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要學會給孩子減負,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素養,一起努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下面小編分享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1

一、兩歲左右,開始出現獨立意識。

這個階段,孩子會把自己想要的表達出來,還希望那些東西永遠都是自己的,他們的口頭禪就是“我”、“我的”、“我要”。生活技能、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等已經有了明顯提高,已經可以開始自己吃飯,嘗試自己穿衣等。

二、六歲左右,是與母親真正分離的起點。

這個階段,孩子既想要獨立,又必須依賴媽媽。六歲纔是孩子與母親真正開始分離的起點。孩子的內心充滿矛盾,愛走兩個極端,也是母子之間糾葛最多的年齡。

三、九歲左右,是獨立而執着的年齡。

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性增強,在感情上表現出對他人不再過度依賴,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戀。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生活事情,有較強的安全感。隨着獨立性的增強,愛思考、喜歡與人爲善,也就成爲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特徵。

四、青春期前後,爲獨立向各方宣戰。

獨立是孩子整個青春期一直在追尋的東西,渴望脫離父母,樹立自己的形象。一個孩子在整個青春期期間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尋找自我:認識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宣告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上述每一個關鍵階段,孩子的獨立性發展任務和需要具備的自理能力都不一樣,所以父母的關注點也會不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錯過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這些關鍵期。否則,我們的孩子就將永遠無法長大成人,即使生理上長大,心理上仍然處於孩子的時期。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兩歲到六歲:重點關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孩子如果沒有在幼兒階段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越到後面就越難自立。一旦父母成爲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不願意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導致他們心理上無法斷奶、精神上不能獨立,甚至缺失基本的生存能力。

從兩歲以後,在每一個成長階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任務,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一些事情。

比如,一個兩歲半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飯、自己背書包、自己整理玩具等等;四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臉刷牙、自己洗澡、自己上廁所、自己整理衣服和牀、自己清洗盤子等等;六歲左右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食物、自己疊被子和衣服等等。

六歲到九歲:重點關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六歲以後,孩子將告別沒有太多壓力的幼兒階段,進入小學,迎來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階段。而學習這件事,要靠孩子自己來,父母不能成爲主角。因而,在小學低年級,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

家長可以讓孩子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回家後主動做作業

2、作業之前先複習,做好作業後要預習

3、做完作業自己檢查一遍

4、不會的題目自己先想辦法解

5、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不磨蹭

6、自己整理書包

7、留心觀察生活

8、喜歡獨立思考等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第2張

九歲到青春期前:重點關注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九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同時也在學校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因而愛思考就成爲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其實,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會獨立思考。一個從小喜歡獨立思考的人,長大以後就比較有主見,不容易隨波逐流,更不會盲目跟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需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而好奇心和觀察力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開始,如果孩子喜歡探究身邊的所見所聞,無論多麼微小的事情,父母都需要多鼓勵,讓孩子覺得他的想法很重要。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父母就要鼓勵孩子學會質疑和多問爲什麼,即使在成人看來很無厘頭的想法,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自發產生的質疑,就很容易引發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需要跟孩子討論更多話題,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引發孩子的獨立思考,還可以利用一些話題來拓展孩子的思維。

青春期:重點關注獨立價值觀的培養

整個青春期間,孩子都處在自我定位的階段。很多時候,他們就會以反叛的方式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經成爲一個獨立的人。對很多事情,一旦形成自己的想法,他們就會堅持自己的見解和立場,不會輕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預。因此,父母需要學會引導孩子形成獨立的價值觀。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爸爸,每天晚上睡覺前,喜歡這樣問兒子三個問題:第一是今天在學校有什麼要跟我分享的?第二是今天你覺得最好玩的事情是什麼?第三是每天會選一個新聞事件或者話題,然後問你怎麼看?

這位爸爸每天通過三個問題,既是一次很好的親子溝通,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久而久之,就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

獨立的價值觀不是靠父母壓給他的,一定是跟他多討論、多交流。我們多給他講講生活當中發生的重大的事,比如說老人倒在地上要不要扶的問題。到底扶不扶?扶了怕被訛,但是不扶良心上又過不去。因爲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優良美德。

我們跟孩子討論,討論之後說他可以去判斷,這樣的情況下我可以扶,另外一個情況下不扶最好。這個時候他就有了獨立價值觀,他可以判斷這種好事做不做。如果說我自己可能會受到牽連,我周邊有朋友幫忙,或者是旁邊有人看着,拍點視頻就好了,孩子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這就好了,孩子的獨立價值觀就有了。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2

1、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孩子獨立性需要從小開始培養。

1—3歲的孩子對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興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歡模仿,所以當他看見大人在幹什麼他也學着幹什麼。如大人在疊衣服,他也要來幫忙;大人在掃地,他也搶着要掃;吃飯時也想要自己吃、走樓梯時不用大人扶……這些都是孩子獨立意識開始發展的表現。此時孩子的可塑性最強,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佳時期。雖然孩子做的不好,會把疊好的衣服弄得亂七八糟、把垃圾掃得到處都是,還把飯粒滿桌撒。但請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試一試。因爲這是由於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發展的不夠完善而導致動作不協調。如果此時家長覺得孩子現在還太小,什麼都做不來,反倒給大人添了許多麻煩,等長大點再做吧。那麼漸漸地就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從而錯過了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佳時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賴性就很難改正了。

2、瞭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

與其他動物的成長曆程相比,人類的成長要經歷較長的依賴期。在嬰兒期,孩子甚至還不能將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分辨開來。一歲左右的孩子,在邁出人生中獨立行走的第一步時,心中充滿了好奇和喜悅,這是孩子身體獨立能力的展示。隨着年齡的增加,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可以使用第一個人稱代詞“我”,這標誌着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孩子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並增進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的關鍵時期。這時,家長要主動爲孩子營造環境,在父母的監護下,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例如自己進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隨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動協調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歲,就可以鍛鍊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後逐漸讓孩子學會收拾牀鋪、飯桌等。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則失去了鍛鍊的價值。因此,只有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自己孩子的特點,父母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自己孩子發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

3、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從兩歲起,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收拾玩具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裏突然停電,電話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長可藉此幫助孩子學會求助,知道應當求助於哪些部門,用什麼方法求助。對於孩子獨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結果無論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讚許,使孩子產生信心。讓孩子感覺到“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第3張

4、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爲,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獨立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5、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培養初步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成人應啓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思考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啓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對此多數的家長很注意豐富孩子的知識,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但往往忽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往往只是一頁頁的講,一本本的講,孩子也只是靜靜地聽。其實,給孩子講故事,家長也可以只講故事的開頭,故事的發展、結尾由孩子進行續編,家長也應該提出相應的問題給孩子思考的機會,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參與,從而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能力。

6、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需要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於幼兒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們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難的。因此,家長的作用就是鼓勵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難,並對孩子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堅持要求讓他自己做。說實在的,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最關鍵的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己。有不少家長一見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往往是立即代勞;還有的家長在孩子遭遇困難時一哭一鬧時,就會立即“心軟”而“妥協”,從而前功盡棄。因此,爲了孩子的將來,家長應下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孩子有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做手工時,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將作品兩個接口粘在一起,作爲父母你是否會立即自己動手幫孩子直接將接口粘起來?如果此時你能啓發孩子,譬如“你自己動腦筋想一想,要如何將兩個東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膠水?還是用雙面膠或者是透明膠呢?”或者是“你再想想還有哪些辦法更好更快的能把兩樣東西粘起來,又快又牢固呢?”當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啓發下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困難,掌握了粘貼的方法,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幼兒的獨立性會大大增強,而且以後回更加主動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第4張

7、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能力

我國傳統家教中十分重視“聽話”和“順從”,孰不知家長只注意了“聽話”卻忽略了孩子個性和獨立性的發展。家長總是不能意識到孩子已經具備自主選擇的能力,總是認爲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險,從而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不去考慮孩子在獨立做出決定和處理事情時的那一種寶貴的`信心和熱情。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因此,建議家長應該多說這樣的一些話:“這由你決定”、“這是你的責任”、“不管你怎麼想,這由你選擇”。而一旦孩子作出決定,你就必須使他意識到他要對他所做選擇的後果負責。

由於年齡、經驗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時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引導。比如,在孩子對衣服的質量、式樣或錢的價值有了足夠的知識之前,不要讓他一個人去買衣服;在他對學校的基本課程和職業的要求缺乏深刻認識之前,也不要完全隨他意願選擇要上的學校。在這些事情上可徵求孩子的意見,允許他們有發言權,但又不能完全聽他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對他們的選擇加以適當的限制。例如,帶孩子出去買東西,你可以把選擇好的兩件東西給他看,然後要求他根據質量和價格作出最後的抉擇。

家庭是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首要場所。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獨立性同樣不是與生俱來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後天塑造的結果。

8、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當孩子二三歲的時候,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性意向。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獨立性不斷髮展。

父母要根據孩子獨立性的表現,抓住2—3歲這個關鍵時期,因勢利導地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飯、小便、穿鞋襪、收拾玩具等。若錯過時機,形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改正就難了。

9、採用適當的教育方式。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衆斥責孩子 “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並非是嬌慣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與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爲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民主型教養方式有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家長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強加給孩子,剝奪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10、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時期及方法 第5張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的方法

逐步提高

在讓幼兒學會初步的生活自理的技巧之後,再對幼兒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在學會的基礎要求幼兒把事情做得更好。

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才能慢慢的開始生活自理,而對於幼兒在學習生活自理方法的過程中,作爲家長或者是老師要對幼兒多加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幼兒生活自理的積極性,才能讓幼兒更好的學會自理的技能。

學會自理

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成長中學會生活自理,而想要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就要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家長就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對幼兒進行引導教育,讓孩子慢慢的學會一些生活技能,這樣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因材施教

想要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要有的放矢,不是每個小孩子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對於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來進行個別的指導。幼兒之間是有存在個體差異的,幼兒的學習能力層次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而要有所區別。

對於一些本來自理能力就比較好的幼兒,可以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以較高的水平做爲標準;但對於自理能力相對差些的幼兒來說,就要相應的做出低一些的要求,不可以以強硬態度來強求他與別的幼兒的能力一致。

像在指導穿鞋的這一個生活自理能力時,就要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能力來分別要求,像是小班的幼兒能力差些,可以在把鞋穿起來的基礎上學會區分左右腳。但是對於大班的幼兒,就要學會正確的區分左右腳,並且還可以要求正確的繫好鞋帶。

而在指導幼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每個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個別指導,像有的孩子對於繫鞋帶的能力比較弱,就可以在這一方面給予更加耐心細緻的指導,着重於弱項的技巧學習。

寓教於樂

對於幼兒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玩,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同樣可以通過遊戲或者是其它的娛樂方法來完成,可以把生活自理的技巧設計成兒歌或者是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會生活自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