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

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孩子的成長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培養的能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下面小編分享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方法。

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1

認知理論認爲,認知過程決定着行爲的產生,同時行爲的改變也可以引起認知的改變。當幼兒對周圍世界產生錯誤的認識時,往往會導致不自信的情緒和行爲,而這些情緒和行爲也會反過來影響幼兒對周圍的客觀世界的認識。

認知和行爲的這種相互作用關係在不自信的幼兒身上常常表現爲一種惡性循環,缺乏自信的幼兒當遇到特定的情境刺激時往往會有“我做不好”“我不行”“我不敢”等消極的想法。這種悲觀的想法由特定的.刺激引發並可導致負向情緒反應,“將客觀現實向自我貶低的方向歪曲”。

佳佳是個膽小、不自信的小女孩,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下課也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裏東張西望。一次體育課上,老師組織跳繩跑接力賽,在跑的過程中佳佳的鞋掉了,結果她們組跑了倒數第一名。從那以後,只要幼兒園組織遊戲競賽,佳佳就藉故不參加,在沒有其他小朋友在的時候,老師問她爲什麼不參加遊戲競賽,她低着頭,想了很久才說:“老師,我不會,這些遊戲我都不會,參加了還會是最後一名,小朋友都笑話我。”

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

每一個幼兒都具有一定的潛能甚至才能,只不過有些幼兒缺乏自信,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總是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長期在這種消極暗示的影響下,幼兒可能會因此而整天悶悶不樂、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逐漸發展到興趣越來越狹隘,與同伴交往越來越少,最終走向孤僻、自閉、沮喪、失望甚至絕望的地步。

幼兒認知與自信心的關係2

1歲半至3歲的孩子,人際關係方面的特點是,與父母之間的共生關係逐漸淡化,自我意識的出現,使其進入第一個反抗期。什麼事都要自己做,父母讓做什麼都說“不”。父母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大膽嘗試,實現其自我實現的需要。2歲前,孩子和同齡小夥伴之間的互動還是比較少的,通常各玩各的。3歲以後,和小夥伴之間的合作性活動增多,這也是孩子社會化的開始和重要基礎,父母要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鍛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這一階段過渡不好,孩子在上幼兒園時,會出現“分離焦慮”的困擾。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歷了“肛門期”,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自我”開始發展。他能分清你的還是我的,佔有意識增強,什麼都要擁爲己有。自我功能的發展還表現在否定他人,習慣說“不”,開始“自我認同”,有強烈的自我控制感。他懂得了分類,男的、女的、大人、小孩等,男孩女孩在挑選玩具時,出現明顯的不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