少言寡語並且不會主動打招呼。

3.四種方法幫孩子敞開心扉

要改善孩子不愛打招呼的情況,家長可以從孩子和自己兩個方向下功夫,策略如下:

1、告訴孩子:主動打招呼可以提升個人魅力

主動打招呼是一種社交手段,不要以爲孩子年紀小,不懂什麼是社交,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時候是超乎成人的。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讓他意識到,主動打招呼是一種教養,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這是我們以後生活中極爲重要的事情。

在打招呼這個事情上,父母記得要溫柔地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主動打招呼之後,別人給予的是不友善的迴應,因爲:別人對你說的話,做的事,從來不能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才能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2、與孩子真誠地聊聊“爲什麼不愛打招呼”

要與孩子真誠溝通,首要條件是“懂得”,要懂得孩子本身的脾性,以及其當前所處年齡段的成長特點,並且對孩子平時的生活細節有所留意和理解。

然後,選擇一個孩子心情輕鬆愉快的情景,告訴孩子你想知道他“爲什麼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打招呼”。

從小就得到父母敬重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格外有自信。

3、幫助孩子走出“不愛打招呼”

年幼的孩子,需要較多的嘗試與時間來突破自己。所以,在某些場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導、幫他們尋找方法,找到突破口。

1、你可以將孩子抱起來:讓孩子和對方高度相同,視線平齊,這樣孩子的恐懼心理就已經打消很多了。

2、正式地向對方介紹孩子:讓孩子打招呼之前,先把對方介紹給孩子,介紹完對方後,也正式地把寶寶介紹給對方,這就是儀式感,會讓孩子感到實在的尊重。

3、不勉強,以更多的方式引導孩子打招呼:如果經過前面的努力寶寶還是不願意打招呼,那就給孩子“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吧,例如“那寶寶就和黃阿姨握個手吧”,或者等離別的時候讓寶貝和對方道別,因爲,在家長和對方相處期間,孩子逐漸熟悉並接納對方,道別是讓孩子踏出“主動打招呼”第一步的不錯攻略。

4、注意平時的引導:父母在孩子閱讀、看電視的時候留意,遇到主動打招呼、道別等情景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和孩子進行適合的交流,讓孩子從意識上明白“打招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意味着自己長大了,從而能越來越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勇敢地和別人進行社交了。

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經擁有自己一定的想法,所以家長就給予更多的空間以及期待吧,不必刻意的勉強。

4、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社會化過程,他需要反覆模仿身邊親密的人的行爲。因此,父母在遇到熟人、鄰居、朋友的時候,可以儘量和對方以適宜的方式打招呼。

在家裏,父母間要重點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誰回到家,如果家裏有人在,都要在進門的時候說一聲“**,我回來咯!”這是從孩子最熟悉的環境中,培養他主動打招呼的習慣的重要環節。

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示範,父母在做,孩子在看,父母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別人,孩子都會默默地記在心裏面的。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教育的本質是一場家長的自我修養!而爸爸往往是孩子社交的引領者,因爲在中國的傳統中,男性是一種陽剛、勇敢、自信的代表。所以,多讓爸爸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將更有利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