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

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現在分享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

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

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1

寶寶上學前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1、生活的基本常識

寶寶入學前就應該知道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如何應對陌生人;如何應對火災或者地震等

2、責任感

很多孩子一旦闖禍後,都會說不是我乾的,一句話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個問題,我們家長必須重視,必須讓孩子敢於認錯,道歉,知道做錯事就要付出相應的的代價。

3、尊重人

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平等的重要,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孩子知道只有你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讓孩子知道尊重不僅僅是見面問好,尊重別人還是不亂丟垃圾,不影響別人。

4、懂禮貌,守規矩

從小就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尊老愛幼,孝敬師長,以及在公衆場合遵守規章秩序的重要性。

5、愛分享

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和食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大家都快樂。我們可以讓寶寶從和別人交換玩具開始,讓孩子明白這樣自己可以玩到自己沒有的玩具。

這些規矩的建立,需要父母能夠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有模仿的對象。

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制定一個規矩呢

1、規矩要和年齡相符

我們在給2歲女兒制定的規矩是,自己玩完積木後要自己收拾好;吃飯前一定要先洗手等這樣是2歲孩子可以完成的。如果這個規矩制定給一個5歲的孩子,基本意義就不大了。

2、以身作則

自己制定的規矩,打掉牙也要堅持。有一天我女兒看電視,上面有個人正在抽菸,女兒問爸爸:“我是不是也可以抽菸。”老公說:“不可以,抽菸有害健康。”後來老公抽菸,女兒說爸爸是壞人。老公一氣之下就把戒菸了。

3、循序漸進

規矩和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從簡單的規矩開始,慢慢增加新的內容。慢慢就會發現,孩子真的變了很多。

4、始終如一

讓孩子知道規矩和秩序的重要性,且規矩一旦建立,就是不可破壞的。破壞後,媽媽會給一些小的懲罰。

培養習慣和規矩的時候,媽媽應該怎麼做?

1、明確原則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應該遵守什麼,爲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是的,可能孩子一開始並不理解這些規則建立的原因,但是時間的潛移默化,孩子會慢慢理解並遵守的。

2、做約定

很多規矩,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和寶寶溝通好。比如我們可以提前和寶寶說,每天只能看半小時動畫片,那麼從這個規矩建立後,媽媽就要每天都堅持,不能因爲家人來了親友,沒時間照顧孩子,就甩給孩子一個手機。

3、多重複

孩子在規矩的初期,往往會由於貪玩,忘記規矩,這時候我們就要不斷提醒。

4、堅持

當孩子表示反抗和牴觸的情緒時,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有這種情緒。但是我們可以再次和孩子明確不遵守規矩的後果,我女兒就會乖乖遵守了。

5、講道理

孩子不遵守規矩怎麼辦?媽媽和爸爸不能上來就是指責、謾罵、更不能毆打,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講道理的方法教育孩子。我在給孩子講怎麼過馬路和紅綠燈的時候,我就用她最喜歡動畫情節,說綠燈的時候,你會有魔法,所有的車都害怕你,都會停下來等你,這時候要在魔法用完之前快速通過;當紅燈亮起的時候,你的魔法就用完了,所以要等一段時間積攢魔法能力。

後來每次過馬路的時候,女兒總是拉着我的手說:“媽媽,現在是綠燈。你得快點,我的魔法不多了”

孩子六歲前需要養成的好行爲有哪些2

一、在思想上要有這樣的認識:

1、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

沒有感受到愛的孩子,發展不會正常。愛並不是一味“提供”,不是要什麼給什麼,更不是還沒要,就已經準備好了、給了。嚴格要求不是不愛孩子,溺愛只會害了孩子,孩子就會不知道是非,不懂得尊重他人,自我中心就會演變成自私。

2、懂得只有孩子的.不良行爲,沒有不良的孩子,要批評時,應該說:“我不喜歡你把鞋子脫在沙發上”(不良行爲),而不要說:“我不喜歡你”(不良孩子)。

3、孩子不良行爲問題的產生,往往源於縱容和自己的不良言行。比如:孩子講話粗暴、拖拉、不尊重老人、打人、不愛護小動物、霸氣等。要糾正孩子的毛病,先糾正自己的毛病。

二、要早立規矩,早形成習慣,並堅持不懈地執行:

規矩,也就是有界限,能做的、不能做的規定下來。甚至早在一歲生日以前就立下來。比如:不大聲吵鬧、不打人、睡覺時不要抱等。有了規矩纔有秩序。早年不立規矩,孩子會失控,長大了,在一個有規矩的社會中,就會處處碰壁,不受人歡迎,經常受挫折,反而非常痛苦。

如果早不立規矩,孩子不知道是與非、不知道對與錯,等形成了不良行爲,再立規矩就晚了,要花很多倍的工作,還不見得能改好。

有了規矩,形成了習慣,孩子做起來很自然,沒有約束感。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葉聖陶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英國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努力求得好習慣。”可見習慣之重要。

立了規矩,必須堅持,否則無用,有時還會更壞,孩子會模仿,雷聲大、雨點小是不好的。

三、要具備兒童身體、心理髮育及發展的規律的知識

教育要按規律行事。如果不懂得發展的規律,一定做不好教育工作。在心理方面,比如:嬰兒往往只有極短暫的注意力,不要讓孩子連續注意學習5分鐘以上(半歲以內),10分鐘以上(1歲以內)。逆反是兩三歲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要在這個階段要他“聽話”,不聽就打。要理解、要疏導。五六歲的兒童好奇心特別強,有時爲了探個究竟,會“破壞東西”,應該理解、要正確對待。如果家長有了這些知識,他們就會理解不同年齡的孩子要不同對待,教育才會有好效果。

四、適當表揚、獎勵,適當給以批評、懲罰,注意“度”:

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好行爲喜在心裏,不表露出來,而對不良行爲卻揪住不放。批評、打罵,好像孩子不打、不罵,不會形成好性格。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教育孩子重要的原則。

當然,孩子做錯了事,表現了不良行爲,批評與懲罰也是必要的,但必須注意“分寸”,“度”,不要小題大做,也不要遮掩,要恰如其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管你們採取哪一類教育方法,你們都需要一個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養分寸感。”

愛也要注意分寸、尺度,過份的愛、以兒童爲中心的家庭,只能培養出冷酷無情、毫無責任感的利已的孩子。

五、儘早發現問題,儘早處理問題,注意第一次:

孩子由於其經驗不足,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爲、小錯誤。比如孩子要買冰棍,不同意,他就大哭、在地上打滾,家長就買了。這樣,第一次教育機會就破壞了,孩子以後遇到類似情況,還會一樣表現,再大一點,變成要挾,就難辦了。

六、管教孩子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要從自己的情緒出發:

這一點雖然看上去容易做到,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家長往往是從自己當時的情緒出發來教育孩子的。孩子出現了一個問題,自己當時情緒好,大一點問題也不處理;反之,非常嚴厲,這樣就不能讓孩子明辨是非、糾正錯誤。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