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以下是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1

培養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責任。這個過程父母要拿出多點耐心和愛心,先從傾聽孩子的心聲開始,再在溝通中引導,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由於處於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與心理感受。如果要互相理解、溝通良好,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否則就會可能造成誤解、衝突乃至對抗。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理解和感受對方的心理,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樣;說白了就是將心比心,用對方的眼睛來看世界,用對方的心靈來體驗世界,與對方進行心理互換。例如,孩子回家後說:“今天紅紅語文考了不及格。”她的意思很可能是在試探父母的態度,其潛臺詞是:如果我也考得不好,你們會怎樣?又如,當父母批評孩子不該與傳達室的大伯頂撞時,孩子口頭上是答應了,但臉上卻流露出不屑或委屈等表情,很可能事情就沒有父母所想的那麼簡單,孩子心中另有想法。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剎那間的沉默、不經意間的嘆氣、不易察覺的一絲眼神,都在反映他內心的“天機”,如果我們都能仔細地去體味,細心地去捕捉,就能破譯其中的“隱義”,讀懂他的內心,這,就是同理心。

步驟/方法

要學會傾聽

要尊重孩子,讓孩子說話,不要認爲小孩子啥也不懂,要認真、專注地聽他講話。

傾聽首先是要聽,不要老是自己說,要給聽留出一定空間。有了這個空間,纔會有親子交流的存在。聽的時候還要專注,所謂側耳傾聽,講的就是專注地聽入神地聽的意思,只有聽得專注,聽得投入,才能讀懂孩子的話語,也才能讓孩子感到理解與尊重。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第2張

聽的時候還要有應答,要有接聽詞,接聽詞有兩種,一是短詞短語,如,嗯,啊,這樣啊,不錯等,以表示自己的關注與理解。一是概括句,即在理解孩子話語的基礎上,將其話語的實際意思“翻譯”概括出來,這會起到“鏡子”的作用,讓孩子“照見”自己的心態,也有助於父母進一步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如:“你的意思是老師誤解了你,你感到很委屈。”“你覺得這個大伯太兇,做事又不公平,心中不服,所以就頂撞了他。”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可用問句的形式來表達,直到揣摸出孩子的心思爲止。如“紅紅”例,可以這樣回答:“真的啊,你對這件事怎麼看啊?是感到擔心呢還是感到惋惜呢?”視孩子的回答情況再作進一步處理。在用概括句表達時,要注意澄清孩子的內心感受,是委屈、氣憤還是傷心?因爲不同的感受反映着不同的心態,也潛藏着不同的想法。

要換位思考

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怎麼想?如果我在孩子的位置上,將會有什麼感受?

一是要注意放棄,即放棄主觀臆測。父母往往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與心理定勢對孩子的狀況有一個主觀的判斷,如:“考得這麼差,一定是粗心的緣故!”“注意力這麼不集中,肯定是不想學。”等等,其實並不一定符合實際。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第3張

二是要注意轉換,即多做角色轉換練習。對生活中、電視上出現的情景,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受到這樣的對待,將作如何感想?”“如果我是他,會怎麼做呢?”家庭成員之間還可以適當做角色互換,讓父母做“一日孩子”,讓孩子做“一日父母”,加強親身體驗,形成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良好氛圍。

三是要理解“古怪”行爲背後的心理原因。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別人,是因爲他感到自卑,以此來獲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愛頂撞人,是因爲他覺得不這樣就顯得自己是個“軟蛋”;有的孩子愛圍着老師轉,是因爲他覺得這樣做纔會讓老師喜歡自己。如果單純地從道德的角度去評判,對此作一番道德說教,效果是不好的。

要識別情感

能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抓住蛛絲馬跡,對孩子的真實情感加以識別。有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與其潛藏着的情感並不一致,這需要父母去作細心的體察,理解其中的隱義。如,孩子對父親說:“聽隔壁的明明說,動物園來了一頭大象。”其實,孩子並非只是陳述這樣一個事實,他其實很想父親帶他去看大象,只是不敢說或不好意思直說罷了。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第4張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情感覺察力不高,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加以提高。“猜感情”就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如:對電視中或漫畫中的人物,根據其表情、姿態,猜猜其內心的想法與感覺,猜測他也許會說的話;也可以到生活的實景中去觀察與猜測。在家庭中,可做“感情單詞”遊戲,即在卡片上寫下不同的感情單詞,輪流抽出一張,讓每個人用身體表演出卡片上的感情,不準說話,其餘的人猜正在被表演的感情。

保持與孩子的溝通

就是要經常與孩子保持溝通,建立起一條動態性的交流回路,以上所有的方法或途徑,都要通過這條迴路才能發生積極的作用。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第5張

如果我們對孩子內心的解讀都發生了錯誤,就談不上有效的引導與教育。所以,同理心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父母要在這方面多注意、多學習。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2

王麗帶孩子去市場買菜,在市場外面有一個花甲老人在賣自家地裏的蔬菜,價格要比市場便宜,而且更新鮮。王麗跟老人討價還價,最後原本6元的青菜,王麗給了老人5元。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突然跟王麗說:“媽媽,剛纔賣菜的那個老奶奶真可憐,她看上去比外婆還要老,卻還要自己來賣菜。”孩子接下來的問題卻讓她無法回答,孩子問,“爲什麼老奶奶那麼可憐,你不多給她1元錢呢?”王麗無語。在孩子的童心面前,她真的無法自圓其說了。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第6張

在心理學中,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它直接影響個體與外界的融洽關係。同理心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體會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上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簡單地說,同理心就是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溝通、獲得他人好感和信任的橋樑。如果沒有同理心,很容易漠視他人,對他人的幸福和悲傷視而不見,也會嫉妒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對他人的失敗和不幸幸災樂禍。可以說,缺乏同理心是人際交往的毒藥。孩子還處在建立與世界、他人關係的最初階段,當孩子流露出同理心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妥善呵護,切不可忽略不計。當孩子說“某人可憐”“某人並不是壞人”的時候,父母絕對不能認爲孩子什麼都不懂,強迫孩子接受成人的世界觀,那樣對孩子而言將是一場災難,因爲他也許再也不會樹立同理心,而會視他人爲地獄了。

在親子關係中,同理心顯得尤其重要。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同理心的差異與親子教育方式關係很大。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強調他的錯誤行爲對別人產生的影響(比如:因爲你做錯事,奶奶也被罵了),孩子的同理心就會較敏銳,比較願意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如果父母一味就事論事,責怪孩子愚蠢的行爲(比如:你怎麼做事總是不動動腦筋?),孩子的同理心就會不足,甚至缺失。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但是自己很少主動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他們會覺得,“我們已經爲你做了那麼多,爲什麼你不能理解我們的苦心?”可是,如果爲孩子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孩子最渴望得到的,那麼孩子怎麼去接受這些?除非他放棄自己的感受,可是這樣一來,孩子的情商發展勢必受到影響。如果父母自己不會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那麼孩子的同理心是無法建立的。如果母親看不起窮人,習B麼做孩子的肯定也會瞧不起窮人,因此纔會發生開寶馬的母女倆侮辱清潔工人,遭到圍觀市民反感的事。當新聞裏出現有關災難的報道時,父母可以說“他們肯定很苦”“孩子的玩具都沒了吧?孩子上學怎麼辦?”這麼一來孩子就能感受到受災的人們的難處,同時增加了他的同理心。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 第7張

爲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父母要善於捕捉孩子情緒的變化,讓他們自己說出內心的感受。特別是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鬧了矛盾,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時,父母應引導他自己面對問題。要引導孩子不僅只考慮自己,也要替對方考慮。當孩子能夠從對方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時,同理心也就初步建立了。

教育孩子未必一定要讓孩子大公無私。事實上,完全利他是不存在的。不過,這不妨礙培養孩子能夠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一個完全不顧他人感受的人,就會失去所有的朋友。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願意孩子陷入這樣孤獨的境地。

專家支招

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前提。孩子某些不近人情的行爲背後,一定有心理誘因。比如有的孩子總是不聽父母的建議,常常取笑別人,埋怨老師等,是因爲他們不能理解對方的心理,缺乏同理心。在親子教育中,父母應該更多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言傳身教地告訴孩子同理心在人際溝通方面的重要性,孩子纔會理解父母的良苦苦心。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